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游之绝处逢生


2014/9/8    热度:410   

  玄奘西游之绝处逢生

  劫难脱险

  玄奘被一群强盗劫持,并把他作为人牲推上祭坛,而此时的玄奘已经抱定了必死的打算。然而,就在强盗举起屠刀的那一刹那,奇迹出现了。那么,在玄奘和强盗之间,发生了怎样离奇的故事呢?

  在一切努力都不起作用之后,玄奘抱定了必死之志,安坐下来,一面念诵着弥勒菩萨,一面发愿。就在自己生命行将结束的那一刻,玄奘念诵弥勒菩萨是希望自己在此世的生命结束以后,能往生在弥勒菩萨身边,学习《瑜伽师地论》。

  与此同时,玄奘还在默默地许愿。我们知道佛教徒追求的一个境界是解脱,解脱就是跳出轮回,摆脱轮回的苦难,不再投胎,但是玄奘许的愿却恰恰与此相反。玄奘许愿,学会了《瑜伽师地论》以后,还要降生在人世,带着自己从弥勒菩萨那里学到的《瑜伽师地论》,来教化正在杀害他的这批强盗。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大乘高僧无比宽广的胸怀。玄奘发完愿,就一心一意地进入了入定的状态中,他想自己化灭,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处境,忘记了这些强盗,忘记了正举在他头顶的屠刀,他觉得自己在攀登苏迷卢山(就是须弥山),隐隐约约看见了在庄严的莲花宝座上端坐的弥勒菩萨,菩萨周围围绕着很多天上才有的人物。

  正在这些强盗要开始下刀的时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又用了四句十六个字,来描写了一幕突发的场景——“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河流涌浪,船舫漂覆”。

  我们知道,恒河是多沙的,在印度,在佛教史上形容数量很大的一种方法叫做如同恒河沙数,就是数量大到像恒河里的沙。当时的情景就是,狂风把恒河岸边的沙子都吹起来了,树也吹断了,而平静的恒河在此时突然涌起滔天巨浪,强盗们所乘坐的船,漂的漂,翻的翻。这一幕恐怖景象的突然降临,让强盗大惊失色,赶紧放下了屠刀。有宗教信仰的人,对自然界的敏感程度跟我们是不同的,他们相信,自然界显现的东西和人间是有某种关联的,这就类似于我们儒家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于是强盗赶紧就问依然在号啕大哭的玄奘同伴,玄奘是何方神圣,他们隐隐约约觉得,这个被他们选择的“形貌淑美”的法师,可能是大有来历的。

  玄奘的同伴听到强盗这么问,赶紧回答,说是从唐土来求法的就是这个僧人。那个时候玄奘的声名已经在一路上传播开了,因为这在当时毕竟是一种国际行为。一路从支那唐土来求法的僧人就是这位法师啊,那就等于告诉强盗,如果杀了玄奘,那就是无量大罪啊!再看看现在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天神已经发怒了,还是赶紧放下屠刀,忏悔为好。就这样,玄奘的同伴利用强盗的犹豫、迷惑和惊恐,开始了拯救玄奘的举动。

  这些强盗都有非常虔诚的信仰,一看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他们也觉得一定是自己的突伽天神不允许他们用这位法师祭神。于是他们一个个叩头如捣蒜,“相率忏悔”。

  这时候,突然出现了极其怪异的一幕。底下那么多强盗在那儿磕头,不停地请求忏悔,而玄奘在这个临时搭起的祭坛上却毫无反应,端坐不动。

  面对端坐不动、毫无反应的玄奘,强盗心中真的害怕了,因为如果玄奘化灭了的话,那对于这些强盗来讲是一个天大的尴尬事情:祭神没祭成,可因为他们的行为,却导致一位重要的、有影响的法师化灭了。所以强盗是真的发急了,史籍记载有一个强盗就战战兢兢、哆哆嗦嗦地爬上祭坛。他不敢使劲晃,因为他觉得这已经是个有神性的人,但他又想知道玄奘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化灭,于是就轻轻地去“触”玄奘。就这一个“触”字,把强盗的心理、神态跃然纸上,精彩极了。这一触,使玄奘从入定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他睁开眼睛,对强盗说了一句带有点黑色幽默的话:“时至耶?”意思是说:时候到了?是不是该动刀了?我不是说让你别来打扰我,让我自己化灭吗?

