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座明代砖结构佛寺建筑典范


2014/9/8    热度:348   

几座明代砖结构佛寺建筑典范
  孙芙蓉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我国古代建筑发展至明代, 砖结构建筑大为兴盛,许多城池在明代都进行过扩建和大修; 民居当中的砖结构建筑, 山西平遥、祁县、太谷、襄汾、万荣、沁水等地达数十处之多; 现存寺庙中的纯砖结构建筑, 俗称无梁殿, 虽为数不多, 但体量较大, 结构复杂, 雕刻精细, 堪称我国砖结构建筑典范, 以下介绍几座明代砖结构佛寺建筑。
  太原永祚寺
  山西太原永祚寺俗称双塔寺, 位于太原城区东南方向, 距市中心 4 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是太原市城区现存的主要古代建筑群和游览胜地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祚寺的建筑方位, 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格局, 坐南朝北。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寺院由上、下两院组成, 其建筑前低后高,错落有致。寺院始建于明代后期, 大约在万历二十七年( 1599 年) , 距今已有 400 余年的历史。初创之时, 还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所寺院, 也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 仅建了一座补辅“文风”兴“文运”的文峰塔和一座小寺, 即如今偏于东南隅的那座旧塔。当时, 寺名也不叫“永祚寺”, 而是叫做“永明寺”。万历三十五年( 1607 年) 晋藩第十一代王———晋穆王朱敏淳觉得永明寺规模简陋, 与府城太原( 巡抚衙门所在地) 的地位不堪相称, 就下书五台山显通寺, 邀请该寺主持, 当时在全国颇有名气的建筑高僧妙峰法师( 又称福登和尚) 来太原主持扩建“大塔寺殿宇”。妙峰是明代后期著名的高僧。万历皇帝的生母, 笃信佛教的慈圣宣文李太后曾拜他为师, 皈依其门下。福登接到晋穆王邀请后, 便来到太原, 当他看到永明寺的文峰塔微向西北倾斜时, 就向晋王建议, 在扩建殿宇的同时, 另建一新塔, 其址位于旧塔之左, 与中轴呈 45 度角。晋王采纳了福登和尚的建议, 并在慈圣皇太后出资佐助下, 用了四年时间, 即万历三十六年春至四十年九月( 1608~1612年) 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大雄宝殿、三圣阁、两厢方丈小院和东西配殿, 以及位于旧塔西北方的新塔,形成了“双塔对峙, 楼阁巍然”的格局。
  上院也称塔院, 位于寺院中轴线的东南方, 是永祚寺地势最高的地方。巍峨并峙, 直冲霄汉, 久已闻名遐迩的两座大砖塔, 就傲然屹立在塔院的东南和西北两隅。两塔相距 40 余米, 在它们相间的甬道上,一座朴素无华结构简单的砖仿木结构殿堂横卧其中, 它就是过殿。在塔院的最东南角, 还有一座底层为砖券洞式, 上层为木构殿式楼阁, 它位于永祚寺的最末端, 名曰后殿, 亦称藏经阁。
  古往今来, 永祚寺的双塔为世人所瞩目, 被誉为“晋阳奇观”, 视为太原的标志, 历代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城的八景之一, 其影响之大甚至使得寺院的本名“永祚寺”也鲜为人知, 直曰“双塔寺”所取代。双塔为十三层,八角形, 东塔高 54.78米, 西塔高 54.76 米, 全部用青砖砌成,每层用砖雕出斗拱、额枋、飞檐、椽飞垂柱等,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砍磨而成。每层的八个角, 都镂刻有砖雕的装饰性垂莲柱, 垂柱上方, 砖镂的雀替、枋头、华板等, 上面刻有细腻逼真的卷草纹、云纹, 尺度得当, 镂工精细。砖雕斗拱, 无论形制还是结构, 均与大雄宝殿相同,为“五踩重翘”上承挑檐枋、椽、飞组成塔檐。塔内中空, 每层叠涩成简朴的藻井, 塔外壁之中设阶梯,可盘旋而上,远眺市区高楼大厦, 鳞次栉比,气象万千;近览园林花卉, 争鲜斗艳, 盛夏之交, 牡丹竞放, 人流如织。双塔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物。两塔高程近同, 形状相似, 犹如一对孪生姐妹, 挺拔俊秀, 相映成趣, 吸引着国内外专程来访和途经太原的宾客。
