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志——佛教篇
2014/9/8   热度:529
凉山州志——佛教篇 概述 凉山州佛教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汉传佛教主要分布于西昌、德昌、 冕宁、盐源、会理、越西等市、县。藏传佛教则分布在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左所、前所一带。 第一章 汉传佛教 第一节 传入 佛教于唐武德元年(618)传入凉山州境内。当时西昌城内有白塔寺和城郊泸山的光福寺。明万历癸已孟冬《泸山光福寺碑记》载:“泸山古刹创自唐贞观十五年(642)”。白塔寺的修建年代比光福寺早。元代西昌泸山隐溪寺僧人道真与赋真募捐,在泸山上修建三教庵、寺,供奉儒、释、道三教尊神。方圆数百里都有人去进香。德昌也修建有三教寺。到了明清之际,现州辖诸市、县建造佛寺,僧人云游募化,诵经传法普遍。当时除西昌的名刹古寺外,还有会理的白云寺、皈依寺、景庄庙,盐源莲花山上的报恩寺,德昌的解结寺等。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德昌曹洞宗四世祖悟真在冕宁县登台山筹建灵山寺,弘法20余年后,于嘉庆九年(1804)座化,其肉身长年不腐,被供于寺中。灵山寺独具特色,香火旺盛。 民国时期至解放前夕,全州有佛教庙宇约100多个,由于经济衰败,战争不止,佛教寺庙大多破败。 解放后,贯彻中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人民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废除寺庙土地收租、摊派等规定。“文革时期”佛教成为破“四旧”的对象,各地佛寺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冲击,寺庙大多被占,寺中的佛像、经书、法器被没收或被毁坏,寺中的僧人多数被强令还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工作拨乱反正,人民政府继续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清退被占的寺庙房产,恢复和开放群众正当宗教活动所需的佛寺,并拨专款,或帮助筹资继修寺庙。 第二节 主要寺庙 一、光福寺 光福寺座落在西昌市南约7公里的泸山上,创建于唐代,有资料载为贞观十五年(641),最初叫飞梁寺,明代时改为光福寺。明万历癸已孟冬《泸山光福寺碑记》记载:“泸山古刹创自唐贞观时。先以长眉长老,遍游净境,览游至此,若于此有宿契之缘,竟留连不忍舍去,于是芟荆剪蔓,拓地开基,构宇塑像,以为僧众皈依之所。”光福寺规模宏伟,设计精巧,由千佛殿、蒙段祠、大雄殿、魁星阁、望海楼组成,依山分五级构造。寺内壁柱、撑拱上保留有精湛的雕刻艺术。此外寺内还保存有历代文人在泸山撰写的诗词、文稿、石刻。大雄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敞,殿内有4.8米高的释迦佛像,殿前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9)造的重达一吨的青铜吊钟,殿侧的蒙段祠内尚存历代地震碑林,寺内还有树龄达2000余年的汉柏,树身合围11公尺有余,树干扭曲如盘龙,姿态万千。寺内天井还有明代桂花,高有数丈,每年盛开之际香飘浓浓。光福寺在“文革时期”受到破坏,1981年政府修缮恢复。明代状元杨升庵在泸山观彝族火把节题“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诗句,为川南胜境的泸山增色添辉。寺内主持比丘尼传馨(西昌市佛协会长)。 二、灵山寺 灵山寺位于距冕宁县城约20公里的登台山上,开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嘉庆二年(1797)完工,修建该寺的僧人为德昌曹洞宗四世祖悟真,佛号普渡。灵山寺建筑结构谨严,气势雄伟,享有“七星抱月”之美称。悟真和尚弘法21年后,于嘉庆九年(1804)二月初六在此座化,其肉身长年不腐,一直被供奉于寺中的主堂内,因此香火盛。