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北峰 寻觅宋古驿道翠微寺


2014/9/8    热度:36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采风北峰 寻觅宋古驿道翠微寺

  ■林建 文/图

  北峰形胜东南,是古代风水堪舆的龙象福地。龙象福地的传说可追溯明代徐 的《游寿山寺》“宝界消沉不记春,禅灯无焰老僧贫,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龙象尚存诸佛地,鸡豚偏得数家怜,万峰深处行人少,信宿来游有几人。”

  笔者最后参加了福州市作家协会组织的北峰采风活动。我们沿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上行,前往森林健身道、名人遗迹、宋古驿道……北峰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独特。宋崇宁初修建的古驿道4500米,起点始于森林公园东大门迎宾路口,西止于北峰岭头,至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历代文人墨客对北峰古驿道、寺院、摩崖题刻情有独钟,唐宋年间这里就是一条旅游热线。

  采风团在寿山乡芹石口烟囱仔山南麓的翠微寺驻车休息。寺庙虽然有些残旧,但是万亩竹林却把这清淡青葱的翠微山色发挥到了极致。

  翠微寺为福州名刹,原名翠微院。《福州市郊区志》记载: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开山,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重建。明万历间渐颓废,后重建。现存主体结构系清光绪丁亥年(1887年)由涌泉寺第一百二十六代住持妙莲、翠微寺前住持福经重新修建。“文革”时寺内佛像被毁,寺庙破损严重,曾被作为知识青年点。近年,游僧释中腾同乡人集资重修寺庙,重塑佛像,香火才逐渐旺盛。寺宇坐北向南,土木结构,由大殿、左右厢房、配殿、庭院组成,占地面积840平方米。宋理学道统继承人黄榦曾有诗作《游翠微院》传世,诗曰:“古寺残僧少,孤村碧树围。明朝山下路,愁绝望烟归。”1998年2月翠微寺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安北峰群山连绵,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商周时人类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灭闽越国,徙其民于江淮间,在东冶(今福州)不少闽越族人乘战乱之机逃往北峰山区,开发和建设了北峰山区。南朝至唐代,古人先后在北峰建造了瑞峰林阳寺、翠微寺等寺院。

  福州北峰寺庙历史古老,保留完好和禅宗的传播密切相关。翠微寺、九峰镇国禅寺和林阳寺都是以禅为宗。唐百丈禅师在长乐西山寺辞世后,唐穆宗在长庆元年(821年)诏谥大智禅师,后人称百丈怀海大智禅师。闽中的禅宗佛院从此燎原四起,成为中国禅宗思想的重要场所。唐武宗在会昌五年(845年)发动“一人不耕有人饥,一女不织有人寒”的灭佛运动,使全国4.46万所寺院被破坏,26 万僧尼被迫还俗。在这次佛门大劫中只有禅宗得以幸存,这完全归功于百丈禅师当时的改革,他的“不作不食”制度,使禅宗能在难关中顺利地保全,更加蓬勃地发展。武宗灭佛后三年,尤其是九峰禅寺动工,至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朝廷赐名“镇国禅寺”修建,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对百丈禅师的禅林制度的认定和宣扬场所。翠微院开山始建,寿山众寺更是陆续修建且保留完好,成为佛教经文传播的重要场所,是禅宗发展鼎盛时期。有的寺庙还作为我国早期的佛教印刷经院,影响到当时的朝鲜、日本等也对禅宗产生浓厚兴趣。

  离开寺院时,晋安区文联主席孔海钦颇有自豪感,带着诗意说:“一条条苍苔斑驳的古驿道,既穿越山岭,也穿越千年时间隧道。九曲十八弯的石阶两旁,不乏宋代的石桥、明代的兵寨,元明清朝的古民居、古祠堂、古墓葬、古村落。宋古驿道留下多少士子披星戴月晋京赶考的脚印;石牌庵旁,黄榦的诗魂在此栖息。幽深的峡谷龟山,还可以寻觅理学大师朱熹讲学的龟山讲台……”大家感悟着“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用心悟道“常乐我进,心空第一”的境界。

  回眸远眺,翠微寺掩映在丛莽荆棘间。晨钟暮鼓,为山林增添了宁静与祥和;青灯古佛,更为山林增添了庄严与肃穆!

  来源:福州晚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最高的目的,是求开智慧!一切大乘佛法所求的,方法不一样,目的是一样,都是开智慧。怎样才能开智慧?真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我们以真诚之心来修学,心地里面一丝毫的虚伪都没有,这就能开智慧。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学佛?学佛无非是把我们的错误、把我们的虚伪修正过来,这叫学佛。学佛,要诚心诚意去学,不能投机取巧,这是恢复我们自己本有的性德、本能。我们学佛,只要有一点虚伪的心,这就是障碍。一定要知道,用虚伪的心来学佛,绝对不会有成就!我们待人接物,一定要用真诚之心,决定不能欺骗,决定不能虚伪,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根本。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