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宁及周边旅游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2014/9/8   热度:211
关于西宁及周边旅游文化的调查与思考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支流煌水上游;位于北纬36°34′13″,东经101°49′17″,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总人口 200多万人,是一个汉、回、藏、蒙、土、撒拉等34个民族居住的地区,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相辉映的旅游圣地。那么作为一种文化,其现状如何?有何特征?存在哪些问题?本人运用街头采访、谈心、调查问卷、资料整理等多种调查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文化现状及内涵 (一)旅游文化概况。 西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是古“丝绸南路”和“唐善古道”的重镇,是古代东西往来的必经之地。这里不仅有丰厚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宗教文化、民族风情等多种观光旅游资源。西宁市的文化遗产很多,有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西部悬空寺土楼观,西部地位最高的东关清真大寺,汉传佛教尼姑庵法幢寺,文成公主摔碎宝镜的日月山,隋炀帝西征安葬爱妃的娘娘山,藏道72福地之一南佛山,沈那五千年前的古羌人遗址,南凉国王的阅兵虎台,唐蕃双方战死10万将士的石堡城,青海王马步芳公馆馨庐,等。其中青海湖、塔尔寺、日月山是西宁的王牌景点。“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第二大悬空寺-北禅寺,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清真大寺更是闻名遐迩;日月山是中国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水岭,是文成公主进藏、藏汉团结的历史见证。 以西宁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荟萃了青海省旅游资源的精华,察罕河森林公园、群加森林公园、两弹基地、柳湾彩陶中心、孟达天池、撒拉族风情、坎布拉自然风光、海北金银滩大草原等等,构成了青海旅游的又一黄金旅游圈。具体来讲,这些文化旅游景点还有:互助土族风情,东方庞贝古城喇家遗址,文成公主治病的药水泉,羌人墓葬群——柳湾彩陶王国,深山故宫——瞿昙寺,撒拉族族魂——孟达天池,文都十世班禅大师故居,走向世界的黄南热贡艺术,惊世骇俗的傩文化血祭,贵德梨花铺天如雪,黄河第一曲峡谷奇观,坎布拉丹霞地貌及国家地质公园,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南宗山,薛仁贵全军覆没的大非川,比梦幻更美的青海湖,翅膀蔽日遮天的鸟岛生灵,吐谷浑东都伏俟城,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地—金银滩草原,青海湖祭海盛况,中国保存最完整的西汉故郡—三角城,世界三大峡谷之一的黑河大峡谷奇观,号称天山天景的祁连风光,高原西双版纳—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 由此,以西宁为中心,形成了五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一是西宁-日月山-青海湖-条卡盐湖-格尔木-敦煌-嘉峪关-张掖-大通森林公园-西宁;二是西宁-互助民俗村-大通森林公园-海北原子城-青海湖-日月山-西宁;三是西宁-城南新区-塔尔寺-群加森林公园-李家峡-坎布拉森林公园-西宁;四是西宁-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海北原子城-西宁;五是西宁-同仁热贡艺术-循化民族风情-孟达天池-西宁。 (二)旅游文化类型。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努力,西宁市已注册为“中国夏都”的城市商标。据调查,西宁市区及周边旅游文化的建设类型已基本成型,可概括为五种类型: 1、历史文化。西宁是东西部文化交汇地带。当地现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文化。在汉武帝以前,西宁一带是羌人的游牧地。西汉时期在此建立了西平亭,东汉时期改为西海郡,北魏时期称鄯州,唐宋时期颇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成为中原通达西域的枢纽,也促进了茶马互市的繁荣和发展。宋朝建青唐城,1104年改名西宁州,清代称西宁府,1929年正式定名为西宁市。西汉时屯田首批汉族迁入西宁一带,形成了土族,唐代吐蕃人进入青海繁衍了藏族后代,自元代起,大量的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不断迁入西宁及青海各地,到明代大批内地移民又迁入西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移民垦荒,创造和丰富了西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而中原文化、秦楚文化、吴越文化也在这里汇流交融,使西宁文化具有多元特性。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为西宁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结晶。 2、体育文化。西宁市平均海拔2200米,据最新国际高原医学科学研究证实:在海拔2000-2500米,对人类却有着强化体魄,增进健康之利。西宁周边海拔基本符合此一健体标准。现在,我国八大体育圈之一的高原体育中心,已在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建成。同时,西宁市创造性地成功举办了六届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环湖大赛。 