“文革”中破“四旧”、“立四新”,灵山寺住房、前殿全部被拆除,神像被捣毁,最后只剩一殿及祖师的肉身像。1964年9月祖师肉身被人从灵山寺偷运到礼州,不久被西昌县公安机关破获,经审理于1965年5月初,将主犯宣判并当场将祖师肉身火化。 1983年起,冕宁县委、县政府对灵山寺进行了清理、整顿。1985年5月经州、县政府批准,灵山寺正式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1986年冕宁县委、县政府为满足广大信教群众和日益增多的游客需要,对寺庙进行了重新规划,在原“七星抱月”基础上维修和扩建,修整扩建面积达6200多平方米,并按祖师历史原貌修塑了神像,同时从邻近的越西县请来正式僧人住寺管理。从此,灵山寺面貌一新,成了著名宗教旅游景点。省内外乃至外国友人慕名前往进香、观光的游人与日俱增,每年灵山寺接待香客、游者达10多万人次。从1987年起,在中共冕宁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协助下,灵山寺根据自身依山傍水的优势,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发电能力为150千瓦的小型水电站,为这一名刹古寺锦上添花。灵山寺有僧人9人,住寺主持僧人宏愿。 三、解结寺 解结寺位于德昌县六所乡,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原为该地吴、王两姓的佛堂。吴姓人多族旺,但很穷,常有乞丐;王姓人少族薄,但很富。吴、王两姓相互耻笑,为此发生争斗不休,后经人指点调整,联合建寺,盟誓决不争斗、和好永载,将寺取名解结寺。 建寺多年后,吴、王两姓良莠不齐,无心维修,使得瓦落佛残,庙宇垮塌不堪,将其出卖。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恰遇觉远老和尚(德昌曹洞始祖)搭茅棚于木鱼山中,与吴、王两姓洽谈成功,又得善人周维嵩投资重建解结寺。庙宇四周古木参天,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曾出过三代圆寂后肉身不腐的比丘(华光、了悟、常怀),在凉山颇有影响。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先后在比丘崇法(凉山佛协名誉会长)、比丘尼崇慧、妙源(凉山佛协秘书长)等精心维护管理下,几经改建,存有三重大殿,佛像25尊,住房10余间(占地1500m2),吸收皈依弟子近2000余名。 第三节 经费和佛协 凉山各地汉传佛教传统佛寺经费,寺庙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募捐、功德、佛事、庙租收入和农耕收入。解放后,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中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取缔了各种利用迷信活动聚敛钱财的收入方式,教育和引导僧侣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贯彻宗教政策,关心和支持佛教搞好自养事业,引导和帮助各地佛寺以庙养庙,农禅并重发展经济。各地寺庙根据自身依山傍水、建筑古色古香、禅房花木、风景秀丽的特征,开展多种经营形式,以吸引香客和游人。如修建招待所,开设小卖部,设置素斋食、茶座,饲养牦牛,集资修建砖厂等,拓宽了经济收入渠道,寺庙从1982年开始募化功德,布施经费大都用于维修寺庙、发展生产、修桥、修路和公益事业。 凉山佛教协会始于民国。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改革佛教管理制度,取消僧正制,实行经政府立案注册,颁发印章成立佛教协会,以负责掌握佛教事务。为此,各县都成立佛教协会。民国三十六年(1947)秋,会理佛教还出现了居士林,经县政府注册备案在迎恩寺成立。解放后,各地原有佛协会均消失。1953~1954年期间,冕宁法师解定才,未经政府同意四处联络成立佛协会,被政府制止。 