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与寺庙
2014/9/8   热度:419
教堂与寺庙 孔寒冰 教堂和寺庙代表着东西方的不同文化,难以简单比较。 就像外国人在中国旅游到处看寺庙一样,在中东欧国家的城市,各式各样的教堂也是当地特色之一。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的东正教堂最多,天主教堂少。波罗的海三国像是过渡地带,东正教堂、天主教堂数量似乎不分上下。波兰、德国主要是天主教堂,东正教堂极少。 由于看得太多了,我能记住的只是一些有名的,如莫斯科的救世主大教堂、喀山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大教堂、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明斯克的圣灵大教堂、塔林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里加的圣诞主教座堂、维尔纽斯圣灵修道院、克拉科夫瓦维尔城堡中的大教堂、柏林大教堂等等。更多的名字我并没有记住。其实,不论哪类教堂,有名的和没名的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在规模大小和历史远近上,本质上并没有不同。 这些国家的教堂在许多方面与中国的寺庙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名气大的教堂历史都比较悠久(当然无法与中国的某些古老的寺庙相比),早的建于11-12世纪甚至更早,但多数建于18-19世纪。它们也都饱经沧桑,其中多数几次毁坏,几次重修。再比如,许多教堂本身就是该国的重点保护文物,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的建筑艺术和壁画艺术结合在一起,代表着该国的某个时代最高水平,有些甚至被称为人类的璀璨瑰宝。中国的许多古刹名寺也是如此,这个是唐朝的建筑,那个有宋代的绘画,明清时期的东西更多。许多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有的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另外,中东欧一些有名的教堂与中国一些有名的寺庙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身世显赫,属于“皇家”,国王或皇帝及其家族成员死后都葬在这里。 不过,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东欧的教堂与中国的寺庙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些国家,大到首都,小到村镇,恐怕最显眼甚至最高的建筑就是教堂。而在中国,有名的寺庙几乎都在深山之中。这起码表明了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的差别,这些国家中教徒甚众,而中国百姓多半是无神论者。 教堂居于闹市之中,想来难得安宁;而中国的寺庙隐匿深山,应为修身养性之地。可现在的情况却刚好相反。除非个别带有博物馆性质或观光性质的教堂卖门票之外,中东欧绝大多数教堂是随便进的。与外面吵闹的街市相反,教堂里边却庄重肃静,绝无大声喧哗者。特别有名的教堂,导游讲解也是细声细语。人们都是默默地参观,信仰者不停地用手在胸前画十字。中国的寺庙,外围多半山清水秀,而里面却热闹非凡。来参观拜访的人们,多半是求福、求财和求禄,功利性极强。真正信佛而又懂佛的有多少呢?导游领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用高音喇叭大声讲解,通常是知识性的内容少,而无聊和迷信性的内容太多。 另外,中东欧教堂没那么重的商业气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外开放参观的教堂,里面也有专门卖宗教相关产品的,如蜡烛、圣像、宗教纪念品等等,但没有见到强买强卖的。一般而言,卖者不多,一两人而已。有人买的就卖,没人买他们就静静地看书或观望。中国寺庙内外多半成了推销香、烛的市场,强行推销是常态。 教堂多为砖石结构,信徒可以买几只小蜡烛在尊崇者前面燃着,点点火光中散发着淡淡烛味。中国寺庙多为木结构,里面点火不行,烧香多半在屋外的香炉。但是,拜佛者烧的香不是一根根细的香,而是一把把粗粗的“高香”。结果,寺庙里不是香烟缭绕,而是乌烟瘴气。 中东欧教堂的神职人员比较少,更少见经商的神职人员,除了刚好赶上有宗教仪式,你才可以看到穿着不同的神父之类的人。中国的寺庙不同,有名寺院里的到处是僧人道士,把门坐堂抽签算卦,忙得不亦乐乎。 教堂和寺庙代表着东西方的不同文化,难以简单比较。不过,走进静静的教堂,望着高高的穹顶,坐在那供信徒们祈祷的长椅上,至少能让烦躁的心平和下来,缓和一下游走的劳顿。(信息来源:东方早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叫信佛?不讲别的,讲很简单的,佛教你不杀生,你做到没有?佛教你不偷盗,你做到没有?佛教你不YIN欲,做到没有?佛教你不饮酒,做到没有?不妄语,这五戒,没有做到!没做到,不信!所以,信佛是依教奉行,听了佛的教诲,能说不能行,不信!你才知道“信”这个字多难。“信”,决定有效;没有效,自己好好反省,不信!你才知道“信”字可不是容易事。《华严》、《大智度论》里面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果信心真正达到清净,一丝毫疑惑没有,一丝毫夹杂没有,这个人是什么人?初住菩萨、法身大士,信心的标准在这里。所以信有迷信、有正信,正信是有解无行;真正做到是真信,真信才管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