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北朝观世音和弥勒造像考


2014/9/8    热度:696   

  山东省北朝观世音和弥勒造像考

  刘凤君

  [济南]文史哲,1994年第2期

  48页

  --------------------------------------------------------------------------------

  内容提要:北朝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使人们对超现实的神力顶礼膜拜,把希望寄托在对观世音和弥勒佛的雕造、供奉和诵念其功德上。山东的北朝观世音造像有显著特点,即不但作主尊,且多作无畏与愿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山东的北朝弥勒造像数量最多,其主要出发点是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弥勒所在的佛国乐园联系起来。此时的雕塑造像,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

  北朝佛教造像的主要内容,有释迦、释迦多宝、弥勒、阿弥陀(无量寿)、卢舍那、定光佛、七世佛、三世佛、观世音、太子思惟像等。清人叶昌炽《语石》卷五叙造像云:“所刻之像以释伽(迦)弥勒为最多,其次则定光、药师、无量寿佛、地藏菩萨、琉璃光、卢舍那、优填王、观世音。”他这种估计,于造像年代不全是指北朝而言。

  日本zhǒng@⑴本善隆对北魏在龙门石窟造像作过统计:共造佛像206 尊,其中释迦43尊,弥勒35尊,观世音19尊,无量寿10尊⑴。日本佐téng@⑵智永《北朝造像铭考》列举云冈、龙门、巩县诸石窟和所传世金铜像的类别数字,列了个北朝有纪年的各类像表,其中释迦、弥勒、阿弥陀和观世音的数字转录如下⑵:

  北 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总 计

  释 迦    103     46       29     178

  弥 勒    111     36       3     150

  阿 弥 陀

  (无量寿)   15     17       1      33

  观 世 音   64     94       13     171|

  山东北朝佛教造像以个体金、石造像为主,其次是摩崖龛窟造像。个体金、石造像又可细分为带举身舟形大背光造像、不带举身舟形大背光造像和石造像碑⑶。目前所知最早的纪年造像, 是出土于黄县现藏山东省博物馆的北魏皇兴三年(469)赵@⑶造石交脚弥勒菩萨像,最晚的造像是北齐承光元年(577 )张思文造像⑷。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佛教造像根据有纪年铭文, 而且文中说明造什么佛像统计:

  北 魏   东 魏   北 齐   总 计

  释 迦     2     2           4

  释迦多宝    4                 4

  弥 勒    13     5      4     22

  观世音     4     2      5     11

  卢舍那                6     6

  定 光                1     1

  阿弥陀                1     1

  太子思惟像               1     1|观世音和弥勒像自北魏迄北齐,自始至终是造像的主要内容,这是山东北朝造像最突出的特点。本文根据已发现的山东有关观世音和弥勒的造像资料查核文献,结合其它地区的造像资料,对山东北朝观世音、弥勒造像试作一次初步分析。

  一

  观世音是大乘佛教信奉的菩萨之一。北朝时期的观世音菩萨像一般宝冠上饰化佛,手持净水瓶或莲花,有的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自十六国、北魏迄北齐、北周,以观世音为主尊的造像逐渐增多。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能应一切众生愿望,把他们从各种苦难危急中解救出来。《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描写了众生的四种苦难,观世音皆可解救:

  (一)众生如遇到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时,只要称念观世音名字,就“入大火不能烧”,“为大水所漂……即得浅处”。

  (二)众生如遇社会性苦难:若将被杀害,称念观世音名字,“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若有罪若无罪@⑷械枷锁,检系其身”;若经商遇贼,念观世音名字皆可得救。

