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塔与中塔寺
2014/9/8   热度:617
弥勒佛塔与中塔寺
奉化城区锦屏山腰上的中塔寺旧址,正在动工兴建一座相传为弥勒佛转世的布袋和尚佛塔,不日即可竣工。塔高24米,分5层,八角形,为仿宋古塔,每层周边拟雕刻形态各异的弥勒坐像,其下部基座全用块重4吨的巨大的青花石砌成。届时一个造型别致,美轮美奂的佛塔将屹立于锦屏山的万绿丛中,和山麓下的封山寺连成一体,交相辉映,成为人们又一个礼佛观光的场所。
塔,起源于印度,和佛教同时传入中国。原是藏佛骨舍利和经卷,后来演变为和尚的墓塔和民间锁镇风水的各种塔了。塔的层数为单数,有五、七、九、十一级不等,均是八角形,以砖石结构居多。
那么布袋和尚为什么要卜葬在离岳林寺两三里路之外的封山呢?相传布袋和尚常在锦屏山连片裸露的巨岩上踯躅,口念偈语,趺坐入定,岩上留有他硕大的脚印。岩下又有一深渊,潭水终年不涸,若有神龙所居,他把这里认为神异之地。因此,当他自知大限将近时,就亲往那里择地。锦屏山本是一沈姓人家的产业,当他向业主说明意愿募化墓地时,业主早闻布袋和尚神奇无比,不是庸僧,再说自己也是个虔诚的教徒,就爽快地答应下来,由他自选。布袋和尚就在巨岩下一个较平坦的地方,脱下宽大的袈裟,像渔夫撒网一样,奋力地把它撒在地上说,这里就是我的归宿之地。于是后人便把他葬在那里。
过了80余年,也就是到了北宋末年的元符年间(1098——1100年),塔、亭年久失修,岳林寺住持僧圆明法师拟重新修葺。正待兴工期间,一日,忽见塔中发出五色瑞光,当地人奔走相告,奉化县令将此事上奏朝廷,宋哲宗封他为“定应大师”。所以修缮后的墓塔就叫“定应大师塔”,又在塔旁建弥勒庵,因为受皇帝的敕封,锦屏山也改名为封山。以后又将塔旁的弥勒庵扩建为中塔寺,在山脚建封山寺,又叫下塔,在山顶建上塔庵,从而形成了奉化封山三塔寺,成为明州三佛地之一。
三塔寺中,以中塔寺最为著名,因为有定应大师塔,而且寺中大殿、法堂、钟鼓楼、藏经阁等一应俱全,规模宏大。更有一点和其它寺院不同,大殿中佛像,不塑空王如来,却塑弥勒座像,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中塔寺历元明清数百年,虽有兴废,却代有扩建。最末一次是在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僧松茂、华盛增建房舍五楹,计数十间,又建三层的大悲阁,供奉观音,更成一方名刹。
中塔寺自宋代以后就名闻遐迩,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既有佛门弟子,也有文人墨客,甚至当道政要。宋代诗人高元之有诗曰:“弥勒藏真处,招提映碧空。春风时听鸟,明月夜闻钟。”明代岳林寺僧净明咏道:“古佛留遗迹,千年旧梵宫。鸟啼青霭外,磐响翠微中。”同时代的宁波著名藏书家丰钫在《佛塔亭》诗中也有“洞壑天风传玉磐,川原霁色闪黎衣(黑色的袈裟)”之句。从中均可以想见此处优美的景色和寺院的盛况。到了民国年间,由于蒋介石的远祖摩诃居士是布袋和尚的弟子,并随之云游四方,所以蒋介石对布袋和尚也是崇敬有加,凡有机会必到那里朝拜。1920年6月的一天,就和同乡周骏彦、俞飞鹏自上海“归奉化城,暂寓封山中塔(《蒋介石年谱》)。”又据《张泰荣日记》载,1949年旧历正月初五,从溪口经曰岭,由北门进县府,而后步入中山公园,眺望中塔,乡情依依,不忍离去。
令人惋惜的是,中塔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毁于一场大火。现在弥勒佛塔竣工在即,若能在以后再恢复中塔寺,使塔、寺珠联璧合,定能招来更多的游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要知道,所谓的冤亲债主,那都是迷惑颠倒的众生,这些众生跟我们是一体,问题是现在他们迷得太深,有坚固的执着不肯放下,所以变成眼前这个样子。我们要清清楚楚,对他们要生出同情心、慈悯心,不能责怪他。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