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志》后记


2014/9/8    热度:187   

  《妙峰山志》后记

  能参与主编《妙峰山志》,这是我毕生的荣幸,也是一座被尘封380年的圣山重新被扫去面埃重见光明的殊胜事,这不单是一件佛教文化的胜事,也是体现了大姚历史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是一个文献名邦的历史古郡。

  妙峰山在历史上曾有过他的辉煌历史,包括历史地位和艺术地位。他在明未清初时,是云南禅宗的祖庭,是一座临济宗与曹洞宗并重的传播佛教中心,他也是一座被佛祖授记的灵山圣地。使他在当今重新评价他的佛教地位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评定他为“继鸡足山后的第二座滇西佛教圣山。”证明他在佛教名山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历史地位。彻庸禅师作为开山之祖,不单被云南有关专家在考证云南禅宗时把他列为“云南禅宗第五代泰斗”人物,而且在众多史记中,包括高映编撰《鸡足山志》、《云南佛教通史》等都评价他为“继古庭之后,重焰祖灯二百余年,始从斯起”的高僧,来印证他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他的承传者无住禅师在他的教导下,成为水目山的一代宗师。他与他的师父彻庸禅师不单是精神导师,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文字家,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诗文集、,如彻禅师《曹溪一滴》被收在明未的〈〈嘉兴大藏经〉〉,而无住禅师的文集至今尚有弧本珍存在云南省图书馆。又延继到担当和尚。作为集诗、书、画为一体的高僧担当,原名唐泰,本来是彻庸禅师与无住禅师的文友,在他五十岁后礼无住禅师为师出家,更是继承了以妙峰山为主的,集佛教精神与文化相并传的佛教法脉。使妙峰山更是占据了不可低估的文化地位,亦被后人誉为“佛教文化圣地”。这是体现了妙峰山的一个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地位。

  妙峰山在兴盛了二百余年后,最终也顺它的发展规律于光绪年间衰败下来了,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规律。到了今天正值国家兴盛昌荣时期,又是它借乘盛世重新振兴。故修志书是一种时代的需要,也是响应了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崇桢年间,彻庸禅师曾亲自修过志书,由唐泰作序,可惜在重编志书时,多方寻访都无法找回来。所幸的是彻庸禅师撰的《曹溪一滴》孤本在云南社科院研究员候冲教授的多方寻找的机缘下,从台湾故宫得到拷贝本而重新返回到印严法师处,为考证妙峰山佛教历史地位提供了一份重要的珍贵资料。

  能修〈〈妙峰山志〉〉的最初准备工作,是印严法师在2005年就着手收集了有关资料,于2007年得于因缘成熟,在县政协会议上提出修志的提案,得到了大姚县政治协商委员会的支持,并成立了编委员,多次在温连勇主席的关心和支持下开会研究修志的方案。最后各位领导从实际情况出发,一致认为我作为妙峰山德云寺住持,花了不少时间搜集了大量有关妙峰山文史资料,又略通佛精艺文,作为主编最合适的基础下,委任我任此志书主编。这不得不承认这是大姚政协领导的开明和认真的实干精神的决定,才有现在的妙峰山志。

  妙峰山的编志顺序和选材,基本是参考了高 映的《鸡足山志》和邱宣充主编的《水目山志》的修志结构,综合出更加合符志书稿排编重定修编的。

  在编修的过程中,其中林业资源部分是大姚县政协诚心礼请了州林业局研究所的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亲自上妙峰山考证和登记编注的。在此感谢州林业局研究所的各位领导与参与者的支持。高僧名士资料是参考了〈〈水目山志〉〉和〈〈鸡足山志〉〉,其中有关部分内容是参考和运用了楚雄州张方玉老师的收集和整理到的高僧原文或略有修改。志书的其余内容基本由我组稿和编辑,只是在校订过程中一直得到昆明张春燕、郑州何寅舞两位弟子的支持协助校正,特别在〈〈曹溪一滴〉〉的古文稿中,文字符号出入甚大,最初由何寅舞反复校正。在我病重时,张春燕放弃了繁忙的生意和工作,从昆明来妙峰山,以每天十多小时的工作日,花了七天重新校正此稿,付出了心血。而志书又得到了州政府秘书罗如貴在百忙中帮校正。在初稿初定时,得到著名学者李昆声、王海涛、张方玉等专家认可,这都是一种佛缘和善助。

  在志书的编审过程中,得到了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以98岁高龄为志书题封面,在国家林业出版社编审、著名青年学者刘先银的安排下,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原福建省委副书记赵学敏为志书题扉页。又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学者黄夏年及原省博物馆长、著名学者李昆声教授为志书写序文,作锦上添花之笔。

  志书能在短暂时间里完成所有的编缉,其中得到了县政协副主席金显和、张忠德和文史办主任布青伟,县地方志办主任李祥的关心和提供有关建议意见作为参考。

  志书能顺利出版,得到楚雄州政府州长杨红卫的关心和支持,批拨了十万元经费给予支持出版,亦得到大姚县政府县长盛高举的关心,在经费尚不足的情况下,给予批拨补充,在此一一表示致谢。

  在排版过程中,初稿和二稿是由著名作家陈川亲自帮排版,第三遍稿由通海汉光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葛道林安排该公司工作人员排版。最后在云南人民出版社作家海惠女士的热情联糸安排下,得到云南人民出版社有关领导的认可而给予出版。在此也向参与此书给予过关心支持的各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一一表示感谢和无限祝福。

  释印严

  初稿2008.7.31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人讲功夫,什么叫功夫?你什么都懂,拿到《大藏经》,统统都会讲,讲得天花乱坠,算不算功夫?不算功夫。功夫是什么?一切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这是功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够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又能够了了分明,这是功夫。所以六根在六尘境界里是“定慧双修”,这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定慧等持”。大师无论接触什么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一接触,都变成了定慧。他不生烦恼、他不动心。“不动心”,成就他的定;“了了分明”,成就他的慧,六尘境界,对他来说,没有障碍。无论什么法门,世出世间法,他都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他就是修这个。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