  塔下寺区,平面布局为四个院落,依中轴线由北向南分列前院、花园院、后院和东侧的碑廊院。明代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阁、禅堂、客堂等,均为仿木结构砖雕建筑, 形体宏丽, 雕工精湛。
  各殿全部以青砖砌成, 造型和结构, 为明代中叶以后新兴之样式。每间外面为一券, 而内部中三间则为纵向三间一券, 一气呵成, 即内部三间为一纵列之大券筒, 俗称枕头券。中轴线上各殿之立面平行, 里面所见, 三小券与大券正角相交。全部殿宇不用一木, 西梢间依进深砖砌成单孔券洞式结构,正由于此, 这种殿宇, 被称作无梁殿。所谓“无梁建筑”, 顾名思义就是不用木质的梁、檩、枋, 而纯用青砖或石料砍磨后砌筑成穹窿顶形式。这种发券的砖结构建筑, 虽然早在千百年前就运用在陵墓和砖塔建筑上, 但是却一直没有运用在宫殿和寺宇之中。直到 14 世纪才运用到寺观殿堂中来。于是, 这种无需木材的砖砌建筑技术, 便成为明代殿堂建筑中新出现的营造特征, 打上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印记, 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它是我国明代的建筑匠师们, 继承和发展前代建筑技艺而自成一格的技术结晶, 它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大雄宝殿内层, 下层奉“三世佛”, 上层为观音阁, 全部砖构, 叠置而成。殿内左面为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中间为娑婆世界释迦佛, 右面为西方净土世界阿弥陀佛, 三佛分别为铜、铁质铸像。中间的阿弥陀佛立式铜像最为精湛, 比例适度, 神态慈祥, 衣纹线条流畅, 全高 3.85 米, 是明代佛像中的珍品。
  大雄宝殿之上, 叠置着一座单檐歇山式无梁高阁, 名曰观音阁, 阁内当心叠构藻井一眼, 周围斗拱别致, 井底凸起盘龙两条, 图案精细, 制作甚精。阁内原来奉的观音像, 早已毁坏无存。现存的塑像是1985 年 3 月由原紫竹林寺迁来的。观音像高 2 米,造型丰满, 体态端庄, 比例均匀, 衣纹生动, 线条婉转自然, 工艺简练而精湛, 是为明代彩塑中的佼佼者。
  五台山显通寺无量殿
  显通寺位于五台山内台怀镇北侧。寺内的七处九会殿, 是明代万历三十四年( 1606 年) 时, 神宗命妙峰禅师用磨砖券成的一座华严道场。寺宇规模宏大, 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寺之历史甚古, 东汉永平年间( 58~75 年) 始建, 原名大孚灵鹫寺。后魏孝文帝再建, 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 名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后赐额“大显通寺”。后来扩建修葺, 形成今日规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宇面积 8万平方米, 各种建筑 400 余间, 中轴线殿宇 7 座, 由南至北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这些殿宇皆造型略异, 各具特色,保存完好。中轴线上的第四座殿堂为纯砖结构的无量殿, 面宽七间, 进深四间, 总高 20.3 米, 重檐歇山顶, 因殿内供大光明无量寿佛( 即毗卢佛) 大铜像, 取佛法无量之意, 称为“无量殿”。因为建筑全部用青砖垒砌雕刻, 没有木质梁柱构件, 俗称“无梁殿”。正面每层前面七个券拱洞门, 檐下用砖雕刻成斗拱、椽、飞等构件。中部三间为枕头券, 两边厢为横向竖券,左右山墙为拱脚, 各间之间用券拱式门洞联络, 顶部为穹隆顶。上部藻井, 镂刻富丽。无量殿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雕刻精湛, 为五台山明代砖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不仅反映了明代建筑的发展状况, 也反映了明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永济万固寺无梁殿
