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门寺出土茶器看大唐宫廷煮茶程序


2014/9/8    热度:281   

从法门寺出土茶器看大唐宫廷煮茶程序
  前言
  在中国饮茶史上,唐代的饮茶方法,与早先相比,更加讲究,更加精致,饮茶已由粗放进入到精工阶段,煮茶注重技艺,饮茶重在情趣。唐代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曰:“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与赵莒茶宴》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此外,在众多爱茶文人的诗文中,都记载了宾客相聚,品茶论理时的幽雅情景。那么,作为大唐宫廷茶道,其规格之高、场面之盛,以及茶器之美、茶艺之精是不言而喻的。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系列宫廷茶器,不但为后人提供了唐代大兴饮茶之风的佐证,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复原大唐宫廷茶道的依据。一、法门寺地宫出土系列茶器揭秘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套大唐系列茶器。根据同时出土的《物账碑》记载,有“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结合实物分析表明:“七事”指的是:茶碾,包括碾、轴;罗合,包括罗身、罗斗(合或盒)和罗盖以及银则、长柄勺等。从茶碾、碾轴、茶罗子等茶器錾有的铭文看,这些茶器制作于唐咸通九年至十二年(868~871),又有“文思院造”字样。而文思院,乃是专门制造金银犀玉巧工之物的宫廷手工工场,表明这些茶器是专门为宫廷制作的大唐宫廷茶器。同时,在茶罗子、银则、长柄勺等器物上,还有器成后留下用硬物刻划的“五哥”字样。据查,五哥是唐懿宗李漼时,皇室及重臣对唐僖宗李儇小时的爱称,表明这些茶器为宫廷专用饮器。且《物账碑》将这些茶器列于唐僖宗所供奉的“新恩赐物”项,表明这些茶器是御用之物。
  另外,法门寺地宫珍藏的茶器,并不止“七事”,还有盐台、笼子、茶碗、茶托等器,其中部分茶器,亦为唐懿宗御用之物。上述茶器,质地之贵,做工之精,造型之美,价值之高,堪称茶器中的国宝。它是大唐茶文化兴盛的综合体现,更是大唐宫廷茶道兴隆的集中表现。
  此外,在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大量生活用器,包括食器、酒器等饮器,但它们与饮茶器却是相互通用的,如调达子、银龟盒、鎏金盆等就是如此。现将法门寺地宫珍宝中所列茶器,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器,结合大唐宫廷茶道史实,分类简述如下。(一)金银茶器用金银制作而成,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等级的茶器。法门寺出土的金银器中,与大唐茶宴相关的有以下几种金银器:1鎏金门座茶碾子鎏金门座茶碾子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槽深3.4厘米,辖板长20.7厘米,宽3.0厘米,全重1168克。通体呈长方形,由碾槽、辖板和槽座组成。槽呈半月形尖底,与槽座焊接。槽身两端为如意云头状,两侧各有一只飞雁及流云纹。槽座嵌于槽身,座壁有镂空门,门之间饰天马流云纹。茶碾子打开后,上置纯银轴,轴长21.6厘米,轴径8.9厘米。轴刃有平行沟槽,轴杆圆形,中间粗两端细,其上錾刻“五哥”二字,表明此器为唐僖宗供奉。轴孔四周錾团茶,外饰流云纹,錾文上有“轴重一十三两(唐代重量单位)”,轴可来回转动。茶碾子是碾茶器,在煮茶时,供碾碎饼茶之用。2鎏金仙人驾鹤纹门座茶罗子鎏金仙人驾鹤纹门座茶罗子通高9.5厘米,罗身长13.4厘米,宽8.4厘米。屉长12.7厘米,宽7.5厘米,高2.0厘米。座长14.9厘米,宽8.9厘米,高2.0厘米,全重1472克。通体呈长方形,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均系钣金成型,纹饰涂金。盖顶錾两体首尾相对的飞天,并衬以流云。盖刹四周各饰一和合云。罗架两侧饰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为相对飞翔的仙鹤,四周饰莲瓣纹。罗和屉均为匣状,中夹罗网,屉面饰流云纹,有拉手。罗架下有台形座器,设镂空门。茶罗子,即茶筛。它是饼茶经茶碾碾成碎末后作筛茶用的。3鎏金飞鸿纹银匙鎏金飞鸿纹银匙通长19.2厘米,匙纵径4.5厘米,横径2.6厘米,柄上端宽1.3厘米,下端宽0.7厘米,匙面呈卵圆形,微凹。柄上宽下窄,錾花鎏金,上段是流云飞鸿,下段是菱形图案,其间錾十字花。茶匙,主要用来作为煮茶时的取茶用器。4金银丝结条笼子通高15.0厘米,全重335克。有盖,直口,深腹,平底,四足。盖为穹顶,笼有提梁,盖与提梁间有链相连。整个笼子用极细的金银丝编织而成。结条笼子,主要供烘烤饼茶后,趁热装入纸袋,作为一种贮器,暂存于此。5鎏金镂空鸿雁球路纹银笼子金银丝结条笼子鎏金镂空鸿雁路纹银笼子通高17.8厘米,足高2.4厘米,全重654克。