  强盗们当然顾不上回答,一时间欢欣雀跃:“哎呀,这个法师没有化灭!”同时,惊喜万分的强盗又赶紧忏悔:“不敢不敢,哪里还谈什么时间到不到,我们哪里敢杀害师父您啊!师父您不是一般人,请你们接受我们这些人真诚的忏悔吧!”强盗不停地磕头,玄奘坦然地接受了他们的忏悔,并且还利用这个机缘对他们说法,告诉他们一些浅显的佛学道理。一个伟大的高僧,不仅善于利用一切可能来学习、完善自己的佛学修养,同时也非常善于利用一切机缘来宣扬佛法。玄奘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此时,玄奘看机缘到了,他就明确地表示,你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正当的:杀人不正当,抢劫不正当,将来是要受报应的,你们何必用这短暂的今生今世来种下无边无际苦难的种子呢?玄奘用了四个字来形容今生今世的短暂:“电光朝露。”玄奘对这些强盗讲,我们这些人在这个世间过的这一生,其实就像闪电、露水一样,是稍纵即逝、转眼即过的,应该好好珍惜这一生。这些不久以前还凶神恶煞般把抢劫当作职业,把杀人当作祭祀的手段,把突伽天神奉为自己最正当、最伟大神的这些强盗,完全被玄奘所折服,赶紧磕头,向玄奘谢罪:“这都是我们不分是非,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如果不是遇到了师父您,我们哪里有这个机缘,来明白我们的错误呢?我们发誓,今后再也不作恶了,请师父您给我们做一个见证。”

  于是强盗把他们抢劫用的凶器全部扔进了恒河,从玄奘和同伴那里抢来的东西,当然也一一归还。更妙的是,玄奘利用这个机缘,应强盗所请,为他们授了五戒,也就是说这些强盗在这一刻也变成了佛教的居士,变成了善男。

  这是玄奘在西行求法过程中遭遇的最危险的一次劫难。

  苦行修炼

  脱险以后,玄奘经过了今天确切位置已经不可考的几个国家,来到了钵逻耶伽国,这就是今天的阿拉哈巴德,位于恒河和阎牟那河的交汇处,是印度自古以来非常著名的圣地。我们知道古代印度有两大史诗,一部叫《摩诃婆罗多》,还有一部叫《罗摩衍那》,在这两部举世闻名的古代史诗里面,都把这个地方称为神圣之地。

  恒河和阎牟那河都是印度的圣河,那么,两河的交汇处又会有什么特殊含义呢?玄奘到达这里的时候,又碰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呢?数以百计的古印度人又在这里做什么呢?

  《罗摩衍那》描绘说恒河和阎牟那河交汇的地方,水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这里是古代印度非常著名的宗教浴场,古代印度人相信,在圣河里沐浴可以洗涤一切罪恶。而且古代印度人认为,在两条圣河的交汇处洗澡,更具有加倍的功效,所以据玄奘记载,这地方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人到这里来自杀。因为大家认为,如果想要升天,全世界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一个最神圣的地方,在那里绝食七天,然后自杀。而在钵逻耶伽国,这个两河交汇的地方就是一个圣地,所以人们纷至沓来,人潮汹涌。

  玄奘还记载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情况,这地方不仅有好多人企盼在这里升天以洗清罪恶,还有好多外道在这里进行苦行修炼。外道进行苦行修炼并不奇怪,奇怪是这种修炼的方法实在是太滑稽:他们先在河流中竖起一根很高的柱子,旁边再竖一根稍微矮一点的柱子,每天早晨,成群结队的外道爬上柱子,一只手搭在高柱子上,一只脚踩在矮柱子上,剩下一只手和一只脚伸展开,头抬高,脖子伸直,看着太阳的方向,随着太阳慢慢旋转,以此修行,据说有神奇的功效。他们看着太阳在天上转,于是人也跟着转,他们把这视做一种轮回,等到他哪天修行的时候“扑通”掉到圣河里死了,那就是升天了。有的人在这里一练几十年,练到升天为止,这是那里的一个非常奇特的场景,玄奘大概也觉得匪夷所思,就非常详尽地记录了下来。

