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池 莲花庵


2014/9/8    热度:307   

  莲花池 莲花庵

  □筱陈

  同行的人中,大多是第一次到武夷山,完成了预定任务之后,就三三两两结伴到景点中领略武夷风光去了。由于多次造访过武夷山,其间的不少景点已走了多次,加上连日的忙碌,感到有些疲惫,激不起游兴,独自在房中看看电视,翻翻报纸。

  武夷山的同学得知我来,便到下榻的宾馆看我,见我闲着无事,便邀我出去走走,我说,多次来到武夷山,对这山、这水已经很熟知了。他笑着说,不至于吧?武夷山就如同一幅没有画完的画,画画人以虔诚之心,不断地去揣摩它的神韵,想方设法揭示它的美之所在,展示给游人;品画的人,每次品它、赏它,都会对这山、这水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在他的再三力邀下,我还是走出房间,融浸在大自然之中,再去做一次观山夫、品画人。

  车行驶在新开的高星公路上,一片荷田映入我的眼帘,绿绿的荷叶密密匝匝地、一叶挨着一叶,从上往下看,已经见不到荷田中的水了,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竞相怒放,花开的程度不同,颜色深浅也有差异。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月光下的荷塘在朱自清笔下显得那样的空灵、静穆,那样的出神入化,我希图在正午的荷田里寻找朱先生笔下荷塘的意境,但白天的荷田与夜色中那虫鸣鸟叫的荷塘毕竟意境不同。空旷的原野、阳光如月光似地撒在荷叶之上,荷叶与荷花瓣里,还有不知是雨水还是早晨的露水,晶莹碧透,在阳光的照射下如珍珠似的,我用一只手轻轻地拍了一片叶儿,另一只手去接水珠,水珠从叶儿滑落到手上,刚才还是娇润、令人怜惜的水珠滑落到手掌,顷刻变得毫无光泽,我实在有些后悔,不该去破坏叶儿与水珠的完美交融。接近晌午太阳有些火辣,出门时还觉得暑气逼人,现在已经没有了,倒觉得荷田里有些微风轻轻拂面。我恨自己没有朱自清先生那种文采,写出这晌午荷田别有的韵致。

  沿着荷田的小道往山走,有一座山门,上面刻着“莲峰叠翠”,两边书着一幅对联,“莲间倩影无边山色纯犹媚,峰寓柔情有趣溪声翠欲回”,走过山门。拾级而山,便见一座庵,名叫莲花庵。莲花庵不大,大部分遮掩在翠竹之中。我们坐在庵里的茶亭,俯视山下的那片荷田,倒没有在山下看时那种大的感觉,荷叶像绿绿的毯子顺着公路的一边延伸,宛如碧绿的荷花池,我不知道山下这片荷田叫什么,因为这山叫作莲花山,这庵叫作莲花庵,姑且就称之为莲花池吧。两位尼姑给我们沏了壶茶,茶香随着从茶壶中飘荡出的热雾飘逸,我品了一口,茶香沁人心肺。品茶之间,我与她们闲聊起来。这两位尼姑,年纪都很轻,眉目清秀,青衣素装,清纯如莲。她们一个来自北方,一个从本省的一个地方来,都比较健谈,她们告诉我,这个旅游景点,相对九曲溪、一线天、大红袍这样的景点,没有游客如织的感觉,第一次到武夷山的游客,大都不会选择这里。我问她们,这里远离城市,生活用品如何购买,她们指着山下的公路说,有了这条新开的公路,上山容易多了,在没有公路以前,我们的师傅60多岁了,背上30多斤的粮食,一口气走上这山道,我们空手都难以跟上。当我询问她们为什么选择出家时,她们都没有多谈。我再一次环顾这座庵,这庵还没有电,更不用说电视之类,像这样的年龄,正值青春年少,选择了这本来就少游人来的莲花庵归隐,是对莲的钟爱,追求莲的素淡,抑或还有其它原因,我没有去寻找答案。但我知道,凡是名山都有寺庙,有寺庙也就有了隐者,隐者是名山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她们会成为武夷山永远的隐者吗?我心里这样问自己。

  这一天,我只走了莲花池和莲花庵,对它的印象是深刻的,我真要感谢我的同学,把我唤出宾馆的小屋。我不知道,下一次,我要去造访哪个景点,但我起码不敢说,对这山、这水已经熟知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凡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略有两种因缘:第一种是平时依照经论方法修行,积功累德;另外一种是悔过往生,这就是我们讲的忏悔。我们怎样忏罪?怎样改过?我们要为道,我们要作善。为道是求慧,作善是修福;换句话说,我从今之后,念念之中,时时刻刻,我要求慧求福,修慧修福。福慧怎么个修法?佛告诉我们,“便持经戒”,要受持经典,严持戒律。受持经典是修慧,严持戒律是修福,福慧双修。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