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 佛教艺术的明珠
2014/9/8   热度:251
观音寺 佛教艺术的明珠
【来源: 成都日报 】
对于真正醉心于传统佛教艺术的人来说,新津观音寺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这里有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赞为“东方维纳斯”的大型壁塑飘海观音、堪与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乐宫壁画媲美的十二圆觉菩萨壁画,还有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全景浓缩于一壁的大型深浮群雕、栩栩如生的观音三大士和五百罗汉群像。可以这么说,新津观音寺的佛教艺术,堪称我国国宝级的古代艺术明珠。去年,新津观音寺与西藏布达拉宫等绝世名胜一道,被列为了全国十大文物保护重点修复工程。
千年古寺的历代兴废
观音寺位于新津城南十数里外的九莲山麓,从传统的地脉风水学理论讲,此处地理格局极佳,其山状如九峰环卫营拱,如同九朵妙莲齐开,为修仙行道的祥瑞圣地,故后世有“莲华接翠”之美誉。
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为方便教化所设之二十四治(教区),中品第八治平盖治便是此山。进入唐代后,蜀地渐成全国佛教之重镇,使源自本土的原始道教反而在声势上退居次席。到了宋代,一代禅门领袖、被宋高宗赐封为“圆悟禅师”的佛果克勤禅师,晚年驻锡于成都昭觉寺,于是成都很快便成为全国的禅教中心,使“言禅者不可不知蜀”的盛誉,一直流传至今。
新津观音寺即兴建于圆悟克勤禅师圆寂后40余年的宋淳熙8年(公元1181年)。据史料记载,宋朝时一代名相、禅门中著名的大居士张商英的故居,就在观音寺的近侧,因此,当地也流传着张商英遗言舍宅而为观音寺的故事。
当时的观音寺规模深宏阔大,香烟鼎沸旺盛,共建有殿宇一百零八重,系西川著名的大道场之一。元末兵燹,观音寺被焚毁殆尽。明代宣德年间,有蜀中高僧碧峰、福宾,披肝沥胆,四处募化,发愿重建观音寺,最终于明弘治三年,在原寺废墟上重又建起了气势巍峨的十二重殿宇。1980年维修该寺院墙时,曾挖出一只香炉,上有“北京御用监匠奉旨来津监工”的铭文。据此,可知明代重建观音寺,当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到了明末清初,蜀中大乱,寺庙再次被毁,仅仅残存的观音、毗卢、天王三重殿宇,也都颓圮不堪,摇摇欲坠。清道光年间,观音寺重新恢复为川西著名寺院之一。同治、光绪年间,有高僧道松和尚来此驻锡,增建殿宇十数重,恢复了宋、元以来的兴盛局面,并改私庙为十方丛林,接纳四方禅客,广宏如来教法。
之后观音寺几经风雨到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只保存了明代的毗卢殿、观音殿和清代的三门、弥勒殿、接引殿等寥寥的几处建筑了。
顾颉刚与观音寺
1940年12月21日,新津县城郊外的官道上走来一位长衫飘飘、目光炯炯的中年人。这位缓缓而行的中年人便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顾颉刚先生。顾先生经“宋太子少保张商英故里”的石碑后,进入新津县城。翌日,顾先生再同当地友人一起,从南门外搭雇船,沿南河一路下行约十五里路后,弃船上岸西行。在一路不时惊现的汉代崖墓群的陪伴下,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位于九莲山莲心之处的观音寺。顾先生以史家的眼光对观音寺作了一番考证,后来在《新津游记》一文中写道:
“这寺当初落成时,是一个极大的庙子。可惜元末毁于兵燹。到明代中叶,又由和尚们兴建起来,清代再加几次培修,才成十重殿宇,与旧址相较,已经缩小了大半。中间一殿还保存明成化以来的壁画,庄严肃穆,因系胶漆所绘,不易剥蚀。诸殿佛像也各极其妙,颜色凝湛,想来明代遗迹必然存留不少……渐归荒废,倘再不加修理,数十年以后,这些有价值的艺术恐有同归于尽的危险。”
顾先生可以说是近代最早关注观音寺宗教艺术的中国学者之一,他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深感新津观音寺珍贵的壁画和雕塑艺术正处于越来越危险的边缘,并呼吁进行修复保护,其眼光不可谓不独到,用心也不可谓不良苦。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年过八旬的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来观音寺参观时,更是惊叹于其艺术水准之精湛与文化沉潜之深厚。如今,观音寺壁画和雕塑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世人瞩目,中国权威的寺观艺术图集《中国寺观壁画典藏》对观音寺壁画作了重点介绍,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近年出版的介绍观音寺艺术的专著——《壁画——四川新津观音寺壁》,也使这一佛教艺术瑰宝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面前。