  (三)个人的情欲,如YIN欲、chēn@⑸恚、愚痴等,佛教认为是妨碍修行,达到觉悟的苦恼之源,只要念诵观世音名字,就可“离欲”、“离chēn@⑸”、“离痴”。

  (四)众生如遇到想象中吃人的鬼怪,如遇罗刹、夜叉等,称念观世音名字,“即得解脱”。

  观世音还能显化为佛、辟支佛(缘觉)、声闻、梵王、帝释、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将军、毗沙门(即多闻天,四天王之一)、小王、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长者妇女、居士妇女、宰官妇女、婆罗门妇女、童男、童女、天(天神)、龙、夜叉、乾闼婆(飞天)、阿修罗(怪兽)、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伎乐天)、摩@⑹罗伽(蟒神)、执金刚(金刚力士)等33种形象(即“观世音三十三身”),“游诸国土,度脱众生”⑸。

  观世音种种超现实的神力,今天看来已是荒唐可笑的事情。但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战乱频仍,自然灾害繁加,人们面对贫困饥饿、疫病伤亡等种种现实苦难,感到没有生路可寻,不得不希望于一种超现实威力的“救世主”。观世音能把人们从现实的种种苦难痛苦中解救出来,人们相信他就是救世主,把对未来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雕造、供奉和诵念观世音的功德行动上。

  随着对观世音狂热地崇拜,也就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观世音“度脱众生”灵验的传说。唐道宣在《释迦方志》卷下说:“自晋、宋、梁、陈、魏、燕、秦、赵,国分十六,时经四百,观音、地藏、弥勒、弥陀,称名念诵,获其将救者,不可胜计。”这些“灵验”故事,在唐道宣《法苑珠林》、宋李fǎng@⑺等编的《太平广记》等书中多有引证⑹。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第五章中《观世音信仰的传入和流行情况》一节,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这种“灵验”传说归纳为五类:

  (一)在东晋、南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斗争中,不少人被北方官兵俘获、掠卖,他们想方设法逃回故乡;还有一些原在北方的汉族人民,因不堪野蛮的民族压迫,也伺机南逃。这些人在遭遇危急时诵念观世音的名字。

  (二)十六国、北朝割据政权,挑动民族仇杀,残害民众,无辜的受害者向观世音呼救。

  (三)封建统治者内部不断发生激烈的倾轧,一些在斗争中的失败者或无辜受牵连者,在遇害时也乞灵于观世音。

  (四)由于违犯官府禁令或各种原因被冤枉、受连累而被捕入狱者,把希望寄托在观世音身上。

  (五)因遇水火灾害,遭受疾病及各种危急而祈祷观世音解脱苦难。

  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描写的观世音可解救众生的四种苦难对照分析,不难看出,这些“灵验”之类的传说,显然是信徒们按照佛经的教授附会和编造的。

  南北朝时期以观世音为主尊的造像,从造像发愿文分析,多是为众生祈愿“离苦得乐”,为己为眷属“速登正觉”,为亡者早日超脱,“往生西方妙乐世界”⑺。

  山东北朝观世音造像资料比较丰富,从造像发愿文分析,有以下三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可资陈述:

  (一)解放后发现的有纪年的北朝观世音造像,都是带举身舟形大背光的金铜造像,见于文献记载的石雕观世音像仅有三例。金铜造像造型小巧、携带方便,适应于佛教信徒供奉在家中,“便昼夜祈念”。

  (二)观世音造像大多是发愿“为亡父母敬造”;也有“为亡父母,又为所在人间兄姊妹寿命延长,常无患痛,敬造观世音”;也有“仰为己身眷属,弥勒出世俱登”。而发愿“仰为皇帝□□臣僚百官……”“敬造观世音”的仅见于个别较大的不能放置在家内供奉的石像。反映了远离朝廷的造像主们,敬造小型的供家内供养的金铜观世音像,主要是为了父母、己身和眷属祈愿,而传统的尊君观念和“愿国祚永隆”的思想表现不多⑻。

