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塔尔寺到外八庙
2014/9/8   热度:312
从塔尔寺到外八庙 塔尔寺 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是青海省最为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重要性在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就诞生在这里,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以后,这个地方陆续增筑、扩建成了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塔尔寺有为数众多的佛教建筑,其中的入口塔门、如意宝塔和太平塔,在藏传佛教黄教的佛塔之中占有重要的宗教地位。 塔尔寺的塔门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从前面进入塔尔寺就必须要经过这座塔门,全部用砖石砌筑而成。它是过街塔的建筑形式,下部是一个高大的方形塔台,开着一个门洞,可以供行人通过。塔台上面建着一座覆钵式塔,具有方形叠涩的束腰须弥座、覆钵丘、十三重相轮和伞盖、仰月、宝珠等,是典型的清式喇嘛塔。 在塔尔寺的前院,有一组排列成一行的八座覆钵式塔,就是如意宝塔,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这八座塔的形制、大小都是基本相同的,它们都有方形的束腰叠涩台座,下部收分较大的覆钵丘和前面的眼光门,塔刹都是由细高的十三重相轮、伞盖、仰月、圆光、宝珠组成的。只是在覆钵丘下部的叠涩台稍有不同:有四座塔是方形的四层叠涩台,两座塔是四层圆形的叠涩台,靠边的一座塔没有这种叠涩台。为什么要同时建立这八座形制相近的宝塔呢?原来在佛教中很注意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由其是他的从降生、成道、初转法轮到涅槃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八个故事情节,更是历代佛教艺术界所竞相创作的题材内容。但用八座佛塔来象征释迦牟尼一生所经历的八大事件,还是不多见的,塔尔寺的如意宝塔建立的用意,正是为了表现佛祖一生的光辉业绩。 塔尔寺的太平塔位于小金瓦寺前的广场上,它的台基是平面方形的五层高台,最上层台的侧面还装饰着立柱和小型的喇嘛塔。台上的覆钵丘和塔刹顶部都是典型的清式喇嘛塔结构,但相轮部分却比较粗壮,保持了早期喇嘛塔的风格。 西藏江孜城西端的白居寺,是在公元1390年,由当时江孜地方的统治者饶丹 贡嘎帕创建的。到了公元1414年,贡嘎帕的孙子曲吉饶登 贡桑帕和宗喀巴的弟子--一世班禅又对白居寺进行了扩建,并且修建了西藏最著名的佛塔----班根塔。班根塔在白居寺中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建筑物,它通高40米左右,塔下部的台基是平面呈十字折角形的五层高台,与元朝妙应寺白塔台基的亚字形平面比较接近。塔身上的圆形覆钵体四个正面各开着一门,门的形制很像北海白塔的眼光门,覆钵体的侧部上下基本是垂直的,只是在下部略微有些内收。在覆钵体的上部建有圆形的塔檐,檐下有木制的斗拱。塔刹的下座是亚字形平面的矮台,座的上部也伸出了短檐,檐下也有斗拱;刹座上面安置着巨大的十三重相轮,呈下大上小的圆锥形;再上面是圆形的大华盖,四周垂挂着流苏花饰;华盖的上面是一个宝瓶和火焰宝珠。这座塔的塔刹与北京妙应寺白塔的塔刹十分相似,保持了很多早期喇嘛塔的特点,是我们研究藏传佛教佛塔的重要实物资料。 河北承德的避署山庄,是在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间(公元1713-1780年)陆续建成的皇家行宫。与此同时,满清皇室还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及北面的山坡台地上建起了十一座佛教寺院,分别归属八座庙宇管辖。由于这些寺院位于长城以外,所以俗称为“外八庙”。外八庙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团结西北及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他们提供一个前来承德觐见清朝皇帝时修行、居住和举行佛教活动的场所。由于清朝皇室对喇嘛教的推崇,和西北和藏族地区喇嘛教的流行,所以承德的外八庙建筑形式主要是参考了藏传佛教的寺院,同时也兼顾了一些汉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位于外八庙之中的佛塔虽然都是西藏式的,但它们的制作工艺却表现着与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风彩。 普宁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当时,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北部的蒙古族准噶尔部的叛乱,给天山南北带来了和平安定的政局面。居住在天山一带的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首领每年秋天都要到承德避暑山庄来觐见清朝皇帝,乾隆皇帝为团结这些民族的首领,并且尊重他们的宗教与风俗习惯,就在承德修建了这座普宁寺,供给他们举行宗教活动。大普宁寺大乘阁的四隅分别用琉璃砖建造了一座带有高台座的喇嘛塔,台座的下面还开着圆拱形门洞,可以供僧俗们穿行礼拜。这四座塔下都有相同的平面亚字形台基,台基上是双重的覆钵形塔身,上部的塔刹由十三重相轮、天盘、地盘、仰月、圆光、火焰宝珠相叠组成。由于覆钵的体量不大,塔刹部分就显得比较粗壮,构成了整个塔体细高的建筑艺术效果。有趣的是,这四座喇嘛塔表面分别上着红、绿、黑、白四种不同的颜色,构成塔身的双重覆钵体有的是大口向上,有的是大口向下,有两个是由上下相叠的椭圆形体组成,其中一塔的椭圆形体表面又做成了十字折角形。四座塔的覆钵体表面还有眼光门、金刚杵、法轮等装饰,妆扮得塔体更为华丽了。这四座高台式喇嘛塔如果同大乘阁组合在一起,到是很像佛塔中的金刚宝座塔的形式。大乘阁内供奉的是一尊高达22米多的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那么位于大乘阁四隅的这四座宝塔会不会和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某种曼荼罗有关呢?也就是喇嘛们在修持千手千眼观音密法时所特意安排的修法坛场呢?都是值得研究的。 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 1770年),是乾隆皇帝六十岁寿辰,为了庆贺这个日子,清朝皇室于公元1770年建成了外八庙中的普陀宗乘之庙。在这处仿照西藏布达拉宫的庞大寺院建筑群中,位于寺庙前部中轴线上的五塔门,是佛教信众们进入寺庙顶礼膜拜的必经之地。这座塔门有着长方形平面的高大台座,在台座的下部开着三个圆拱形门洞,可供行人通过,台座上面用彩色琉璃砖建造了五座喇嘛塔,表面的颜色分别是黑、白、黄、绿、红,它们的建筑结构与装饰基本和普宁寺大乘阁四隅的四塔一致,只是位于中间的黄色喇嘛塔塔身是由多棱形的两个覆钵体相叠而成,在普宁寺中我们没有见到过。这座塔门上建造五塔的用意,很可能同密教尊崇的五方佛祖有些关系。 自元末明初以来,西藏喇嘛教中的黄教势力日益旺盛,进入清朝以后就成了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宗派,直至今日。清朝皇室所推崇支持的西藏佛教最主要的就是黄教,塔尔寺--白居寺--外八庙,我们在这里介绍的虽然只是这些寺院中的佛塔,但这三个地点又恰恰可以概括出黄教发展的历史足迹。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无我,只有别人没有我,这个人修行容易契入,他契入佛境界的条件有了。念念执着我,你要知道,有我,就有贪嗔痴慢,就有名闻利养,就有嫉妒障碍。看到别人比我好,心里难过,严重的,“怎么样去障碍他,怎么样去破坏他”,那你就造恶业。这个恶业,你自己一定要受。你障碍别人的道业,你自己决定不能够开悟,决定不能够证果;你障碍别人的教学,你的果报一定得愚痴。如果我们能把念头转过来,看到别人有好处,能生欢喜心,能生随喜心,那功德就无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