1985年在州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凉山州第一届佛教协会成立,会址设西昌市后营巷东林寺。由德昌县解结寺主持人崇法任名誉会长,西昌市泸山观音阁主持智相、光福寺主持传馨和木里甲央巴丁为副会长,樟木观音阁主持如意为秘书长。佛协以协助政府贯彻执行宗教政策,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正常宗教活动,团结全州各民族佛教徒本着“人间佛教”和“四不脱离”精神,爱国、爱教,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维护世界和平事业贡献力量为宗旨。从1983年起,会理、西昌、德昌、盐源、木里先后成立佛协会 第二章 藏传佛教 第一节 格鲁派(黄教)传入 木里原只有木天王创建的白教(噶举)。西藏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明万历八年(1580)前只派了两三名弟子偶尔到木里传播黄教,遭白教对抗,香火不旺,未得到发展。 明朝初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崛起,并迅速在西藏取得绝对优势,明万历八年(1580)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亲临康区理塘一带传播黄教。木里闻讯后,派出深通佛经、虔诚信奉黄教藏人甲呷西洛则巴等为代表,前往理塘朝拜达赖,求他赐传木里以黄教。达赖即派黄教中声望较高的活佛昌多却吉松吉降初和严丁次称绒布喇嘛到木里传教,并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建成木里第一座大寺瓦尔寨大寺,并培养了300名喇嘛。该寺香火旺盛,佛事甚隆,百姓入寺者逐步增多,黄教在木里开始兴起和发展。明万历十二年(1584),昌多却吉松吉降初活佛圆寂,由跟随他一道来木里传教的严丁次称绒布喇嘛接替活佛继续在木里传播黄教,并选择了降央绒布为二世活佛。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在枯鲁地方修建了康坞大寺。严丁喇嘛总揽上述两个大寺的大权,广收信徒,遍传黄教。清康熙十三年(1674),又修建了木里大寺,从此木里仿效西藏,有了三座大寺。以后随着地域的扩大,又逐渐建筑小寺,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时,木里境内有小寺18座。从昌多却吉松吉降初活佛在木里修建寺庙起,至解放初共传九世活佛,承袭21代大喇嘛,兴盛时全境有喇嘛3318人,解放后民主改革前尚有喇嘛约1500人。 第二节 寺庙分布 一、木里县 瓦尔寨大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位于理塘河中游山麓,庙宇辉煌,古木参天,景物幽静。它控制木里西北,为通乡城、稻城、理塘之枢纽,最多时有喇嘛300余人。 康坞大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位于康坞山顶,海拔3650米,凭临雅砻江,地势高寒,森林茂密,草原平旷,最多时有喇嘛500余人。 木里大寺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修建,位于理塘河下游,海拔2500米,依山傍水,地形险要,殿宇辉煌,僧舍栉比,金顶白垩,互相辉映,碉堡城栅,关卡紧严,最多时约有喇嘛700余人,民改时毁坏。1983年政府拨款重建。 列瓦经堂位于木里河南岸,是通盐源的枢纽。解放前曾住有一个常备中队,由1官人主持,负责该区行政及兵员召集的任务。有喇嘛50名,年收粮480余石,供给常备中队消费。官人兼任中队长,兵丁由境内人民轮流充任。每月更换一次。 苦巴店经堂位于三大寺的中心,有喇嘛60余名。寺中有大喇嘛项鲁绒遗骸,面刷金粉,穿喇嘛服,供奉龛内。寺侧有扎巴松典一座私宅。寺庙高大,是木里境内较大经堂,民改时受损。 三角娅经堂地处雅砻江东岸,紧临凹里金矿,有喇嘛50名,曾驻兵1个班。 玉比经堂距康坞大寺约5里,住喇嘛4人,直属康坞大寺管辖。 呷拉子经堂位于麦地龙半山之中,辖200余户,常住喇嘛4人,由“绒班”1名管理。 仁江经堂在木里大寺与永宁、前所交界处的屋脚境内,有喇嘛30名,由“拉擦”1名管理。 