带盖,直口,平底,深腹,四足,有提梁。通体镂空,纹饰鎏金,盖上有飞雁15只。笼体腹壁錾飞雁三圈24只。四足分别呈花瓣状“品”字形。银链一条,分别系在提梁和笼盖上。鸿雁路纹银笼子,可供作为烘烤饼茶的用器。因唐时,人们饮的是饼茶,饮茶时要将饼茶先进行烘烤后,再经碾碎,方可煮茶饮用。6摩羯纹蕾纽三足盐台摩羯纹蕾纽三足银盐台通高25.0厘米。通体由盖、台盘和三足架组成。盖上有中空的莲蕾提手一个,盖心团花一朵,盖面有摩羯四尾,盖沿为卷荷。三足架和台盘相接。系链银火箸三足盐台主要用来存放盐或其他调料。因为唐代煮茶时,茶汤中还掺有调味品。调味品以盐为主,也有的会放些胡椒等其他调料。所以,盐台台盘中放的是盐,提手中放的是与煮茶有关的其他调料。7系链银火箸长27.6厘米,上端径0.6厘米,下端径2.5厘米,链长10.3厘米,全重76.5克。通体呈圆柱形,上粗下细,链用银丝编成。银火箸,是炉子生火煮茶时,供取炭的用器。8鎏金伎乐纹调达子通高11.7厘米,盖口径5.6厘米,杯高5.8厘米,杯径5.4厘米,足径6.3厘米,全重149.5克。钣金成型,纹饰涂金。为直口,深腹,平底,圈足,有盖。盖沿面饰有蔓草,盖面边缘錾水波和莲瓣,中心是一个宝珠形纽,下衬一周莲瓣。座四周錾有鸳鸯、飞禽等。腹壁中部刻有吹乐、舞蹈的伎乐。圈足有花纹,呈喇叭形。调达子是用来作为调茶和饮茶的用器。9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高24.7厘米,径13.2厘米,腹深11.2厘米,圈足径12.6厘米,全重883.5克。钣金成型,纹饰鎏金。为直口,深腹,平底,圈足,有盖。盖面分成四瓣,每瓣一只飞狮。腹壁分为四个门,分别錾有仙人对弈、伯牙捧琴、萧史对箫、金蛇吐珠,将中国画技巧与金银钣金工艺融为一体。银坛子用来贮放烘烤冷却后的饼茶,以防还潮。10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盒高12.0厘米,长17.3厘米,宽16.8厘米。盒体作四出菱弧形,为直口,直壁,浅腹,平底,喇叭形圈足。钣金成型,纹饰鎏金。盒盖、盒身,上下对称,以子母口扣合。盖面隆起,錾有奔狮、西番莲和蔓草。盒盖、盒身各錾一圈二方莲叶蔓草,并以鱼子纹为地。盒底缘錾一圈莲瓣纹。它是唐懿宗延庆节进奉用器。银盒,可作为贮存饼茶的用器。11鎏金双鸳团花银盆通高14.5厘米,口径46.0厘米,足径28.5厘米,足高2.5厘米,壁厚0.6厘米,总重6265克。浇铸成型,纹饰鎏金。盆为葵瓣形侈口,圆唇,斜腹下收,有矮圈足。盆口有一圈莲瓣纹,盆壁分四瓣,每瓣錾两朵石榴团花,团花只有一只鸳鸯,还衬有流云和阔叶纹。盆腹内外,花纹雷同。盆底有一对嬉戏鸳鸯为中心的石榴团花浅浮雕。圈足微外撇,外饰二十四朵莲花。此外,可作为金银器的茶器,还有鎏金卷草纹柄银勺、素面银香匙等。(二)秘色瓷器
  秘色瓷是根据宋人解释而来的,过去一直是个谜。五代时,割据南方江浙一带的吴越国王钱镠,下令生产青瓷质量最好的越窑,只准烧制皇室使用器物,庶民不得使用,于是这一时期的青瓷被人们称之为“秘色瓷”。秘色瓷由于为宫廷控制,对如何烧制,民间就不得而知。清人根据想象,评述它“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葵口圈足秘色瓷碗现代,人们根据浙江临安相继发掘的五代钱氏墓地出土的包括茶碗在内的青瓷器,推断其为秘色瓷。这次,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茶器,不但揭开了秘色瓷之谜团,而且还将秘色瓷最早出现的年代,从五代提前到唐代。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碗,有5件,分两种:一是侈口,平折沿,尖唇,斜腹;二是侈口,五曲口沿,色青灰。如葵口圈足秘色瓷碗,高9.5厘米,口径21.8厘米。通体涂釉,淡豆绿色,为侈口,圆唇,腹壁斜收。碗壁有五瓣,有高圈足。这种秘色瓷碗,可用来作为煮茶时盛沸水的用器,这是因为唐代煮茶,需在烧水至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烧水至三沸时,倒回舀出的一瓢水,用来抑制沸腾,以“育其华”,这碗可作暂贮沸水之用。此外,还有银棱秘瓷碗,为两件,是侈口,平折沿,尖唇,腹壁斜收,平底内凹,青黄釉,均可在煮茶时作为暂贮沸水的用器。(三)琉璃器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属于茶器的有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等,在同时出土的《物账碑》有明确记载。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茶托它虽造型简朴,质地有些混浊,却是地道的中国式茶器,表明中国的造型也不难看出,在使用时,为免于烫手,在唐或唐以前,我已经创造了高圈足的茶托,这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是未曾提到过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修行就是要针对那些坏的、恶的,那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