  (三)太昌元年(532)冯贰郎造观世音二胁侍菩萨组合金铜像, 观世音不但作为主尊安置在二胁侍菩萨的中间,而且着佛装,施作无畏与愿印。武平二年刘树@⑻造像也是观世音二胁侍菩萨组合群像,观世音作无畏与愿印,不同的是观世音仍着菩萨装。其它单身观世音像也多施作无畏与愿印,这是山东北朝观世音造像的特点。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因为观世音“大慈大悲”,能救人苦难,被称为“施无畏者”。他的无畏与愿印“能施与一切众生类无畏”,使他们不感到恐惧,并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安乐一切”。这个地区的人们甚至认为观世音有佛的神力,他就是佛。因此,有的观世音造像和着袈裟的佛无异了。其二,随着对观世音信仰的深入,佛教徒们也编造出观世音于未来成佛的故事。北凉昙无谶译的《悲华经》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说:无数劫以前,当时人寿八万岁,有佛出世,称“宝藏如来”。国王名无量净,受宝藏如来的教化成佛,即无量寿佛,佛国称为“安乐”。其原来太子即为观世音,第二子为大势至。宝藏如来又为观世音“授记”(预言),说他在此后无数劫,无量寿佛涅pán@⑼以后也要成佛,“号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世界名曰:一切珍宝所成就。”受这种说教的影响,认为观世音和弥勒一样,都是未来佛。人们厌恶今世,即希望于未来的佛。把观世音作为佛安置在二胁侍菩萨的中间,并着佛装施作无畏与愿印也就不难理解。

  二

  山东北朝造像以弥勒最多。弥勒是佛教所说的将继承释迦牟尼之后于人间成佛的菩萨,是大乘佛教所说的“未来佛”之一。《魏书?释老志》云:“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于贤劫(当今佛),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生。”⑼

  弥勒成佛之前叫弥勒菩萨,居住在兜率天。西晋竺法护译《弥勒下生经》云:“……尔时彼王有大臣名曰修梵摩,是时修梵摩有妻,名梵摩越……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云弥勒……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尔时,去鸡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华,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并于龙华树下三次会众说法,第一次会度96亿人,第二次会度94亿人,第三次会度92亿人,并皆获得了所谓的“阿罗汉果”⑽。这就是佛教所说的“龙华三会”。

  弥勒菩萨所在的兜率天,是所谓“六欲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第四个天界,美妙无比,“……时诸园中有八色琉璃渠,一一渠有五百亿宝珠而用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涌绕梁栋间,于四门外化生四花,水出华中如宝花流。一一华上有二十四天女,身也微妙,如诸菩萨庄严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亿宝器;一一器中,天诸甘露自然盈满;左肩荷佩无量璎珞,右肩复负无量乐器,如云住空,从水而出,赞叹菩萨六波罗蜜。若有往生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亦有七宝大师子座,高四由旬,阎浮tán@⑽金无量众宝以为庄严,座四角头生四莲花,一一莲华百宝所成,一一宝出百亿光明,其光微妙,化为五百亿众宝华庄严宝帐。时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持一梵天妙宝,以为宝铃悬宝帐下……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器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如是天宫有百亿万无量宝色,一一诸女亦同宝色。尔时十方无量诸天命终,皆愿往生兜率天宫。”⑾

  只要信奉弥勒菩萨,来世就可上升“兜率天”。在这美丽的天堂乐园里,人们对物质利益和精神快乐的任何追求都可实现。待未来弥勒下降人间成佛时,也会随同下降人间,达到最后解脱。

  弥勒下降人间的佛国,亦是奇景异色,人寿福全,美妙无比:“其地平净如琉璃镜,大金叶华、七叶宝华、白银叶华,华须柔软,状如天缯,生吉祥果,香味具足,如天绵。丛林树华,甘果美妙……城邑次比,鸡飞相及。……智慧威德,五欲众具,快乐安隐(稳),亦无寒热风火等,无九恼苦,寿命具足八万四千岁,无有中夭,人身悉长一十六丈,日日常受极妙手乐,游深禅定以为乐器。唯有三病:一者饮食,二者便利;三者衰老,女人五百岁尔乃行嫁……。”⑿人常善心,恭敬和顺,并且年年五谷丰登,树上生衣,随意取用,山喷香气,地涌甜泉,明珠宝柱,照耀通明。

