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国的石窟艺术之乡
2014/9/8   热度:205
甘肃--中国的石窟艺术之乡
董玉祥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地形狭长,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如同一个长长的天然走廊。这里的自然风貌雄浑而又独特,既有雄峻挺拔的高山峻岭和丰美广阔的高原平川,也有富饶美丽的牧场草原和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壮美的山河,旖旎的风光,构成了千里陇原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神秘质朴的瑰丽色彩和内涵丰富的自然景观。
千里陇原,不仅以其壮阔美妙的自然风貌使人向往,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引人自豪。在这块广阔的大地上,由于我们祖先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和劳动,遗留下了无数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数不尽的文化宝藏中,尤以石窟寺最为突出。其博大深奥的文化内涵,多彩多姿的动人形象,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等诸多方面,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甘肃古代石窟艺术的高度成就和历代陇原各族儿女们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巧。
石窟寺艺术,亦称佛教艺术,它是随著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弘扬而兴盛和发展起来的。古代的甘肃,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和重要,曾是著名的陆路丝绸之路的要冲和必经之地。在当时也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总汇和集散之地。佛教从印度经中亚向中国内地传播,陇原首当其冲。特别是魏普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一带,战事连绵不断,生活在动荡不安、刀光剑影环境中的善良的人们,渴望著和平与安宁。当树,先后统治过甘肃的 "三秦" (前秦、后秦、西秦)和 "五凉" (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割据性地方政权最高统治层中的代表核心人物,如前秦的符坚、后秦的姚兴、西秦的乞伏炽磐及前凉的张轨、北凉的沮渠蒙逊等,都十分倡导和尊崇佛法。佛教慈悲济世的思想,在当的特定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赏识与接受,从而更促进了佛教的进一步弘扬与发展。由于北方的佛教比较注重修行和禅法,僧人们在远离城镇喧闹的偏远的僻静山林"凿仙窟以修禅",成为北中国佛教盛行的一大标志和时尚。留存至今的甘肃境内的大部分早期开创的石窟寺,就是当时这种佛教发展社会思潮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反映。
甘肃境内的石窟寺,据不完全统计,现存者多达百余处,其中具有研究价值的约60余处,分布在陇原大地的四面八方。这些石窟以其开创年代之久远、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和形式的多样等诸多优势,居全国石窟寺之冠。因此,甘肃还被人们冠以 "中国石窟艺术之乡" 之美誉。
甘肃石窟寺,自十六国前秦、后秦、西秦、北凉起迹,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各代,前后历一千五六百年之久,连绵兴建而久盛不衰。尽管各个石窟的规模大小有所不同,有的时断时续,但就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和庆阳北石窟寺等几个重要石窟而言,自开创以来历代都有不断的开凿或修缮。如果把这些石窟内各代雕像与壁画作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可反映出中国石窟艺术产生、兴起、发展、繁荣、衰落的全过程。可以说,甘肃的石窟寺是体现中国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最全面、最完整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宝库。它们为研究和补充中国佛教史、美术史和佛教艺术史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难得的系统资料。这些珍贵的佛教艺术作品,是许多世纪以来陇原古代各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集体劳动创作的成果,是我们伟大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宝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甘肃因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处于西域文明和中原文化的交汇点,中原和西域的文化,西去东来,使这里成为融会交流的集散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价值,特别是早期的佛教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首先在这里生根、发芽.交融、变化,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成为我国人民所能接受的符合我们民族审美习俗的作品,然后再传向内地。甘肃石窟艺术对早期中原佛教艺术的发展,超过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甘肃因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民族成份的多样性,各地石窟寺中的作品,也有著鲜明的时代共性和地方特征。在一千五六百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汉、鲜卑、吐蕃、西夏、女真、蒙古、回鹘等不同民族政权的交替统治。各民族的统治者们,大多倡导和信奉佛教,并在这里出资开窟造像,创造了大量的雕塑与壁画作品。这些佛教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各地宗教信仰的不同流派,不同的题材内容,不同的制作方法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观念与习俗。通过同一时代艺术的共性,也可以得知古代各族人民在共同信仰和其间生活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及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时代特征以及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互依存的历史事实。
甘肃石窟寺中所展现的历代佛教艺术,是中国中古时代无数艺术家和能工巧匠们伟大的创作。这些作品,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像和卓越的才能。他们不仅使佛教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在神州大地茁壮地成长,更使佛教艺术突破了其固有形式与内容的限制,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艺术是宗教影响下的产物,古代的宗教家是为了使千千万万的善男信女们通过这些宗教内容的雕塑与壁画,加深对宗教的崇拜与信仰,使他们通过这些生动优美的形象,对佛产生敬意并受到巨大的感染,为了在信仰者之中产生影响和作用。因此佛教艺术自然也特别注意给其作品赋予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而今,产生这些石窟寺的时代早已过去,其宣扬的内容,在很大的程度上失去了现实意义。但这些艺术作品,早已成为我们伟大民族艺术宝库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宗教艺术史,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史以及历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者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永远值得我们珍视和爱护的。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诸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应当要帮助,因为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自他不二,自他一体。自己是自性变现的,别人也是我自性变现的,自他不二!所以,帮助别人是分内的事情,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诸佛菩萨知道事实真相,自他一体;我们凡夫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分自分他。众生与我一体,众生觉就是我自觉,众生迷就是我自迷,所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是帮助自己圆成佛道,那怎么能不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