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宝顶“六趣轮回图”之猿猴图像考


2014/9/8    热度:149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足宝顶“六趣轮回图”之猿猴图像考
  □ 张建宇 《装饰》 2006年第10期
  内容摘要:本文对大足宝顶山石窟“六趣轮回图”中两个猿猴的图像进行了图像学方面的分析与讨论。认为其一有着印度血统,象征十二因缘中的“识”,其二则是正宗的国货,它具有贪爱好色的象征含义,在此出现是为了便于中国的普通百姓更好地理解佛教教义。
  关键词:六趣轮回图 猿猴 图像 佛教
  大足石刻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以鲜明的中国化与世俗化特色而著称,它不仅是研究造像艺术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晚唐至南宋社会生活和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例证。宝顶山石窟共出现了三个猿猴图像,其中有两个猿猴图像位于第3号“六趣轮回图”中 :“六趣轮”从中心数第三圈左上角位置有一结跏趺坐猿猴图像,采用的是浮雕形式,本文将此图像简称为“猿猴图像A”;“六趣轮”外的右下角有一个猿猴形象,这个猿猴赤身裸体,一手遮住下身,正在仰面观看其身旁的一个女子,此猿猴为圆雕形式,以下简称为“猿猴图像B”。
  关于六道轮回图的依经问题,目前有三种观点:1. 陈习删《大足石刻志略校注》认为是依据密教部经典《一字佛顶轮王经》所造;2. 温玉成《中国石窟与文化艺术》认为是依据马鸣的《六趣轮回经》所造;3. 黎方银《大足石刻》认为是依据唐代僧人义净所译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所造。考之《一字佛顶轮王经》和《六趣轮回经》,通篇都没有涉及猿猴的内容,两说皆不能成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四记录了佛祖告诉刍①如何画生死轮,与六道轮回图处处都能对应得上,因此,可以确认六道轮回图是依照《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而造。依照此经的解释,猿猴图像A应是象征十二因缘中的“识”。
  “六趣轮”轮外左下侧有两个男子雕像,分别为文臣武将形象,“六趣轮”右下侧有一猿猴与一女子雕像,此猿猴即猿猴图像B。这两组雕像是对称关系,黎方银认为文臣武将是“贪”的象征,右下侧仰看少女的猿猴是“爱”的象征,“以此说明‘贪’、‘爱’导致轮回不休,业力决定着众生的命运和趣向”。②
  印度多猿猴,关于猿猴的故事自然也不少,以猿猴喻智慧者有之,如“猕猴YIN鳖”中的猕猴;喻骄慢者有之,如“猿猴捉月”中的群猴;喻愚凡者亦有之,如“猕猴着”中的猕猴,但就是找不到有好色贪爱恶习的猿猴。
  大足地处西南,本是古羌人生活的地区。根据民族学研究成果,西南地区的确广泛流行过猿猴图腾崇拜机制,并出现了很多关于猴子的传说。比如《西藏国经》中就有猿猴变人的传说。作为史实记载,《北史》卷九十六《党项列传》与《隋书》卷八十三也都转述了这个传说,时至今日,西部许多民族中仍保留着大量与猿猴图腾有关的民俗。但是,不论是在羌人原生态传说中有着独立精神的猿猴,还是在结合佛理的故事中归依了菩萨的猿猴,它们总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绝没有贪爱好色的恶习。
  下面再来看汉地猿猴,我们发现“猿猴性YIN”的故事在汉人文献中屡见不鲜。钱钟书曾指出:“猿猴好人间女色,好窃妇以逃,此吾国古来流传俗说,屡见之稗史者也。”③汉代焦延寿《易林·坤之剥》:“南山大,盗人媚妾。”这是如今发现的最早的好色之猴。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二中也记载了一个猿猴抢妇女的传说。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九中也有相同的故事,只是较《搜神记》中的粗略。陶渊明《搜神后记》载:晋太元中,丁零王翟昭后宫养一猕猴,在妓女房前。前后妓女,同时怀妊,各产子三头,出便跳跃。昭方知是猴所为,乃杀猴及子。妓女同时号哭。昭问之,云:“初见一年少,着黄练单衣,白纱,甚可爱,笑语如人。”唐代传奇《补江总白猿传》(简称《白猿传》)中有一神通广大的白猿精,好劫掳妇女,窃人妻女三十余藏入深山。梁大同末年,欧阳纥率军南征,中途其妻被白猿掠走。欧阳纥“深凌险以索之”,中途历尽艰辛,终将好色白猿杀死,无奈此时欧阳纥之妻已有身孕,后生一子,状貌如猿猴,却“聪悟绝人”。这则故事发生在广西之属的长乐,《太平广记》也转述了这个传说。
