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佛教建筑


2014/9/8    热度:218   

  南阳佛教建筑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史前社会时期。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于束缚自身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生理上的做梦等现象无法解释,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灵管万物”和“人类有魂、魂支配自身”的观念,幻想以祈祷、祭献和巫术来感化神灵,以达到避祸就福、消灾免难的目的,从而形成了最初形式的宗教。宗教产生以后,就逐渐向社会的各个方面拓展,包括哲学、科学、艺术、社会伦理道德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最后导致了宗教文化的诞生。

  世界上流行的宗教很多,其中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南阳境内流行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等。

  佛 教

  佛教是南阳的传统宗教之一,自东晋时传人南阳,至今已有1500多年。唐代时,佛教传播广泛,当时南阳境内的菩提寺、香严寺、丹霞寺成为豫西南规模最大、僧众最多的三座名刹。尤其是明代时,佛教备受尊重。

  一、 水帘寺

  豫南名刹水帘寺位于千里淮河之源桐柏山腹地,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和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当代四大名寺。水帘寺是我国临济禅宗的重要佛场,也是豫南鄂北佛教活动中心。

  水帘寺

  水帘寺院坐落于桐柏山名胜水帘洞侧,枕翠峰,临碧流,寺右为飞瀑,寺左为小溪,崇山环绕,殿宇巍峨。寺院所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宋元祐三年(108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均有重修。千百年来该寺时遭兵燹匪患,几经兴衰。

  1983年政府批准开放水帘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先后建成大雄宝殿、毗庐殿、玉佛楼、天王殿、山门、僧房楼、功德堂、禅林院、罗汉堂、华藏图书馆各类殿堂房舍120多间,佛像、菩萨像120多尊(其中大型精雕缅甸白玉佛像堪称中原一绝),大型木刻金刚12面,历代僧人传承保存的频伽藏1部,日本版大正藏两部经书2万余册。寺周围有石塔6座,石拱桥5座。

  1993年10月28日,水帘寺举办了佛像开光法会,全国22个省市的佛教弟子1800多人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港澳台地区的佛教组织,均派团出席了法会,前来观光的游客达5万多人。

  二、 香严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

  香严寺又名香岩长寿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香严寺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

  中国最大的彩色壁画

  香严寺原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于唐”。又据《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香严寺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勅赐长寿,其以香岩传,由国师入塔时,异香百里,经月不散”,故亦称“香岩长寿寺”。其后屡废屡建,今日上寺基本为清代建筑风格。

  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41间。主体建筑有山门、韦驮殿、凝月轩、大雄宝殿、接客厅和藏经楼,自下而上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陪建东西客房、僧房和十王殿,并在东部另辟“静修院”,一进五庭院,步步登高。整个建筑严谨对称,规模宏伟,风格各异。山门为四柱嵌匾的石牌坊,面阔3间,上书“勅赐显通禅寺”6个大字,门旁两侧各蹲立一只高大雄浑的圆雕石狮。韦驮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走廊排列12根合抱大柱,雕梁画栋,华丽中更显得庄严肃穆。韦驮殿之后,便为凝月轩,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建筑,为达官贵人入大雄宝殿前的休憩之所。大雄宝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3间,两山出檐,四周走廊环立26根大柱,高约7米;檀嵌、插筋均为浓笔重彩,镂刻绘画;斗拱出头雕刻龙头、龙尾,状似盘龙;门扉全为填花透雕,每个瓣经精心设计,琢磨精细,纹理清晰,花叶相衬;殿内竖立8根“通天柱”,直托屋顶梁架,气势磅礴。尤其是大雄宝殿内满绘神佛壁画,总面积403平方米,均为明代作品,颇具文物价值。东、西二墙的彩色壁画,大小相同,分别长16.16米、高9.2米、面积10.28平方米,画中人物姿态各异、形神兼备、构图严谨,中为元始天尊,余为南、北、东、西四极太皇大帝。两幅彩色壁画是中原最大的彩色壁画。其余法堂、藏经楼、客堂、僧房以及其他建筑,皆规模宏大,各有特色,雕镂精细,别具一格。

  整个寺院掩映在茂密的山林之中,翠竹、古树和泉水环绕,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景色迷人。寺东竹林内竖立着两座洁白的大理石塔,高15米,6角、7级,为雕琢精细的仿楼阁式建筑,与绿竹相衬,若天然图画。寺院内外还分布有多处名胜奇景,诸如珍珠泉、双石洞、龙泉、水帘洞、瀑布(又名“白布朝阳”)、花果山、一柏担八榆、一柏一石一庙、一步三眼井、一步三道门等。

