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滨佛塔的趣闻(上)
2014/9/8   热度:218
沪滨佛塔的趣闻(上) 潘碧云 一、上海近代史上的第一座佛塔 上海浦东新区潮音庵始建于明景德七年(公元一四五六年),距今已有五百四十年的历史。该庵多次为火灾所毁,屡经修建,一九三三年募资重建,始具今日规模。潮音庵原庵额系当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所题,至今犹存。每逢佛菩萨诞日和香期,善男信女云集进香拜佛,香火旺盛,因而有“小普陀”之称。 潮音庵座落在浦东新区顾路镇李家盘,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殿、玉佛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念佛堂、藏经楼、禅房、素斋部等。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与观音、地藏菩萨像、两傍列十八罗汉像。新建玉佛殿供奉洁白晶营、妙相庄严的缅甸玉佛。藏经楼珍藏大藏经及各类佛经论著。现任住持宝昂尼师生于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原籍浙江余姚。六岁于余姚东门龙泉寺出家。十八岁任住持,至今已收归依弟子一千余人。潮音庵重建后,她主持了玉佛等开光典礼。为报佛恩、国土恩、众生恩、父母恩,并为浦东新区添新景,她发愿在庵内募建报恩塔。一九九三年十月三日举行奠基典礼,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已故会长真禅法师主持洒净祝愿。这是近代上海新建的第一座佛塔。其高度超过现存的十三座古塔。 报恩塔为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中国楼阁式,高五十一米,七级八角形,飞檐翘角,各角悬有铜铃,风吹叮当作响,俨如梵乐奏鸣,悦耳动听,内设通道,拾级而上,可樊登塔顶。东眺东海波涛,西观杨浦大桥,北望外高桥保税区,南看外滩新貌,浦东景色,尽收眼底。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二日,宝塔举行落成开光典礼,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明旸法师主持开光仪式。市宗教事务局吴孟庆副局长、浦东新区有关领导、本市诸山长老、四众弟子三百余人参加了盛典。并顺序礼塔,登塔俯瞰浦东新区建设成果。 在十年动乱期间,潮音庵于一九五六年曾被顾路酿造厂占用,作者厂房。一九六五年改为川沙县糖业烟酒公司仓库,由于长期占用,损坏颇多。拨乱反正,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后,该庵于一九八二年开始收回修复。一九八六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修建完成正式开放,宝昂尼师升座任住持,经核定占地面积五亩四分六厘。 随著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建设,潮音庵面貌也日新月异地变化。已成立浦东新区佛教协会,会址就设在潮音庵内,宝昂尼师现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浦东新区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新区批准开放的寺庙还有合庆镇的庆云寺和川沙的长仁禅寺等。 二、上海地区的十三座古塔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史上,塔是个后起之秀。周秦之世,塔字还不见经传。直到东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随著佛教传入中国,塔方作为佛教的三大建筑(石窟、寺院、佛塔)之一,在我国兴建流行。塔,梵语浮图,初为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遗骨)而建。人们翻译梵文stupa时,有的按音译作窣堵坡、私偷簸、佛图、浮图等。有的按意译作方坟、圆冢、灵庙等,而以佛图、浮图这名字较为普遍。 印度初期的窣堵坡,实际上是埋葬尸骨的坟冢。梵文sarlra音译为舍利、室利罗等,因此每一个窣堵坡都是舍利,窣堵坡,如果直译为塔,应译为“舍利塔”,但这与佛教并无关系。它的形制,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冢顶有竖杆及圆盘。直到佛陀涅槃,窣堵坡才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佛灭度了,佛教信众无法再向教主的真身顶礼膜拜,便转向埋葬佛舍利的窣堵坡礼敬,以表示自己信仰的虔诚。“塔就是佛”,礼塔就是礼佛,同样是恭敬福田,因此造塔礼塔--舍利崇拜盛行一时,窣堵坡成为佛教的建筑之一,变成为专供佛舍利和法宝经书的专用建筑物。 印度窣堵坡的原型由方型塔基、形状类似覆钵的塔身和尖顶(塔刹)三部份组成,很像我我国先秦时期的坟墓,有砖、木、石、铁等结构。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师在印度浮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早已盛行的楼、台、亭、阁等传统建筑形式,创造建有民族风格,又不失佛教含义的佛塔建筑,这实在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光彩夺目的创举。上海现存十三座古塔,可说是佛教在上海兴衰的重要历史见证,谨作附带的简要介绍。 1、龙华塔 《涅槃经》说:“佛告阿难:佛般涅槃荼毗既讫,一切四众收取舍利置七宝瓶,当于拘尸罗伽城内四衢道中起七宝塔,高十三层,上有相轮。”