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人性
2014/9/8   热度:263
佛性·人性
刚晓
说实在的,这许久,我已经乖多了。当然,并不是我的思维停止了,而是我实在听烦了那响在耳边的聒噪,我想静一静。
然而现实却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某大法师,宣传时总说自己出家前是作大生意的,是带着大笔的资金出的家,实际上出家前他只是一个在寺庙门口卖录音带、香烛的小贩而已;某大法师,说出身于官员之家,实际上是流浪街头,脑门上还有与混混打架而留的疤痕……
既然已经成了“英雄”,没人会笑你出处的,何必说这谎言?
我们知道,人人都有佛性,这可真令我们高兴。但我们要知道,虽然我们都有佛性,但种性是不一样的。佛性与种性不一回事儿,这是两个概念。我们对这两个概念的重视程度相差很大。因为我们对佛性的宣扬有些畸形,所以导致了我们佛教的状况十分不好。
种性是形而上的,无可言说,所以佛陀只说它“法尔如是”。这才是“道”!这个正是种性被人误解的所在。因为种性不同,所以我们才需要修行。
佛性虽然说得很多,但佛性到底如何说,能说好的人也不多。《佛光大词典》中说,“佛性,梵语buddha-dhātu 或buddha-gotra。又作如来性、觉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说,“佛性(梵buddhatā、buddhatva,藏sańs-rgyas-pa-ňid)指众生本具的‘成佛的可能性’。即成佛之正因。又名如来性或觉性。”也就是说,“佛性”只是成佛的“可能性”而已,这根本就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如此的偏爱一个“可能性”,就躺在这个“可能性”之上呓语,而对形而上的“道”却少有宣扬。我们是不是很可怜~~
玄奘法师对窥基法师说,“五性宗法,唯汝流通,他人则否。(宋高僧传卷四)”这本就不是“通俗”的佛法。不谈五种性了,因为人们一听五种性就会不由自主地说是唯识宗的一家之言,我们现在就说说“人性”。
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我们现在正表现着的“本性”(这“正表现”实际上仍然是很隐蔽的)。以善恶来说的话,“人性”其实是善恶混杂的,而且恶的成份比善的成份还要稍多一些(“业不重不生娑婆”么。或者说是性无记,但有倾向)。因为我们的“人性”中恶的比例高于善的比例,所以我们需要制订一系列的规矩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就是说,因为我们恶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要用规矩来限制我们使之不能造恶,这样就可以促使我们向善,我们因为向善而得到好的果报。但是,因为我们总是说“佛性”,而且还老说不对,以“佛性”为本性,“(说)佛性”好,就是我们的本性好。以此为出发点儿,就会做出一系列的荒唐行为:我们的本性(这里的本性应该是佛性)既然好,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限制什么,因为不限制,所以“人性”促使我们造了恶,我们造了恶,所以就得到苦的果报。
其实我们的本性不是“佛性”,我们的本性应该是“种性”(干脆说“人性”更通俗)。佛性既然是“成佛的可能性”,那么我们总把本具佛性挂在嘴上,实在来说,意义其实并不大――从正面说,就是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从反面说就是人人都有不成佛的可能性;或者说人人都是既有成佛的可能性,又有不成佛的可能性(无情物也如此),根本就不确定。“人性”反而更实在。
那么,为什么祖师们要不遗余力地宣扬人人皆有佛性呢?这是因为我们太懦弱,我们都是生活在“下水道”里见不得“阳光”的一类,我们需要“欺骗”,祖师们如此说方才使我们有能力承担沮丧,才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但是,我们被“骗”得太久了,我们现在把“骗”我们的话当成了真话。
直面现实吧,这样我们才能称为大丈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这个世界不平等,身体强健、相貌好的就起傲慢之心,自己以为不得了!体智衰的、相貌不好的,就有自卑感,都生烦恼!傲慢是烦恼,自卑感也是烦恼。阿弥陀佛很慈悲,众生到了他那边,相貌统统一样,所以你也没有傲慢,也没有自卑感,心清净平等了。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都没有这种现象。十方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哪怕是下下品往生,你的身体色相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世间人相貌不相同,心就不平,就生烦恼。相貌好的人傲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相貌不好的就自卑,我不如人,产生嫉妒、嗔恨。心有不平,就有斗争。而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那里面没有争执,大家都一样!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居住环境之庄严,因为我们在那边生活,衣食住行跟佛完全相同,绝对没有差别等。九法界众生只要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没有一个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