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泰国游记 6、知足少欲


2014/9/3    热度:236   

索达吉堪布:泰国游记 6、知足少欲

 

  第一次到泰国,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成群结队托钵乞食的比丘。那些比丘身穿三衣,以安祥的步伐沿街乞食时,清净出世者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显得超脱而朴实,也时时使人们感到知足少欲者的自在祥和。

  南传佛教中的一位禅师说过:“就象驯服易养的马和大象,主人给什么它就吃什么,给青草也吃,给干草也吃,给米糠也吃……;比丘、沙弥亦然,施主给什么就应该吃什么,这样施主也会欢喜。我们凡夫修行,要学习圣者的知足少欲,以延续佛法慧命。”为了证实他的话,我特别留意地参访了许多比丘的宿舍,然而在前后数十次的参访中,除了见到经书、佛像、钵盂、小禅床与那种清净的气氛外,这些房间没有什么其余杂物。不积蓄财产,托钵乞食地生活方式,使他们摆脱了物质的束缚,一个个过得安闲自在,享受着超脱的快乐,这使我由衷地感到钦佩,他们真正地遵从了知足少欲的生活准则啊!

  知足少欲是世出世间智者所共同提倡的生活准则,古西腊的哲学家伊比鸠鲁说过:“若想增加快乐,不应增加其财富,而应减少其欲望。”然而沉迷于贪欲恶习中的众生,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点呢?在某些地方曾多次见到过出家人积蓄财产,恣意挥霍信财的情况,古代修行人那种“一钵千家饭,一身百家衣”的传统基本上已见不到了。陷于物欲享受之中的出家人,不可能有解脱出离的希望吧。

  泰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西方文化的冲击特别严重,在这种环境中,比丘们保持着传统生活,委实不易。有一次我看见一位僧人在托钵乞食,他好象对当地不太熟悉,走了很远也没能得到食物。站在远处看着他的遭遇,我不由得想:处身于繁华都市中,这位僧人的内心在想什么呢?他会不会因此而沮丧,对自己所走的路生起悔意呢?

  花花绿绿的男男女女在街上往来穿流,两旁的商场、酒楼无不散发着诱人的商业气息,而对面的那条街道上,红灯高挂,一群群妖冶的女人在招揽着行人……。佛陀在世时的比丘在城市乞食时,经常遭到违缘,更何况现代这种恶劣环境呢?乞食的修行人,当心紧持知足少欲的如意宝啊,来自雪域的道友确实为你生起了担忧!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完成任何功德善事之后,都要马上回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因为信念不坚定,对很多事情无明,甚至是愚痴的,有时我们做了善事之后,会后悔,后悔之后再回向,就不圆满了。那如何做回向呢?我们念佛的人,通常将所做善事之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都能早日脱离六道轮回,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象发心一样,我们也可以在做完上面回向之后,再加上:如家人生病,就回向给家人的冤亲债主早日蒙佛得度,早生极乐等。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