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佛法
2014/9/8   热度:1858
27日下午,中国宇航员在浩瀚的太空中举步量天,留下“中国人的脚印”。科技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巨大的智慧力量。在人类追求真理的历史中,科学以实事求是的严肃态度和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成为人类前进的希望。科学曾经义正言辞地将宗教拉下了神坛,二者之间的对立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佛教也被加上了封建迷信的称谓,长久为人所轻视。 佛教从其创始至今的2500年间,一直坚持相信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 相信有许多的世界的存在以及历经无数劫的时间过程,没有丝毫受到当时物质科技条件的限制。从空间上,佛经中一再地说,虚空无尽,世界无量,国土众生无量,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亦无量。从时间上,佛经亦冷静地指出:宇宙是从“成、住、坏、空”再到“成、住、坏、空”的不停流转变化过程。这恰恰与现今的天文学异语同义。 在科学对宇宙的认识上,自从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接受以后,大约有几百年之久,人们都认为太阳系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发现银河系以后,又认为所有的恒星、行星和星云及太阳系中的一切天体都属于独一无二的银河系,除银河系外再没有别的天体了。
本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科学不是万能的,人类在走出宗教迷信的怪圈后,不应盲目地走进科学万能的迷信中。能弥补科学之偏,又能经实验验证的只有佛教。”(引自《智海浪花·发现真理 追求大乐》)在世人看来消极的佛教怎么会被爱因斯坦赋予如此高的地位?在乘着科技翅膀的神舟七号翱翔于宇宙之际,也让我们将科学与佛法在太空相遇。
宇宙到底是什么样?
在佛经里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指三千个世界,而是集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为其中含有三千个千的倍数,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地球,不过是太空间的一粒微尘。
佛陀在《华严经》中还指出,在我们这个无边的世界中有世界名为“普照十方世界种”,上持二十中华藏世界,即有二十层结构,其中第十三层共包括十三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在内,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是这第十三层之中的一尘。如是在“普照十方世界种”周围还有“无垢世界种”、“因陀种”、“法界种”、“广大种”等无边无际的世界中,一一种上,各有二十重华藏世界次第安立。如此的广大寰远!
在6世纪的佛教著作《立世阿毗昙论》这部主要论日月运行的书中, 就几乎谈到了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光年”的概念。佛经上说到数字时,往往说万,说亿,说恒河沙,无量数,百千万劫,非算数譬喻所能知。这样广大的单位,或许只有现今的我们凭借天文望远镜,面对虚空无尽的太空时,才能够想见一分。
直到18世纪,英国有一位天文学家赫歇尔,不仅观测到本银河系的形状,还发现星云的存在,因此他预言在本银河系外可能还有别的银河系。1900年,英国天文学家伊斯敦指出,银河系是一个洄旋不已的星云系统,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位于其中一隅。
191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使用精密的望远镜深入研究遥远的天体,证实了赫歇尔所看到的星云的确是遥远的外银河系。实际上每一个银河外星云,就是一条银河系,目前已证实有近10亿个外银河系存在,这些星云有的像漩涡,有的像棒槌,有的呈现不规则形状,每条银河系都包涵有上亿乃至数亿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赫伯尔发现,宇宙在不停地扩展散开,除了我们最邻近的星云漩系外,一切星云漩系都不停地飞离我们,世人此时才开始注意到宇宙的辽阔无边。
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学家阿伦.谷斯发表“大泡泡学说”,认为我们现在的宇宙是由虚无形成,源于几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这就是迄今为止科学上最先进的宇宙学观点。在科技缺失的年代,佛教如何发现宇宙?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天文望远镜,微观望远镜都是我们认识宇宙的工具,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见到了从未有过的世界,也开始了向太空的征程。
由此可见,对太空的研究科学,主要依靠人的肉眼观察和从人的思维方式中研制出来的望远镜等进行探索,探索到望远镜所不能继续探索下去的那一步,就是科学家们所发现的最先进成果。这一点,我们在前文追溯天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明显地看到。
这样的研究方法导致了天文学的结论永远在变动,随着仪器的改进,假设条件的变化,探索结果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科学所的得出的都是在一定的假想条件下的相对知识。
而在2500年前缺少任何技术设备的佛陀时代,通过修行培养禅定,发展心智能力是超越肉眼限制的方法。佛教认为,人不仅有肉眼可以认识事物,还有天眼、慧眼和法眼,人的看的能力本来是无限的,亦无需借助外物。佛陀的智慧超越分别念的觉性,远离了一切自我偏执和习惯认知方式的束缚,用人人皆有的一颗佛心,觉照了知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
因此相对于科学极力的向外探索,佛教更加注重内观的智慧,注开发心灵的潜能。科学家尤智表说:“科学和佛教真是世界上的两盏明灯,他们照破了世间的愚暗,解除了人们的迷执,使人类的智慧得以无止境的发展,而达到无上的正觉。可惜现代的科学只限于明了物质的相貌,凡有关于心的部分,仍非借重佛教的一盏慧灯,不足以破除迷暗。”
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来看,对于不了解的领域和认识方法,至少应该存而不论,给予人们实践佛法,实证佛法的空间。因此,请让我们清醒地知道:在我们知道更多知识的时候,开拓更多领域的时候,正在面对更多的未知。
外在的虚空世界,吾人穷其一生,所能到达的,只不过如微尘般而已。俗语说:“拥有良田万顷,夜眠不过八尺。”佛法告诉我们:“心内的空间比心外的空间还大。”对于心外的空间,不必去执取,最要紧的是去开发心内的空间,开阔心内的空间。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比宇宙更广大的,是人的内心。
(本文部分资料援引自《智海浪花》《佛教科学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钱财到面前来的时候,要把它用在善的地方。什么是善?利益众生是善,自己享受是恶,你要是能够记住这个原则,你的一生一定是幸福快乐。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