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北民间石窟造像艺术


2014/9/8    热度:337   

浅谈陕北民间石窟造像艺术
  陕北石雕源远流长,其写意的造型,流畅的线条自成一体。在中国石雕艺术中占有独特位置。
  目前发现的陕北最早的石雕是1981年出土于延川县延水关镇王家塬村的一枚带肩石斧,造型对称,加工精细,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另有洛川县石泉乡东村出土的煤矸石环,同样体现出较完美的构思和高明的雕造技法。这两件石刻作品都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遗物,距今约3500-5000年。
  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是陕北石雕艺术发展最高峰险段的作品。它们绝大多数用线刻手法表现,也有浅浮雕形式的,造型拙朴,线条洗练简洁又灵活多变。表现的内容也丰富多样。有传说中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像及金鸡玉兔等;有反映农业生产的二牛抬扛的牛耕图和反映草原牧民生活的场面;也有贵族生活的饮宴、疱厨、出行等场景。这些汉代画像石作品,大多出土于绥德,米脂等县,已引起了中国美术界的高度重视。
  而唐宋时期的陕北石雕主要转入佛像雕造。有圆雕、镂空、浅滔雕等。在陕北众多的石窟寺造像中,子长县的钟山寺石窟,富县的石泓寺石窟,延安的清凉山石窟、黄陵县的双龙寺石窟都是佼佼佼者。其中钟山石窟已被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明、清时期,陕北石雕出现了许多道教造像石窟,石刻造型比例适中,细部写实,注重现表人的体态。延长县七里村河对岸岩壁间的道教石窟,就该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近现代陕北石雕,主要分为纪念性、装饰性两类。纪念性石雕主要雕造在陵园、集镇街头,如志丹陵的刘志丹雕像,各县烈士陵园的纪念塔、纪念碑等;还有延安大桥头的小八路群雕,万花山的木兰雕像、民俗文化村的石刻群等。装饰性的石雕较多,其代表性作品有绥德无定河大桥的石狮、西安草滩金龙酒的石龙等均出自陕北石雕工匠之手。不仅如此,陕北许多石雕艺术品不走出国门,迈入国际市场。
  陕北民间石雕艺术尽管有悠久的历史,但还保存至今的艺术作品为数不多。能较全面反映陕北民间石雕艺人的创作灵感和技艺的,当属散见于陕各地的唐宋及其以后的众多佛教、道教的石窟寺造像。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文物工作中,出于对石刻艺术的偏爱,走遍了陕北瑞存的主要石窟,寺庙,搜集整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本文依据有关佛教文献和陕北石窟、寺庙内现存的石雕艺术作品,对其雕造根据、技法及内容做一简述。
  一、佛像造像的依据
  佛。高肉髻与发,与一般人的髻与发不同,据《方广大庄严经》卷三所记:太子三十二相是:一者顶有肉髻,二者螺发右旋,其色青绀”。《佛本行集经》卷十《相师占看品下》中说:“大王,是童子,头其上肉髻,犹如山顶”。在佛像顶上,造出如山顶状的高肉髻,佛发又多是右旋,后来又作螺形。
  佛的鼻、目、耳,也是极为端正,非一般人所能比。据《佛说观佛三味海经》、《观相品》记:“如来鼻高修而且直,当于面门,如来鼻端如鹰王嘴,鼻孔流光,上下灌注,二眉,形如月初,卷生诸毛,稀稠得所,随目形转,如来眼睫,施生七毛,轮廓众相。
  自毫相。是佛像中一种特殊形象,在两眉之间,鼻的上面。《佛本行集经》卷十《相师占看品》中说:“眉间毫相,”右旋宛转,具足柔软,清净光鲜。《方广大庄严经》卷三中记佛三十二,大人相的白毫相是:“眉间毫相,白如珂雪。”
