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佛教的历史使命——佛教团体的自身建设及其发挥的作用


2014/9/8    热度:190   

新世纪中国佛教的历史使命——佛教团体的自身建设及其发挥的作用
  觉 灯
  早在1996年的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上,赵朴初居士将三国佛教在21世纪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概括为六句话24个字:广施教化、启迪人生、利乐有情、净化环境、协和社会、维护和平。这里的“广施教化、启迪人生”就是体现佛法的圣理妙用,促使社会大众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子“利乐有情、净化环境”就是庄严众生的依正二报,利益众生的生命主体和生存环境;“协和社会、维护和平”就是奉行佛教的慈悲、和平精神,转化人类社会的恶业暴行。
  更早在1993年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赵朴初居士在工作报告中郑重指出;“各级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都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弟子素质上来。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
  这两段论点的提出,前后时间虽然相隔三年,但思想内容紧密相联。它们是中国佛教履行21世纪历史使命的两个着力点,它们代表着中国佛教在新世纪完成新使命的两个层面。“24个字”是中国佛教面对世间社会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五大建设”是中国佛教完善自身建设所必须具足的基本功能。它们如物之体用,互为因果;鸟之双翼,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并行不悖。从根本上说,它们就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发挥佛教团体的巨大作用,完成中国佛教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把握现实存在的三个特点。
  一是时代性。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人们的思想状态、生活方式也趋向自由化、多元化、个体化、复杂化。这就需要佛教面对各种形式,把握大众心理,顺应众生根机,采取适当的利生方法来接引大众:如现代资讯设施与传统宗教法会相结合,出世间的佛教思想与入世间的文化精神相结合,僧众主持佛法与信众护持佛教相结合,主体佛教理论与客体宗教信仰相结合等。总之,面对时代发展特色,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是立足时代、保持发展、永不变色的基本前提。
  二是地域性。中国佛教继承了印度佛教的根本精神,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习俗。她被公认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包含着汉、藏、巴利三大语系,大乘与上座部、密宗与显教等四种特色,天台、华严、三论、唯识、禅、净、律。、密等八大宗派:她还占据着由中、日、韩、越南、蒙古等诸多国家所组成的北传佛教体系的中心地位,并且拥有着以世界各地华人为基础的广大信仰群体等,这些都是中国佛教千百年来立足于华夏大地所开创出来的伟大成就,我们必须备加珍惜,善加爱护。
  三是超越性。西方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佛教是最高的宗教”,的确如此!佛教教理博大精深,经得起传统文化、现代理论的种种推敲;佛教修行方法众多,被修身养性的人们所推崇。进一步概括说,佛教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宇宙观,“缘起性空,如实观照”的认识论,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论,“普度众生,自觉觉他”的人生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济世思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念,“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尘皆离苦”的菩萨精神,“依法不依人,对事不对人”的平等理念,以及佛教对文学、语言、艺术、伦理学、心理学、哲学、医学,乃至科学等的深远影响,这些都是佛教界的一笔巨大财富,它们都在显示着佛教的独特超越性。再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佛教的健康发展必需结合时代的前进趋势,但在联通世出世法共同性的基础上,我们更要保持佛教的独特性、不共法,也就是必须维护有修证、有智慧、有戒律、有愿心的僧宝主体性,它是佛教得以存在、发展的根本。从人间示现的角度上说,释迦佛已经入灭,佛陀的出家弟子担负着续佛慧命、主持佛法的重任。他一身涵盖着佛法僧三宝的殊胜妙用,并且聚集着出世法的清净胜行。佛陀曾经说过,只要有四个持戒的比丘存在,世间的佛法就不会消灭。因此说,僧宝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也象征着佛教的超越性。要知道,只有保持着佛教的超越性,才能整体显现佛法的无上妙用。