  佛经吹嘘的兜率天和弥勒佛国如此光明美满,使得广大信徒们对弥勒特别崇拜。当时战争连绵、灾害重重,人们很容易把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想象与兜率天、弥勒出世后的佛国联系在一起。而且修行简便:“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河萨名者,闻己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加(跏)趺坐”⒀。不仅如此,据称只要听到弥勒之名,相信有弥勒就会功德无量,会得好报。

  如果说观世音崇拜还主要流行在北朝地区,而弥勒却为南北共同崇信。东晋支道林著有《弥勒赞》,赞云:“弥勒承神第,圣录载灵篇,乘乾有九五,龙飞兜率天。……晃晃凝素姿,结跏曜芳莲,……挺此四八姿,映蔚华林园。”自东晋戴逵塑弥勒像后,“刘宋僧尼敬事弥勒者日众,或造弥勒佛像,或建弥勒精舍,或诵经弥勒属念兜率,或梦睹弥勒,或见真容,或生兜率。”⒁宗懔《荆楚岁时记》述荆楚风物时还云:“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会,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⒂山东出土北朝个体金石造像最多的“龙华寺”,应是礼敬弥勒功德活动的场所⒃。

  弥勒雕塑造像,大体上经过了交脚弥勒菩萨和以弥勒佛为主的两个阶段。十六国末至北魏太和时期,流行坐式交脚(即莲花跏趺坐或善跏趺坐)着菩萨装的弥勒菩萨像,头戴宝冠,宝缯下垂肩部,裸上身,下着裙,肩披长帛,绕于双臂或交叉于腹前,然后下垂于体侧。北魏皇兴三年赵@⑶造石弥勒菩萨像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早期石窟中的弥勒菩萨像一般都雕塑在中心柱或窟壁上层龛中,表示弥勒高居“兜率天”。敦煌莫高窟第275窟上层佛龛中的北凉交脚弥勒菩萨像⒄, 就表现得非常生动。弥勒将继释迦成佛,释迦前有六佛(即过去在严劫中的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及此贤劫中的拘楼逊佛、拘那舍牟尼佛和迦叶佛)。弥勒与包括释迦在内的七佛是一种继承关系。甘肃庆阳北魏165窟东、北、南三壁雕七佛, 西壁门口的左侧雕一尊弥勒菩萨像⒅,可能就是表示的这种前后继承关系。

  从北魏太和年间起,弥勒逐渐流行着佛装,倚坐、结跏趺坐或洗足直立。惠民县沟盘河出土的北魏太和二年妻刘造结跏趺坐弥勒佛铜像,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例子。施作禅定印,着通肩大衣,衣褶自身体中心线向左右相对称刻出。6世纪初期以后的弥勒佛像,施作无畏与愿印,流行着对襟褒衣博带式袈裟, 内着僧祗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孝文帝“革衣服之制”⒆的政策。

  山东北朝弥勒造像多是太和年间以后的作品,也就多是弥勒佛像。饶有兴味的是,在九处摩崖造像题记中,其中五处题写造像的名称都是弥勒像。

  山东北朝弥勒造像,根据造像发愿文分析⒇,信徒们的功德目的和其它地区所造弥勒像的目的大体相同,可初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弥勒像多是较大的石造像,它们和小型的金铜观世音造像不一样,不是放在信徒的房内,而是陈放在寺院和雕刻在石崖窟龛内供信徒们礼拜。因此,发愿文中忠君、孝亲祭祖的封建伦理观念表现得比较充分。不少造像题记中都愿“上为皇帝陛下,师僧父母,居家眷属,一切众生,咸同斯福”。有的还愿“皇祚永隆”,还有的直接为“七世父母”祈福。这种封建伦理思想在东魏武定六年(548 )广武将军奉车都尉唐小虎造像记中讲得也比较全面:“仰为皇帝、大丞相(按,指高欢),右为七世亡父母、见(现)存眷属造弥勒像一区(躯),愿国祚永隆万代,有愿先亡生天,离苦受乐,见(现)存德福……。”(21)

