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法法师: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释义4


2014/9/3    热度:422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释义4

第二、盗戒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盗戒又名不与取,他人不与的财物而不能盗取,如以强制手段取人财物的叫偷盗。《楞严经》中说:“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盗是害他人的依报外命,杀是害他人的正报内命。因为财物能滋养色身,所以也叫外命。

“若”受过菩萨戒的“佛子”,亲手盗取他人的财物,如劫取、诈骗、强取等,都叫做“自盗”。

自己不行动,或用口叫他人或派人教人为劫取财物的叫“教人盗”。

以种种技巧迷惑他人,方便盗取他人财物的叫“方便盗”。

用外道邪咒,幻术的力量,盗取他人的财物叫“咒盗”。

“盗因”,就是无始以来的贪心种子,起偷盗之心。

“盗缘”,就是财物现前,盗心相续不断,成为盗心的助缘。

“盗法”思维盗取财物用种种手段方法。

“盗业”,就是因、缘、法,三种都已具备,窃取成功,财物已离本处,为自己所占有,将来一定要受三途苦报。

不但人天的财物不能行盗,就是“乃至鬼神”的财物,也是“有主”之物。例如祠庙中的供具供品系鬼神所有,也不能盗取。“劫贼物”就是劫贼盗取得来的赃物,也不能强取。“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是总指一切财物,不论贵重或轻贱的东西,如一针一草最小的东西,不属自己的都不能故意盗取,何况别人贵重的财物就更不能盗取。

“而菩萨应生”道种智观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是自己过去的父母,未来诸佛,应当生起“孝顺心”,孝顺众生如同自己父母一样。若是盗取他们的财物,等于就是盗取父母的财物,罪过是很大的。所以作为菩萨,应当生起“慈悲心”,以种种方便给予众生快乐,拔除众生的痛苦,“常”常去帮“助一切人”,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使他们“生”起幸“福”,“生”起过着快“乐”的生活。“而”菩萨,如果没有慈悲心孝顺心,“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即犯“波罗夷罪”。

1、盗戒具五缘犯

(1)是有主物;

(2)有主物想;

(3)起盗心取;

(4)值五钱(古印度一钱值十六铜钱折合银子约八分重);

(5)财物举离本处,结重罪。

盗僧众财物,罪特别重。如十方常住僧物,十方僧人皆有份,假如不问而盗取,即是盗取十方僧物为己,要向十方僧众结罪。如现前僧物,属现前僧所有,僧众未作羯磨而盗取者,便是盗现前僧物,要向现前僧结罪。盗物分三品:(1)上品物:如佛物,法物,现前僧物,四方僧物,父母师长物,盗取便结重罪。(2)中品物:如盗人财物,值五钱结重罪;盗天人之物,不值五钱结轻罪。(3)下品物:如盗鬼神畜生之物,结轻罪。

2、开遮持犯

如菩萨见劫贼夺取他人财物,若僧伽物,塔寺物,取为己有,纵情受用。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免其受三途苦恼,即随力所能,夺其财物,把所得的财物归还原主。菩萨这样做,不但没有犯戒,而且还有功德,是可以开缘的。

3、果报

偷盗之罪,令众生堕三恶道。从恶道出若生为人得二种果报:一、贫穷困苦;二、资财不得自在受用。《十善业道经》中说:“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1)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2)多人爱念;(3)人不欺负;(4)十方赞叹;(5)不忧损害;(6)善名流布;(7)处众无畏;(8)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9)常怀施意;(10)命终生天。

第三、YIN戒

若佛子,自YIN,教人YIN,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YIN,YIN因,YIN缘,YIN法,YIN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YIN。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YIN,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姐妹,六亲行YIN,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YIN是指男女染污的行为,又名不净行。它是三界四生六道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YIN心不断,是不能出离生死轮回的。所谓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YIN必落魔道。

“若”作为出家“佛子”必须要戒除YIN欲,梵行清净,净法与人自净净人,不能有YIN欲行为。“自YIN”是指自己贪欲,做男女YIN秽的行为。“教人YIN”是教他人做YIN欲污秽的行为,或教他人于自身行YIN。“乃至一切女人”均“不得故”意与其做“YIN”秽的行为。

“YIN因”即无始贪YIN习气为因,妄起YIN欲之念。

“YIN缘”男女现前相见,起贪YIN心瞻视为缘,婬念相续。

“YIN法”思维种种方法,达到目的,如拥抱摩触接吻,以资助YIN业。

“YIN业”即因、缘、法,三法和合,男女二根交接即成YIN业。

“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YIN”,是指不但对女人不能生染污心,乃至畜生之女,诸天鬼神之女,都不能行YIN。非道行YIN是对在家菩萨说的,非道行YIN有六:1.非时、2.非处、3.非女、4.处女、5.他妇、6.自身。

