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罗汉说
2014/9/8   热度:287
我画罗汉说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文Arhat的音译,又称“阿罗诃”。小乘佛教将罗汉当作最高果位。罗汉从小乘的自我解脱目标中走出来之后,担负起大乘赋予的护法弘法之大任,佛教中的罗汉队伍迅速扩大,从四大罗汉后,又涌现出十六、十八、五百、八百等大批有名和无名的罗汉。“十六罗汉”的记载最早见于《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经》,这本提及十六罗汉名讳的书,是玄奘法师翻译斯里兰卡僧人难提密多罗的著作,民间流传很广。盛唐开始,十六罗汉的形象开始出现在雕刻和壁画中,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塑在杭州烟霞洞,是吴越王钱元权的妻弟吴延爽所造,还有前蜀简州金水张玄画的十八罗汉、宋代贯休画的十八罗汉较杰出。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佛教虽产生于印度,但则发达于中国,长安作为佛教众多流派的发祥地,其多元文化的包容精神,反映出大唐盛世的自信气度与领先世界经济的宽广胸襟,故在古代的罗汉造型中,人物形象多为高鼻深目者,尽管服饰已中国化,但仍能看出是穿中国服装的外国人,特别是其靴履皆为印度样式,而且表情、动态、配景怪异,让人深感“神”与“人”的距离高不可攀,这一点很像文艺复兴前的基督教、天主教的偶像风格,程式化的东西太多。中国人将罗汉从十八个发展到了五百个,最早出现在浙江天台山的五百罗汉是在东晋,到唐及五代,罗汉崇拜兴盛,显德元年(公元前954年)道潜禅师创建五百罗汉堂,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前985年)在天台山寿昌寺将五百罗汉与十六罗汉一起供奉,从此在中国寺庙建筑中,就多了一个五百罗汉的建筑与雕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新形式,而且给五百罗汉冠名,则是中国佛教界的一椿功德。在中国现存最好的五百罗汉堂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等处较为有名,笔者皆尽瞻拜过,其尊称已多数将音译后没有意义的长段文字,变为其行为代表的义释尊者,如助欢尊者、火焰身尊者(不动明王)、断烦恼尊者等等。这时不光名称、服饰、长相、表情、动态也完全中国化了,但还是坐在神台上高高在上的仙佛,让人有恐惧的敬畏之感。这次本人所创作的十八罗汉是参考“文艺复兴”后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他们把以往高高在上的“神”,从神台上请了下来,让他们的形象成为和蔼可亲的常人形象,让圣母成了日常中的慈母形象,这也就是“人文主义”在视觉艺术中的反映。台湾的星云法师倡导“人间佛教”这一点与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也认为“善乃佛心”或曰“善心乃佛”,也就是说宗教信仰并非迷信,所谓宗教,就是劝人行善,而有善举者皆悟佛理,久而久之,善根汇集,惠人惠己,因此表现在视觉艺术上,我突出了以下几点,我首先让人与自然、植物、动物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老祖宗留下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并且按明年的属相排列出第一尊罗汉的名讳,这样便从视觉上记录下作品创作的年代。第二我仍然让所有罗汉几乎都着印度僧装,只有第一位和最后一位是着汉装,这样就从视觉上表现出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外来宗教。第三,我把中国人十二属相的习惯与罗汉融合在一起(这在唐代,用生肖头着官服的雕塑很多),这样再加上狮子、大象、鹿和骆驼,就把印度、西亚和丝绸之路结合在一块,十八罗汉各自与一种动物和谐相处,让人在看“神”寻找神与“人”的相通之处时,同时强调了人在与动物相处时的安详和自如,如此让观众领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重要哲理。第四,在视觉上本人一改以往罗汉的单一坐禅姿态,将中国古代雅乐引入人物造型之中,而且这些乐器也皆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传世画作之中,并非今日之改良民乐也,这样就弱化宗教的感觉,强调了罗汉形象中的文化含义,同时在静态的画面上借鉴了音乐的声响。总之,当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拂下,经济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好,好多地方庙宇、道观修复、重建,然而许多壁画雕塑其造型能力表现技能的低下,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浮浅,特别是对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的不知所云,也不知如何融入时代之笔墨,让本来在中国有两千多年历史传承的艺术领域,变得低俗而不堪入目。谈亚洲艺术如若取掉佛教就无从谈起,赵朴初先生在《俗语佛源》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会话,如若取掉佛教用语,就成为让人难以理解的“加生话”。这足以看出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比重与分量,故当我们要在“可持续性”能源、资源的节约中发展经济时,“文化产业”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那么没有国界阻隔的宗教艺术,特别是亚洲地区,是最好莫过的题材,为什么不借力而为之呢?现在国内为结合旅游在名山圣地修建了不少大型宗教建筑,都耗资不菲,可给人的感觉都像是纪念堂,而没有佛教艺术那种直刺人心腹的感染力。当人们站在云岗、龙门、麦积山、天龙山、大足、陕西彬县大佛寺、山西五台山金阁寺、四川广元黄泽寺、乐山大佛等佛像艺术前,其艺术的感染力显然让人顿首,而且可成为时代的标志。因此,我们既然耗资巨大,为什么干这样得不偿失的事呢?所以作为一个把艺术当信仰的追随者,为了佛教绘画的创作,我走遍了亚洲地区的所有佛教圣地,将不同国度的佛教表现,尽收眼底,同时也跑遍了中国所有地区,如汉地佛教、藏传佛教(黑、白、花、黄、红教的发源地皆尽拜访)各地名寺禅院,各佛教圣地,名山石窟,天山南路各遗迹,云贵上座部佛教也皆尽远足。为什么呢?因为我尊敬乔达摩· 悉达多此人。今人多为“名誉、金钱、美女、权力”而不惜一切地奔波、焦虑、郁闷时,可几千年前的“佛”把这一切都抛之脑后,而专心研究人的“生、老、病、死”之四苦了,真是“不经沧海难为水”呀。故吾以自作联句结束写在前面的话“沉潜佛陀性,浮躁世俗心”。让我们每个人都皆尽全力地干着自己想干的事,无论你是哪行哪业。你想走到顶峰“成精”,这都是各人的“造化”,也可以说是各人能力的大小,不尽相同。但你要想真的“成精”,就得坚持每天不离其宗的修炼,否则只能是异想天开而已。我们并非神仙,只是凡夫俗子,故只能是“成精”了。
(岳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无论富贵、贫贱,如果真有道心的话,对于物质生活水平要降低,绝对不能够贪图享受,绝不求提升自己的物质生活,不求,我们现前的生活就得自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