  (二)信徒们向往神奇的“兜率天”和美丽的弥勒佛国世界,愿“速令解脱苦生人间,王侯子孩,舍身受身”,“生生世世值遇弥勒”。弥勒于龙华树下三次会众说法,皆获得了“阿罗汉果”。信徒们“自恨生不值佛出□,文不见弥勒三会”,愿“值遇弥勒”、“会说法”、“永离众苦”。而且对弥勒的崇拜与对西方净土的祈求联系在一起,“敬造弥勒一躯”,愿“越离诸难,长□恶趣,终归净土,悟成谛道。”龙门石窟古阳洞北魏太和十九年(495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为亡子造像记,《陶斋藏石记》卷六所录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 )比丘僧欣造像记可益得说明。

  尉迟氏造像记:“为亡息牛橛,请工镂石,造此弥勒像一区(躯)。愿牛橛舍于分段(按,谓摆脱轮回之苦)之乡,腾游无碍之境。若存托生,生于天上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乐自在之处,若有若累,即令解脱。三涂恶道永绝因趋,一切众生咸蒙斯福。”(22)

  僧欣造像记:“为生父母并眷属师僧,造弥勒石像一躯,愿生西方无量寿佛国,龙华树下,三会说法,下生人间侯王子孙,与大菩萨同生一处。愿一切众生,普同斯福。所愿如是。”

  (三)弥勒是未来佛,人们不满当时的社会,就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寄托于未来的世界里。愿“弥勒出世”的题记颇多,和文献记载结合起来分析,这种发愿并非只“于祈求福报,向往来生;有时,弥勒降生竟然成为鼓动反抗封建统治的手段,他们要求立即实现令人神往的@⑾@⑿圣王治世(按,弥勒降生人间时的王国);他们相信凭自己的力量可以创造出一个圣王或弥勒来。”(23)有几次农民起义就是以“弥勒出世”为号召。如北魏延昌四年(515)沙门法庆聚众反于冀州, 自称大乘,暴动的口号就是“新佛出世,除去旧魔。”(24)冀州、青州相距不远,惠民县太和二年妻刘造金铜弥勒佛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弥勒佛像。它较早地出现在山东地区,可能是人们反抗当时社会,希望建立美好未来世界的产物。

  注:

  ⑴zhǒng@⑴本善隆:《北朝佛教史研究》,载于《zhǒng@⑴本善隆著作集》第2卷,大东出版社,1974年, 第七之三《龙门造像的盛衰和尊像的变化》。

  ⑵(23)引自唐长孺:《北朝的弥勒信仰及衰落》,载于《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⑶刘凤君:《山东地区北朝佛教造像艺术》,《考古学报》1993年第3期。

  ⑷法容叔:《山左访碑录》,《顾氏金石舆地丛书》第一集。

  ⑸《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⑹主要参见《法苑珠林?敬佛篇?观音部》;《太平广记》卷110、111。

