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著名名刹古寺


2014/9/8    热度:357   

  峨眉山著名名刹古寺

  洪椿坪

  因寺前有孑遗植物洪椿古树而得名。传为印度宝掌和尚结茅处。宋代建寺,名千佛庵。明楚山和尚重建,德心、锐锋禅师续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寺外牌坊。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正月初三,寺毁于火。乾隆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公元1782~1790年),云峨、圆瑞禅师历时8年募化修复。乾隆五十六年新修普贤殿。1913年僧悟定、大明修缮。1938年,在院内辟建林森小院。1953年培修,1980年以来全面维修。现为峨眉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附近宝掌峰上曾有宝掌庵。天柱峰上曾有异华庵。

  清音阁

  原在双飞桥中间的古亭后,相传左桥为轩猿游胜峰时造;右桥自汉至宋,屡经修造,是至今尚存比较完好的宋代古桥。寺史记:桥阁建于同一时期,有桥即有阁。寺位于牛心岭下,名牛心寺,寺分前后二院,此为前院。明初广济和尚复修,取晋人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更名清音阁。嘉靖年间别传和尚整修桥、阁,清玉哲禅师继修。1924年阁殿毁于火,1928年僧源竺募建于现址。1953年培修,改建三桥二亭和一线天栈道。1992年,新建阁楼一座。寺前有双飞亭,亦称接王亭、接御亭。下有琉璃亭,亭下北侧有1990年8月建日中诗碑亭,亦称良宽诗碑亭。附近曾有白衣观音楼(亦称白衣阁)

  报国寺

  明神宗万历乙卯(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初建于伏虎寺右,与太湖庵隔溪相对,名会宗堂,又名问宗堂、会宗坊,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清初迁建于现址,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闻达和尚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本《释氏要览》“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而易名。嘉庆年间再建。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僧广惠扩建。1928年僧圣宽建普贤殿。1952年大修。1984年维修,1986年重建山门。1993年新建钟楼、鼓楼、茶园、法物流通处。殿宇五重,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贤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依山取势,逐级升高。两侧有僧寮客舍,还配有吟翠楼、待月山房、花影亭、弄月亭、七香轩等。为入山第一大寺,现为峨眉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对面凤堡上,1982年建钟亭一座,移圣积寺铜钟于此,名“圣积晚钟”亭。寺左往伏虎寺路旁,曾有关帝庙。沿名山路至报国寺的入口处,有“天下名山”牌坊,原坊较小,1990年,由峨眉山管理委员会投资,折除重建,1993年建成,高17.8米,宽22.2米,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正面坊额为郭沫若手笔“天下名山”,另一面为赵朴初书“佛教圣地”。

  伏虎寺

  晋时为一小庙,唐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南宋绍兴间行僧心庵再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仍名伏虎寺,一说寺后山状如伏虎而得名。又称虎溪禅林。明时建罗汉堂,塑500阿罗汉,技艺超绝,后毁。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贯之和尚偕徒可闻、寂玩、帷密重修,历经20载告成,名虎溪精舍。太史蒋超题书额“伏虎寺”(今系补书)。计有殿宇13重,为山中大刹。光绪十年(1884年)僧静安继修。1953年整修,1979年全面大修,1982年在寺内建塔亭一座,将原圣积寺“华严铜塔”移此。寺外有坊二:一名伏虎寺,一名布金林。廊桥三:虎浴、虎溪、虎啸。寺前曾有太湖庵、三一庵。后有香岩寺(西域香岩尊者居此)。左有龙神堂、无量殿,右有玉皇楼。上行至解脱桥,左径至新开寺(明万历三年大用和尚创建),附近曾有蟠龙寺(唐慧觉禅师开建)、罗汉寺、佛到寺(亦称不到寺)、铁峰庵。西南面至高桥,曾有灵岩寺。古籍载灵岩寺为宝掌禅师结庐旧址,历朝增葺,宋绍兴五年太尉王陵、汉州知州王陟施资重修,易名护国光林寺,元季毁。明初僧弘义、圆道重建,仍名灵岩。景泰间,僧宝峰增修三世佛殿,殿前为明王楼,东为伽蓝堂,西为祖师堂。成化乙酉(1465年)宪宗敕赐“会福寺”匾额。弘治间僧本印扩建。极盛时,有殿字48重,僧众千余,民间有“骑马烧香”之说。明末,大部毁于兵燹。上行曾有棋盘寺。

