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正果寺 舍利真身探秘
2014/9/8   热度:312
千年古刹正果寺 舍利真身探秘 天地造化,神工鬼斧,赋予了绵山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人杰地灵,一方水土,造就了绵山独特神奇的人文景观。金代诗人周昂《登绵山上方》云:“环合青峰插剑长,山平如掌寄禅房,危栏半出云霄上,秘景中收天地藏。野阔群山惊破碎,云低沧海认微茫。九华籍甚因人显,迥秀殊怜天一方。”这是对绵山正果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绝佳写照。 寺内保存着唐代思本、怀德;宋代师显、智玄、金代神远等12位高僧高道的包骨真身塑像,历经千余年,仍然保持了圆寂入灭时的原始形态,筋骨不断,灵气不散,使正果寺成为国内保存包骨真身塑像最多的寺院,堪称世界奇迹。 据文献记载和历史传说,这些高僧高道们远离红尘,虔诚修佛,与世无争,乐善好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每年定期进行辟关辟谷修炼,修炼到一定功夫后,身体达到“金刚”不坏的状态。此外,他们每天早晚在太阳升落天地交合之时,吸纳天地之气,涵养丹田之气,使他们的精、气、神长期保持极其旺盛的状态。 绵山有着特殊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植被茂密,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冬暖夏凉,生长着1000余种中草药,尤其以绵黄芪最为珍贵。还有山梨、山杏、沙棘、野山楂、山葡萄、猕猴桃等数十种山珍野果,都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抗癌物质。绵山圣乳泉和石桐水等泉水富含人体必需的钙、铁、锌、镁等矿物质。这些高僧高道们长期以这些食物和泉水为主要饮食,体内的保健物质超过常人,而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微乎其微,得以健康长寿,自然老化,无疾而终。 大明正德十三年(1518)《抱腹寺重修空王佛正殿碑》,记载了唐代高僧田志超入灭成佛后,被“包塑真容”。碑文说“(唐)太宗礼毕,敕赐空王佛号,包塑真容,创刹织女,感送袈裟,匾名抱腹寺也。”此像仍保存在本寺石佛殿内。寺内现存元代元统三年(1335)《焦居士真骨碣铭并序》更详细记述了焦居士辟关辟谷,圆寂二十六年仍然躯体完好,被其孙包塑真身的全过程。碑文说:焦居士到抱腹寺虔诚修佛,“六凿随泯,颢气充而丹田泽,不粒食者累年,而发玄颜赭,体愈宁健。谂寺僧曰:吾绝尘虑,当返天真。因敛衽端坐,慨瞑而逝……。阅二十六稔,当至元丁亥,而躯象宛然,备固如昨。孙添虑夫历岁□邈终归靡蠹,命工塑之,庶乎不朽。”明代开始流传的《绵山十景歌》还介绍了其它地方的包骨真身塑像:“岩下有,朱砂洞,真人真圣,内里有,包骨像,塑在其中。” 这些高僧高道们生前经历传奇且功力高深,乐善好施,普渡众生。入灭后,灵气不散,有求必应。第一尊是唐开元年间高僧思本,幼年喜欢读书,但在长安殿试不中。入绵山修佛后,常怜读书人的艰辛,便数十年精修苦读博记之术,每遇求助前程之人,便全力辅导,使他们如愿得中。思本圆寂后,仍有读书人求拜,无不灵验。明代介休人张煊幼年读书不专,父亲多次带他到正果寺祈拜思本,崇祯元年,张煊果然得中进士,后官至河南道御使。还有一尊是晚唐人师显,幼时聋哑,被抱腹寺僧收归佛门后,久研医治聋哑之术,当地聋哑儿童求之必治,被传为“神僧”。后来,常有聋哑之人,祈拜师显真身塑像。据说有人看见此像眼中落泪成丹,聋哑者服后便能说话。还有一尊是宋嘉佑高僧明哲,幼年家贫,常以乞讨为生。成为抱腹寺住持后,约束寺僧节俭勤劳,但每遇贫困之人常施以斋饭,或赠与钱财,被称为“施财圣僧”。后来每有求财之人,祈拜他的真身塑像,无不灵验。据抱腹寺寺僧回忆,清代介休巨商候家,在其最鼎盛时常有人在此祈拜,故财源滚滚而来……这些高僧高道们的舍利真身塑像有求必应,被善男信女和当地百姓称为“肉身菩萨”,千百年来参拜者络绎不绝,香火越来越旺。 游览绵山正果寺,探索“秘景中收天地藏”的奥秘,解读绵山博大精深而又神秘奇特的宗教文化,实在是各位佳宾的一大幸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方便是修持四无量心。在修持四无量心的时候,如果没有先从舍心开始起修,慈心、悲心、喜心就有偏袒,这样所修就不是无量而是梵住,所以四无量心的修持必须先从舍心开始,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之别,时时在平等之中,再修持慈悲喜心,才是四无量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