  我们在把握中国佛教三大特点的基础上,再来共同探讨如何加强佛教自身建设这一历史性的世纪课题。
  正如朴老在报告中所说,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根本,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
  以上五种建设,人才建设是关键。从某种角度上说,有人才就有一切。但从中国佛教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个人认为,组织建设更重要!因为它是汇合各种人才、聚集大众智慧的基础!只有组织健全才能保证人才不内耗、不外流!只有组织力量,团体精神才是消除个人主义、散漫作风的根本!当今的中国佛教并不是没有弘法利生的可用人才,当前的中国佛教最需要有组织的集体合作,最需要凝聚四众弟子的共同力量,通过组织运作,来完善教制、培养人才、树立道风、建立信仰。
  因此,依个人浅见,面对新世纪,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培养佛教精英来带动广大信众,打造精品团体来转化全国佛教。所以我设想中国佛教在百年之内的枢干性组织建设不外乎以下四点总体目标,而这四点总体目标,也就是发挥佛教巨大作用的有力保证。
  第一、办好佛教协会,形成督导机制。只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才能解决目前的不良现象。以中国佛教协会为龙头,地方佛教协会为基础,个体寺院为单位,全面开展内修外化工作。组织建设是保证,各级佛教协会如果不能发挥协调人事、监督风纪、领导寺院的统率作用,那么佛教的新世纪也许会空过。
  第二、办好佛教院校,形成教研规模。高、中级佛教院校是造就弘法人才、深入佛法研究、引导思想趋向的地方。近二三百年来,欧美国家的佛教研究后来居上,韩、日、泰、缅甸、兰卡等国的四众弟子教育也颇有成果。这些国家都有非常权威的佛教大学或佛学研究机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点办好几所规模大、实力强、有特色、有专长的佛教院校,从而解决“佛教院校私塾化、四众弟子素质低”的瓶颈问题。
  第三、扶持修行道场,体现佛法受用。佛法贵在行持,与道相应自能身安道隆。若不能内证佛法受用,空口说教,就不能延续佛法慧命,体现佛教精神。目前国内有一些代表性的禅、净、律、密修行道场,如果集中全国佛教的集体力量去加以帮助、扶持,那么他们即能作为四众弟子修持佛法的模范道场。一方面可以弥补修行道场力量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信众心中树立修行佛法的圣地形象。
  第四、建立弘法基地,普及佛教信仰。勿庸讳言,大陆佛教亟需普及社会大众的佛法信仰,消除他们在宗教方面的误解偏见,树立佛教的正面形象。因此有必要以名山大寺为基础,建立普及佛法教育的基地,借助现代资讯设施和旅游特色,来扩大佛教影响,提高宗教品位。
  各位大德,关于人类社拿的新世纪,各界权威人士都有不同的观点和宣言。有人说,新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因为他们看到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快速提升,华夏儿女的巨大影响遍及世界各地;有人说,新世纪是宗教的世纪,因为他们认为未来的世界虽然科学发达、物质丰富,但在人们的精神领域当中,将会发生道德危机、伦理危机、乃至信仰危机,因此这就需要宗教的力量来予以消弥、化解;还有人说,新世纪是人间佛教的世纪,由于世界佛教徒的觉醒,佛教依照传统的根本教理,化作适应新世纪的现代模式,从而将担负起启迪智慧、净化社会的神圣职责,发挥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巨大作用。
  因此,诸位大德,我们不能坐失良机,我们应当振臂奋起,乘着国家大发展的春风,本着中国佛教协会“五十知天命”的智慧,团结广大信众的力量,共同奋发努力,使教运偕国运而常盛,使民心依佛心而永康!
  (演讲者单位:中国佛学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古人教我们隐恶扬善,看到众生好的这一面,我们要赞叹他、鼓励他;见到他恶的那一面,不说他,让他自己去反省,自己去忏悔,这是养我们自己的厚道。“隐恶扬善”,扬就是赞扬,人家有好的地方要赞叹,见到人家有过失的地方一字不提。我们都能够这样去做,社会的风气必定慢慢会淳厚。作恶的人,有时候也会做一点好事!好事你就赞叹,恶事不提,到后来他会生惭愧心,“你看看这些人对我多好,我做了小小的好事就赞叹,我做那么多坏事,你看他们都不说”,他慢慢会反省,会改过自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