呷洛经堂在水洛境内,有喇嘛50余名,本地产金,人民较富有,解放前,每一成年男丁有枪一支。 肃鲁经堂在水洛河下游的水洛境内,位于木里大寺背面,相距有三日途程。常住喇嘛100余人,解放前辖区内每家均备有武器、良马。 店扎经堂与木里大寺隔河相望,有喇嘛10余人。 俄西经堂位于理塘河中游的俄西村,常住喇嘛4人,由“连巴”1人管理。 丁央经堂位于雅砻江西面博窝境内,有喇嘛40余名,通九龙,辖200余户,解放前有常备兵一班驻守。 库绒经堂位于东朗,常住喇嘛70余名,属瓦尔寨大寺管理,设“翁波”1人。 杜吉经堂位于瓦尔寨大寺之后山上,常住喇嘛7人,由“拉擦”1人管理。 凹多经堂位于麦地龙境内,常住喇嘛50人,由“藏班”1人管理。 四撒经堂位于争西附近,常住喇嘛60人,直属康坞大寺管辖,由康坞轮派1名“拉擦”管理。 牙规经堂位于巴尔附近,常住喇嘛50人,由“拉擦”1人管理。 苦拉经堂位于麦日境内,常住喇嘛15人,直属康坞大寺管辖,由康坞轮流派员管理。 呷古经堂位于麦日境内,常住喇嘛60人,由“翁波”1人管理。 二、盐源县 前所经堂位于盐源前所,有念经喇嘛70人左右,平时住寺喇嘛2人,其余喇嘛回农村生产。解放前教务由木里管理, 1983年后政府拨款维修,有信教徒1600余人。 沿海经堂位于左所泸沽湖畔,景色优美,当地信奉“苯教”(俗称“黑教”),多为蒙古、纳西族。修建经堂有400多年的历史,最多时有喇嘛600多人,民改时经堂被毁,后来政府拨款10余万元重新修建。 第三节 主要寺庙 一、木里大寺 木里噶丹喜珠曲勒朗巴吉瓦林(俗称木里大寺),位于桃坝乡,地处无量河(木里河)中游西岸达牙布山东侧。藏历第十一饶迥阳火猴年即清顺治十三年(1656),由巴·桑登桑布仿拉萨哲蚌寺的格局奠基并主持修建,历时3年,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初具规模。藏历铁牛年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建成20柱大经堂和觉厦佛殿。藏历水虎年即清康熙元年(1662)经堂内壁画上壁画,塑无量佛、弥勒佛、文殊、班禅等坐像。藏历土鸡年即清康熙八年(1669),再次扩建,次年完工。藏历火兔年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扩建,修葺大经堂。近300年不断扩建、装修、维修。整个建筑群占地8万余平方米,是凉山州最大的黄教寺庙。60年代颓圮,1982年重建曲拉殿,1989年重建“年降空”(伏魔殿)。 整个寺庙的周围,砌有高大的白色围墙,开东西南北四门,犹如城堡,历史上还有僧俗兵丁(俗称操兵)守护。寺庙的中心建筑是经堂和衙署(解放前大喇嘛执政办公地)。大经堂是一座坐北向南的四楼一底的大型建筑物,经堂内部北第二层楼,由四周采光、正中8根藏式花藻形绘的大方形木柱承托第三层楼,经堂内显得庄严肃穆。经堂内可容上千僧人同时打座诵经。大经堂内四周,除北面有活佛像外,设置木架,上面放置藏文经画。壁上彩绘各佛像、菩萨、神王和宗教故事的壁画。第三层为说法堂,北面正中设法座,由60根彩绘的藏式方柱,上承托“斗拱”,横坚排列,南面采光,东面置藏文经书的柜子,堂内可安置七、八百人的听众席位。第四、五层为活佛、大喇嘛宿舍,房顶上安有镀金铜制的宝顶和幡幢。在大经堂的两侧前20公尺,紧接西墙,建二楼一底的伏魔三殿。大经堂东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立塑像一尊。在观音殿的东侧,建有五楼一底文殊院,南面和西面建土司衙署(人称木里衙门),形成一个四合院。西面底层开西向大门。 门内置法鼓和土司职衔、肃静等虎头牌。文殊殿内供铜制镀金加娃降巴(弥勒佛)坐像一尊,佛身穿一件特大的丝绸袈裟, 弥勒佛跌坐在一层楼高的镀铜制大须弥座上,座的四面花纹上和佛身上镶有绿松石、九眼珠、珊瑚、蜜蜡珠、珍珠、玛瑙等各种宝石数千颗,座像的高与四层楼齐顶为23.3米。大寺内,每层楼都建有供人礼拜的游廊,靠内边建木制栏杆,配水雕花的望柱。坐像两侧,每层楼都设有较宽的扶梯,供人们转佛时攀缘使用。解放前,在南面第三层楼上设有办公室,置土司出巡用的各种仪杖和刑具,遇重大案件就在此坐堂审理。底层的地下室是衙署和监狱,群众称“地牢”。解放后这些设置均被废除。寺中各屋内均有各种神彩奇异的壁画和装饰花纹。