  印度辩经

  外道的苦行修炼,在我们今天看来确实近乎滑稽,但这个地方还不仅是外道修炼的地方,还有很多佛教的圣地,例如佛陀和著名的提婆菩萨,都在这个地方降服过外道。玄奘非常欣赏这场辩经中提婆菩萨的机智和辩论的巧妙,于是他把这场辩经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

  提婆菩萨从南印度来到钵逻耶伽国的寺庙时,那个时候的城里边住着一个非常著名的外道,平时高谈阔论,口才雄辩,名声远扬。这个外道是很厉害的一个人,而且这个外道还有非常拿手的一招,他善于根据名字,或者根据名称、一个名词,展开辩论,然后把你绕进来,达到说明他自己想要说的最本质的目的。你若是被他绕进了这个辩论的套子里,他就会反口不停地质问你,把你逼到言穷辞尽为止。所以他一听说提婆来了,就准备发挥自己所长,从名字入手来跟提婆菩萨折腾一番,看看能不能击败他,一场辩论就这样开始了。

  “提婆”的意思就是“天”,他名字的意思其实就是天菩萨。辩经一问一答是非常快的,大家如果见过西藏的辩经就会知道,双方的问答是极快的,不给你反应余地的。辩论开始时,这个外道一看到提婆菩萨就问:“你叫什么名字?”提婆菩萨就回答:“我名叫天。”然后这个外道接着问:“天是谁?”提婆说:“天是我。”那外道又问:“我是谁?”提婆说:“狗。”其实提婆菩萨在此时已经把人称代词给换掉了,外道一时还没有醒悟过来,其实提婆是说他是狗啊!外道接着问:“狗是谁?”“你!”外道在那儿听着,又问:“你是谁?”“天。”“天是谁?”“我。”“我是谁?”“狗。”“狗是谁?”“你。”“你是谁?”“天。”“天是谁?”“我。”这样绕来绕去,反正这提婆总是天,这外道总是狗,他就是绕不出这个圈子。

  其实这是古代逻辑学辩论技巧一个很好的例子。提婆把人称代词在不断地换,提婆有的时候说“我”是指我自己,但是等那个外道问“我是谁”的时候,外道其实想问,你说的那个“我”是谁?但是提婆就认为你不是来问我,你自己是什么吗?我就告诉你你是狗。就这样一串大绕,把这个外道给降服了,外道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一段降服外道的记载极其有趣,粗听的话,有时候不一定听得出它的妙处,你要仔细来品味这一段车轱辘轴似的对话,你就知道这个里面是有技巧的。印度辩经的技巧,要赢不是那么容易的,要输基本上是输得明白。而这里除了让我们哈哈一笑以外,我们还领悟到提婆菩萨出众的机智,同时我甚至可以品出一点禅机在里头。他只不过在告诉这个外道,你不是擅长从名字入手,擅长于从名称入手来揭明事物的本质吗?其实名称都是虚幻的,怎么说都行。像你这么说,你不一直就是个狗吗,而且你这么给我绕下去,绕个三天三夜你也绕不出去,他想揭示这么一个佛教的道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人常讲,世间难事有两种,一种是登天难,一种是求人难;登天难是比喻,求人难是实在的。“求人不如求己”,所以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修学,再发心把佛法介绍给大众。善知识的引导,对于一个学佛人成功失败,那是真正的关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在第一个小段里面,佛就教给我们要亲近明师。接受明师的教导,这是学佛头一个条件。明师不是他名气很大,这个“明”是光明的明,这个老师有修有证,那才是个明师。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