  佛座。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方座,左右有二狮子的狮子座,一是有仰覆莲化的莲化座。据《大智度论》中解释:“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亦名狮子座。复次王呼健人,亦名人狮子,人称国王,亦名人师子。又如狮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能师子。唐一行也曾经解释到:“如来以菩萨为狮子座。释论云:“譬如狮子众兽中,独步以无畏,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除术无畏,故名人师子。唐一行也曾经解释:“如来以菩萨身为狮子座。释论云:譬如狮子众兽中,独步以无畏,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狮子座。”不过这样的狮了座,诸 天主也是可以用。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三界篇奏请部》引《立世阿毗昙论》云:“时帝释天将诸天众,欲园游戏,至善法堂。诸开围绕恭敬人园,善法堂内中柱了边有狮子座,帝释升座,左右二边各十六天五行列而座。”狮子座,不是一般人所能坐的,只有国王,天主、或佛才有资格坐。
  关于莲花座,《大智度论》中说:问曰:诸床可坐,何必莲华?答曰:床为世界白衣坐法。又以莲华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今花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座故,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花香净大者;人中莲华大不过尺,漫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华,大如车盖,天上宝莲化,复大拉此,是则可容结跏跌坐。佛所坐华复胜于此百知万倍,又如此华台,严净香妙可坐……,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轮。是梵天王坐莲花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于宝华上结跏坐,说六波罗密闻此法者,毕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堤。
  须弥座。佛经中说:佛座称如须弥山,或胜过须弥山。《佛说观佛三味海经》卷七《四威仪品》中说:“是时佛身表里俱净,过于净妙,胜琉璃珠。于佛身内有狮子座,一一狮子座,如须弥山 ,一一座上,有一如来。”宋代大建筑家李诫《营造法式》须弥座条中指出:“须弥座就是莲花座,第五层博为“合莲博”,第七层为“仰莲博”。在宋时,有人把佛称为须弥座,李诫所记的须称座,其实就是莲座或狮子座。因此,佛座正真的名称是莲座或狮子座,不是什么须弥座。
  佛坐的姿势。
  1、结跏趺座,也叫作金刚跏趺坐,是最稳的种坐,坐姿有二种,一曰吉祥,二曰降魔。凡坐先后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左股,此即左舞右,左手亦在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跌之一,各为吉祥,故如来常安此坐,转妙法轮。
  2、菩萨跏跌从。也叫关结跏跌坐。清代人,工希查布的《造像量度续续补》中说:“左股一置右足而左足入于右股下,谓之菩萨跏跌。”此姿为石窟最常用的坐势。
  3、莲化跏跌坐。是交脚的坐势。工希查布说:“两足少展而足胫左上右下,相交于二膝下者,谓之莲花跏跌。”
  4、善跏跌坐。是两足下垂的形象,工希查布又说:“坐高座而两足下伸者,谓之善跏跌坐。”
  立佛像与足下所踏之莲花。立佛像是释迦游化时和乞食的形象。佛足踏莲花的根据;唐道世的《法苑珠林》引《大悲经》说:“佛告阿难,汝观如来在路行时,能领大地,高处令下,下处令高,高下诸处,悉得平正;如来过后地辄还复……一切丘陵、坑、屏厕臭秽丛林、瓦砾皆悉扫除,平整清净,馨香芬烈,众华布地。如来足履,踏上而过。众花之中,莲花最为清净,柔软,所以佛不仅有莲座,而且有佛的脚,也踏着莲花。
  佛光。是石窟造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论中说,佛的各部分都能放光。佛教认为佛光是有益有人的。《大智度论》中说:“佛人三昧……从其足下,千辐轮相,放六百千万亿种种色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数如恒沙等。诸佛世界,皆令大明”,又说,“佛放光明,满之千大千大世界,三千大世界中出,遍至下方,能令一切闻法得度,以是为异。”因此,造佛像,不能不造佛光。佛光分身光、项光两种。
