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山寺相辉映
2014/9/8   热度:297
灵源山寺相辉映 晋江灵源山,因山中时有清泉涌流,迂回于山下而得名。历经天地造化,水流侵蚀,山体基岩裸露,沟谷深邃;因高大的山岭挡住南来的寒流,使南坡得天独厚地保存这一片罕有的青岗栎、巨樟等常绿阔叶林,山上长满松柏,花木掩映,山石崚嶒。是为泉南一座名山。 灵源山的松涛涧响,幽岩怪石,不仅吸引方外之士来此修持,历代还有不少儒生住山结庐读书。唐代首开八闽科第的欧阳詹就曾居此山读书三载,至于来山中寻幽探奇,咏花啸月者更是众多。 山间,古人留题的摩崖石刻十分丰富,为山林生色不少。 灵源山下灵水村外,有巨石数方并峙。中有一石状如斜倚的酒壶,蜿蜒而下的涧水流经石下,清响涔涔,使人有置身壶天之感,石头上刻“灵壶天”三个娟秀的楷书大字,是明太傅尚书吴淳夫于明万历年间题写的。 灵源寺石磴往下百步许,古木峰岩间有一水井,宽仅三、四尺,深亦等之,井水澄清甘洌,井上题刻:“灵泉井”。相传宋代吴六娘随其兄在灵源山修道,善能为人治病疗疾,后人建有“吴明妈宫”祀之,至今香火犹传,这口水井就是她开凿的,旱天不涸,雨天不溢,虽容量只20担左右,却可供500多僧众饮用呢。 除题字石刻而外,灵源山天然怪石亦多奇趣。位于灵源水库盘山公路北边的狮仔峰有一巨石,俨然像一头振鬣欲跃的雄狮,恰巧对面山峰上又天生一圆形“狮球石”遥遥相对。灵源水库下山涧右边,又有一堵高、宽数十丈的石崖,崖顶两块方形巨石并排,天然石纹构成两个老人的头部造型,远远望去,酷肖一对和善可亲的翁妪,人称为“公婆石”。此外,山间还有“玉犬吠日”、“金蟾望月”、“老蚌生珠”,诸般各色怪石,皆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位于灵源山腰的灵源寺,相传为元末陈友谅部将张定边创建。始名灵源庵,奉祀观音大士。明永乐七年,寺左又建一“霁云书院”,右建尼姑庵舍和夫人妈宫,并筑寺庭围墙,已经初定规模。 经历代僧众保护修葺,千年古刹灵源寺现已成为泉南最享盛名的禅林之一。 1982年至1995年,灵源寺开辟了盘山公路,并在距寺院300米处和大殿广场旁建立了两座雄伟的山门。寺庙左右及山门附近奇石佳景处,分别建有坝上亭、慈济亭、四达亭等七座亭阁,与殿宇相互辉映。原先的寺宇及两旁的附属建筑扩建为一座五开间三进深,重檐歇山顶的巍峨大殿。大殿前连着一座三开间的拜亭,飞檐翘脊,金碧辉煌,轩朗而宏丽。拜亭及殿廊均采用透雕玲珑精致的青石盘龙柱,柱上镌刻镏金对联,其中有相传为宋代宰相曾公亮题的“灵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有明代探花,书法大家张瑞图手书的“从闻思修大士何曾出世;法界定慧众生各自开堂”,以及一幅古代流传下来佚名的“洞口春深烟雨、海门夜半渔灯”等名联。还悬有清代翰林庄俊元题的“古佛”,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的“灵源禅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的“天坛”等匾额。 1998年,大殿后又落成一列三座殿宇,中为大雄宝殿,右为地藏殿,左为祖师殿。大殿前面,铺有1500平方米的钢筋水泥广场,十分宽敞。广场前临山谷处,因势建筑起一列双层地下室,作为接待四方宾客的宿舍和食堂之用。 高低错落,布局有致的灵源寺建筑群成为灵源山又一道风景,与灵源山山林胜景交相映衬,相得益彰。无怪乎游客接踵而来,流连忘返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修行要学会转念,把念头转过来。从哪里转起?从自私自利转起。我们的心里头,不要有自己、不要有自私自利、不要跟一切人事物对立。我们的念头里面,不能有嫉妒、不能有控制、不能有占有。佛法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我们看到别人做好事,要生欢喜心、全心全力去赞助;没有能力赞助,口头上要宣扬、要赞叹。要晓得,我们随喜赞叹他,帮助他,成就他,我们所获得的功德跟他一样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