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伦布寺的主要建筑
2014/9/8   热度:253
扎什伦布寺的主要建筑 西藏寺院的布局,因势而异,灵活多变,不似汉地寺庙那样注重对称排列。殿堂多为方形平顶的碉楼式建筑,高数层或十余层;墙壁用石块砌成,基础深化入出岩,坚固挺拔。殿堂之间的狭窄的甬道相通,人行其间,如置身于高墙夹峙的深苍。殿堂各层内,有宽仅容一人的陡有扶梯供上下。 札什伦布寺的建筑在充分运用藏簇寺庙的传统建筑技艺的同时,还融汇了汉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建筑技巧和风格。如主建筑群上的歇山式金顶、飞檐及其雕饰,是仿照汉地宫殿样式而建,而壁画的技法和色彩运用,以及佛像和塑造艺术则较多受到印度、尼泊尔的影响,有些佛像和壁画则直接由印度、尼泊尔的工匠塑绘。 札什伦布寺内收藏着两幅绢本《札什伦布寺全图》,分别绘于七世班禅和九世班禅时期。图中殿阁塔台重重叠叠,难以确数。如今有些建筑已荡然无存。现就仅存的主要建筑介绍如下。 措钦大殿 即显宗大殿,也称大经堂。是举行全寺性佛事活动和传经授法的主要场所,可容2000名喇嘛诵经。殿内有四十八根朱漆大柱承托殿顶,正中设有班禅大师的宝座。大殿的北墙有门与释迦牟尼殿相通。 大经场 出大经堂东侧门,经回郎,步下台阶便是大经场。面积约600平方米,是班禅大师对全寺僧人讲要和僧人辩经的场所。四面有回廊环绕,廊壁上嵌有石板雕刻的1553尊形态各异的释迦牟尼像,故称千佛廊。 度母殿 位于大经堂的东北隅,与弥勒殿遥遥相对。内供有一尊白度母镏金铜像和两尊泥塑的绿度母像。 汉佛堂 藏名甲纳拉康,初建于公元1817年七世班禅主寺时期。佛堂正室供有清高宗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的画像。正室旁为客厅,有门与正室相通。清代班禅大师在此会晤驻藏大臣,至今厅内陈设仍按原样布置。 未来佛大殿 未来佛也称弥勒佛,藏语谓“强巴”。未来佛大殿建于寺的西侧,大殿于1914年动工,历时四年殿堂与佛像同时完成。建筑面积860余平方米,高30余米。外观如阶梯状,层层收拢,每层顶角有雄狮雕饰。殿顶建有汉式金顶和镏金宝瓶、法幢、法轮、祥麟等雕饰。 大殿的中央供奉高26.7米的未来佛铜坐像。佛像的四周有回廊四层,可由木梯拾级而上。 铸造这尊佛像共耗费黄金270多公斤,铜10余万公斤,所有钻石、珊瑚、珍珠、琥珀、松石等不计其数,可称得上巨型雕塑中的珍品。 展佛台 位于寺院东北部尼玛山山腰处。台底宽42.5米,上宽38米,厚3.5米,高32米。台初建于公元1468年,整个以台身由长短不等,厚度相同的块石,交错砌成,台基深入山岩,历经数百年风雨,毫无残契的痕迹。 灵塔祀殿 札什伦布寺的礼殿规模宏大,装饰豪华。现存的有一世达赖喇嘛、四世班禅大师祀殿,以及新建的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的灵塔祀殿。 一世达赖喇嘛祀殿位于措钦大殿顶部东北隅,藏名南塔拉康,建于公元1478年,当时,适值札寺初创埋藏,祀殿及灵塔的规模都较小。 四世班禅大师的祀殿,藏名曲康夏,建成于公元1667年。殿高27米,殿顶有歇山式重檐金顶。殿内灵塔高11米,以银皮包裹,黄金镶饰,共耗黄金80余公斤,银1000多公斤,铜39000公斤,镶嵌珠宝7000多颗,用绸缎近万米。塔内除四世班禅大师肉身以外,据记载还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坐骑白象的头骨一块,阿底峡的头骨及宗喀巴大师牙齿一颗,二世达赖喇嘛的法帽一顶,以及大量的旨像、经咒、青稞、茶叶和食盐。 祀殿内陈列多种衡世之宝。如萨迦派第一任法王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穿过的僧裙,1500多年前的印度佛经,用金汗抄写的《甘珠尔》经一部,以及清圣祖康熙(公元1662-1722年在位)所赐的如意、金曼札等。 建于本世纪80年代的班禅东陵札什南捷,位于大经场以北,总面积1933平方米,高33.17米,共有四层,上覆重檐歇山金顶。殿的一、二层相通,陈放着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的全葬灵塔。灵塔高11.52米,塔身全部用银箔包裹,间有多处镀金,并镶嵌有各种珠宝。 祀殿的第二层四面有回廊。前部正中为回廊经堂,经堂内,班禅大师的法座居中面北而设。第三层供有五世至九世班禅的金身塑像,像前置有密乘时轮本尊坛城。 为修建札什南捷,中国政府拨出黄金108.85公斤,白银1000公斤,水银650公斤,铜5600多公斤,以及大量的钢、木、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十世班禅大师、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和札什伦布寺也捐赠了珍宝和资金。 十世班禅大师圆寂后的第三日,中国政府决定拨款修建灵塔祀殿,供奉他的遗体。1991年春,祀殿正式动工,建于六世班禅大师祀殿的遗址上,因位于札什南捷以西,所以定名为班禅西陵。灵塔的塔身将用金箔包裹。全部工程预计和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完成。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三字经》上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本善”,就是佛法里头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本善,为什么会变成不善?那是习性。人为什么会变成不善?为什么会造作罪业?那是习惯,染上不良的习惯,习惯久了就变成习性,习性不善。所以大圣大贤教导我们把习性放下,恢复本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已经是被环境染污的,已经不是本性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