  1、身光。又叫“常光”,“适意光”,“大光”。《大智度论》卷八解释说:“问曰,今以复放常光而照千方?”去何为常光?答曰:“佛身四边各一丈光明,菩萨生便有此,是三十二相之一,种类丈光相,佛光能照十方,何又是常光一丈,而不是更大的光呢?”《大智度论》中又说:“於五浊世,为众生少德,小智故。受一丈光明,若受多光,今众生薄福钝,目不堪其明,如人见天身,眼侧失明,以光盛微故,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则为之现无量光明。故佛像背后要造出舟形的身光。
  2、项光,又叫圆光。《佛说观佛三味海经,观相品》卷三中说:“如来颈相,缺瓮骨满相,臆德字相,万字印相,是众字间,出生圆光……於佛园光,了了如画,如镜见面,如是众相,名为园光。围绕货颈,上亦一寻,下亦一寻,左亦一寻,右亦一寻,足满八尺……此光起时,佛内髻骨及佛头中,一切妙相皆悉映现。满足面相,光明可爱,人天净国,报得妙华,不得为譬。佛面光明,益更明显,佛颈、佛胸以及臂,胜前数倍,光更明显。”
  华盖。是敬佛的一种表现。《妙法莲花经玄赞》二本未(大正藏卷三四685页):“西域暑热,人多持盖,以花饰之,名为花盖。”“昔佛在世,与诸比丘阿难,从郁卑罗延国游行村落时,天盛热,无有阴凉,有放羊人见佛涉热,即起净心,编草作盖,用覆佛上游,随佛行去,去羊大远,放盖掷地,还趣羊边。佛笑告阿难言:此放羊人以恭敬心,而心草盖用覆佛上,以此功德,十三劫中不堕恶道。天上人间,生尊贵象。快乐无极,常有自然七宝之盖,而在上,意十三劫,出家修道,成辟支佛各阿耨婆达。”
  二、佛像的种类
  1、四方佛与七佛。四方佛,根据《金光明经》,在《金光明经序品》中说:“是金光明诸经之王,如是经典,常为四方四佛世尊之所护持。东方阿众,南方宝相,西方无量寿,北方微妙声……。”《佛说三昧海经》卷九《本行品》中也说:“东方有国,国名妙喜,彼土有佛,号曰阿众,南方有国,国名欢喜,佛号宝相,西方有国,国名极乐,佛号无量寿,北方有国,国名莲花华庄严,佛号微妙声。”唐智凯把四面佛光比喻为四谛,他在《金光明经文句》卷一中说:“四方四佛护护声,四方者四门也,四佛者,四门果上觉佛也……四方是四谛智(苦、集、灭、道)……观东方集谛,常非常,非无常不动,故名阿众,观南方苦谛,乐无去无来,法性实相,实相尊贵,故名宝相;观西方道谛,毕竟清净,法性寿命虚空等,故名无量寿;观北方灭谛,永寂我八密藏,故名微妙声。”唐智凯把四面佛比喻为四谛,他在《金光明经文句》卷一中说:“四方四佛护护声,四方者四门也,四佛者,四门果上觉佛也……四方是四谛智(苦、集、灭、道)……观东方集谛,常非常,非无常不动,故名阿众;观南方苦谛,乐无去无来,法性实相,实相尊贵,故名宝相;观西方道谛,毕竟清净,法性寿命虚空等,故名无量寿;观北方灭谛,永寂我八密藏,故名微妙声云云。”
  2、七佛,(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婆)佛,拘楼孙佛,拘那舍佛,释伽迦叶佛)据《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中记:“佛告诸经丘,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比丘,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弃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浮佛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比丘,此贤劫中,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舍牟尼,又名迦叶,我今亦于贤劫中;成最正常。”此乃佛教所谓过去庄严劫,七佛时代不同,代表了几种不同劫中的人寿。又说:“毗婆尸时人寿八万四千;尸弃佛时人寿命七万岁;毗舍婆时人寿六万岁;拘楼孙时人寿命四万岁;拘那舍时人,寿命三万岁,迦叶佛时人,寿命二万岁,如我今时人寿命不过百。”
  3、千佛像。《三劫三千佛缘起》中说,三劫中每动有千人成佛。“初者,华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为首,下至楼至佛,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人者,日光佛为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是宿劫中当得成佛。”《出三藏记集》卷四《失译杂经录》中有《三千佛名经》一卷。今日本《大正藏》中又收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考宿劫”各一卷的《千佛名经》,可证千佛之说,由来已久。
