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石窟壁画的阶段划分-第一阶段
2014/9/8   热度:254
位 置
多年来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所得资料证明,西夏石窟壁画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以下分不同阶段从壁画布局、题材内容、造型、装饰图案、敷彩与线描等几个方面叙述其特征。
1.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洞窟主要集中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除极少数洞窟为新开凿营造的以外,绝大多数是利用前代洞窟重修、装绘而成,因而形制复杂多样。但是仍可看出,其洞窟形制以方形覆斗顶、正壁开一龛的形制为主;有的壁面不开龛,有的设中心佛坛或中心柱。壁画的题材布局、佛与菩萨造型、色彩等都较为规整、程式化。
(1)壁画布局
壁画内容由两大部分构成:佛教题材与装饰图案。顶部以装饰图案为主,壁面以佛教题材内容为主。大凡窟中的顶部位置,包括窟顶的藻井心及四披,龛的长方形平顶及四面斜坡以及甬道顶等,布满平棋图案或团花图案。窟顶藻井心一般以龙纹为主,也有凤纹、交杵纹和团花纹等。回纹和卷草等纹饰铺于四披,四披以团花为主。在壁面大幅画面的四周以及龛、甬道的边沿也都配置着花边图案。佛教题材内容一般布置在壁面上,主室前壁有窟门,正壁开龛,因而左右壁上的壁画面积最大,布局工整、对
称。正壁若不开龛,其壁画布局即与左右壁的相近;中心柱龛内外的壁画同正壁龛的相同。壁面上的绘画呈分段式布局:各壁面(包括前室、甬道、主室四壁、龛内三壁)的上段均布置帷幔;中段绘制佛教题材内容;下段壶门,也有供养菩萨或供养人,有的正壁龛下绘制花卉。
(2)题材内容
壁面佛教题材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十一类,即:供养(或听法)菩萨、供养菩萨行列、千佛、西方净土变、双西方净土变(一壁同绘两铺)、西方净土与药师变、西方净土与说法图、千佛与说法图、说法图、如意轮与不空绢索观音、药师佛等。
现将主要题材及布局列成表如下:
题 材
供养(或听法)菩萨
甬道两侧及主室四壁(或主室前壁、左右壁)下段
供养菩萨行列
甬道两侧及主室四壁(或主室前壁、左右壁)下段
千佛
主室四壁及覆斗顶披
西方净土变
主室左右壁
双西方净土变
主室左右壁
西方净土变与药师变
主室左右壁
西方净土与说法图
主室左右壁
千佛与说法图
主室左右壁
说法图
主室左右壁
如意轮与不空绢索观音
主室前壁
药师佛
主室正龛外两侧壁面、前室甬道
这十一类题材中又以千佛、西方净土变、说法图、供养菩萨行列、西方净土与说法图以及药师佛等六类题材较为流行。千佛布满窟室四壁,一般均以石绿涂底。西方净土变的画面有时简单到难于同说法图相区别。说法图有简繁之分,简者仅一佛两菩萨或另有两弟子;繁者则为三佛说法,各有胁侍弟子、菩萨和听法(或供养)菩萨多身。供养菩萨行列有的布置在东、南、北三壁下段,有的布置在窟室四壁,更多的则布置在甬道两侧壁,他们大多朝着西(正)龛主尊方向,或双手合十,或手捧鲜花,或手持香炉排列成行,作供养佛状(彩版二、三)。西方净土变与说法图,即一壁绘西方净土、说法图各一铺。药师佛多布置在西(正)龛门外两侧,均半侧面向龛内主尊,一手执药钵,一手持锡杖(彩版四);也有布置在甬道两侧或东(门)壁窟口两侧壁的;多数为单身,少数有胁侍菩萨和弟子。
上述题材基本沿袭北朝、隋、唐、宋代等,没有出现新的题材。较明显的特点表现为:其一,药师佛较流行,且多为单身画像;其二,题材内容形式较唐、宋简化粗糙。