毗卢殿惊世绝伦的明代壁画
观音寺的毗卢殿是专为供奉毗卢遮那佛而建造的,其左右两壁的明代壁画被誉为观音寺的“镇寺之宝”。毗卢遮那佛为佛教中的法身佛,按梵音直译,为“光明遍照一切处”之意。
毗卢殿壁画绘制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全殿壁画共有7铺,面积94平方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绘飞天、幢幡宝盖和天宫奇景,中层绘十二圆觉菩萨和二十四天尊,下层绘龛座、神兽、供养人像,其中最精妙的壁画,是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及十三个供养人像。其人物形象生动,表情自然,内涵丰富,将庄严端肃的宗教思想,喻教于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形之中。
久负盛名的十二圆觉菩萨壁画,是根据唐代西域来华的高僧佛陀多罗所译之《圆觉经》内容而作。《圆觉经》全称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历来因其义理渊深澄澈,文辞优美酣畅,对后世中国佛教文化影响极大。壁画中的主人公,便是经书中十二位为了让末世众生能够获得觉悟解脱而向佛陀求法的圆觉菩萨。
十二圆觉菩萨壁画群像运思精湛绝妙,画工技艺超群。虽然其人物形像和比例完全按照佛教的《造像量度经》中的要求绘制,但艺术家对每一个人物的衣饰细节和面部表情,却刻划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一反传统宗教艺术因内容严肃而流于僵化刻板的通病。
整个壁画的线描技法,娴熟地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兰叶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各尊菩萨的服饰根据各自在教内的不同象征,在线描技法选用上相当灵活自如,比如圆觉菩萨,是采用兰叶描勾勒,以显其圆润亲和之特色;再比如普觉菩萨,则采用铁线描勾勒,以突出其凝重行愿的特征。
菩萨们身上所披之雪白细纱,皆用珍珠粉勾勒纱纹线条,精心描绘出蛛丝般微妙的衣饰细节,具有轻薄透明、如沐春风的质感,令人叹为观止。而大幅画面则以朱砂、石绿为主,并运用沥粉贴金,既庄重富丽,又灵动酣畅,俨然一派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大家风范,无怪乎成为国之瑰宝,惊世绝伦。
整个壁画色调柔和,壁画中所绘菩萨像,身材匀称,脸庞圆润,凤目低垂,樱唇微闭,不仅画出了菩萨的丰润饱满,也表现了菩萨的温存慈祥。特别是左壁最后一幅“文殊菩萨”画像,笔法尤为精细,连文殊菩萨所披薄纱上的雪花图案,也画得笔笔精到,将丝织品特有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所有形像中堪称极至的,则是右壁第二铺最后一幅“清净慧菩萨”。清净慧菩萨在佛教中象征着清净圆明的深妙智慧。在这幅壁画中,菩萨手执玄色如意,慧目微开,双足如意自在趺坐,肌肤以珍珠粉晕染,璎珞宝饰全身,整个画面宁静自在,吉祥安谧,于袅袅生风的衣带裙裾中,透出一股纤尘不染的清净智慧之气。
观音殿“东方维纳斯”飘海观音
观音寺以观音殿而得名,故知本寺之主殿所供奉的,乃为妇孺皆知、童叟皆晓的观音菩萨。在唐宋之时,弥陀、观音信仰举世皆崇,深入人心,故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喟。观音的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简称为观世音菩萨,为极乐世界“西方三圣”之一。在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能变化成无数的形象,众生有难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观其音声,同时以不同的形象前往拯救解脱。