  三、菩萨像
  菩萨,梵语是菩提萨锤,译为菩萨。菩提是“自行”,萨锤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之于“化他”,故名菩萨。就是有佛道,又能教化群众的是为菩萨,菩萨是修大乘佛果的等觉菩萨一转就可成佛。石窟造像中的菩萨像,又分为正觉菩萨,与夹侍菩萨。弥勒菩萨就中正觉菩萨。佛两旁的菩萨是夹侍菩萨。
  甲、正觉菩萨。正觉菩萨与佛同械作为主要的供养对象。
  乙、思维菩萨像。是根据释迦牟尼本行中对各种物的思维而造 出的,如太子坐闫浮树下见弱肉强食状……。
  丙、夹侍菩萨,有1文殊、普贤;2观世音与大势至,此二菩萨为西方阿弥陀佛的两个上首菩 萨。
  四、弟子像
  夹侍弟子像。甲、声闻、比丘、阿罗汉。乙、十大弟子、夹侍二弟子及诸侍者像(佛)
  1、十大弟子:舍利佛智慧,目犍连神通,大迦叶子头陀,阿那律天眼,须菩提解空,富缕那说法,迦旃陀论义,优波离持律,罗候密行,阿难陀多闻。
  2夹待二弟子及更多的弟子像。《长阿含经》卷一中说:“时毗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骞荼,一各提舍。诸 弟子中最为第一。尸弃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今我(释迦牟尼)二弟子,各名舍利佛,二名目捷连,诸弟子中最为弟一。
  五、保卫佛的八部像
  也叫护法像,八部是指天、龙、夜叉、阿修罗、乾闼婆、紧那罗、迦楼罗、摩罗伽等,他们都是释迦的眷属。《过去现在因果经》:”当于善慧受记之时,无量天、龙、夜叉,……摩喉罗迦,人非人等散众妙花,满虚空而发誓言,善慧将来成佛道时,我等皆愿为其眷属;于八部鬼神,就成佛的侍卫了。
  甲、天。《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世纪经韧利天品》第八中记:“欲界众生有十二种(不是天部的不抄去)……六者四天王,七者韧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铺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才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在,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饰天,十四者小俨饰天,十五者无造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聍天。天色界众生有四种:者空智天,二者识智天,三者所有智天,四者有想无想智天。
  乙,龙。《妙法莲花经序品》中有:“八大龙王、难陀、跋难陀,娑伽罗,和修吉,德义迦,阿那婆达多,摩那斯,优钵罗诸龙王。”
  丙,夜叉。《大智度论》中,夜叉“夜叉分为地、虚空、飞行三夜叉。”《注维摩诘经》说:‘夜叉,秦言轻捷,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居下二天,守天城池门阁。’地夜叉刻在塔座最下层,怒发上冲,似鬼形的杠人像。塔层中练武姿势的人,室门两侧持三股叉的力士护卫像等都为地上夜叉。窟顶方格形平棋,四周刻出飞行手托莲花的天人,内世室中间门额,明窗刻的飞行状手托莲花或博山炉的天人,又作掷击状的天人,是属虚空中的地夜叉。
  丁,阿修罗。《经律异相》卷四六阿修条说:“大修罗王……忽自念言,我有威德,神力如是,而置韧利天及日、月诸天,行我头上,誓取日月,以为耳挡,渐天瞑忿,加欲捶之。即念“舍摩黎毗摩质金多”二阿须轮王,及诸大臣,各办兵仗,往与天战。是一个区恶好战之神。造出三首六臂或六臂,两手持日月,作勇猛跏跌坐的便是阿作罗王形像。
  戊、乾闼婆与紧那罗。《妙法莲华文句》卷二下中说:“圪闼,此云嗅香……此是天帝俗乐之神也。乐者撞倒会也,乐音者,鼓节弦管也”,《维摩经略疏》卷五中也说:“乾闼婆,此云香阳。此亦凌空之神,又云是天主幢倒东神,居十宝山,身黑相视。即上天奏乐。”不仅是称呼鼓节弦管的乐神,而且也把这名词用在了倒立会的身上。
  辛,紧那罗。也译作紧捺洛,甄陀罗,汉译是歌神。据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五中解释:“紧那罗或云真陀罗,此去歌神。卷一中说:”紧捺洛,梵语亦天名也,正梵音云:“紧那罗歌神也。其音清美,人身马首。女则姝丽,天女相比,善能歌舞,多与乾闼婆天以为妻室。”
