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殿暨壁画考


2014/9/8    热度:401   

  千佛殿暨壁画考

  作者:阿德

  千佛殿,为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高大之佛殿。因殿内绘有五百罗汉大型壁画而得名。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

  千佛殿为贮存明万历帝母慈圣太后所颁藏经而建。据清乾隆五十一年洪亮吉纂《登封县志》(以下简称清《登封县志》)"少林寺"条载:"……最后为藏经阁,即毗卢阁,一名千佛阁 ,明慈圣太后撤伊王府殿材,凿山为基,于万历戊子建。"文中直称"千佛殿"为"藏经阁 "。万历戊子为公元1588年。前此一年,明万历帝曾颁少林寺诏,诏收在清乾隆十三年焦如 蘅纂《少林寺志》(以下简称清《少林寺志》明万历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文不长,录全文如下:

  "皇帝敕谕嵩山少林寺住持及僧众人等:朕惟佛氏之教,具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兹者,圣母兹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命工刻印续入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颁布本寺。尔等务须庄严持诵,尊奉珍藏,不许诸色人等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持,以垂永久,钦哉故谕。"

  据本人目前所及资料显示,千佛殿自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创建后至清末,其间计有三次重修。

  第一次约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前后。此据清《少林寺志》所收焦钦宠《重修千佛阁疏》。 此文疏未标年代。考焦钦宠事迹,登封士人,出生于明末,主要生活于清初时期,屡试不中,以明 经辑志终其身。康熙十年,奉登封县令命,住少林寺长达几个月,采辑有关少林寺资料。有款识题于今少林寺大雄殿前明《道公行实碑》碑阴。清《少林寺志》,即其孙焦如蘅在其基础上纂成。《重修 千佛阁疏》有云:"方丈之后,凿山为阁,以奉毗卢,千佛飞栋连甍,巍然焕然,迥出林木烟云之外,最称雄丽。数十年狂飙之所震撼,灵雨之所飘击,遂使梵王法界,祗园珠林,檐摧鸟,晓风寂铃铎之响;瓦碎鸳鸯,夜月游鼯鼠之迹……"

  第二次即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敕修少林寺时。清《登封县志》云千佛殿"雍正十三年奉敕重修 "。乾隆十七年(1752年)所立《王太老公祖承修少林寺工程碑》亦记重修"毗卢殿七楹"。毗卢殿即千佛殿,王太老公祖即负责敕修少林寺工程之河东总督王士俊。

  第三次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5年)。乾隆四十一年七月所立《重修千佛殿记》云:"千佛殿岿然特立,风雨易侵,日就颓废。……鸠工于乙未(1774年)之九月望,落成于丙申(1775年)之四月朔。翼然焕然,较旧制更廓然改观焉。"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次重修。《重修千佛殿记》形容第三次重修后的千佛殿是"翼然焕然,较旧制更廓然改观焉"。"廓然"意为空廓、空旷,可以断定此时千佛殿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我认为,第三次重修重点是将殿内贮存大藏经的经设施撤移一空,并转移到法堂。自此,千佛殿便从原先的"藏经阁"变为纯粹供奉毗卢佛的佛堂了。依据为:清《少林寺志》"法堂"条记:法堂,在大殿后,五楹,为高僧说法处。乾隆八年奉颁藏经,贮内。又," 鼓楼"条:鼓楼,在六祖殿南,东向,旧为转龙藏,雍正十三年改称鼓楼。高与钟楼齐。"转龙藏"为可以转动的、塔形的高大贮经设施;少林寺钟楼鼓楼形制高大,为全国之冠,就因少林寺鼓楼曾为转龙藏阁之故。明万历间周梦《嵩少游记》:"迟明启行,僧以余独未观轮转藏也。复止往观之。伏数人于下,藏为一。余指问僧:"此将法华转,抑将转法毕? "即指此。据元初塔铭资料显示,少林寺转龙藏阁创建于元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大藏经版本为杭州路大普宁寺大藏经。"普宁藏"始刻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至元二十七年完成。当时少林寺住持月岩永达闻讯后,即派僧人远赴江南迎请,并创建转龙藏阁,为当时少林寺内一大盛事。联系"乾隆八年奉颁藏经,贮于法堂"史实,依常理推断,"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称(转龙藏阁为)鼓楼",废转龙藏,说明转龙藏设施已损坏,故转龙藏之藏经,当最先移贮于法堂,然后,法堂又贮乾隆八年(1743年)所颁藏经。乾隆四十一年(1775年) 重修千佛殿时,又移贮千佛殿藏经于此,这样,法堂同时又成了"藏经阁"。此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1928年,法堂毁于火厄。1992年,法堂按旧制重建,功能仍循旧不变,既为法堂,又为藏经阁。

  关于千佛殿壁画。千佛殿壁画绘制在大殿三面山墙上,高七米五,长四十二米,面积约三百二十平方米。壁画主题为"五百罗汉朝毗卢",围绕殿内所奉毗卢佛展开的:画中五百个罗汉,有合掌,有捻珠,有托钵,有扛铲,有挠痒,有赏画,有降龙,有伏虎,……被描绘得千姿百态,神情非常生动;各壁皆以云气、波涛图案将人物分成上、中、下三层,各层人物 又被有机地划分为各个组合,各个组合多者十八、九人,少者仅二、三人,富有情节性;而各个组合之间又相互呼应,使整幅壁画显得既有变化、又有条理,确是一幅构图严谨、气势 礴之作,国内亦不多见。可惜此壁画未署作者姓名,亦未标出创作年代。过去曾传为吴道子所作,当然这是溢美之词而已,但不会出于一般的民间艺人之手。

  殿内供奉的毗卢佛铜像,高三米,结印趺跏,端坐在千叶莲台上,造像庄严,工艺精美,为敕建千佛殿时所赐。根据毗卢佛铜像与五百罗汉壁画在主题上的有机联系,我们可以认为,壁画应该出于最初设计意图的,也就是说,千佛殿壁画也应该和毗卢佛铜像一样,都是大殿初建时制作,都是出于宫廷艺人之手。

  旁证资料有二条。一、1623年(明天启三年),徐霞客游少林,《游记》中写道:"后为千佛殿,雄丽罕匹。"据名实关系,有"千佛"之名,当有"千佛"之实,可知壁画在1623年即已存在。二、白衣殿佛龛两侧壁绘有"降龙伏 虎罗汉图",其画风、笔法,与千佛殿壁画完全一致(如图示),当出于一人之手。白衣殿作为千佛殿配殿,亦应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敕修时曾经重修。白衣殿不象千佛殿"依山劈基",地基坚固,而是筑台而建,山墙易塌,白衣殿壁画为清代重修时补绘。但殿中央佛龛不容易倒塌,故佛龛两侧,仍保留着初建时的壁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 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不能违背自然,违背自然就出了毛病。你看人的身体,父母生下来,这个身体各个器官的运作它是自然的,你要违反自然,你要把它改变,那你的麻烦就大了。有些人要改变容貌,她到美容院美容。有很多人美容几个月之后不敢见人,面目全非,这是违反自然最明显的例子。佛教给我们美容的方法是最好,相随心转,你的心善,相貌就善,你的心美,相貌就美,相随心转,这个方法是与自然法则相应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