大经堂的西边是一个广场,每年庙会就在广场上跳神和演出藏戏。广场周围建有设置大转经筒的走廊,供虔诚的信徒转念佛号使用。寺庙的西北最高处,建有一楼一底的曲拉(小经堂)和半露天法场,周围以上墙自成一院落,是喇嘛僧人举行辩经的场所。围绕大经堂和土司衙署的北面,星落棋布地分布着喇嘛僧舍,僧舍各成院落,形成错落有致的街巷,远远看去雪白一片。镀铜制的宝顶和幡幛,光彩夺目。木里大寺下设二扎米、店扎、前所、屋脚、俄西、呷鲁6个小寺。 大寺在“四反运动”和“文革”时期,受到很大程度毁坏,寺内的贵重物品、经书、法器被抄收,大部分遗失。1983年在省、州、县各级人民政府关怀支持下,拨专款62万元重建,基本保持原来的风貌。大寺有住寺喇嘛20人,主持喇嘛争珠。 二、康坞大寺 克翁德瓦金索南达吉林(俗称康坞大寺或格鲁大寺)位于康坞山顶。于藏历第十饶迥阳木蛇年,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由乃登·崔称桑布主持修建。藏历火狗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活佛昂旺衮曲和土司崔称桑布主持修建大殿。后经藏历木龙年,即清康熙三年(1664)、臧历木蚊年即清康熙四年(1665)、土马年即清康熙十七年(1678)的陆续扩建已具相当规模。藏历铁猴年,即清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初九日,被大火焚毁,由温布(候袭大喇嘛)勒喜嘉措主持重建。藏历铁鸡年,即清康熙二十年(1681)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及西藏第巴政府为恢复康坞寺赐金绘唐喀画像51幅,镀金铜佛30尊,《甘珠尔》佛经全部。后经藏历木牛年,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到藏历土牛年,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数十年不断扩建、维修、装修而成。 整个建筑群建于一个两面有小溪,中部隆起呈带状的土丘上。正南端的颇章(衙署)自成院落,系四楼一底高大藏式建筑,其宏伟居木里旧时三衙署之冠。1956年4月被叛乱武装纵火焚毁,寺庙于60年代颓圯。 该寺的大经堂、说法堂、小经堂等大型建筑全部为三楼一底,均坐西向东一字排列,其间杂以约600幢僧舍,宛如一条街市。在大经堂和说法堂之间,有一幢红墙大殿,屋面为铜制鎏金歇山式,飞檐下悬挂铜铃。殿内供奉印度复钵式铜制鎏金灵塔一座,内贮藏历铁虎年,即清同治十六年(1890)圆寂的木里第十一代大喇嘛项苏郎扎什的骨灰。在大经堂的楠木龛内供奉七世活佛杰·昂翁鲁绒、巴丁嘉措的“木乃伊”。大经堂二楼灵塔内安放第十五代大喇嘛项隆普(昂翁鲁绒隆布)的骨灰。 该寺初建时只有喇嘛数人,后来发展到500余人。 三、瓦尔寨大寺 拉顶噶丹达吉林(俗称瓦尔寨大寺),位于沙湾乡木里河东岸社基山半坡台地上。藏历第十饶迥阳木猴年,即明万历十二年(1584)由一世活佛却吉·桑吉嘉措主持修建。当时寺庙规模不大,仅有释迦牟尼殿,但香火旺盛。跨明、清两代,经300余年的扩建、维修、装修而成。60年代颓圯。 寺庙为坐西向东的四合院,西面新老两大殿一字向东排列,老殿三楼一底,供奉泥塑释迦牟尼坐像。新殿为四楼一底藏式建筑,底层可容500名喇嘛跌坐诵经,二楼安放九世活佛杰·昂旺降边·扎马嘉措的预制灵塔。整个塔身用12 000余两白银包就,上面镶嵌用数十两黄金锻造的装饰花纹及绿松石、珊瑚、玛瑙珠百余颗。北面一排为两楼一底的生活用房,东、南两面为石彻白色高墙。大门外是一大片草坪,供寺会时跳神用。寺庙南面和西面250幢僧舍星罗棋布。 寺庙正北十余米的略高处是自成一体的“颇章”(土司衙署)四合院,四面均为四楼一底的高大藏式建筑。 解放初统计有喇嘛124人。 第四节 政教合一 解放前,政教合一是木里封建统治的基本特点。在木里,喇嘛和土司制度实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木里的三大寺(木里、康坞、瓦尔寨),是全境的宗教中心,同时又是政治中心。土司衙门除把总、师爷二职不是僧人之外,其余全部要由喇嘛担任。 土司(即木里大喇嘛)是土司衙门的首脑,总揽木里全境军、政、财、文大权,由八尔家世袭。