  巳、迦楼罗。汉泽“金翅鸟”,《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二下解释:“迦楼罗,此云金翅,翅鬲金色,居天大树上,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亦称为凤凰。金翅鸟的居住在龙宫附近。,大楼炭经、龙鸟品》说:“胯弥山大海底北,有鸡头和鸡龙王宫,宫北有大树,名曰句梨炎,树的西方有卵生、胜生、华生等四种金翅鸟宫。”此咱种金翅鸟,入海水内吃同样生的四种龙,这种凶恶的大鸟,后来悔过自责,受“八关益法、归底于法。”《法苑珠林、畜生部》引《菩萨处胎经》云:“尔时鸟闻龙子说,受人闪斋法,口自发言,从今以后,尽形寿,不杀生,如诸佛教。”遂为八部护法之一。一般刻在层龛正中的鸟,即金翅鸟造像。
  庚,摩喉罗伽。据《妙法莲华经玄赞》第二本中记:“莫呼洛伽,此云大腹、大蟒、田蛟腹行之类,就是摩喉罗伽讹也。”《一切经音义》解释:“摩喉罗伽,亦是乐神之类……或云大蟒神,其形人身蛇首也。”
  六、八部以处的护法像
  甲、金刚力士。为八部像以外的护法象像,梵名为伐折罗陀,跋罗波。汉译为执金刚力士。执金刚,金刚手,持金刚,密迹金刚力士等。《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卷二中记:“时有转轮王,各勇郡王……王有千子,具足勇猛与众殊异,端正起绝……其二正夫人……有二孩童……一名法意,一名法念……其后二子,各心念言,汝等正士所志云何,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诸人成得佛时,当作金刚力士,常亲近佛,在外威仪,有诸 如来,一切秘要,常委托依,普闻一切诸佛秘要”。金刚力士,应曰密迹,住世尊右手执金刚,刻成头戴鸟冠手持金刚杵的金刚力士,位于门两侧。
  乙、四天王像。头戴花鬟冠,宝缯上翅,上身著类似衬裆甲,下著战裙,赤脚。南边的二天王一持两股戟,一持矛;北边的二天王,一托塔,一持剑。四天天王里欲界六天之一。《大智度论释天主品》中解释:“四天天王者,东方名提多罗,秦言治国。主乾闼婆及毗舍;南方名毗琉璃,秦言增长,主拘磐荼及薛荔多;西方名毗流波叉,秦言杂语,主诸龙王及富多那;北方名沙门,秦言多闻。主夜叉及罗刹”。《别尊杂记》;四天王条中说:“东方持国天……赤色,仇怒形也,被甲,上发向上,著天衣,左手持剑,右手押股上,眷属围绕,南方增长天,赤色,右手持剑,左手作拳按腰,著甲胃,眷属围绕;西方广目天……赤色,著胃,右手持三股戟,左手按股上,眷围绕;北方毗沙门……著七宝严甲胃,右手托腰,左手捧宝塔。八大药叉将吉祥天等眷属恭敬围绕。”又记:“东方天……左手申臂捶下把刀。南方天……左手亦同前天王法,申臂把刀,右手执矛,矛根著地,西方天……左手同前,执矛异其右手中而把赤索。北方天……左手同前,执矛柱地,右手屈肘擎于佛塔。”
  丙,迦(俄)那制约缸底像。“画童子形的鸠摩罗天与象头长鼻的迦那钵底象。也是天部之汉泽为‘欢喜’,其像形人身像头六臂,于白叠于画之。”
  丁,手持矩,持索的人身蛇尾鼓兽形四肢的怪像。《翻译名义集》梵语摩罗伽条云大腹行,什曰:是地龙而腹行也,肇曰:大蟒神腹行也。《净名疏》云:“即世间庙神受人酒肉,悉蟒腹,毁戒邪方,多嗔少施,贪嗜酒肉,亦名呼洛。”
  戊,三界诸天旬地风、雷等神鬼像。在佛教中,八部既然是佛的护法,其自然界中的地、水、火、风、云、电、雨等也应是佛的护法。
  雷、风、雨等神像,有类似猫首、四爪有翼的怪兽,周围画连鼓形。有类似鹿首,狗身,有翼的怪像。此外,还有四大天神,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风神,四者火神,云有四种,电有四种和雷雨等现象。《山海经·东山经》:“凡东次三经之首,自尸胡之山到于无睾之山,……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是神也,见则风雨水为败。”又说:“人身,羊首的神代表雨神的……”
  巳,千秋、鬼和须吉、毗摩质多等像。宝唱《经律异相》卷四八说:“千秋人面鸟身,生子还害其母,复学得罗汉果,畜生无有是智及有尊卑想,不受五逆罪。”《俱舍论》卷一说:“其五者何?一者害母,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众僧,五者恶心出佛身。”(文出《婆须密经》第八卷,》唐规基《妙法莲花经玄赞》第二本云:“和须吉者,此云九头绕妙高食细龙之类也。”《法苑珠林、修罗部》云:“……依,长保含经》云:劫出成时,昔有光音天,八海洗身,水精八身,生一肉卵。复经八千岁毗摩质多,有九头,头有千眼,纳香山乾闼婆女,生含脂罗候,含脂罗候者,是帝释取为夫人。罗候阿修罗,亦云障日月,为帝前军。”