  1986年,香严寺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 丹霞寺

  丹霞寺又名红霞寺、仙霞寺,位于南召县留山镇北的伏牛山南麓的丘陵之中,背靠大莽山,东邻青龙山,西接白虎山,南濒留山河,因寺建在丹霞山下而得名。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每至日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故名丹霞寺”。

  据寺内清道光十三年(1834年)碑记载,“丹霞寺”始建于唐,盛于宋,兵焚于元,迄明中兴,清朝重建。寺院依山势而建,坐北面南,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寺院建筑分为四重,整个主体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山门、关爷殿、伽蓝殿、毗卢殿、方丈殿、后祖堂等,两侧建有东西廊房、藏经楼、膳房院等,均为清代硬山式建筑。两座高大的石狮分立于山门两旁,底座上分别镌刻着“丹霞禅寺,十方丛林”。寺内现存有宋、明、清等朝代的石碑碣八通,记载着丹霞寺的兴衰与变迁。两棵粗大的白果树,分立于门前两侧,高约数丈,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寺旁两棵粗大的柏、栗树,高约数丈,参天伫立,树下一丛葡萄架盘绕于两树之间,俗有“百(柏)里(栗)葡萄架”之称。

  丹霞寺

  寺周原有和尚墓塔百余座,经历年破坏,现存有:元塔5座,坐落在寺东1000米处的塔湾村,平面皆为单层多檐式砖塔;明塔4座,坐落在寺西面400~500米处的松林中和青峰山山脚下;清塔4座,坐落于亮马台村松林中,均为楼阁式石塔。

  寺院东南部的青龙山险峻挺拔,犹似巨龙。山腰间的佛洞,为天然禅师初到丹霞修行之居所,现有佛龛多处和佛像3尊。登上青龙山远望,可见档子山“巨佛”仰卧,栩栩如生。山腰有一大溶洞,洞内钟乳石笋,犬牙交错。寺院西部为白虎山,雄浑高大,气势磅礴。蜘蛛山圆小玲珑,恰似一颗红宝石镶嵌在寺院旁。

  丹霞寺是南阳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之一,四周山环水绕,环境幽美,风景秀丽,人文自然融于一体,为著名的游览胜地。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 菩提寺

  菩提寺位于镇平县东北13千米的老庄乡寺庄村南,坐落在杏花山东麓的山阴下部,是一座建筑古朴、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也是一处环境清幽、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

  菩提寺

  据《菩提寺志》记载,寺院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为寺院菩提祖师朱智勤创建。其后历代时兴时衰,进行过程度不同的修葺和扩建。今存寺院建筑,基本是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

  寺院坐南面北,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入寺院由下而上步步登高,自山门至藏经楼四进大院。山门外两株高大的古银杏,参天矗立。寺前石阶百余级,拾级而上,徐达寺前。入山门,步“迎风待月桥”,迎见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菩提寺、藏经楼,依次建筑在中轴线上。中轴线的两侧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库房、禅房、道院等附属建筑。整体建筑布局严谨,殿堂台阁鳞次栉比,雕梁画栋,色形古雅、宏伟、华丽而又壮观。二佛殿,面阔3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左有5间廊房,右有4间廊房和3间平房。大雄宝殿,面阔5间,单檐硬山式建筑,左右有廊房13间,殿前建有月台。法堂面阔3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两侧建有平房各3间,壁间绘有五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藏经楼,面阔5间,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原珍藏有缅甸赤足金佛像、唐代高僧陈玄奘向印度取的《贝叶经》、吴道子名画等,这些都是国家的一级文物,现存镇平县文化馆。

  大雄宝殿门前有“三奇”,即钟声碑、十月兰和溶雪石。钟声碑,以石击之便响如钟磬,形如“宫、商、角、徵、羽”五音。白玉兰,明代所植,每年五月含苞,次年清明开花,十月才吐蕊。溶雪石,一米见方,落雪即溶,即使周围积雪重重,它依旧一丝不染。

  整个寺院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碑碣石刻林立,奇花异卉遍布,山泉清澈流绕。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 云台禅寺

