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水陆画浅说(二)
2014/9/8   热度:625
元明清水陆画浅说(二) 二 现存水陆壁画的基本情况 现存元、明、清三代水陆壁画,主要保存于山西、河北两省,由南到北由西到东分布于18个寺庙当中。其中的代表主要有元代的青龙寺,明代的广胜上寺、资寿寺、云林寺、公主寺、永安寺、昭化寺、故城寺、毗卢寺,清代的东文殊寺、觉山寺、重泰寺、圆智寺、净信寺、兴佛寺、南吉祥寺、不二寺、圣寿寺。 这些壁画大都分为120组人物。构图以佛为中心,周围是菩萨、罗汉、诸天星宿、山神龙王、天曹地府、往古帝王百官等。布局形式有向四周层层展开和上下分层分组铺开两种,一般是采用东西对应的画法。以下就青龙寺、公主寺、毗卢寺、永安寺、重泰寺、故城寺、昭化寺的水陆壁画作简要介绍。 (一)青龙寺水陆壁画 山西稷山青龙寺创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翌年敕号青龙。现存建筑经元、明、清多次重修,面积约6090余平方米。前院正南为山门,东为罗汉殿,西为十王殿,正北为天王殿。后院南殿为腰殿,腰殿东为祖师殿。北殿为大殿,大殿东为伽蓝殿,西为护法殿。腰殿和大量均为三开间,单檐悬山式屋顶。 大殿是元至正十一年(1351)重建,东壁(佛说法图》中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莲台,座侧迦叶、阿难二弟子侍立,左右为文殊、普贤二菩萨结跏趺坐像:佛像头光两侧为供养飞天,两隅有护法金刚和听法的天帝等。西壁《弥勒变》绘弥勒佛半跏像,座前二菩萨侍立,两侧为二菩萨半跏像,佛头光两侧绘有迦陵频伽供养像。下方两侧是国王和王妃剃度图,西南隅为侍者和供养人:南壁窗槛上有题记:“画殿一所……岁在己丑仲春中旬九日工毕。河津县待诏刘鼎新”。可知壁画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补绘或重装的。补绘者,西壁为万泉县郭思齐,东壁为河津县刘鼎新。西壁南端一小块,墨彩古朴,仍为元人手笔。 腰殿(水陆殿)壁画尚大部保存。四壁画僧徒礼三界诸佛、普度幽冥水陆道场。南壁佛龛高3.32米,宽3.6米。扇面墙背面绘42尊菩萨,各持法器结跏趺坐仰莲台上,背光两侧各绘五小坐佛,中部左右各画天王一尊,下部左为婆薮仙,右为吉祥天。两侧壁高3米多,宽7.34米。东西两壁,高5米左右,宽7.5米。北壁两侧壁高约3米,宽6.88米。合计壁画面积约130平方米,人物300多,画像人物高不及1米。 四壁构图各不相同,画面上下堂神祗之结构,不受一定的制约,可说是一种元明过渡期的构图形式。到明代,水陆壁画之构图进一步发展,在毗卢寺后殿则出现较规整的构图形式。 北壁西侧绘阴曹地府,右上角有题记: “绘画水陆大殿壹座黠惠庵体自然行道师圆朗孤月铭澄助缘男万泉县赵普宁”,门旁画供养人二,题“功德主黠惠庵”。在北壁东侧画六道轮回,门旁供养像题: “功德主体自然”。 腰殿壁画各部分神祗的名称,皆写在长力‘形墨框里,有的其旁附加小字,写上施主的住址及名字,这些水陆壁画大都是私人集资所绘。全部天神地祗共约300多身。在北壁东侧左上角有题记:“绛阳石村丹青刘士通绘画水陆大殿壹座,长男刘存德、次男刘存让、门仁杨,大明丙成年孟夏渐热月乙酉日工毕”。在伽蓝殿内檐栱眼壁东端有智黠供养像,西端绘二供养人,上有元至正五年(1345)题记。腰殿脊搏下木版书有“榯(时)大元国至元二年(1336)” 。从腰殿建筑和壁画风格以及相关纪年考察,全殿壁画当为黠惠庵作于元至元年间。 “大明丙戌年”是永乐四年(1406)刘士通补绘时间。 (二)毗卢寺水陆壁画 毗卢寺位于河北石家庄西北郊13公里处上京村,初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据重修的碑文记载,宋、元、明、清历代均曾重修,其中比较重要的两次,一在元至正二年(1342),一在明弘治八年(1495)。 碑阴首记载,此寺属佛教“临济宗”。据明嘉靖己未十四年(1535)重修碑,自弘治八年(11495)至嘉靖十四年(1535),不仅整修,而且扩建,奠定了今日的规模。 建筑的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山门)、释迦殿(前殿)和毗卢殿(后殿)。释迦殿和毗卢殿都绘有壁画。释迦殿在前,殿中塑释迦坐像一尊,四壁绘壁画,其面积达83平方米,内容以佛教故事和民间神话为题材,损毁情形较严重;毗卢殿在后,是寺内正殿,为元至正二年(1342)重建。殿中塑毗卢佛像,两侧有二石刻香花菩萨,扇面墙上绘二护法金刚,背面绘大幅背座观音像。四壁满绘壁画,面积共130平方米,保存情况良好。分成120组,每组旁有名号题记,共画有500多位不同的形象。 构图分上、中、下三层,下层神像高约一米,描绘较细;中上层依次减小,多为大半身。壁画构图严谨宏伟,人物主次分明,相互呼应。 