木里土司的世袭有三个特点:一是木里土司必须出家当喇嘛,故称大喇嘛;二是由于土司必须出家为僧,因而世袭不是父传子、子传孙那样的承袭,而是由在任土司的兄弟或侄儿承袭;三是土司有候袭制度,就是在当任土司的任期内,从八尔家年幼的子孙中,挑选一人出家为僧,在土司衙门学习藏文、经典、统治方法,待当任土司逝世或卸任后,便承袭土司这职。木里自降央绒布(第二代活佛)担任第一代大喇嘛起,直至解放前夕的最后一任大喇嘛项培初扎巴止,共承袭21代,历时285年。 活佛是喇嘛教的精神领袖,表面上不参与政务,只管教务,但是土司衙门重要决策人之一,每年伴随土司(大喇嘛)轮住三大寺,有自己的别墅(在瓦尔寨)。1666年降央绒布继任木里第二世活佛兼任木里地区的政权统治者大喇嘛,政权和宗教权力集于他一人,木里政教合一的体制,就从这时起形成,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解放后政教合一被废除。木里活佛,自明末昌多却吉松吉降初(即松吉降措)任木里第一世活佛起,至1992年11月,共转十世活佛 ,历时340多年。 木里与西藏的关系密切。木里黄教始祖松吉降措活佛系西藏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师弟,受达赖的派遣由西藏到木里传教;政教合一的政权制度也来源于西藏;就是木里三大寺的开头,每个大寺喇嘛数量都和西藏的三大寺相关,如西藏甘丹寺有喇嘛3300人,木里瓦尔寨有330人;西藏色拉寺有喇嘛5500人,木里康坞寺有550人;西藏哲蚌寺有喇嘛7700人,木里大寺有770人。木里三大寺与西藏三大寺之间人员往来实行对口交流,紧密相联,相互合作。较长时期,每年木里都要用金银、骡马向达赖上贡,同时选派喇嘛去拉萨学习,经受考核,教内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均以西藏为蓝本,每一世活佛的“转世”均须派人到拉萨请达赖打卦、指示,回来后按达赖的旨意寻找。木里活佛在西藏的地位甚高,每入西藏烧茶或值经忏盛会,其特设座仅次于达赖,班禅而居第三。 第五节 佛事活动 木里黄教的佛事活动,不逢寺会僧众仅于每天上午聚集大经堂诵经,完毕即回僧舍各自生活。大型寺会均由“德巴”(会首)主持操办,德巴由地方上的30余户头人轮流担任,世袭不变。每寺每次寺会几乎都设有专门基金,每年收取利息加上临时受布施作为专款,用于寺会各项花费。木里藏传佛教格鲁派有以下节日和寺会:一月初三至二十四日,“默朗钦波”,俗称“传大召”。二月初一至十五日,“曲拉辩经”,学经僧习修佛学经典的学术答辩。三月初一至三十日,“曲拉辩经”由曲拉堪布、喇嘛、翁哉、格古任监考,对小喇嘛进行考试。四月初一至十六“牛埝”,祈祷夏令安居,会期16天。五月初一至三十日曲拉辩经。六月十五至七月十三日,“坐夏禁戒节”。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嘉若夏巴佛串”,自二十一日起会期8天,在大经堂念经,最后一天跳神,送鬼仪式结束。九月初一至三十日,曲拉佛事活动。十月十日,显密佛事活动。十月二十五日“燃灯节”。十一月初一至十四日“夺尔”,习白伞盖母禳解法,修白伞盖母仪轨,念“白伞盖母禳解法”千遍,以祈祷止灾息难。十二月初一至初二“各都”修《威德咒》,有学问的喇嘛参加。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九日“尼都”(送旧迎新),念经跳神。木里县佛教协会一届二次会议决定:每年恢复1月的“默郎钦波”, 4月的“牛埝”和10月的“昂曲”(燃灯节),每次不超过5天。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普贤十愿里面,第四愿是“忏悔业障”。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自己过失,不见别人过失,再能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这就叫忏悔业障。忏悔是大小乘行门里面的总纲领,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的,都是不知道修忏悔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