  云台禅寺位于桐柏县固庙村南7千米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上,南与湖北省随州市新城乡交界。

  寺院坐北朝南,有古建筑46间,其中殿堂7座18间,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有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卧佛殿、观音殿、毗庐殿等六大殿。1998年以来,新建了“接引殿”、“天王殿”及“山门”等仿古建筑群。

  云台禅寺原为道教圣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佛教41世之78代子孙、四川宁远府西昌县紫微山宗林寺端德(字华光)传建,由其一世弟子圆明主持,时临济宗白云系已成为全国佛教五大宗派之一,白云山成为临济宗派活动的中心基地。清光绪十八年(1902年)、1914年、1917年先后由了见、融豪、极清等主持开戒场三次。1962年由性南等主持开戒一次。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三月三举行烧香会。

  六、 燃灯寺

  燃灯寺

  燃灯寺地处西峡县境内的寺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初为燃灯道人修练的洞穴,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燃灯寺屹立在寺山之巅,是我国古代至今惟一的一座以供奉燃灯古佛为主的佛教道场,故而历代香火鼎盛,朝拜之人络绎不绝。寺院占地11600平方米,建筑采用明、清古建筑风格,主要由山门、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塔殿、钟鼓楼等构成。殿堂重檐辉煌,雕栏层阶回旋,回廊亭榭贯通。1995年大德法师释仁涛抵达西峡,筹资近6000万元修建殿堂庙宇500余间。

  七、 法海禅寺

  法海禅寺,又称莲花寺,俗称大寺,位于淅川县荆紫关镇东北4.5千米处的水磨沟上部。

  据寺内碑文记载,寺院始建于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为西峰禅师筹建。明清重修,今存寺院建筑基本是明清时期风格。寺院历尽沧桑,时兴时废,旧时颇有名气,素有“上法海,下香岩”之称,规模宏大,建筑古朴,可与古刹香严寺媲美。法海禅寺坐落的地势恰似一处莲花高台,寺院正建筑在莲花瓣之中。

  寺院坐东面西,依山势而建,中轴线上及其两侧建有大雄殿、中殿、白衣阁、藏经楼、廊房、丈房等,原有建筑共8座,房舍29间,均为硬山式建筑。大雄殿,面阔5间,殿门为精致的透花木雕;殿檐上雕有精美的生活图案,现存有“牧牛图”、“登山图”、“下棋图”、“捕鱼图”、“饮酒图”等;殿内还精绘有大幅壁画。中殿,面阔5间,其前门、后门和檐壁亦为木雕绘画,精致美观。白衣阁,面阔3间。藏经楼,面阔5间,为上下两层,建筑巍峨壮观。寺内有碑刻12通,记载着寺院的始建、修葺和变迁。

  寺院东北部的竹林深处,有一处溢满苔藓的水泉,名八菱泉。泉水翻花,喷若珠玉,顺着小石渠穿越竹林蜿蜒下流,至佛洞左侧飞流悬崖,势成瀑布,甚为奇观。寺院门前有一自然形成的陡崖,崖中凿有佛洞,俗称“千佛洞”。崖上林木茂盛,四季长青,崖下满布水锈石,似人似兽,千姿百态。

  寺院周围群山环抱,竹林环绕,古树参天,环境清幽,景色秀丽。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 福胜寺塔

  福胜寺塔原名龙兴寺塔,位于邓州城区的古城路与团结路交会口西南约200米。

  福胜寺建于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高38.5米,7层,8角,锥形。塔基边长5.8米,为楼阁式密檐砖塔。各层由下而上依次减低,斗拱突出,内有旋梯,可盘旋而上。每层南北两面皆有砖拱券门,可供远眺。外面有砖浮雕佛龛群,共1300多个。佛龛上雕天王、菩萨、金刚、罗汉、黄巾力士等神像。每侧两边缘与拱门周围饰有蔓草花纹。所有浮雕形态各异,造像生动。塔底部有地宫。

  原塔13层,元末废于兵燹。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修,改称福胜寺塔。1952年修葺塔基。1987年8月复修时发现地宫,地宫位于塔心下,深5米,坐南向北,由大门、通道、宫室三部分组成。在地宫内共清理出金棺、银椁、彩色玻璃葫芦及舍利子、佛顶骨、佛牙组成的佛祖葬具等一批重要文物28件。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 豫山禅寺

