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宗教理念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张志鹏


2014/9/8    热度:185   

与市场相比,企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将多种生产要素通过合约的方式集中在一起进行生产。根据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同,企业的合约方一般包括资产所有者、技术专利所有者、土地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劳动力所有者。这些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既有利益上的合作,也有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上的竞争。按照经济学家科斯的见解,只有当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低于市场所需付出的交易费用时,企业才有存在的可能。而能否形成和谐规范的内部劳资关系,直接决定着企业管理成本的高低。

在现代社会中,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还是发挥企业的社会功能、伦理功能的重要条件。在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上,最主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相关组织与法律,切实保护人们的财产权和人力资本权利。同时,借鉴宗教理念的合理内容,也有助于从内在思想认识上化解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首先,借鉴宗教的人本理念,劳资各方都应重视相互的“人性”需求。宗教社会学家皮特·伯格认为,人是一种精神动物,他不只寻求生存的手段,他也关注生存的意义,并在最深层次上追求生存的意义。各宗教为了满足信众的需求,都重视人的多样性需求、人的多层次特征、人的无尽苦难和人的无穷潜力,强调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同样应当认识到,人这种生产要素并不同于机器、牲畜,人有精神生活,有维护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必须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其次,借鉴宗教的慈悲关爱理念,重视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佛教所提倡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自利利他”的价值取向与基督宗教所强调的“爱上帝”,同时要“爱人如己”的基本精神具有共通之处,就是要对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具有慈悲关爱的情怀。一些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自由合约使员工不分昼夜地加班,在没有关爱的环境中生存,这虽然可能没有违反法律,但却不符合宗教伦理。为了消除现代大工业生产所造成的非人化、非情感化,缓和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孤独感、冷漠感,企业更应该从宗教的慈悲关爱理念中汲取营养,在为员工提供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关爱他们的精神生活,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

再次,借鉴宗教中的有度理念,促使企业放慢竞争和盈利的节奏。各大宗教都非常重视人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道教讲“齐同慈爱、和光同尘”,提倡贵生,敬重生命,关爱自然,主张天人和谐;伊斯兰教有对人友善宽容,当行则行、行止有度的“中道”思想。这些宗教理念带给企业的启示是:保持索取与回报的平衡、劳动与休息的平衡,不仅对自然界的索求要有所收敛,对于人类本身的利用同样应该慢下来。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要避免被贪心、愤怒、愚痴“三毒”控制住,要改变依赖加班、依赖低薪来获得企业竞争力的现象。

最后,借鉴宗教中的和谐理念,提升各利益相关者的幸福水平。合作中难免会有冲突,但只要坚持和谐理念,就会使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合作分得“更大的蛋糕”,提高总体的幸福水平。企业在促进和谐发展时,同样可以从宗教传统中找到许多有益理念和做法。例如,我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倡导“和谐”的传统。

总之,只有在理念上实现了和谐,才能够在根本上改变劳资之间的冲突局面,否则,只请法师做法事、驱邪,那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神灵在心中,要比仪式本身更重要。

作者:张志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无量的方法统统是修定,定了就开智慧,这叫佛法。可是修定,你必须远离贪嗔痴慢,贪嗔痴慢不断,你的戒定慧怎么会成就 ?所以舍就非常重要了,舍就是布施,就是放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