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与人间同在——欣赏《佛陀在人间》画册有感
2014/9/8   热度:962
佛陀与人间同在——欣赏《佛陀在人间》画册有感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 范丽珠 为了向香港首个“佛诞公众假日”的到来献上一份诚心,著名佛学家秦孟潇老师集环宇之佛陀画像珍品百幅,主编了精美的画册《佛陀在人间》。在一帧帧难得见到有关佛陀的画像中,秦孟潇老师以原始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来分类,不同的风格反映出佛陀事迹的世界性,更以“佛陀在人间”点出佛祖释迦牟尼与精神的人间性。 我们知道佛教产生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缘何能一花开五叶,传入中国、日本、泰国、缅甸,并穿过时间的隧道,在二十世纪仍然是无数四众弟子的精神食粮,最关键的就是对人生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指引。佛祖释迦牟尼从未宣称自己是天生的神灵,只是向人们昭示其所参悟了人生的实质和求得解脱的道路。人们敬他为佛是因为他是个“觉悟者”,人间的觉悟者佛陀当然要将自己的精神生命绵延在人间了。 佛陀提出“一阐提皆有佛性”,即为所有的世间人敞开了信仰的大门,只要你坚持,每个人皆可走上通往解脱之路,佛陀从不渲染神秘性,而是把世俗的道德问题揉合进佛意之中,不仅具有救世色彩,更因为贴近人生而为一般的信众所追求:佛陀具有无限的同情和慈悲之心,立志要“普渡众生”,于是其大慈大悲的圣名便广泛地流传于人间。 秦孟潇老师法眼独具,将佛陀关爱人间的精神通过画像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不论是在原始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还是在藏传佛教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总是和人民在一起,因而成为各地不同艺术风格创作的主题。如泰国皇宫珍藏的佛祖生平事迹画、中国山西太原崇善寺的“释迦牟尼应化事迹图”壁画、西藏的唐卡佛画,都说明了佛陀是人间信仰的一部分,佛教是人民自己的宗教。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人类仍然面临著很多的问题,比如战争、道德失落、能源危机、饥饿等,而这也恰恰是佛教的精神可以发挥作用之处,同时也要求人间的佛教徒尽到本身的职责。正如赵朴初居士讲的那样:持戒是我们的职责,所以我们要反对侵略战争;行善是我们的职责,所以我们要促进世界和平;布施是我们的职责,所以我们要致力于财施、法施、无畏施,所谓财施,就是小则个人之间的帮助,大则国家之间的互通有无。所谓法施,就是世出世间真理的传播;我们应当弘扬佛教慈悲和平的真理;所谓无畏施,就是一切人类免于怖畏的努力;当前人类最反对的是原子战争,因此,一切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的努力,一切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努力,就是当前最重要的无畏施。 我想秦孟潇老师主编《佛陀在人间》画册是彰显佛陀关心人间的精神,如果说佛陀的伟大形象足以令世人景仰的话,那么他那宽广的胸怀、友善和平的宏愿以及引导人们同登正果的真理,已经超越了时空,成为人类信仰的永恒。因而,我十分钦佩秦孟潇老师,在商业化的香港他对佛教的追求始终如一,保持著真诚,我们期待著「佛诞公众假日”的到来,也期待著与更多的佛教四众弟子一并欣赏秦孟潇老师主编的《佛陀在人间》。■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结果就叫做业。这个世间人受业力的支配,想做一桩好事不容易,所谓“好事多磨”,折磨很多!这些折磨从哪里来的?无始劫以来,我们造作的恶业所感。我们希望事事如意,我有没有给别人如意?我们希望别人能够关怀我,我有没有关怀别人?希望人家关怀我,这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我要关怀别人。我只关怀几个喜欢的人,不喜欢的,我不关怀了!喜欢跟不喜欢的,大概对比是十比一,那你不如意事就常八九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