毗卢殿壁画有佛教《梵王帝释图》、 《八大明王》、《十七护神》等,与道教《朝元图》、 《天蓬黑煞玄武火铃》、 《游变神鬼》、 《都官土地》等画中的人物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个极为庞杂的宗教画体系。由于全图保存基本完整,也有榜题,因此具有重要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毗卢寺水陆壁画的构图,不同于永乐宫壁画的行列式。毗卢寺是在同一墙壁上,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构图,形成一种很繁复的构图形式。 (三)永安寺水陆壁画 永安寺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东北鼓楼北巷,始建于金代,后殿遭火毁。元初本县人高定主持重建,清代乾隆时期又重修一次。现存山门、中殿、正殿及东西厢房。正殿名传法正宗殿,实为永安寺的主殿,此殿保留了元代建筑风格。 正殿佛坛上曾塑有三尊大佛,正中趺坐毗卢佛,两旁有阿难、迦叶。梁上曾有悬塑仕女像,但均已圮。殿内后壁和两面山墙上,绘水陆画一堂,壁画面积总达170平方米,画佛、菩萨、天众、阿修罗、大罗刹、十大明王、五方诸帝、太乙诸神、日月天子、王宫圣母、十二星辰、四宫天神、金木水火土星君、往古帝王、后妃宫女、忠臣良将、女冠古儒等882个人物像。气势宏伟,人物密集,是明代壁画中的佳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永安寺置造供器记》载: “丙辰(1676)之岁殿宇重墍,画工摅诚绘壁协力,冥阳水陆诸神悉备,金壁辉煌,焚香引气,修设道场,年逢夏四祀。”壁画是在清康熙年补绘的。 殿后壁绘十大明王,高约3米,长20.6米。明王面相怪异,形象高大。画技颇具元代风格,形象刻画细致,表情栩栩如生。东壁及东梢间内绘各种神像474身,高3米,长18米。画分三层,上层是天界四方天王和日、月、金、木、水、火、土诸星君;中层是天干、地支、二十八宿及北斗诸星君;下层是人间帝王宫妃、文武百官、黎民百姓、僧尼道姑以及贤儒烈女、孝子贤孙等。西壁及西梢间内绘各种神像373身,面积与东壁相同,亦分三层:上层是五岳大帝、四海龙王及五湖百川、风、雨、雷、电诸龙神像;中层是十殿阎君及地府诸官;下层是十八层地狱及人间各种惨死的众鬼。殿内壁画色泽绚丽,笔力遒劲,为明代绘画中的精品。 (四)公主寺水陆壁画 公主寺在繁峙县南10公里的公主村, (繁峙县志)卷之二载: “后魏诚信公主建。唐末唯德禅师重修。”大雄宝殿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四壁除前檐明间隔扇门外,皆绘有水陆画,建筑与壁画均为明代作品。壁画内容为儒、释、道三教神祗及历史人物,可分成90多个组.旁有题记。神祗名目中,可见明王、天藏菩萨、天龙八部、大梵天主、四大天王、罗汉、日宫天子、北斗星君众、城隍五道、九曜星君众、往古孝子顺孙众等,总面积达98.99平方米。 (五)重泰寺水陆壁画 重泰寺位于蔚县城西北10公里的涌泉庄乡阎家寨村,在两水环抱的高岗之上。该寺始建于辽代,明弘治九年(1496)真慧和尚改建,名为三圣寺。嘉靖九年(1530)山西潞城王赐名重泰寺,清光绪时曾叫罗汉寺。寺院占地面积1310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五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千佛殿、水陆殿、释迦殿、三教楼、后禅房,两侧建有钟鼓楼,二郎庙,关帝庙,罗汉殿,阎王殿,藏经阁和东西配房。寺院建筑格局完整,多为硬山布瓦顶,主要建筑檐部用一斗三升斗拱。殿堂中塑像基本无存,但各殿堂壁画大部分保留至今。 在千佛殿后,寺院正中是水陆殿。殿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殿内四壁画有完整的水陆画一堂,计画面122组。绘画时代当在清朝康乾之间,人物极具戏曲形式,属于民间画法,绘画技法采用沥粉贴金。每组人物以幡引领,环绕在彩云之中,分别朝向北方佛祖之处,与永安寺水陆壁画极为接近,可称一脉相承。 (六)故城寺水陆壁画 故城寺今称心佛寺,旧属山西大同府。寺庙位于大固城村东里许,只保存大雄宝殿建筑一座,殿内塑像无存,唯有水陆壁画一堂保留完好。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琉璃瓦顶。由正梁墨书题记知:寺庙建成于明正德二年(1507)丁卯季秋,为贾家六人、范氏九人舍地而建。东西南北四壁沥粉贴金绘水陆画12‘)组,构图上有与永安寺和重泰寺相近,技法上似乎是把卷轴水陆画绘到了墙壁上。这堂壁画由大云町、干子村、北门子、石家庄、九宫口、本城、本村7处200余位功德主供养,他们当中以女性居多。另有钱铺、肉房、缸房、瑞和永及永信成等商号参与。壁画从北壁起首向、东西、南壁依次展开,绘十大明王、诸天梵王、日月星宿、五岳大帝、四海龙王、道教祖师、天曹地府、各司判官、往古帝王将相士绅各色人等。 (七)昭化寺水陆壁画 昭化寺坐落在怀安县怀安城镇的西大街上,怀安城为原怀安县衙署所在地。寺院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始建,初名永庆禅寺,为民间祝寿道场,后因年久失修几近荒废。明正统元年(1436)重新修复,历时八年完成,明英宗赐寺名“昭化寺”,以后各代屡有维修。现存主要建筑均为明代所建。 该寺坐北朝南,占地3600余平方米,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组成,系按标准的汉式“七堂伽蓝”式建造。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庑殿顶;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后殿,又称三大士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布瓦悬山顶;大雄宝殿居三殿之中,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为寺院主要建筑,采用了减柱法,纵向构架采用大额式,横向梁架为平梁对前后乳袱,檐部用五踩斗拱。 殿内东西南北四壁绘有水陆壁画,内容涉及儒、释、道三教诸神及人间帝、后、百官、三教九流等,同时还有地狱饿鬼等众。共有64组画面,面积100多平方米,壁画墙面上存有绘者楷书题记“时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岁在壬戍冬十月初十日吉时谨志,画工匠人任朝相”。壁画人物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继承丁唐以来寺院壁画的榜题形式,把单幅画面内容用水卷云联系起来,画与画之间祥云缭绕,将每幅画面连为整体,使壁画有了内在联系。壁画中人物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线条流畅秀丽,虚实有度,从画风等处看粉本当出自宋代,其绘画水平是保存下来的水陆壁画中难得的上品。 宗教画的主要形式是壁画,它与卷轴画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壁画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尺度。人们在实地观赏壁画时,往往被巨大的幅面所“包围”,因而感到置身在整个建筑的空间里。壁画构图设计与建筑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善于处理整个画面构图与建筑的空间关系,才能使壁画的内容密切地和寺院的功能相融合在一起。水陆画庞大的宗教神祗队伍巧妙地安排在墙壁上,使观者感到一种庄严、生动的神秘之感。 画面上人物众多,千姿百态。画家在描绘形象时很注意奇、偶的关系,奇即单数,偶即双数。绘画人常画三人或五人为一组,亦或四人和六人为一组,独立成小画面,构成有主有次,变化多端,避免呆板。为了突出主体形象,以螺旋形的祥云分隔各组画面,也有助于烘托主题,使情节生动,层次分明。 画工将人物很巧妙地安置在四壁上,形成较完整的上下堂神祗的布局形式,从此更发展到后来内堂卷轴水陆画的上下堂布置方式。殿堂的四壁空间,以北门和南门为中轴线,分成两个部分,左右对称。北壁东侧、东壁和南壁东侧的人物转身方向一致;北壁西侧、西壁和南壁西侧的人物转身方向一致。这种构图形式,要注意与其相邻的左右两面墙壁画的构图关系,使画面在视觉上起横向空间延伸的作用,给人以平静、辽阔的感觉。当时的画工们运用高度的横向构图技法,形成上下堂十方世界的结构图式。由于水陆壁画大多是绘在大雄宝殿当中,故此部分上堂的佛、菩萨、声闻、圆觉就由殿堂中的塑像替代不再重复画出,而上堂的内容就只有十大明王和诸天了,如永安寺、.故城寺、重泰寺等。也有将佛安排在东西墙壁正中或上方,左右再对称画以菩萨、声闻、圆觉,如公主寺、青龙寺等。还有一些是将佛安排在北壁东西两壁的正中,然后左右对称画菩萨、诸天、明王,如昭化寺、云林寺等。但无论是如何布置,北壁都是上堂的内容,南壁都是下堂的内容。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黄河)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生需要一些苦难,才能激发自己抵御逆境的潜力。对坚强的人来讲,苦难可以转为前进的动力,可以成为成功的助缘。否则,没有丝毫苦难、整天放逸无度的话,这种人生就像大海上没有载货的“空船”,往往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便会轻易把它打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