  唐代之后,诸多话本和小说中继续了《易林》、《搜神记》、《博物志》和《白猿传》的主题,添枝加叶地产生了很多类似的故事,如元末明初戏剧《时真人四圣锁白猿》中猴精骗沈妻的故事,明代瞿佑《剪灯新话》卷三《申阳洞记》中妖猴掠钱氏女的故事,明洪《清平山堂话本》卷三《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中的猴精夺人妻女的故事,以及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中猴精抢人妻等。刘荫柏云 :我国古代神猴传说中三大特点 :一是好色 ;二是不安本分、犯上作乱 ;三是神通变化,能生活在江河中。而这些又恰恰是印度古代传说中神猴所缺乏的。④
  巫鸿在《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一文中分析了四幅东汉白猿传画像,这几幅画像都描绘了追杀白猿的景象,巫鸿认为它们是《白猿传》中两个主题的结合:一是“猿精劫持妇女”,一是“二郎神降服猴精”。这四个画像都出自于四川,说明蜀人对于白猿的故事并不陌生。猿猴图像B与这四个白猿传画像都以猿猴喻贪爱好色,加之这一主题在印度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传说中都找不到对应的材料,因此笔者认为猿猴图像B是上述四川画像中的好色白猿之后裔。大足猿猴图像在继承东汉画像的基础上也作了调整,把“二郎神降服猴精”的情节“过滤”掉了。这个变化并不难理解,因为在佛教系统中并不需要一个属于道教的神仙来解决困难。猿猴图像B主要是为了说明一个基本的佛理 :贪爱导致业力,进而产生诸苦。许理和(Erich Zurcher)有本著作叫《佛教征服中国》(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我们可以借用他的说法:可以说,猿猴图像B是被佛教征用了的中国图像。
  综上所述,猿猴图像A有着印度血统,它是根据马鸣《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所造,即象征十二因缘中的“识”;而猿猴图像B是正宗的国货,它具有贪爱好色的象征含义,在此出现是为了便于中国人更好地理解佛教教义。
  注释:
  ①“刍”即比丘,指出家入道、受具足戒的男子。/②黎方银:《大足石刻》,三秦出版社,西安,2004,第101页。/③钱钟书:《管锥编》(第二册),中华书局,北京,1979,第546页。/④刘荫柏:《刘荫柏说西游》,中华书局,北京,2005,第58页。
  张建宇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 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般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总爱发脾气,他不知道这个对自己的伤害非常严重!发脾气,伤害别人只有三分,伤害自己有七分。发脾气,自己受的伤害大,几天都恢复不过来,这个道理要懂。对人发脾气,如果对方没有涵养,他会记在心里,这就变成了仇恨。他现在没有能力反抗你,到他有能力的时候,他就来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才痛苦!所以佛菩萨教我们,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不能跟人结冤仇。可是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有意无意都得罪人,得罪人就是跟人结冤仇,所以你自己这一生当中想做什么事情,处处有障碍,那是什么?冤家债主太多了。没有人肯帮助你,只有人来障碍你,原因就在此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