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鼎与广润寺


2014/9/8    热度:528   

  叶梦鼎与广润寺

  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本姓陈,幼年出继母族,宁海东仓上宅人。自幼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南宋绍定五年(1232)入太学,嘉熙元年(1237)以太学上舍试入优等,初授信州军事推官,后曾在袁州、吉州、隆兴等处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书,兼任国史编修及实录检讨。次年,迁吏部尚书。至咸淳三年(1267),拜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叶梦鼎在位时南宋朝廷国力日衰,叶多次上书朝廷,提出许多修明政治、振兴邦国的主张,与佞臣左丞相天台贾似道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景炎元年(1276),南宋大势已去,叶梦鼎仍“以孤忠抗大奸,支持危局”。 景炎二年,益王流寓福州以太师衔召叶梦鼎前往。时宋亡在旦夕,叶梦鼎以78岁高龄仍受命南行护驾,舟至永嘉,道阻不能行,面南恸哭而归,不久逝于东仓,享年八十。著有《西涧集》。

  在三门县城海游东北1.5公里有瑞云山,东晋兴宁(363-365)年间,天竺(古印度)僧人昙猷乘枫槎(枫树制的筏)从海上东渡,在三门湾畔登岸,见有山五彩祥云绕其顶,遂在山南麓建造普济院,宋大中祥符间赐额广润寺。明洪武、万历、崇祯年间不断增修扩建,规模宏伟。全寺有山门、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堂、斋堂、千佛楼等建筑。均系砖木结构,采用莲花斗拱支架,重檐飞阁、黄墙青瓦、红柱画廊,古朴精美。寺院竹木掩映,古木参天,雅致幽静,风景独佳。绵绵上千年,香火不息,高僧辈出。民国28年,改建为校舍,今为三门中学高楼大厦所取代,仅存“千佛楼”1幢2屋5楹。

  据史籍记载,南宋末年叶梦鼎择址风景秀丽的瑞云山广润寺“谋作佳城,拆殿毁像。” 陵寝规模宏大,墓道两侧石翁仲、石虎、石羊、望柱等大型石雕巍巍伫立,昭示丞相的威严气魄。然而由于墓址与广润寺僧产生了矛盾,发生了交涉,寺僧据理力争,产生了冲突,“僧不能拒,幸护神示灵”,硬叫丞相不得不放弃已修好的陵寝,另寻佳寓。叶梦鼎所处的年代是南宋皇朝山河破碎,守着半壁江山,纸醉金迷的年代。清人李梦龄有《游广润寺怀信国公镇之墓》诗云:“埋骨别迁桑梓地,东仓岭上少人行。广润古刹没遗迹,翠竹万竿松千尺。石人石羊各分离,鸠占鹊巢殊所惜。山灵何故受僧刑,晨钟暮鼓一灯青。不与丞相传千秋,竟随老纳伴林垣。”充满了对叶梦鼎丞相崇敬和陵墓迁移的惋惜之情。

  叶梦鼎的陵墓早以荡然无存,遗迹难寻,然而陵墓一些建筑构件历经7百多年风雨沧桑得以幸存。石翁仲一对,高3米,用粉红色的石材雕刻而成,雕工精湛,线条流畅,威武雄壮,形象生动,神态自然,具有典型的南宋造像风格,有很高的艺术雕刻水平。墓毁后被抬至海游后洋陈殿,文革时幸被埋入地下,才逃过致命的一劫,得以幸存。近年在海游陆续发现了部分丞相坟墓的雕刻精美的门阙、石栏等石构件,相传墓前一对石羊旧在海游章氏老祠堂前,后被推入石羊溪中,不得而终,这也是石羊溪名称的由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利他和自利,是一不是二。正如盲人点灯,照亮了别人,但也保护了自已。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