塔尔寺的鸽子


2014/9/8    热度:253   

  塔尔寺的鸽子

  乔宗玉

  进入塔尔寺,映入眼帘的,便是寺门口一排色彩艳丽的藏传佛教如意宝塔,一群灰色的鸽子盘旋在塔林四周,或展翅飞翔,或低头啄食,见到行人也不惊不慌,与远处的蓝天白云,共同构筑成一幅动静皆宜的图画。

  对塔尔寺,我久闻盛名。过去在电视上看到过相关的纪录片,也许摄制组去的时候是冬天,印象中塔尔寺树立在偏僻荒芜的山丘之中。今次,正值夏季,四周树木草丛郁郁葱葱,寺庙的顶在青山中散发着夺目的金光。顺着极具藏地风情的小巷,我先是进了祈寿殿,一眼便认出殿前挂满心形叶片的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天,大彻大悟,故而菩提树在佛教中享有非凡的地位。游人太多,喧杂纷扰,我自是无法像佛祖那样,盘腿静思,只能双手合十,轻轻从树边走过,心中暗想,这菩提树不知积聚了人间多少灵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禅宗六祖惠能这首诗流传甚广,而今念起,更觉四大皆空。

  祈寿殿,据说是由整木雕刻,虽然面积不大,但工艺精湛细腻。佛祖释迦牟尼在中央,阿难、迦叶两位弟子在旁伺候,再者文殊、普贤、四大天王、十八罗汉,栩栩如生。

  我见到不少朝圣者,一步一拜,虔诚无比。大经堂前,既有青年喇嘛,又有垂暮老妪,认真地叩拜。导游告诉我们,他们得“五体投地”叩首十万次,以转动手中的佛珠计算次数,一般年轻人需要一年的时间,老年人就得三四年了。我见到跪拜者脚下的地都已磨得光滑可鉴,凡四肢着地处,俱已有凹印,所谓信仰,便是如此坚持不悔吧。

  从导游那儿,我们得知塔尔寺创立者宗喀巴生平。宗喀巴大师当年感到“寺不像寺,僧不像僧”,故而开创黄教,以求解救众生。地藏菩萨曾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正因有像宗喀巴大师这样充满牺牲精神的佛学者,佛教的真正教义才能得以传延,“当以大雄无畏之身,还我婆娑大地”。

  大经堂里,喇嘛们在庄严地做法事,我见到后排的一个小喇嘛不过七八岁,坐立不安,时而露出顽皮的笑容,十分可爱。想他这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艰苦的修行,才能修成正果啊!在塔尔寺街巷中,偶尔也有喇嘛拿着手机,全神贯注地发短信,或打电话,喇嘛的生活看来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与世隔绝。

  传说,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灵骨塔在塔尔寺,我却不知是寺中哪一座?仓央嘉措虽然在政治上是彻底失败者,他的情诗却流芳百世,“在来生童年的时候,看是否能再相遇……”佛云,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仓央嘉措必定已经参详得很透了……

  中国经济时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在哪里修行?眼根在色尘上修行,耳根在声尘上修行,鼻根在香味上修行,舌根在尝味上修行。六根在六尘境界修什么?修不执着,学阿罗汉;学不分别,学菩萨;学不起心不动念,学佛。所以人要离开六尘境界到哪里修?没地方修。要在境界里头去磨练,我们的习气很深,磨练很困难,但是要磨,认真去磨,磨个三年五载,渐渐有一点效果出来,就有信心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