  豫山禅寺位于南阳市东北独山东山脚下,东临白河,风景秀丽。

  寺院建筑有山门、大殿、配殿、东西廊房等,殿内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像、琉璃光佛像、地藏王菩萨像等。

  寺僧修行净土法门,读诵《无量寿经》,为佛教胜地。

  十、 丰山摩崖石窟

  丰山位于南阳市蒲山镇,西与蒲山对峙,东临白河。

  丰山之巅有庙。山东半腰有石窟造像,摩崖石刻。东麓原有摩崖石刻“清泠泉”三字,在清泠泉石窟上面,原有摩崖石刻很多,大都为明、清游人题词。每个石窟内都供有石佛造像。窟外古碑数通,较为醒目者为“耕父”碑。碑身高大,碑额别致。丰山南麓原有奶奶庙大殿3间,戏楼1座。在庙前岩石上雕刻麒麟送子一对,高数尺,雕工细腻生动。

  十一、 宝林寺石塔

  宝林寺石塔位于镇平县城西北约30千米的寺山乡宝林寺内,东临二龙山,北依寺山,重峦叠嶂,古树参天,风景优美。

  石塔共6层,由塔基、塔身、塔刹等3部分组成,高约9米,为汉白玉雕砌而成。塔基用8块石条砌成八角形,壁面精雕二方连续波纹图案,其上用仰、俯莲瓣砌成圆形束腰须弥座。塔身下层为鼓状椭圆形,外部精雕植物花纹。塔门向南,内原置有一尊圆雕祖师。第二至第四层为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呈八角柱体。第二层雕作仰莲承托上部塔体,八面皆凿有佛龛,龛内各雕凿佛像,神态各异;第三层每面皆有题记;第四层每面满布浅浮雕。塔刹下为圆形相轮,上为宝瓶。

  据塔上题记载,石塔为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建造,距今已500余年。

  十二、 西魏造像碑

  西魏造像碑位于镇平县杨营乡贾庄村西南中兴寺院内,镌刻于西魏大统五年(539年)。

  碑高1.34米,宽0.82米。碑首上雕佛龛造像,下刻文字。内容记述了西魏镇远将军白实(字双成)的生平事迹,涉及南阳、新野、顺阳诸郡文武官员62人,对研究西魏历史及雕刻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碑文书法是魏碑书法艺术中的珍品。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 佛沟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位于方城县小史店乡林场村姚林南1千米山腰佛沟内。

  造像分别雕刻在相距仅30厘米的两块天然巨石上。一石高3.6米,宽2.7米;另一石高3.1米,宽2.5米。两石上雕刻32个佛龛,138尊佛像。最大佛像高1.4米,最小仅0.2米。造像神态各异,生动自然。其雕刻手法似仿照龙门石窟而作。从造像风格及坐落位置推断为北魏时期镌刻,时间可能下延到唐代。

  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 普严寺

  普严寺位于方城县城东南18千米的大乘山脚下,因寺院地处方城县城东南,故有“东大寺”和“南大寺”之称,今为大寺林场占用。

  据《方城县志》和《大乘山普严禅院碑》记载:“方城东三十里有山曰大乘,有僧院曰普严院,乃唐吉本禅师道场也。”后历经重修,民国后渐废。

  普严寺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现仅存中佛殿。中佛殿面阔3间,为硬山式建筑。山门前的石阶两侧各有一棵高大而又古老的银杏树,高约15米,直径约1.2米。寺内还存有石碑4通,其中除1通为宋碑外,其余3通皆为清碑,碑文中记载了普严寺的创建和兴废。寺院内外,古树参天,林海掩映,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是方城县游览胜地之一。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自己学佛了,家里面设个佛堂供养佛像,这不是供神,不是祈求神来保佑,你要是用这个心态去供佛,你已经是迷信。供养佛像的用意有两个。一个是报恩,知恩报恩。这一种圆满智慧福德的教学,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我们供一尊佛像是纪念他,念念不忘这个老师,是这么个意思。就如同我们中国人在家里面堂屋供养祖先牌位的意思一样,“慎终追远”。第二个意思比第一个意思更重要,“见贤思齐”。看到佛像,他是凡夫修成的,我今天也是凡夫,我应该像他一样,也要修成佛。看到观音菩萨,我要学观音菩萨,我要成观音菩萨;看到阿弥陀佛,我要学阿弥陀佛,我要作阿弥陀佛。这个意思重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