3、宗教文化。主要有藏传佛教塔尔寺、乐都的曲坛寺、西宁城东的伊斯兰清真东关大寺,以及周边的各种宗派的寺院共同构筑了神秘的高原宗教文化。西宁市利用宗教文化的优势和青海牧区优势,正在在城南打造世界藏毯之都。 4、生态文化。青海是长江、黄河、澜仓江三江的发源地,横陈着祖山昆仑的主体。“中华水塔”关系着神州万物的枯荣,母亲河源的水土影响着大半个中国的生态。西宁市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惟一的大城市,有着自己的生态文化。青海西宁郁金香节的主办和生物园区的打造,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生态文化品牌的确立,同时,今年省政府将联手中国诗歌学会在青海湖举办国际诗歌节,这无疑是生态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有益探索。 5、民间文化。主要有贤孝、越弦、平弦、花儿等等。 贤孝是民间说唱曲种。由于流传地区不同,演唱方式、曲调各有特色,流行于青海东部湟水流域各地的主要是“西宁贤孝”,其传统曲目内容比较广泛,且大部分为劝善内容。越弦大约在清代中期由陕西传入,以表现民间生活故事题材见长,曲调流畅、动人,表现力非常丰富,唱词要求通俗、生动,口语化。平弦是青海地方曲艺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曲调优美,典雅,曲词格律严谨,诗词化程度较高,是青海地方曲艺中的“阳春白雪”。 皮影戏是由陕西传入的,主要分布在以西宁、大通县、湟中县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社火分为内场与外场。与之形成了相应的太平鼓、唢呐以及大鼓,大钗、马锣组成的打击乐(俗称家什),三弦四线二胡,板胡和笛子组成的随队民乐伴奏(俗称弦索),伴奏音乐时以西宁地方曲艺--越弦音乐为主,常用的传统曲牌有双八谱、满天星、柳叶青等小调一百多首。河湟“少年”主要流行于大通、乐都、民和、互助、湟中、湟源、循化、同仁、化隆、贵德县,被汉、回、东乡、土、撒拉、保安、藏、等民族所喜爱。借助河湟“少年”,西宁市正在打造南山西北地区“花儿”大赛,以全面展现青海在西部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通过调查,大部分青海人对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大赛、郁金香节等活动的举办持积极态度,认为这种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西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尤其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大赛还巧妙地将我省东部地区的自然山水和人文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地提升了青海西宁及周边在西部省区、全国乃至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尽管如此,但也有人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亟待解决,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国内的人(特别是运动员)对这项赛事关注的程度不够,一些运动员并不参与此项赛事。 2、人文环境体现了我省人民的整体风貌,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 3、文化意识淡薄,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少年”演唱固然生动,但演唱者的文化素质不高;而我们的研究水平(“少年”研究)较之兄弟省区也相对落后,研究始终徘徊在基础研究领域,没有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也相对单一,如电视中一出现互助土族,基本画面就是轮子秋。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传承与创新问题。我们在文化的传承方面形式单一,在创造方面缺少活力。在文化的传承方面,由于对文化因子的挖掘不够,故而千人一面,也因为没有很好的传承,所以创新就尤为困难。 三、建议 1、广泛而多渠道地开展宣传。利用环湖大赛的影响力和藏羚羊入选奥运吉祥物为契机,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各类宣传活动。制作一些申奥吉祥物专题片,融会民俗风情和人文,大力拓宽宣传渠道,提升青海西宁的国际影响力。 2、必须大力倡导教育,普及基础知识,不断提高人的素质。 3、将创作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举办各种文艺创作活动,一方面大力推进各类科研活动。一方面培养自己的歌唱家,一方面对歌唱家进行培训讲座。同时,将文艺活动与文艺批评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通过比赛等活动实现对话、对接。鼓励专家、学者提出大胆的观点与看法,并为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各类优秀文化百家争鸣。 4、深入挖掘民族、地方文化,并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释迦牟尼”:“释迦”翻作能仁,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就是慈悲的意思;“牟尼”翻作寂灭,意思是心地清净,一念不生。在一切境界里面不起念,所谓不起念,是不起妄念,不是没有正念。如果连正念都没有,那就不是佛法。什么叫妄念?妄念是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正念是什么?正念是眼前一切的受用了了分明。眼能见,你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正念;耳能听,听得明明白白,这是正念;舌能尝味,意能知,六根都起作用,六根起作用这是正念分明。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