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与达智桥松筠庵
2014/9/8   热度:995
杨继盛与达智桥松筠庵 作者:吴梦麟 距今四百二十六年前冬十月的第一天、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京城上空乌云密布,一位年仅四十、铮铮铁骨硬汉被权倾一时、祸国殃民的权相严嵩罗织罪名杀害于西市,他就是明朝著名的直谏名臣杨继盛。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人们尊称他为椒山先生,明朝赐谥忠愍,直隶保定府容城县(今河北徐水容城镇)人。他年幼丧母,家境贫寒,终日放牧。但读书刻苦勤奋,根底扎实,学业优异,在国子监深造期间,受到祭酒徐阶的赏识。嘉靖二十六年他三十二岁时中进士,授官南京吏部主事。在南京曾向学识渊博的兵部尚书韩邦奇学习音律知识,一时名声大振,很快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并举家迁居京师。 廉正为官 直谏勇士 杨继盛于嘉靖三十年(1551)迁居北京达智桥(据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衚衕集》,此地当时为宣北坊接待寺东南;乾隆京城图上名为松筠庵)。那时正值北方俺答挥师东侵,围攻北京,京师告急,执政的严嵩不但不采取抵抗行动,反而认为“寇饱自扬去”①。嘉靖皇帝竟委派贪生怕死、只求保全禄位的咸宁侯仇鸾为平掳大将军节制各路兵马,企图依靠他击退入侵之敌。事实上,仇鸾早在出镇大同、俺答寇边时,为避战计、通俺答义子脱脱,约定母犯大同,允许通市,并赂金银军器。及至俺答进犯京师时,他根本不想抵抗,于是上疏主张与其通贡,向他们购置马匹,以为他们从卖马中获取了厚利,自然就会不对明朝入掠,与严嵩主张如出一辙。当时受到一部分只求苟且偷安的臣僚们的支持,而一味求长生不老、顽固昏庸的嘉靖帝也赞同这种卖国投降的行径。但杨继盛如同当年于谦捍卫京师一样痛斥这些奸佞之辈,认为“有辱国体”,不顾自己势单力薄、上疏弹劾仇鸾妥协投降的主张,极陈其不可,申明“十不可,五谬”②,坚决主张采取抵抗。为此,仇鸾对他怀恨在心,极尽诬陷之能事,他挥臂詈曰:“登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③。执政者将其投入狱中。出狱后被贬任陕西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典史。任职期间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俺答数败违约入寇,鸾奸露,遂伏诛,被戮尸。这时嘉靖帝才又想起杨继盛之忠言,下旨从提升他为诸城县知县。月余后调南京户部主事,三日后迁刑部员外郎,后改兵部武选司员外郎,达“一岁四迁”④。严嵩也乘机想利用杨继盛为他效力。嘉靖三十一年(1552)十二月,他抵京赴任,仍旧住在他的原宅——达智桥胡同。此时,虽然仇鸾已被戮尸,但有明一代能在内阁担任首辅达十五年、狡诈陷媚、残忍专横、迫害忠良的奸臣严嵩正独揽大权。凡弹劾其罪孳者皆遭灭顶之灾,杨继盛“恶嵩甚于鸾”⑤刚到任一个月,就要上书弹劾严嵩,夫人张氏和亲友多方规劝不要再冒风险,但他冒死上《请诛贼臣疏》、要“为百姓兴利除害,虽丛怨冒罪亦有可不暇顾”,弹劾其“十大罪、五奸”⑥,并要求早加诛戮,以清朝政。疏入,嘉靖帝大怒,认为继盛之所为,是因“谪官怀怨,摭拾浮言,恣肆渎奏”,再次将他下诏狱。因上疏中提到满朝官员畏惧严嵩专横,并请嘉靖帝向祐、景二王和诸臣询问确否。世宗问他为何要牵连二王,他答“不是二王,谁不害怕严嵩”,故被投进特别监狱,在狱中受尽了酷刑。严嵩死党刑部侍郎王学益遵照严嵩密令,要诈传亲王令旨处杨以绞刑,遭刑部郎中史朝宾的抵制,严嵩迁怒于史,将其贬为泰州通判,令刑部尚书何鳌判处继盛死刑。但此时世宗无立即处死他的意思。于是严嵩对设法营救继盛的义士亦不放过,并想利用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受诬陷入狱朝审时,将杨继盛的名字一并附上呈批。面对严酷现实,继盛早已将死置之度外,在狱中拒绝别人赠送的中药蚒蛇胆,从容不迫地为子留书,表现了一位爱国者的气概。临刑时,口占一绝:“浩然还大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成为千古绝唱,被“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⑦。其夫人在他被害前曾伏阙上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严嵩扣压不上奏。同日,她自缢殉夫。杨继盛从第一次举家迁居达智桥,被奸臣迫害离开,返京后仍居于此,直至被杀害。这时人去屋空,满门忠烈,令人敬佩。 浩气长存 忠魂犹在 松筠庵的前身是廉洁清正的杨氏寓宅。杨氏夫妇遇难后,庵内“不祀佛,塑幞头神像,相沿为城隍神”⑧,属京师名刹长椿寺管辖。 在杨继盛被害后七年,严嵩罪恶败露,罢官而死。1567年,朱载垕继承皇位,为死难忠臣昭雪,恤直谏诸臣,杨继盛名列第一,被追赠中顺大夫,太常少卿,■(左讠,左盆)忠愍。在其故乡容城、保定等地先后建“旌忠祠”,以表彰他的气节。到了清代,人们依旧对其忠烈十分景仰。先是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给谏杨寿楠和都谏李融视察城畿时,访得松筠庵原本是杨继盛故居,于是宗丞曹学敏、司寇胡季堂、阮葵生、侍御郑澂等“会诸僚友,醵金立祠”。从此对其故居进行过多次整修与扩建,并勒石铭记。从《乾隆京城全图》上可见到当时院落的布局。