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马鸣寺碑及其曲折流转经历


2014/9/8    热度:420   

  北魏马鸣寺碑及其曲折流转经历

  供稿: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赵金)

  马鸣寺,原名大梵寺或天王寺,始建于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其旧址位于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后屯村西北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寺院建成后,香火十分旺盛,到故根法师主持时,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规模宏大,仅养马就有100多匹,每逢晚上百马齐鸣,响彻云天,于是改名马鸣寺。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故根法师去世。据说,孝明帝为悼念故根法师,决定在寺中立碑以传颂其一生事迹,并对石碑进行三次改定后尚允许镌刻,刻书极为精工。

  北周时期,“灭佛”运动盛行,马鸣寺逐渐衰落。大约在清道光年间,寺院由一个叫三合法师的和尚主持,由于管理不善,僧徒胡作非为,危害乡里。民众气愤难耐,于是放火焚烧马鸣寺,故根法师碑被埋于废墟中。

  岁月漫漫,不知何年何月,此碑在马鸣寺旧址重新出土,故亦称马鸣寺碑。该碑呈圭形首,高167、宽87、厚21厘米,碑额上顶竖阴刻“马呜寺”3字,临下正书阳刻“魏故根法师之碑”7字,皆为魏体楷书。碑文正书22行,每行30字,共约600字,字体结构紧凑,笔调丰腴厚沈,方圆对比富于变化,收刚柔相济之妙。梁启超曾赞曰:“此书法极峭紧而极排丰奡,两者相反而能兼之,得未曾有也。小欧学之,有其峭紧而无其排奡”,具有极高的书法研究价值,是我国魏碑中保存珍贵的石刻作品。

  明代《乐安县志》对马鸣寺进行了记载,但无碑文记录,可见此碑在明代以前尚未被人注目,至清初始被世人重视。清同治年间,时任乐安县令将马鸣寺碑移至广城书院保存。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知县曾启埙又将碑移置原处,但不久神秘失踪。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邑举人宋其端曾跋其拓片,方知此碑由大王桥村一青年私自藏存。后此碑被知县强制查出,置于县治书院。

  直到1933年,广饶县大王镇王西学校把碑运到学校里,让学生临摹碑文,练习毛笔字。1937年日军攻陷广饶城。次年8月,日军占领王西学校,使此碑安全受到威胁。为避免日军劫掠古碑,1939年7月,广二区武工队放火烧毁学校,使石碑被掩埋在废墟中而幸存。1940年冬,青州市一村民偷偷用马车把石碑运走,企图卖掉谋取高利。村民发现后将石碑追回,并存放在后屯村公所。1951年,石碑被垒砌在后屯完小的屋山墙上。直至1980年,后屯完小被拆除后,石碑被存放在后屯村委大院西屋。 1981年此碑被调往广饶县文物部门保存。1984年又被调往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珍藏至今。

  来源:东营市普查办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出身贫贱的人,他知足,他快乐;世间那些富贵人家,他要不知足,天天在追求,天天在那里烦恼,他的苦恼永远断不掉!自私的人很苦,现在苦,将来更苦!为什么说将来更苦?自私自利的人,所作所为都是损人利己,损人、害人,后头有果报,将来人家报复要加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他怎么不苦?心量小的人最苦,也最可怜!心量小的人,烦恼习气重,处处分别执着,念念都想到自己,跟佛的心愿不相应,我们讲得三宝的加持,他得不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