(3)造 型
佛和菩萨面部造型大体与宋代相似。面型宽短,方圆丰满。佛、菩萨眼睛在面部的位置基本是平的,眼短小,外形像小鱼,眼上下一般都画眼眶,正面佛像只画鼻翼不画鼻梁,正面菩萨有的既画鼻翼也画鼻梁。佛、菩萨的嘴一般均小于鼻翼的宽度,或与鼻翼宽度相等,胡须一般不画出,看上去是年轻形象。
(4)装饰图案
装饰图案在西夏石窟内所占面积相当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集中并大面积地布置在窟顶、龛顶、甬道顶及前室顶;另一部分则分散用于各种壁画题材之间和各壁之间。按其作用及分布之不同,可分为藻井心、平棋、团花、边饰和帷幔五大类。
藻井心纹样较丰富,主要有龙纹、风纹、交杵纹和团花纹四种。龙纹最为流行,次之为交杵纹。龙纹的特点为龙身细长,嘴尖细,显得较灵活,其突出特征是流行用浮塑贴金方法来表现。凤纹较少,均用浮塑贴金法表现。风两翅自然而有力地展开,作电翔状,尾巴特别长,连同整个身躯蟠卷成圆形。如敦煌莫高窟第16窟藻井心,风周围的四条龙朝着顺时针方向,互相追逐,构成旋转飞腾的生动气氛(彩版五)。交杵纹有浮塑贴金与绘画两种。用二或四支金刚杵垂直相交。交杵形状大同小异,按细部变化,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交杵两侧的叉,形状像忍冬叶;二是像镰刀;三是杵锋为三角状的头。团花纹一般由莲花、牡丹、三角等纹样组成。
平棋一般有两种,一为莲瓣组成,一为牡丹花瓣叠套组成。
团花亦为莲瓣和牡丹花瓣叠套两种形式,其构成形式与平棋心基本相同。
边饰亦有两种:一种是以团花纹形式为其组织结构的团花纹边饰;一种是利用直线或曲线等几何形单位为主要纹样,作有规则的排列,多用二方连续的组织形式向左右(横向边饰)或上下(纵向边饰)发展。
帷幔一般布置在(覆斗式)窟顶四披下端, (盂形)龛顶四披下端或龛内三壁上端,甬道顶两斜坡上端及前室各壁上端。
(5)敷彩与线描
西夏壁画在敷彩方面,颇具特点。其一,整窟的或大面积的千佛、供养(赴会)菩萨,多用贵重的石绿色作地;另有一些说法图、经变等,又多用一种红色,或者用一种发淡紫的蓝色作地。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冷色调,也即所谓的西夏“绿壁画”。其二,壁面的装饰部分广泛施金,如藻井图案中的龙、风、交杵纹样、平棋团花图案,或边饰诸如花蕊、铃,人物装饰的璎珞、耳环、手镯、臂钏之类,均流行浮塑贴金、描金或沥粉堆金。
线描以铁线与兰叶描为主,辅以折芦和莼菜条。
(6)小 结
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承唐宋旧制,延续和发展了北宋壁画艺术。窟形覆斗顶、平面方形、正壁开一龛,是唐宋多用的窟形。壁画装饰图案在窟中所占面积甚大,为历代洞窟所不及。壁面分段式及壁画题材与布局,基本沿袭唐宋风格。佛、菩萨面部宽而短,比较方圆的造型与宋代相似。但壁画构图不似唐代那样饱满,画面缺少动感;人物造型缺乏个性,加之其他时代极少见的以石绿或红、淡紫蓝作地的清冷静穆的画面色彩,总体上给人以平庸板滞、缺乏神韵、缺乏艺术感染力的感觉。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做人要心胸开阔,凡事不要计较,不愉快的事情尽快忘掉,脑子里尽量多留些美好的记忆,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这样做也许不容易,但是要努力学着去做。因为量大福大,在人生的路上,只有开阔自己的胸怀,天地才会开阔,只有把自己的心量放大,福才会大。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