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国清寺】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2014/9/8   热度:529
【浙江天台国清寺】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自古名山多古刹。”著名的游览胜地天台山,早在南北朝就名闻海内。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赞美天台山的诗文。如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就曾详细描叙天台山风物,赞美天台山美景。而坐落在天台山麓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国清寺,被认为是天台宗的祖寺,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隋开唐十八年,晋王杨广承智者大师遗愿建成,初名天台山寺。隋大业元年,炀帝赐国清寺额。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所建。1973年进行全面修缮。规模宏大,殿宇雄伟。 相传,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弟子到天台,结茅为庵。陈宣帝为大师敕建修禅寺。后寺荒废。隋开皇十八年建天台山寺。大业元年赐额国清寺。唐会昌灭法时毁。大中五年重建,柳公权题“大中国清寺”额。宋景德二年,改名“景德国清寺”。 如果说,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的前驱,天台山是天台宗的摇篮,那么,国清寺就是天台宗的象征,当然也是天台山的明珠和中国的佛教胜地。唐贞元十年日本僧人最澄偕弟子义真来寺,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教观,并依道邃受菩萨戒。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日莲宗,奉国清寺为祖庭。大中七年,该宗五祖圆珍;南宋乾道四年,该国临济宗初祖荣西等,都曾先后来此巡礼求法。近年来,朝拜祖庭者更是不绝于途。 唐代皮日休有诗云:“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石上菩提树。怪来烟雨落晴天,原是海风吹瀑布。”意境很美,更让游览“国清”平添了一份心情,一种彻底的放松与纯净。 来到幽静的天台山谷,但见周围数峰怀抱,古木参天,山谷双溪萦绕,山水清澈。“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国清寺就坐落在四面环山的世外桃源式的环境中。直到国清寺“南大门”木鱼山下,才窥远处塔身全貌,而国清寺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进得寺来漫步,只见正中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两侧还错落有致地建有多座庙宇楼堂。整个寺依山就势,逐级而上,在对称中充满灵活。 穿过寒拾亭,前行百余步,就到了丰干桥。风干桥是进入国清寺的主通道,为纪念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和尚而建。这是一座石拱桥,桥面石子铺设,两侧石板护栏,桥头石狮守护,桥侧苔葛丛生。在丰干桥北侧,竖立着一块一行纪念碑——“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行禅师,俗姓张名遂,魏州(今河南南乐)人,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卒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教密宗的祖师。国清溪与西涧在“一行纪念碑”外侧交汇,形成“双涧回澜”胜景,令人美不胜收。 现代作家邓拓曾到过天台国清寺,写有题梅诗一首“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半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诗中这株梅叫隋梅,就在大雄宝殿右侧,隋梅已1300多岁,据说是国清寺第一任主持灌顶亲手种植的,现在依然高踞墙头,枝条横斜。导游说这株苍老遒劲、冠盖丈余的古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梅树之一。隋梅虽已年迈,但每到新春,仍然花朵繁茂,馨香四溢。 远见寺前祥云峰西麓矗立着的就是隋塔,它是浙江省内仅存的历史最为久远的一座宝塔。这座六角空心宝塔是国清寺的镇寺之宝,它与略显残旧的殿宇,千年古树一起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历史沧桑感。 国清寺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孟浩然、李白、贾岛等许多文人雅士均留下过不朽名篇。还留下了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等书法家的摩崖手迹。另外寺周围也有诸多的名胜古迹,寺前是天台八景之一的“双涧回澜”,涧边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据说还有一段佳话。我们行走在古老朴实的庙宇里,心里感觉分外的踏实和宁静,这也许就是佛教的魅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帮助过的人,可能永远也帮不上你, 而帮助过你的人,可能你也永远帮不上他。 但是你对他人做出的正面或负面的行为, 总是会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返回到自己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