  七、供养人像
  供养人是指佛教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以有各阶级信仰佛教的男人(优婆塞),女人(优婆夷)等。佛教者认为:“金檀铜素,宁丹素,图像圣客,名为佛宅;低绢竹帛书写玄言,名为法宝:‘判发染底,执持应器,名为僧宝。’自作供养者,得大果报,他作供养者,得大大果报,自作他作供养者,最大大果报。”
  八、经变故事造像素材及内容
  1、西方净土变。画的形式,莫高窟203、204号隋代窟的净土变,采了一佛二菩萨的形式。在像的下面,画出极简的七宝池,池中画出一些莲花。到初唐按经文内容;佛说法图,听法四众,上首菩萨,宝墀前的伎乐,极为庄严的楼阁。七宝池,八功德水,大如车轮的莲花,空中的天伎乐宝幛、宝纲、迦陵频伽,共命鸟等,组成一幅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画图。
  2、观经变。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内而作。与西方净土变一致。增加了阿阖世王幽闭父母——频波洮罗王与韦提希夫人的故事及十六观画像;据《无理寿经》说:“日想名曰初观,次作水观,第二观,名为粗见极乐国地,第三观日次观宝树,见树茎叶华果,为树想,第四观,有八池水,为八功德水想,第五观,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第六观,佛告未提希,于七宝地具备莲花想,或为金铡台,为“花座想”,第七观,为佛想,第八观,是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为观遍一切色想,第九观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身想”,第十观大势至菩萨,第十一观,见和天西方极乐世界于莲花中结迦跌座,名无量寿佛极乐世界,“为普想”第十二观,先当观于一丈六像的池水上,为杂想观,第十三观,凡生西方有九品人,第十四观,为“上辈生想”,第十五观为“中辈生想”。第十六观为“下辈生想”。十六观都是心中的想象,教人放弃对当世的斗争,以达到解散人们的斗争意志,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较高的法术。
  3、弥勒变。据《弥勒下生经》、《弥勒生成佛经》:“弥勒下生一塌胡涂翅头未城,城内街巷道路清洁无尘,以金沙覆地,并且处处都聚有金根,国中十分富乐,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收。国王名有千子,有金轮,象马、珠女、主藏、主兵等七宝,城中大婆罗门主,名妙梵,婆罗门女名曰,梵摩波提,弥勒下生,托之以为父母,诸多臣等持宝台,献于弥勒,弥勒施舍给诸婆罗门,婆罗门收到后立即毁坏,弥勒见此,妙台的须臾无常,因而决心出家,坐在龙华菩树下成道。“有香美稻,一种七获,百味具足,人口消化,便利之时地生赤莲华,经蔽秽气,人民既老,自然行诣树下,念佛待尽。由于是这样的天国,人人所希冀的了,这时王旃檩,须达那和婆罗门等各与八万四千人,同时出家。画面上画出翅头未城清洁富乐及一种七收的景象,下面画出王的七宝与婆罗门等毁七宝台的情况,左右画出,王的七宝与波罗门等毁七宝台的情景,左右画出王,大臣、王女、王子等八万四千八出剃度。
  九、父母恩重经变
  1、投佛祈求嗣息,刻出一男手持炉,一女手托是果盘,作祈佛求子的形象。
  2、怀胎守获恩,图之东,一侍女捧果盘送与怀胎的慈母。
  3、临产受苦恩,图之西,刻出怀胎的慈母,大腹便便,身后一女人作扶持状,身前一女人曲膝跑而作接生状,最后一男人作惊惶之状。
  4、生子忘忧恩。图之东,慈母怀抱小儿,父亲用手摩抚其妻,二人共弄小儿,在有乐以忘忧的神态。
  5、燕苦吐甘恩。图之西,刻出慈母抱着小儿,小儿手中作持饼的形象。
  6、回乾就是湿恩。图之东刻出慈母卧在胡床上,双手抱持小儿和把尿的形状。
  7、乳哺养育恩。图之西,慈母怀中一个小儿,一手摩抚乳头,另一乳头放在小儿口内作吃乳 状。
  8、洗濯不净恩。图之东,慈母作洗衣状,后面一人抱持小儿向慈母身上把尿的的样子。
  9、为造恶业恩。刻为婴儿妇杀猪宴饮的图像。
  10、远行忆念恩。刻父母送儿远行的图的像。
  11、究竟怜悯恩。刻出上面坐着双亲,下面跪着的儿子,题记:“百岁唯忧八十儿,不舍作鬼也忧亡,欢喜怒常不犯慈颜,非容易人 来谓色难。”
  《佛说父母重经变》中的14连环故事变相图,图题:
  (1)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养。
  (2)十月将满,产后母子俱头洗浴时。
  (3)父母养育,卧在搁车时。
  (4)父母怀抱,含笑未语和弄声时。
  (5)或在栏车,摇头弄脑时。
  (6)或复曳腹,随行鸣呼向母时。
  (7)父母将子随行加胫时。
  (8)母为其子,开怀出乳,以乳乳这时。
  (9)或得饼 果以与其子,一过不得娇啼佯哭。
  (10)孝子不娇,必有慈顺。
  (11)娇子不笑,必有五摘。
  (12)子亦长大,求索妻时。
  (13)得他子女,私房室内其相欢乐。
  (14)父母年老,气力衰微时。
  十、地狱变
  上层刻出地藏菩萨,头戴宝冠,颈前有璎珞结跏跌座,左手当胸,右手捧摩尾珠,夹侍二僧,其一持锡仗,左右各刻有五王,由东而西题名:1秦广大王;2初江大王;3宋帝大王;4五官大王;5闫罗天子;6变成大王;7太同大王;8平正大王;9都市大王;10上转轮圣王;十王下刻16地狱的变相,其次序由东而西:1刀山财狱;2镬汤地狱;3寒冰地狱;4剑树地狱;5拔舌地狱;6毒蛇地狱;7锯解地狱;8黑暗地狱;9截膝地狱;10阿鼻地狱;11饿鬼地狱;12铁轮地狱;13刀舡地狱;14镬汤地狱;15铁轮地狱;16粪地狱。
  八大地狱:第一名想,第二名黑绳,第三名堆压,第四名叫唤,第五名大叫唤,第六名烧炙,第七名大烧炙,第八名无间。
  十六小地狱:
  1、黑沙。热风吹黑沙,烧人肉皮。
  2、佛尿。尿煮沸铁丸,烧焦人体各部。
  3、五百丁。以五百铁钉钉人手足,心苦毒辛酸,号咣呻呤。
  4、饥。以热铁丸充饥,烧人咽腹。
  5、渴。以铜水灌人,烧人臂、舌、咽腹。
  6、铜釜,人在釜中,用热渴煮沸。
  7、多铜釜,狱鬼用铁钩由此釜掷入彼釜内,相次煮沸。
  8石磨。用热石压身,辗转揩磨,骨肉摩碎。
  9、脓血。脓血沸,烧人身体。
  10、置火。铁斗中置火,烧人手足。
  11、灰河。灰热汤成河,河中有铁刺,人在河内,波沉没,铁刺刺身。
  12、铁丸。迫持铁丸烧烂全身。
  13、斤斧。用热铁禾斧,劈人身体。
  14、豺狼。豺狼成群,噬啮骨肉。
  15、剑树。树叶作剑,吹落人身,手足斫断。
  16、寒冰。寒 风猛吹,皮肉堕落。《六趣轮回经》“地狱趣”记:“等活、黑绊、炎热、众合、号叫、大号叫无间、铜爪、铁刺、剑叶、铁鹰、唐晨、尸粪、铁礁。”
  十一、密严经变
  不空是密宗开创的主要人物之一,并译出许多密宗经称密宗大师。信仰密严行也可以;慧觉为十地,灌顶证如来,身法得天尽是佛之境界。
  密严世界。金刚藏二菩萨,主要画面是密严道坊会的图像,正中二菩萨为如实见,金刚二菩萨了。
  十二、地藏菩萨与十王变
  据《佛说地藏经》中的佛说法相右画“舍利佛,第一陈文王,第二初江王,第三柔地王,第四五官王,第五五道转王;右边画大目乾连,第六过阎罗王,第七变成王,第八太山王,第九平正王,第十都市王,等十王身像。佛座前右为善恶童子,左为道明和尚,十五之上,右画赵判官,吴判官,左画崔判官,王判官。
  十三、地藏菩萨与六趣轮回变
  地藏佛,面型长圆,胸前用花饼式的轮,连成颈圈式的璎珞,左用二夹侍及供养人像。六趣轮回像:1天趣中的天女;2人趣中的两个人像;3修罗趣中的手持日月的阿修罗像;4饿鬼趣中的牛持叉人;5地狱趣中的二个人;6畜生趣中的马。
  十四、雕塑、绘一技法与风格
  [东晋十六国北魏太和十九(二期)]
  (一)最早期造像的阴线条,
  1、宽线条中的阴线条,一道或两道。
  2、宽线条中的三道阴线。
  3、园线条中的阴线条。
  4、浅直平阶梯式衣纹。
  浅直阶梯式中的阴线条。
  三期造像特征与风格。
  “像成而恨面瘦……即减臂胛,像乃相称”雕造技法:1深直平阶梯式的衣纹;2匀称细密凸起,如印度标秣莞罗式衣纹。
  四期造像风格与雕造技法:1承袭前期直平附梯式线条衣纹手法;2在直平阶样式梯式的基础上,发展出新式的剖面作半圆形凸走的线条,但衣纹大部疏稀,在前一期较密的衣褶有所不同。
  五代宋初造像雕造技法:不拘泥于十分规律的线条,而是按照“勿绰纵掣、理无妄下,以状高测深科,飘然远举之势”的手法进雕造,然而,这极为细腻的雕造风格,不免要失真雄劲健壮,反而觉得不及唐代各朝的作品。
  十五、补充资料:
  1、阿鼻地狱:《涅磐经》十九曰:“阿者言无,鼻言救。鼻者名闻,间无暂乐,故名无间《观佛三日昧海以》云‘阿言无鼻言早救,成论日月五无间,中无故。三时无闻。定一劫故。四命无闻,中有绝故。无形无间,如何鼻纵广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编潢故。此五无间,乃造五逆业者报之。”
