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金刚经》开示录 第十七节课


2014/9/3    热度:260   

索达吉堪布:《金刚经》开示录 第十七节课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昨天讲了以恒河沙数的身体作布施,不如念《金刚经》一偈的功德大。此时,须菩提听到这部经的殊胜功德,深深地了解此经密意,生起极大欢喜心,悲泪俱下,陈白佛言:“稀有,世尊。”

  〖涕泪〗:是从空性方面而言的。须菩提确实体会到这部经殊胜无比,当佛宣说其了义功德之后,他从心坎深处激动不已,《入中论》说:“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可见,须菩提是空性法门的法器,佛陀见到须菩提热泪盈盈,已经流出眼泪了,可以给他宣讲空性了!

  〖悲泣〗:是从大悲方面来讲的。须菩提了知空性法门相当殊胜,但三界轮回中的许多众生无缘得闻,于是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就像佛经中所说:“大悲心是一切菩萨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稀有〗:藏文中有两个“稀有”,唐玄奘译的是“甚奇稀有,世尊!最极稀有,善逝!”也是用了两次感叹。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以前没有听过《金刚经》,现在知道它的功德这么大,也快要流泪了。

  须菩提为什么赞叹“稀有”呢?因为依靠这样的空性,在凡夫相续中可以种下善根,遣除一切迷乱,斩断生死轮回,而一般的法门根本不具备这种功德。

  《金刚经》的功德甚深稀有,但仍有无量众生根本没有听过,甚至还诽谤《金刚经》、烧毁《金刚经》,所以我们很多人听了以后,就流出了空性和大悲的泪水。好!我不能再讲了,你们很多人都哭了。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佛陀您宣讲如此甚深的《金刚经》,我从获得慧眼以来,没有听过这么殊胜的经典。”

  须菩提是大阿罗汉,从预流果开始,就已经获得了慧眼。肉眼只能见色法,而慧眼什么都能看得到,可以见到众生的心,也能听到一切声音。

  当然,作为小乘阿罗汉,不可能完全通达空性,智慧肯定与大乘菩萨有极大差别。佛经中说:“声闻所证空性,犹如蹄迹之水;菩萨所证空性,犹如大海之水。”由此可知,声闻阿罗汉虽然证悟了空性,但境界并不是特别高。嘎玛拉西拉说:“从这句话也能推出,声闻缘觉还没有通达最甚深、最究竟的空性。”

  《金刚经》能断除疑惑及有无执著,揭示一切法相不存在的真理,而且功德也非常大,如此殊胜之法,在小乘经典中根本找不到,须菩提也可能是第一次听,因此觉得非常稀有。

  我对《金刚经》十分有信心,但一直没时间专门研究,现在趁给大家宣讲,也看了很多《金刚经》的功德文,讲了一些《金刚经》的甚深意义,确实感觉此经非同寻常,在汉地弘扬《金刚经》的法师非常了不起,听受、持诵《金刚经》的信士也非常了不起。以前有人持诵《金刚经》时,我总觉得“可以可以”,但没有注意它的功德大不大。现在对我来讲,可以说从来到人间,第一次看见这么殊胜的显宗经典。

  当然,密宗的方便方法更加不可思议,与《金刚经》比起来确实远远超胜。从无垢光尊者的教言中也可了知,只要将“系解脱”带在身上,不用思维也能获得解脱。但从显宗的经典来讲,《金刚经》是非常了不起的!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

  “世尊,若有人将来听闻《金刚经》,生起清净的信心,同时也产生证悟的境界,当知此人的证悟并非一般,而是成就了世间上第一稀有的功德。”

  我们成办世间的琐事或得到一些名闻利养,并不算是特别稀有,因为很多凡夫都可以办得到,但如果对《金刚经》的功德生起清净的信心,相续中产生实相智慧,这个功德是最稀有的。

  〖信心清净〗:什么叫清净的信心呢?认为《金刚经》十分了不起,是佛陀宣讲的非常殊胜的法,这就是清净的信心。什么是不清净的信心呢?一边认为《金刚经》很殊胜,一边又怀疑有没有这么大的功德,这种信心被疑惑所染污,所以不清净。若谁对《金刚经》生起一种清净信心,那他的相续中必定会生起实相的智慧——最了义、最究竟的证悟境界。因为弥勒菩萨说:“胜义谛唯一通过信心而证悟。”《华严经》亦云:“信为道源功德母。”

  世间人成办大项目、大工程,人们都会认为很稀有,其实这没有什么,行持善法有所证悟,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因此,希望大家能多观自己的心来调伏烦恼,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产生真实的证悟境界。现在的人认为有神通很了不起,实际上外道鬼神也有这些,这不是特别值得赞叹。只有像六祖一样,依靠对《金刚经》的信心而证悟实相,才是世间上最最稀有的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所谓的实相,并不是真正的实相,所以如来名为实相。”

  在藏文中,此句之前还有“何以故”。连结上文,是在解释为什么相续中生起实相是第一稀有?因为“是实相者,即是非相”。凡夫之所以无法解脱,是由于执著相状,被贪嗔痴束缚,被习气遮蔽,而圣者并不会这样,他境界中无有任何执著。炯尼夏智仁波切说:“无有任何实执的境界,才叫实相。”假如执有、执无,都不是最究竟的,《中论》云:“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相,是则不能见,灭见安隐法。”智慧肤浅之人,只能见到诸法有相状,或者没有相状,而无法见到远离一切戏论的实相。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实相的境界呢?《智慧品》中说:“若久修空性,必断实有习;由修无所有,后亦断空执。”先要长时间观修空性,断除执诸法实有的习气;然后进一步观万法无所有,断除对空性的执著,达到“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的离戏境界。

  总之,在真实义中观察,相状和实执了不可得。佛陀在了义经典中也说过,胜义中没有真实之相,所谓的相,只是在虚幻的世俗法中暂时安立的,因为如来从来没有说过一个成实之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细心地观察,一般随业受生的人,到三恶道是多数,到三善道是少数。我们认真反省一下,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我们起心动念,多少个念头是善的?多少个念头是恶的?那个恶的念头要是多,我们在三恶道住的时间就长久。念念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善念;念念都为自己打算,这是恶念。我们众生起心动念,总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所以我们不要问别人,我们冷静地反省自己,就知道将来自己随业流转到哪里去。古德告诉我们,三恶道是众生的故乡,那儿住得久;我们到三善道,是出来旅游观光,没有多久,又要回去了!我们想想,这个话是有道理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积极地修净业。我们知道,纵然是修善业,也不是个办法,我们无始劫以来,阿赖耶识里面的习气种子太多了,这一世能控制,难保下一世还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这又堕三途,所以不修净业,不求往生,确实没有第二个办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