  永济万固寺位于山西永济县城西南 13 公里中条山腰。始建于唐代大中八年( 854 年) ; 宋代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 年) 地震毁坏后重建。寺依山建造, 层层错落, 逐级而高。寺内有山门、大雄宝殿、药师洞、禅院僧舍、塔院及塔后的无量殿。无量殿因殿内没有木质梁架结构, 俗称“无梁殿”。该殿面宽五间, 高二层, 内供无量寿佛。坐东向西, 上下两层纯砖结构。殿宇中部并列三眼窑洞。下层南北长 28.6 米,高 3.7 米。檐口皆有仿木作柱、额、斗拱、椽、飞等砖雕。上层宽三间, 形制与下层大体相同, 尺度稍小。殿两侧设八字形影壁, 壁上为砖质二龙戏珠浮雕图案,雕工精湛。无论殿内还是殿外, 均为青砖砍磨后砌造而成, 精致的花卉图案和斗拱藻井颇引人注目,刀功利落, 简洁庄重。不失为明代砖雕艺术珍品。
  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开元寺无梁殿, 位于江苏苏州市盘门内, 瑞光寺塔北。此殿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 1618 年) , 原名藏经楼, 是一座纯砖垒砌的无梁建筑, 楼阁式, 上下两层, 面阔七间, 重檐歇山, 内部结构以筒券而不用寸木, 故称“无梁殿”。平面长方形, 上下层当心间,均置以细致华丽的八角砖砌藻井。其营造方法, 可能是先在室内施叠涩式砖数层, 上置五踩斗拱一攒, 构成藻井之底边, 次于各角施垂莲柱, 柱间联构以额枋及华板。殿之外观, 门窗、平座、栏杆、柱枋、斗拱等皆为砖制。上下皆开门五道, 设砖砌的圆柱各六根, 转角处及两山立面无立柱, 用垂莲柱装饰,下檐的柱脚承以须弥座式磉墩, 上檐之柱头处加施小垂莲柱, 两侧有雀替、华板、大小额枋等, 类似妙峰主持营造之太原永祚寺大雄宝殿和五台山显通寺无量殿。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灵谷寺无梁殿位于江苏南京市东郊灵谷寺内,建于明洪武年间, 虽几经重修, 主要结构未变。殿顶为重檐九脊琉璃瓦顶, 殿内结构用砖砌券代替木梁, 故称“无梁殿”。正面五开间, 每间一券, 每排五券, 中央一间券洞最大, 横跨 11 米余, 高 14 米。内部虽为券洞, 外部仍为仿木结构形式, 檐下有挑出的斗拱 , 立面还有门窗, 采用多样券法, 错综连合构成此建筑。
  南京灵谷寺, 是明代纯砖结构殿堂的先驱。灵谷寺之后, 明代留下的砖结构建筑, 比较典型的几处有山西太原永祚寺、山西五台山显通寺无量殿及山西永济的万固寺无量殿 山西的这三处建筑都为妙峰法师创建 从无梁与无量的谐音类似之处 可以想见妙峰法师在建造无量殿时 采用无梁结构的独特建筑方式予以汇合 绝妙用心令人赞叹。这几处砖雕结构建筑都属明万历年间的作品 其外表殿堂或楼阁形式 以砖砌出柱、额枋、斗拱、椽、檐 全部模仿木构 内部穹窿形式屋顶 全部青砖砍磨而成 雕刻细腻 砌筑精巧 这种发券式结构建筑 虽可以远溯汉代 然其应用 实以墓葬为主。其用于地面 虽偶见于桥梁及砖塔之门窗 但用作殿堂之结构 则明初始见于南京灵谷寺 明中叶以后似乎有所发展。这种不用木材的砖雕建筑技术 成为明代殿堂建筑中具有代表的营造特征 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在中国的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明代建筑匠师们, 继承和发展前代建筑技艺别具一格的技术结晶,是我国现存砖结构的典型代表作。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都要用真诚心,不要怕吃亏。有很多人不敢用真诚,为怕吃亏。佛菩萨常说,古人也常说,「吃亏是福」,愈吃大亏,后头福报愈大。不怕人欺骗,不怕人毁谤,不怕人陷害,什么都不怕,你就是用真诚。真诚,佛菩萨天天看到你,一切善神常常在你身边,你怕什么?如果不诚,你的身边不是佛菩萨,是妖魔鬼怪。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