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焚呗话古刹---苏州灵岩山寺


2014/9/8    热度:300   

  松风焚呗话古刹---苏州灵岩山寺

  苏龙

  屹立山顶的灵岩山寺殿阁参差,黄墙掩映,庄严巍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驰名的名胜古迹和风景游览胜地。

  东晋司空陆玩曾居此山,举佛闻法,舍宅为寺,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扩建为寺院,名秀峰寺。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智积菩萨“化身开此伽蓝”,为灵岩山开祖。梁武帝赐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使山寺在古代就成为全国有名的大丛林,唐代改称灵岩山寺,倍奉律宗。据史书记载,唐武宗下诏毁天下佛寺的第二年,即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灵岩山寺亦被毁。到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灵岩山寺开始复苏。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郡守把灵岩山寺辟为禅院,改律宗为禅宗。圆照禅师(公元1015—1099年)晚年在此住持,灵岩山寺得到扩展,修建殿阁屋宇达30年,可见规模之宏大。南宋时又一度荒凉。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赐给蕲王韩世忠先福,改称“显亲崇报禅寺”,由佛海法师住持。元时,由于蒙古族信仰佛教,寺院未受损坏。明洪武初年赐额“报国永祚禅寺”,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重修。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一场大火,寺院全毁,仅存一塔。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弘储禅师逐步修建称为“崇报禅寺”。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布政使慕天颜重建大殿。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整座寺院又毁,仅存宝塔,念诚大师苦守宝塔中。彭玉麟游山,同大师相遇,十分相投,彭为山寺调查田地,并盖十余间小屋。鼎革时又复狼籍,什物田地多遗失。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渎严良灿请真达和尚住持,复名“灵岩山寺”。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真达和尚预计时机成熟,请印光法师把灵岩山寺开辟为十方净土道场,由禅宗改为净土宗,山寺从此得到大规模发展,使灵岩净土宗风为之一振,名闻中外。

  灵岩山寺兴衰更替如此频繁,又如此不可避免,以致清释殊致《叙诸圣师传说》中道,灵岩山寺佛宇“越唐、宋、元、明、清以乞于兹,时或辉煌金碧,俄而蔓草荒烟,迭著迭微,随倒随起“。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冷静十分客观又十分具有远见的历史评述。

  解放后,政府认真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灵岩山寺加以保护。僧众净业和农朴生产,并行不懈。“文革”十年浩劫,灵岩山寺首当其冲,大量佛像经书及印光塔院俱毁,僧众尽逐,念佛堂改为阶级斗争泥塑收租院展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灵岩山寺又到了复苏和繁盛的时期。一九八四年元旦,经政府批准恢复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下放回家原籍和在天平果园劳动的僧众陆续回寺。殿堂佛像次第修复,重振印祖家风,庄严净土道场。二十年来,灵岩山寺自筹资金近千万元,先后重建了智积殿,重修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多宝佛塔等建筑;重塑了天王殿、大雄宝殿的佛像。重修后的灵岩山寺殿宇壮观、宝相庄严、僧众云集。1981年12月,全寺僧众恭请明学法师为灵岩山寺住持。1983年9月1日,灵岩山寺举行印光法师舍利入塔仪式。全寺现有僧人150余名,是苏州市寺庙中和尚最多的一个庙。

  灵岩山寺建筑规模宏伟,风格古朴典雅,布局整饬,大殿等主要建筑具在一条中轴线上,客堂等附属建筑则置横轴线上,整体以回廊贯道,组成一个群体。亭台楼阁,山水花木,交相映辉,虚实相间,错落有方,显示了江南丛林古刹的独有特色。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细心地观察,一般随业受生的人,到三恶道是多数,到三善道是少数。我们认真反省一下,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我们起心动念,多少个念头是善的?多少个念头是恶的?那个恶的念头要是多,我们在三恶道住的时间就长久。念念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善念;念念都为自己打算,这是恶念。我们众生起心动念,总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所以我们不要问别人,我们冷静地反省自己,就知道将来自己随业流转到哪里去。古德告诉我们,三恶道是众生的故乡,那儿住得久;我们到三善道,是出来旅游观光,没有多久,又要回去了!我们想想,这个话是有道理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积极地修净业。我们知道,纵然是修善业,也不是个办法,我们无始劫以来,阿赖耶识里面的习气种子太多了,这一世能控制,难保下一世还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这又堕三途,所以不修净业,不求往生,确实没有第二个办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