观音殿整个大殿为明代单檐歇山式屋顶,形制开阔,气宇不凡,占地面积333平方米。殿内石砌佛台中央所供奉之主尊观音菩萨,趺坐于莲座上,由一造型神俊的独角兽所驮。两旁辅尊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二菩萨亦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此三大士各高约6米,头戴庄严宝冠,面容丰约沉静,目光慈和亲切,衣饰珍宝亦生动明晰,飘逸典雅。观音座旁的题字,记载了塑像人是四川荣县昌本澄、晶本洛,装彩人是江西南昌雷昌胜、罗宗江。
在三位主尊大士的左右两壁,分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五百罗汉像。其中46尊大阿罗汉分坐于两边莲台,身高大小形同真人,其神态各异,造型生动,随缘显化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若非世间第一流能工巧匠,绝难描塑出如此惟妙惟肖的形象来。另有数百尊罗汉像塑造于大殿两厢,高约50厘米,亦是生动活泼,各具特色,从制作工艺和艺术匠心上,都体现了创作者超出常流的才华和心智。
观音寺内的大殿,现存塑像共有653尊,而其中绝大部分,便保存于此观音殿中。根据观音像右边莲花瓣上的题记,此殿塑像完成于明成化十一年,即公元1475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寺中另一处为世人称道的艺术珍品,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全景深浮雕。在观音殿主尊三大士像背后,此四大名山之全景便跃入眼帘。佛教传说中,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分别是闻名于世的“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恒常显化的道场,可以这么说,四大名山既显示了“天下名山僧占却”的文化传统,也涵盖了佛教慈悲济世的全部精神,即:文殊之大智、观音之大悲、普贤之大行、地藏之大愿。
塑造者在狭小的空间里,创作出惊涛骇浪的南海和“普陀胜景”、普贤及其说法道场“峨眉胜迹”、文殊及其说法道场“五台胜迹”、地藏菩萨及其说法道场“九华胜迹”等场景,表现出独到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创作水平。
而其中最为精美、被美术界誉为“东方维纳斯”的塑像,是位于整座浮雕正中、以浙江普陀胜景为背景的飘海观音雕像。
飘海观音雕像高约2.5米,悬塑在两米多高的空中,由其脚下踩踏的大鳌与背壁相连,塑像主体部分均为重彩鎏金,观音目光凝定,手持净瓶,足踏巨鳌,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南海普陀山中。正如大殿楹联“立足跨鳌头,堤坊沧桑横流日;以手援天下,实现金刚不坏身”的意境,在洪波巨浪中体现了“纵横自在”与“如如不动”的真精神,可谓深得一动一静、自然之道的妙趣。
飘海观音周围还如众星拱月似地点缀着数十尊菩萨眷属,他们各驭奇形水兽,亦出没于海涛峰谷之间,与飘海观音的主体塑像交相呼应,其梵音袅袅,海涛阵阵,形神俱妙,呼之欲出,令壁前观者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新津县观音寺除闻名于世的明代壁画和塑像之外,其古老的寺庙建筑艺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堪为世人所重视。如果说慈悲救世的精神是观音寺佛教艺术的核心的话,那么这些美轮美奂的佛教艺术珍品,则是以其心物一元、曲通表里的传统审美精神,使宗教思想和艺术审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作为成都周边极富有历史人文含量的名胜之地,新津观音寺必将以其精湛的佛教艺术和深厚的宗教文化,被更多的世人所称道。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所有法门里面,一句阿弥陀佛是“止于至善”。所有一切成就里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成就止于至善之善。佛慈悲到了极处,他把至善之法传授给我们,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达到至善圆满的成就。这个是佛的心、是佛的愿。整个佛法里面最精彩、最精华、最殊胜的,无过于四十八愿。一切法从心想生,四十八愿这个心想念念都是止于至善,阿弥陀佛所想的好到极处,善到极处,念念止于至善!我们以公正的心、公平的心、清净心对一切人,这就是六度里面的布施波罗蜜,这是善道,至善之道,在此地讲成佛之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