  华藏寺

  华藏寺始建于东汉,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元相寺。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佛殿,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铜殿及华藏寺皆毁于火。现在的金顶华藏寺,是1986年-1989年按原貌重建的。华藏寺侧为卧云庵,庵左为睹光台,可观看金顶四大奇观。“华藏寺”横匾为赵朴初书。第一殿为弥勒殿,内供弥勒穿金铜铸佛像,殿后中间有韦陀铜像一尊,殿左右为客堂。第二殿为大雄殿,两殿之间有宽阔的天井,两厢为祖堂、方丈室、厢房。第三殿为普贤殿(金殿),矗立在摄身岩畔,殿高15米,二重檐下有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金顶”横匾,殿前有月台,旁有现代名人撰书碑刻六通,两侧有回廊和通连大雄殿的廊梯,殿内供铜铸普贤骑象一尊。各殿匾联、佛像、法器、供器多为新制,明代金殿铜碑竖于弥勒殿内。三殿均在中轴线上,逐级上升,游人步人其中,登上金殿,有渐入天国之感。殿宇屋面为金黄色和铁灰色琉璃瓦,红墙朱柱,雕花彩绘,金碧辉煌。是峨眉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雷洞坪

  有古籍载为汉时开建,唐宋时名雷神祠,明为雷神殿。清乾隆年间,闻奇、闻刚二师重建,更名雷洞坪。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僧心量再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僧觉圆移建于此。民国时期,僧性闻续建。曾有风雷云雨铁佛十余尊,旁竖禁声铁碑。原庙因年久失修垮塌。1992年重建,为重檐横列砖木结构,琉璃为瓦,具有古今建筑风貌。沿公路下行至龙洞,曾有龙洞寺。

  仙峰寺

  位于仙峰岩下,一峰耸立,倾危不坠,诸峰环抱,云腾雾绕,犹如仙翁,故名。传黄帝访天真皇人至此,见一老人在洞外,问有侣乎?答以九人,故又称九老洞。元天顺初年(公元1328年)修建,名天峰禅院或仙峰禅院。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扩建为大寺,万历皇帝赐寺僧本炯龙藏经物颇多,盛极一时,又名慈延寺。明末毁于火。清乾隆年间,泰安、天寿、玉升上人募建。老僧芳明修复大雄殿。光绪时海岸、海良二师修复两廊。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修舍利殿,民国8年(1919年)铜铸舍利塔一座。民国17年修财神殿,后奉弥勒,又称弥勒殿。民国23年修餐秀山房。1953年培修,1984年以后全面维修,并新换铁瓦和铅皮屋面。寺左有九老洞、仙皇台。其右20余里为三霄洞,曾有小庙。

  万年寺

  万年寺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当时叫普贤寺,宋代改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建无梁砖殿,第二年竣工,改名为“圣寿万年寺”。原有殿宇七重:毗卢殿、七佛殿、天王殿、金刚殿、大佛殿、砖殿、接引殿。万年寺砖殿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该建筑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殿内有宋代铸造的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高7.3米,重62吨。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堪称稀世国宝。1986年以来,僧宽明主持先后修复了弥勒殿、般若堂、幽冥钟亭、鼓楼长廊、山门等,宏伟庄严。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动物有六根六识。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迷了六根根性就叫做六识。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动物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他有报复心。植物没有六根,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嗔恚,所以它没有报复心。我们吃植物,实在讲它是牺牲奉献,我们对它要感恩,不能够随便糟蹋,糟蹋就有罪过!我们今天需要饮食,这是什么?业障。自己吃的时候要生惭愧心,对这些食物要生感恩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