  ⑺见《陶斋藏石记》卷8—12有关造像发愿文。

  ⑻博兴县龙华寺北魏太和二年(478 )落陵委造金铜观世音立像发愿文:“……为亡父母造观世音像一躯……。”同地北魏永平四年(511 )明敬武造金铜观世音立像发愿文:“佛弟子明敬武为亡父母,又为所在人间兄姊妹寿命延长,常无患痛,敬造观世音像一躯。”同地北魏永安三年(529 )孙容造金铜观世音立像发愿:“为自己身造观世音像一躯。”同地北魏太昌元年(532 )冯贰郎造金铜观世音二胁侍菩萨立像发愿文:“为父母造观世音像一躯。”同地北齐武平元年(570 )孙天@⒀造金铜观世音立像发愿:“为亡父母造观世音像一躯。”(以上资料出处均见注⒃)青州市北齐天统三年(567 )纪僧谘等造个体石观世音立像发愿文:“敬造观世音石像一躯,仰为己身眷属,弥勒出世俱登。”同地北齐武平三年造个体石观世音像发愿文:“敬造〔观〕世音菩萨□□仰为皇帝□□臣僚百官□□父母一切□□之类□□□福生生□世共一切众□□无量寿佛□小兴外金德要妍。”(《益都县图志?金石志上》光绪)曲阜胜果寺北齐武平三年(572 )□□利造金铜观世音二胁侍菩萨立像发愿文:“……□□利为息女□生造观音像一躯。”(王思礼、杨子范:《曲阜胜果寺出土铜造像》,《文物》1959年6期)

  ⑼《魏书?释老志》,卷一一四。

  ⑽《增一阿含经》。

  ⑾⒀《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⑿《弥勒成佛经》。

  ⒁宿白:《南朝龛像遗迹初探》,《考古学报》1989年4期。

  ⒂《岁华纪丽》卷二引。

  ⒃山东省博兴县图书馆李少南:《山东博兴出土百余件北魏至隋代铜造像》,《文物》1984年5期; 山东省博兴县文物管理所:《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6年9期。

  ⒄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彩塑》,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⒅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庆阳北石窟寺文管所编:《庆阳北石窟寺》,文物出版社,1985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庆阳北石窟文物保管所编:《陇东石窟》,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⒆《魏书?高祖纪下》。

  ⒇黄县北魏皇兴三年(469 )赵@⑶造石交脚弥勒菩萨像发愿文:“为上父母上兄,造弥勒像一区(躯),若在三途,速令解脱苦生人间,王侯子孩,舍身受身,常与佛会,愿见(现)世安隐(稳),愿2(己)从心,使一切众生普同斯愿。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惠民县北魏太和二年(478)妻刘造金铜弥勒佛坐像发愿文:“造弥勒佛像,〔颂〕弥勒出世……。”(《山东文物选集》普查部分,文物出版社,1959年)高青县北魏太和十九年(495 )欧阳解愁造金铜弥勒佛二胁侍菩萨立像发愿文:“为亡儿造弥勒尊像,愿亡□值遇弥勒□会说法□无生□心。”(常叙政、于丰华:《山东省高青县出土佛教造像》,《文物》1987年4 期)博兴县龙华寺北魏正始四年(507 )造金铜弥勒佛二胁侍菩萨发愿文:“广平郁人□□□造弥勒一尊……。”同地北魏普泰二年(532 )孔雀造金铜弥勒佛二胁侍菩萨立像发愿文:“佛弟子孔雀为亡妻马□造弥勒像一躯……。”(资料出处均见注⒃)临沭县北魏正光六年(525 )宣景建造金铜弥勒菩萨立像发愿文:“敬造弥勒像一区(躯),□为国家四方安静,一切洽生之类普同其愿。”(王亮:《山东临沭县发现青铜器》,《考古》1990年2期)临淄孝昌二年(526)@⒁僧逵等四十人造石弥勒像发愿文:“敬造弥勒尊像一躯,上为皇帝陛下,师僧父母,逯及己身居家眷属,普为一切无边众生,咸同斯福。”同地北魏孝昌四年(528 )鹿光熊等造石弥勒佛像发愿文:“敬造弥勒尊@⒂一躯,上为皇帝陛下,师僧父母,居家眷属,一切众生,咸同斯福。”同地北魏永安三年(530 )惠辅等造石弥勒佛像发愿文:“敬造弥勒尊像一躯,上为皇帝陛下,州郡令长,又为亡世父母,居家眷属,亡过现存,普为法界苍生,咸同斯福。”(以上资料均见《益都县图志?金石志上》)广饶县皆公寺北魏孝昌三年比丘道@⒃造石弥勒佛立像发愿文:“为一切众生敬造弥勒石佛……。”(王思礼:《山东广饶、博兴二县的北朝石造像》,《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4期)济南黄石崖摩崖龛窟北魏孝昌二年(526)法义等造弥勒佛二胁侍菩萨立像发愿文:“敬造弥勒像一躯,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 愿值弥勒。 ”同地东魏元象二年(539 )乞伏锐造弥勒佛发愿文:“乞伏锐昔值贼难,愿年常,造像以报慈恩。今谨竭家资,敬造弥勒石像一堪(龛),依山营构,妙yú@⒄神造。仰愿帝祚永隆,宰辅贤哲,次愿七世父母托生净土,值佛闻法,愿居家眷属,命延位崇,常与善会,逮及含生同沐法律息眦楼舍儿。”同地东魏元象二年姚敬尊造弥勒佛发愿文:“敬造弥勒像一区(躯),画@⒅讫功, 上为七世父母……。 ”同地东魏兴和二年(540)赵胜习仵二人造弥勒像发愿文:“敬造弥勒石像三躯, 愿生生世世值遇弥勒,现在居眷常与居时□佛。”(参见《续修历城县志?金石考—》;荆三林:《济南近郊北魏隋唐造像》,《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9期; 荆三林著《中国石窟雕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济南龙洞东魏天平四年(537 )王□叔造弥勒像发愿文:“敬造弥勒像一躯(缺),七厝皇祚永隆,四(缺)合生之类,普登正觉……。”(《历城县志?金石考》)历城北齐天统二年(566 )造石弥勒佛像发愿文:“敬造弥勒像一躯,上为皇家臣庶,父母师僧己身,一□越离诸难,长□恶趣,终归净土,悟成谛道,如□之福俱获□□。”(《续修历城县志?金石考—》)博兴县龙华寺北齐天统四年(568 )翟洛周造石弥勒佛发愿文:“造弥勒像一躯,愿一切平安。”(常叙政、李少南:“山东省博兴县出土一批北朝造像》,《文物》1987年7期)崂山法海寺北齐武平二年(571)任娲造石弥勒像发愿文:“任娲为亡失主许法择自恨生不值佛出□,文不见弥勒三会,娲敬造弥勒象一躯,上为七世父母,生存眷属,一切众生普同斯福,一时来佛……。”(1980年7 月出土于青岛市崂山县法海寺遗址,所藏于青岛市博物馆。)

