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龙树的生平事迹(三)


2014/9/8    热度:436   

圣龙树的生平事迹(三)
  陈衍
  四、圣龙街与大乘佛教
  《龙树菩萨传》 、 《付法藏因缘传》都说他“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诵三藏尽”,应指遍读所有小乘部派的三藏经典,并能通达其奥义。接著《龙树菩萨传》记述他诵尽所有的小乘经论后, “遂入雪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诃衍经典与之,诵受爱乐。虽知实义,未得通利。”引文中的“摩诃衍(Maha—yana)经典” ,即指大乘经。圣龙树既然在出家后九十日中,遍读三藏经论而感叹“更求异经,都无得处”的时候,于是走入雪山(笔者按:即横亘于印度西北方的山脉,有大雪山、小雪山等。)里的一座佛塔(寺院)中,接受一位老比丘授与的“摩诃衍经典”。可见其原先所读的是小乘经典(,主要佛典(应是属于说一切有部(Sarvastlvada) 。这点也可以从圣龙树的著作《中论》中,严厉而深入的批判说一切有部等小乘学派阿毗达磨哲学的论点看出。圣龙树对该部的透彻了解,可以从《中论》 一书的批判中得到印证。另外,笔者从这里亦可由此了解到,在圣龙树时代的许多大乘学者在出家之初,均以传统的上座部佛教为起点,说一切有部自此部分出,主要以阿毗达磨论书为依据,有别于以经、律为主的上座部各派;为小乘二十部中最具优势之一派。所以,圣龙树“出家后先学小乘经论,这亦反映出这一事实:他后来的著作与活动,都有一个意图,首先要批判说一切有部等的小乘学派的阿毗达磨哲学。”
  照传记所说,圣龙树是先入小乘的寺院出家,研究小乘三藏下感满足,后来进入雪山深处的一座佛寺中,从一位老比丘处获得大乘经典。这是圣龙树自外道进入小乘佛教后,思想上又是一大转变。所以,圣龙树虽明了其意趣,但不能悟到更深层的义理,于是“周游诸国,更求余经。于阎浮提中,逼求不得。”说明了圣龙树出家之时,印度仍是小乘佛教全盛的时代:而此时初期大乘(西元前五O—二OO)的般若思想虽已流行二百多年,但传世的大乘经典仍是不易见到的。
  至于圣龙树从小乘转入大乘的过程,日人木村泰贤说:“他的转于大乘,如从传说,是始从雪山一老比丘受学大乘经典:但在我看,这是很难为智者所信的。”肋从部派佛教的分裂事实看,就当时整个印度的地理环境的分布而言,木村氏的看法是合理的。他说:“其初,在一般所知的案达罗地方,被大众部流的感化,进而受般若的影响,这种看法,在诸种的征证上,毋宁是近于事实的想定。………但他的中心舞台,常常是在南印度,尤其是受大憍萨罗国的引正王家(Satavahana)的皈依,在黑峰山立伽蓝而住,成为他的活动中心地。
  我们都知道,圣龙树曾游历印度各地,但其一生活动中心几乎都在南印度, “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敬奉如佛。”肋可知圣龙树在南印度弘法时日甚长,且案达罗地方本为大众部的范围,以圣龙树的天资与性格,受到大众部进取与革新精神的影响,转而研读大乘般若思想,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再者,以圣龙树好学奋发不舍的精神,逐渐受到大众部自由式思想的启发,转而趣向大乘,四处求阅大乘经典,期间应有可能曾阅读到其他大乘比丘所授予的经典,并非始自雪山一老比丘才转奉大乘吧!据印顺法师的研究指出:“初期大乘是兴起于南方,而大盛于北方的。 ”所以,在圣龙树之前,印度小乘佛教已有南北之分,活泼进取的大众系分布于南方(东南),而北方(西北)则为较保守的上座系之所在地。 《小品般若经》卷四亦言:“后五百岁时,般若波罗蜜当广流布北方。 ”因此,圣龙树在雪山佛寺中,读到大乘经典,是有其史实依据的。这亦说明了《般若经》成立于南印度,而次第向北印度流布的事实,与圣龙树集《般若经》思想哲学之大成来看,是颇为符合史实的。
  初次接触到“摩诃衍经”的圣龙树,欲进一步“更求余经”,俾能比较研究大乘思想时,却“于阎浮提中,遍求不得”的情况之下,圣龙树与佛教和非佛教的游方之士及论师相互论难,结果“外道论师,沙门义宗,咸皆摧伏。”使圣龙树生起了傲慢的心理,认为佛经义理虽微妙,但仍有下完全之处。《龙树菩萨传》则有一段如此记载:
  ……即起邪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涂甚多,佛经虽妙,以理推之,故有未尽。未尽之中,可推而演之,以悟后学,于理不达,于事无失,斯有何答?”
  所以,圣龙树在摧伏“外道论师,沙门义宗”之后,即以“一切智人”自居,甚至想要教后学,创立学派呢!可见圣龙树似乎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付法藏因缘传》亦说他此后“即便自谓一切智人”。故《龙树菩萨传》说他:
  ……即欲行之,立师毅戒,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有小异。欲以除众人情,示不受学。择日选时当与,谓弟子受新戒、著新衣。
  这段记载与《付法藏因缘传》所说几无差异。从小乘的观点来看,圣龙树在初次接触“摩诃衍经”之后,竟敢“立施教戒,更造衣服一乃至“受新戒、著新衣”,自然是一件非常大不敬的举动,有标新立异之嫌。另外,布顿在《佛教史》 一书中,也说到圣龙树在那烂陀寺当侍者的时候,曾经因为饥荒,为了赚钱购买粮食而破戒,最后被众僧驱逐出寺院,并罚他建造一千万所寺院细。从这里,可以解释年轻时的圣龙树,对当时已逐渐僵化的部派佛教深为不满,而有兴革佛教之志:确实是一个勇于图谋兴革,下拘泥于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戒律。以大乘的角度来看,可看出圣龙树对大乘佛教的向往和对小乘部派佛教的失望。细(待续)
  摘自《人乘》第23卷6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人常常说“心有千千结”,这个结是什么?你的忧虑、忧愁、牵挂、烦恼。我们六道凡夫确实真的是心有千千结,这结打不开,为什么打不开?放不下。放下什么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嗔痴慢。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