  2、地狱:《智度论》,十六曰:“活大地狱,黑绳大地狱,合会大地狱,叫唤大地狱,大叫唤大地狱,在热地狱,大热大地狱,阿鼻大地狱。《俱舍论》八大地狱与上同,以同上书”。
  3、八炎火地狱:一名炭坑地狱,二名沸尿地狱,三名烧林地狱,四名剑林地狱,五名刀道地狱,六名铁刺林地狱,七名咸河地狱,中铁橛地狱。是为八。又十八沁黎经有十八地狱。《翻义名义集》二地狱篇,八炭火地狱外,又有“八寒冰地狱者:一名颇浮陀多沙有孔,二名尼罗浮无孔,三名呵罗罗寒颤声,六名沤婆罗,此地狱外逼作青莲花色,七名婆头摩,红莲花色,罪人生中受苦也,八名摩婆头摩,其中受若,隋其作业,各有轻生。”
  4、镬汤地狱:《观佛三昧海经》五曰:“此地狱有十八镬中,其身然消烂,唯余骨在。
  5、铁轮地狱:《翻译名义集》二曰:炎火地狱,六曰铁刺林,《智度轮》十七曰:若犯YIN邪,侵电 他人妇,贪受乐触……隳铁刺林地狱中。
  十六、道教造像
  1、三清像。头戴花瓣,三绺须,外著方领大衣,大衣外又著仙衣,结跏跌座,从头上引出二股云气上又有三真人像,左右二像的衣饰与正中者大致相同。三清内容:据《运笈七卷》卷三《道教本始内部道教三洞宗元》条民:“原夫道家肇,起自无生,垂迹应感,生于妙一,从手妙一,分为三衣,又从三元,变成三气……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人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大洞之迹,别出为化主,治在三清境。共三清乾,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各三天,其三天者,清彻天,禹余天,大赤天是也,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彻天,其气始青。灵宝君在上清天境,即禹赤天也,其气玄白……。此三君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也”境别有左中右三宫,宫别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别有一太上老君天师“造形像:有的手执圭著通天冠 ,或冕冠者的王像者;有的着硬角幞头的臣宰像,有的头戴盔双手执棒斧的武士像。
  2、三皇像。著通天冠,手执圭的三皇像,据《云笈七签》卷一《太上老君开天经》记载:“混元一始,万劫至于百成,百成有八十一万年,于是有了太初、太始、太素三阶段,每一段中都有老君从虚而不讲经。以后又有元皇、太上皇、地皇、人皇,人皇以后又有伏羲、神农、燧人、祝融,也都是居老君之下而为师。协助教化的神像。”前一阶段的太初、太始、太素是天地开始,还未有人类,第二阶段有了人,于是有国皇,第三阶段的伏羲、神农、燧人、祝融与传说的三皇相同,只加了祝融。古代传说,有功有人民的是,伏羲时期发明了网罟,神农时发明了稼穑,燧人时发明了火。这三皇自然是民族生活的关键问题,便成了人民最爱慕的祖先,称作三皇,祝融教人修三纲,齐政,是上层建筑的创造者,他的重要不如前三人,所以造像中三皇,可能是前三人。
  3、三尊像。据《去笈七签》卷一《道教三洞宗文》中说:“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最上一天曰:“大罗,在玄都玉京之上……三世天尊治在其内,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现在天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
  十七、补充拾零品
  《佛说文铁师利法宝藏陀罗经》:“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邦,其国中有山,号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便是山西省五台山成为文殊说法圣地之因。
  骑狮、象的文殊与普贤像,是从唐才开始出现的。骑像的普贤菩萨最早见于《法华经中的劝发品》,《法苑珠林的普贤部感应像》:宋路昭及后大明四年,造普贤菩萨乘宝正舆白象,安于中法禅房。北朝北魏前期有云岗第9窟已有单独骑象的形象,但那是作为夹侍菩萨的普贤。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门讲“舍一得万报”,这是真的,可是一般人不相信,这是他的善根不足。信解是善根,信了之后你要肯干,肯干是你有福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