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对岩彩画的影响


2014/9/8    热度:286   

  敦煌壁画对岩彩画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36年),跨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和元代,共有492个洞窟,内有大量壁画和彩塑,能工巧匠们运用有限的几种传统矿物色创造出了世界最辉煌、宏伟的历史巨作,生动形象地反映了5至14世纪将近1000年的社会生活情况。

  敦煌壁画的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美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不以它为艺术经典与之交融,无不以它为艺术殿堂,对之敬仰、崇拜。

  敦煌壁画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绘画的精神与审美样式。如工笔重彩的勾线、填色、渲染、罩色等方法与敦煌壁画的表现形式有着直接的因缘关系。今天,赋予了新时代意义的“岩彩画”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受它直接的启迪与影响,这种启迪与影响有三方面。

  1、材质上的影响。岩彩画直接吸收和沿用了敦煌壁画的主要用材矿物色,是区别其他画种的主要标志。其意义在于体现岩彩画这一画种直接源自于本土文化之中,是民族绘画的延续。

  2、从内容到形式及审美情趣上对岩彩画有着直接的影响。敦煌壁画的内容有着普世性、大众性的特点,其内容从尊像(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本生、佛传、因缘故事、经变、供养人等。整体有着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百姓文化精神,岩彩画提倡的也是从画家身边最亲近的景、物、人、事出发,以直接表现当代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在技法上岩彩画主要吸收敦煌壁画中平面造型、平涂色彩、层层叠加的表现形式,以区别西洋绘画中用笔触、明暗、塑造形体的造形方法。对敦煌壁画中的勾线填色等技法加以继承,但又有突破与创新,可以色挤线,以面挤形,甚至是色、线、形错位、叠加等方法来体现色、线、形交融的东方审美情趣。对于敦煌壁画中的堆金沥粉、刻线、贴箔等方法更是充分吸收并对之进行发挥与突破,这一切,构成了现代岩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鲜明而独特的表象特征。

  3、岩彩画吸收和继承了蕴含在敦煌壁画中体现的民族主义精神。

  敦煌壁画最早的北朝十六国北凉的壁画中大多采用西域画法,渲染明暗,表现立体感,明显受西域、印度佛画影响,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到了北魏后期493年迁都洛阳,汉化改革以后,受南朝“秀骨清象”的影响,异国情调减弱,民族特点增强。到了北周人物形象进一步汉化,更加修长优雅,服饰完全民族化。画法以勾线,点染为主,略加渲染,线条突出、奔放。到了隋唐敦煌壁画内容更加丰富,场面更加宏伟,工笔重彩、勾线、上色、渲染各方面都已成熟,线条流畅,色彩瑰丽,艺术水平极高,民族特点很强,不但摆脱了西域影响,而且还影响了西域。龟兹晚期(7—8世纪)新疆库木吐拉石窟壁画就受敦煌壁画的影响,人物造型清秀优雅,明显不同于早期的克孜尔壁画的西域风格。

  从敦煌壁画的整个演变中可看出继承与创新的精神自始至终贯穿渗透于其中。现代岩彩画的产生、发展也同样源之于此,岩彩画继承了敦煌壁画中的这种内在精神,旨在充分肯定、吸收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下艺术思潮力求创新,以全新的色、线、形相交融的现代中国色彩绘画的新面貌展现于当今世人面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 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没有过?过太多了,那什么叫不见?不是你眼睛没看见,不是你耳朵没听见。眼也见,耳也听,眼见耳听为何不见?心清净,没有放在心上,这个见和就同解了,同诸佛菩萨,不是叫你同一切人。同诸佛菩萨,同真心法性,叫你在这里同。不是叫众生在妄想上同、在分别执着上同,那个同不了的,那是妄。我们要跟真同,跟真心同,跟本性同,这就同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