整修中寓宅内大堂改为祭祀他的祠堂,称“景贤堂”。祠堂座南朝北,前有山门,门额为曹学敏题“杨椒山先生故宅”七字。东北角门嵌“松筠庵”三字石额。山门后经过一个院落可抵景贤堂;堂檐下悬“景贤堂”木匾,内正面挂杨继盛画像、立牌位。堂外置祭祀用的铁香炉。堂南后堂三间改作祭祀杨夫人张氏的处所,内供牌位,在墙上镶嵌着她请代夫诛的奏稿刻石。此外为厢房和花园。园中有他的书房和手植古槐,整座院落显得“地甚湫隘”⑨,足见其为官之清廉。清嘉庆二年(1797)时,在“景贤堂”内置杨继盛古衣冠彩塑像一尊,代替了原画像。道光二十七年(1841)松筠庵住持僧心泉募捐修整松筠庵,主要扩建了当年杨继盛书写弹劾严嵩奏疏的书房,易面阔三间为五间,增进深至两间,内部宽敞,可作为容纳百人以上的大堂,称为“谏草堂”。何绍基为该堂篆书匾额。还整修了堂前堂后的花园、假山,使院内花木扶苏、肃穆深邃。次年,在堂西南侧建八角攒尖顶“谏草堂”一座。经过此次修葺,松筠庵面貌焕然一新。 在修葺的同时,还先后镌刻了多方碑碣刻石。一方面纪事,同时也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人们对杨继盛的景仰和深切怀念。据目前可访得的金石拓片有⑩: 1.清嘉庆二年(1797)八月立,胡季堂撰文、刘墉书丹“杨忠愍公塑像纪事碑”(景贤堂外立)。 2.清嘉庆十四年(1809)十月立,曹学敏撰文、陈希祖书丹“杨忠愍公故宅记”(景贤堂外立)。 3.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摹刻“杨忠愍公临米之章议十八侯铭”(嵌于景贤堂西墙)。后附王文治等题跋五则和李宗昉纪事一则(嵌于景贤堂东墙)。 4.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张受之临杨继盛弹劾仇严谏草稿”八幅。尾刻宋荦、钱阵群、李光庭、僧明基等人题跋四幅(嵌于谏草堂东西墙)。 5.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科道公捐松筠庵祀典记”碑,碑末附制定祭祀条规。 6.清光绪十三年(1887),李鸿藻摹刻卧碑二石“杨忠愍公手书遗嘱”附题跋(已被宣武区文物主管部门移地保护)。 7.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张之万撰文、胡景桂书丹“重修松筠庵景贤堂记”(立于景贤堂)。 8.宣统二年(1910)重刻“松筠庵条规”五条(嵌于景贤堂后墙)。 9.1918年“明杨椒山先生狱中手植榆树题名”。 这座一代忠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其后日益被士大夫们敬慕,经常在此集会,或议论时政,或吟诗游宴,从清朝至民国年间在此还成立过慈善机构、助账局、平■(上山,下米)局等,救济河北及其它地方的灾民。但最值得一书的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就是康有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4月30在谏草堂内奋笔疾书而成的。从此松筠庵的名字更被人们注目,永载史册。 今日经历了400余年历史沧桑的达智桥胡同旧名、杨氏寓宅的基本格局、部分建筑依然存在。但是,十年动乱中,这里也不能幸免被洗劫。其中杨椒山彩塑像被砸毁,香炉,祭器及石碑“杨椒山先生故宅”、“松筠庵”、“景贤堂”、“谏草堂”等匾额亦被毁。只有原嵌在景贤堂和谏草堂墙壁上的刻石幸免于难。院内花园,假山被平毁。谏草堂和回廊改作住房。院内大部房屋改为宿舍。为使这处重要文物不被淹没,市人民政府于1984年5月24日将其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愿不久的将来,这里能成为人们参观、学习和纪念的地方。 [后注1] ①《明史》卷204《丁汝夔传》 [后注2] ②《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③《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④《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⑤《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⑥《明史》卷97《杨继盛传》 [后注3] ⑦《明史》卷97《杨继盛传》 ⑧戴璐《藤荫杂记》1982年北京古籍出版社 [后注4] ⑨昭梿“啸亭朵录”卷9 ⑩1-9北京图书馆芷金石拓片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人进入高科技的时代,分秒必争,人的身心一天到晚都过着紧张的生活,所以现在患忧郁症的人很多。现在有心理医生,这从前没听说过的。现代人每天生活紧张、忧虑、烦恼,不知不觉就患上了忧郁症。忧郁症是现代所谓的职业病。 忧郁症是怎么造成的?说实实在在的一句话,疏忽了圣贤教育。这是今天新的科学技术教育、功利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家要知道,凡是随顺烦恼习气的,他就有忧郁症,他没有安全感。他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常常生活在恐惧之中。患忧郁症的人,觉得活在这个世间没有依靠,没有一个可靠的人。他知心的朋友一个都没有,你说这个人活在世间多可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