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最后遗嘱,也是佛教造塔的经证。 梁慧皎《高僧传》载:“康僧会,吴赤乌十年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孙权令求舍利,既得之,权为造塔。”清张宸撰《龙华志》则记述:“中国东京(洛阳)立十二寺,自汉永平迦叶、摩胜始也。江南之建三大梵刹,十三窣堵坡,自吴赤鸟康僧会始也。”可见中国第一寺是洛阳白马寺,而江南第一塔(也可说是全国)是上海龙华塔,它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古塔,耸立于上海龙华古寺前。 龙华塔始建于三国吴赤鸟十年(二四七),唐末黄巢时为兵火所毁。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九九七)吴越国忠懿王钱弘俶重建。现存龙华塔的形式与结构都是宋式。八角形,七层。高四十.六四米,楼阁式砖木结构,以砖身为主体,是宋代原物,内部的砖室为方形,每层方向依次转换四十五度,使壁体重量均衡,各层的高度逐渐减少,整个结构处处有科学根据。木结构部份,各层都有楼板、扶梯,从第二层起,外有腰檐、平座、栏杆,重重飞檐高翘,体现我国传统楼阁建筑的美观。七层八角共悬铜风铎五十六个,风来铃声清雅,令人悦耳神怡。 塔顶竖高八.二十五米铁制的塔刹。“覆体”上面仰著「露盘”,状似铁圈的“相轮”,共有七重,上面还有葫芦形的“宝瓶”及七级香炉等。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八四年对龙华塔进行了二次大修,新铸塔刹十八件,更换了虫蛀的塔心木柱,呈现崭新的巍然刹竿高耸,飞檐重重,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使龙华风光,更为动人。 2、李塔 座落在松江县西南九里塔汇镇,位于上游横潦泾畔。此塔方形,七层四面,高约四十米,砖木结构。传为唐太宗十三子李明,封曹王,在任苏州剌史时所造,遂以其姓为塔名。据文献记载,原来曾有塔碑,上刻“重建礼塔等”云云,后碑毁,因此又有“礼塔”之称。专家们研究认为,从今存塔身来看,仍为宋代风格,而外部腰檐等则为清代时所加。此塔因年久失修,已经有关部门决定大修。修建工程已经启动。 3、青龙塔 位于青浦县东北青龙镇(今白鹤乡青龙村)青龙寺内。初建于唐长庆年间(八二一-八二四),宋庆历年间(一○四一-一○四八)重建,此后元、明、清各代均加修缮。此塔七层八角形,砖木结构,因年深日久,刹顶腰檐、平座一无所存。现仅留下砖身为宋代建筑,颇有古意。历史上又称此塔为“隆福教寺塔”、“青龙雁塔”、“青龙寺塔”、“吉云禅寺塔”,均因它所属寺院而命名。它是上海地区在一千余年前,就有繁荣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市镇的历史见证。 4、泖塔 上海文物保护单位,在青浦县大泖河的沙洲上。据《青浦县志》载:唐乾符年间(八七四-八七九),今松江、青浦、金山和浙江平湖县的一部份,是烟波浩瀚的泖湖,为江南一大名胜。湖面辽阔,来往船只极多。福田寺僧人如海在泖湖中心-沙洲上筑一台基,上设井亭,为船家提供方便,供应茶水等。后又造五层方塔,每晚悬灯于塔上,使来往船只有了灯塔的标志。在湖心造塔,在当时工程技术条件说来,是件极为艰难的事。据传说每年只能造一层,历时五年始告完成。其后泖湖大部份至明代淤涨成,现今只剩一小条比较宽阔的泖河。泖河位于黄浦江上游,河中沙洲上的泖塔,由于四面环水,登塔可以远眺佘山、天马山等“松郡九峰”,山光塔影,景色秀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佘山,泛舟眺望九峰,他第三次游佘山,转入泖湖,对泖塔的秀拔,赞美说:“辉映层波,亦泽国之一也。”(见《徐霞客游记》)。上海地区近年来开发不少新的景点,就是没有真山,如果能开发九峰,一定能吸引很多旅游者,为“双休日”增一去处。其实佘山,天马山等“松郡九峰”,早在唐代已有诗人墨客的足迹,宋元以后一直是江南名胜。泖塔又称长水塔,现塔身完整,结构简洁,具有唐代风格。 5、南翔砖塔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在嘉定县南翔镇大街上,两座相对峙,它是五代(九○七-九六○)时的建筑。这里原是南北朝时南翔寺的山门,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五○二-五一九),后圯毁,五代时重建,改名云翔寺。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山门及天王殿均被火梵毁,惟双塔屹立犹存。两塔均高八米,七级八角形,砖结构,如腰檐下施丰拱,每层四面设壶门,另四面隐出直棂窗,方向各层互换,这是砖塔中构造比较精密的两座。每级都有佛龛,其他仿木结构。因年久失修,出檐脱落,但仍蘶然矗立。一九八三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拨款维修。 我国初期的佛塔,多是木结构,易于引起火灾。到了五代,改造砖塔,结构虽有改变,但形式仍仿木塔,附加雕饰,别具特色。(待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得人身可贵,人身难得。人很容易觉悟,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其他任何一道都困难。虽然佛菩萨很慈悲,也到其他的道去教化,可是不容易;所以诸佛如来示现成佛都在人道,没听说在其他道里面示现成佛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要知道珍惜,要知道在这一生当中急疾求出离,这是懂得前后因果。佛法,不能认真地修学,人身有什么可贵?跟其他道众生,实在讲没有两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