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的桂花


2014/9/8    热度:139   

  大明寺的桂花

  疏淡晴好的秋天里,去大明寺是极不错的选择。

  游人稀少,古寺、钟楼、佛塔,在暖柔的秋风里静默伫立,带着些许怀旧气息。灰白的地面,在角落处,被僧人打扫后偶有帚枝的条条印迹,能让人想到夜露风霜降下的苍寒。我大清早来这里,倒不是为了细赏名胜,只是很想感受一下那种清幽静洁的意味。

  听着佛堂内的诵经声声,看三两游人在栖灵塔上眺扬州远景,偶有钟楼的鸣钟悠扬地响起。鉴真纪念堂里,东渡的鉴真,此时神情安然地端坐着,双目失明,却又似悲天悯人地打量众生。并有穿了袈裟的佛学院小和尚夹了经书路过,众人说着话,忽停下抬头看树,在秋阳下嗅到一种柔甜的气息,那就是桂花深浓的馥香。

  确实大明寺此时最引人注目的,该是桂花了。此地的桂树比别处高大粗壮,且多为金桂,都开了明黄娇小的朵儿,香气甜柔,幽香汹涌,满心满眼地让人欢喜不尽。站在桂树下仰视,簇簇细碎的花朵连在一起,绒球似的在风里抖动,有微风吹过,便轻扬纷落,树下青石板的缝隙里,也都塞满陈旧萎顿的桂花,想是昨夜风雨所致了。

  众多桂树落下的桂花,在地上铺了金黄的香毯,来往的游人踩下去,软绵得让人怜惜。我很爱桂花的香味,想着新鲜桂花做成的桂花酱和桂花茶,舌尖便有了甜香的沁透。

  忽想起琦君写的《桂花雨》来,那种在树下摇着缤纷花雨的畅意,让我向往。

  可看着人来人往的地方,是不适于摇桂花的,我知道了一个所在。

  那就是平山堂下的西园,游人常常到这儿看过第五泉,欣赏了乾隆的碑帖就折转回了。而西园小山坡下的桂树,开得浓烈繁茂,却无人领会。

  从平山堂经过,厅内的欧阳修,他依旧在远视江南诸山,兴味犹然“去年花胜今年红,知与谁同?”有浓得化不开的桂香伴他,想来,他也算不得寂寞。

  西园坡上的桂树,不是很高,树下有山石嶙峋层叠,踮起脚尖,能摘到低处一球球的花簇,都是极新鲜明艳的桂朵。可这样细细的采摘,断然是不能让我尽兴的。于是铺了白塑料台布,用力摇动枝干,桂花雨纷纷从高空簌落,台布上很快就栖了灿黄的一层,肩上和发丝也缀了碎瓣。面对桂花漫无边际的甜香,觉得自己此时犹如孩童,满足和适意被填得满满的。

  直到两臂摇酸,这么多桂花定是吃不完了,便坐在石上歇着。看蜀冈周围丘陵起伏,绿竹猗猗,坡下宽阔的碧潭内,水澈见底,红鱼游嬉,船厅在水中孤泊,岸草枯黄,小轩内好些门窗已破旧,想着前些年这里还人流如织,如今却人迹罕至,只剩些秋草秋花惨淡地开着,飘飞的黄叶浮在水面,偶尔可以听到游鱼跳跃的声音,总算给这个幽寂的地方增加了几许生机。

  园内种花老伯从树下走过,我略有些惶然而局促,老伯微笑赞许说这样采桂花不错,其实这里游人少来,桂花落在地里很可惜,并教我,把桂花放竹匾内晒干,喝茶时放几朵冲入茶水内好喝得很,或用白糖渍成桂花卤,过年包汤圆老少都爱吃。我点点头,能想到手捧瓷杯时,喝桂花茶的怡香爽口,或雪冬时节,全家围桌吃热腾腾桂花汤圆的甜香气息。

  回家后,把采得的大明寺桂花,按老伯教的方法做了两瓶,又按照林清玄书中所说,用酸梅肉、桂花和蜂蜜拌好封存,十天后就可食用,愈陈愈香,我正好有刚从西湖镇蜂场买的上好纯蜜,做这个最好不过了。

  做好了桂花蜜,置于冰箱,觉得把秋天的最后一丝芳香回忆也冷藏好,单等萧条冬日来临,让桂花在茶水中猛地苏醒好像又还魂。再体会林清玄的感觉,坐在冬天的阳台上,喝桂花茶看远山,恍若桂香穿越云影而来,细品在口中的,是甜蜜中带点酸楚,芬芳里散放清雅的味道。

  那种甜蜜含酸楚,芬芳散清雅的滋味,像极了我们人生一些难忘的日子,某个回首的刹那,不是吗?

  (本文节选自《扬州的秋梦影》。《扬州的秋梦影》获“风物扬州”全国征文优秀奖) (作者:潘纤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父子、兄弟、家亲眷属四种缘,报恩的、报怨的、讨债的、还债的。子女来投胎,你要是堕胎了,把他杀掉,纵然是来报恩的,恩变成冤仇;如果他是来报怨的,冤仇就愈结愈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