  (21)《陶斋藏石记》卷9。

  (22)龙门文物保管所编:《龙门石窟》,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24)《魏书?京兆王子推传》卷十九上。

  --------------------------------------------------------------------------------

  【外字】字库未存字注释:

  @⑴土字右加冢

  @⑵笔字上半部下加滕

  @⑶王字右加商字的下半部

  @⑷木字右加丑字

  @⑸目字右加真字

  @⑹目字右加侯字

  @⑺日字右加方字

  @⑻王字右加臣字

  @⑼盘字的繁体字

  @⑽土字右加澶字的右半部

  @⑾们字的左半部右加襄字

  @⑿们字的左半部右加去字

  @⒀禾字右加有字

  @⒁陈字的左半部右加巾字

  @⒂们字的左半部右加台字的上半部

  @⒃们字的左半部右加木字下加一

  @⒄窬字的繁体字

  @⒅饭字的左半部右加芳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读《安世高传》,安世高的同学,出家人,明经好施,死了以后堕畜生道,作龙王去了。为什么一个修行人会堕到畜生道?人家供养的饭菜不合他胃口,他心里有点不高兴,就这么一点点不高兴,他堕落在畜生道。 我们想想,我们今天的德行比不上人家,我们的嗔恚心、分别心、嫉妒心、执着心,不知道比他重多少倍!他修的福报大,还能作龙王,想想我们将来会堕落到哪一道,这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的。 要知道,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没有爱好?还有没有嫌弃?顺自己意思的生欢喜心,不顺自己意思生嗔恚心,这就造业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