(1)非时行婬有三:一是在日中;二是每月六斋日和每年的三长斋月;三是自妻妊娠产后。

(2)非处行婬,除阴道外有二处:一是大便道,二是口道。

(3)非女行婬(对男子而言)有三:一是男子;二是黄门;三是二根。

(4)处女有二:一是未嫁少女;二是非属于己所摄。

(5)他妇:即有夫之妇,属他人所摄。

(6)自身:令他人在自己身上作不净行。

以上都是属于非道行YIN,不但出家菩萨要断除,即在家菩萨也要断除。

“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是指发心菩萨,不同于没有智慧之人,应当观察一切男子即是我父,一切女人即是我母,应生孝顺心,熄灭邪YIN。令一切众生断除爱欲,永离生死根本。“救度一切众生”,是指应生起慈悲心。“净法与人”教人修持梵行,自己身心清净,他人也清净,方是菩萨慈悲教导净法与人的根本。菩萨如不能教化众生,净法与人已经不是菩萨了。“而反更起一切人YIN,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姐妹六亲行YIN”(父六亲即伯叔,兄弟,子孙;母六亲即姑姨,姐妹,儿孙)。违背戒律,违背伦理道德,和禽兽一样,“无”有一点“慈悲心”。更起一切人YIN,失菩提种子,作三途恶业,“是菩萨波罗夷罪”。

1、YIN戒具四缘犯,分二:

一、主动行YIN:(1)是道(男二道,女三道);(2)起YIN欲染污心;(3)起方便;(4)与境合交接即犯。

二、被动行YIN:(1)是道;(2)为怨所逼;(3)与境合;(4)受乐即犯。

出家五众佛子要全断YIN欲;在家二众惟制邪YIN。邪YIN有三品:

(1)上品:与母女姐妹六亲行YIN,犯。

(2)中品:与其余一切人、畜等行YIN,犯。

(3)下品:己妻非时、非处、行YIN,犯。

2、开遮持犯

出家菩萨为了生死度众生,维护僧团的清净,不应行非梵行;在家菩萨惟制邪YIN。但有开缘:如睡眠无觉知、不受乐、一切没有YIN欲意,不犯。

3、果报

YIN欲果报,令众生常堕三途,如在地狱中常抱铁床铜柱;如为畜生成鸟鸽鸳鸯等类;如从恶道出,生在人道得二果报:(1)、已行不端,妻不贞良;(2)、恶名流布,眷属违逆。

第四、妄语戒

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乃至不见言见,见言不见,身心妄语。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妄语就是虚妄不实,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自非圣人,言是圣人,未真实得圣人法,言已得圣人法。既欺诳了他人,又欺骗了自己。究其原因,目的就是希求名闻,贪图利养。这妄语罪是不善法,“若”为“佛子”应当戒除。

“自妄语”,说自己是圣人,我已悟道,我得神通,是某某祖师再来等等。

“教人妄语”,自己没有得道,就教弟子或使亲朋好友互相传言,说其已得道果,教人妄语目的是为了利养。

“方便妄语”,以种种善巧方便的妄语言词,令对方相信其已悟道证果。

“妄语因”,即无始以来欺诳之心,虚妄习气为因。

“妄语缘”,有可欺诳的人现前,助成其妄语是缘。

“妄语法”,即欺诳他人所用的种种妄语方法。

“妄语业”,以因、缘、法,三事和合,成妄语业。

因此招感将来拔舌犁耕的极苦果报,皆由妄语业所造成,若大妄语业造成以后,将来决定招感无间地狱。

“乃至不见言见”等,是以轻来说明重罪。就是说不但重的妄语不能犯,“乃至”最轻的妄语,如不见言见,见言不见等都不能犯。“不见言见”,就是本来没有见到他人作恶,妄说某某人作恶,我见到了。“见言不见”,就是事实见到他人行善,因为有嫉妒心,妄说没有见到他人行善。其他如闻觉知,妄言不闻不觉不知。不见不闻不觉不知,妄言已见已闻已觉已知,这些都属于妄语。“身心妄语”,就是上面所说不见言见等,已出于口,口本来是属于身,口不能自己言说,是因心的关系,才有言说,所以叫“身心妄语”。

“而菩萨常生正语正见”,是指已受十重四十八轻戒的四众弟子都叫菩萨。菩萨常生正觉,不忘本源心地,以正语正见引导众生。正语就是语不偏邪,如实而言。正见是思想正确,为生死,为菩提,为众生,不为名利,见不颠倒。也不以凡称圣,以邪为正。“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是指菩萨以正语正见弘法利生,也令一切众生起正语正见。假如菩萨自无正语正见,应作而不作,“而反”作颠倒妄语。“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拨无因果,自损损他,违背菩萨利生的行愿,“是菩萨波罗夷罪”。

1、妄语戒具五缘犯

(1)是众生;

(2)众生想;

(3)欺诳心;

(4)说大妄语;

(5)听闻人领解、犯。

2、善识开遮

《戒本》说:“菩萨为多有情解脱命难,以种种方便故作妄语。自无染污心,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3、果报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果报。(1)常被人诽谤。(2)为他人欺诳。

《十善业道经》中说:“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1)、口常清净,如优钵罗花香。(2)、为诸世间之所信伏。(3)、发言诚证,人天爱敬。(4)、常以爱语,安慰众生。(5)、得胜意乐,三业清净。(6)、言无误失,心常欢喜。(7)、发言尊重,人天奉行。(8)、智慧殊胜,无能制伏。若能回向菩提,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第五、酤酒戒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酤酒就是指酿酒买卖给人家,被害的人多。能使饮酒的人醉后乱性,失去理智,甚至败国亡家,丧身失命。种种罪过无不是由饮酒引起的,所以“若”受菩萨戒的“佛子”,要戒酤酒。

“自酤酒”,自己为了钱财贪图利益,以酤酒作为买卖。

“教人酤酒”,是教人造作酿酒买卖,或以本钱给他人,造作酿酒买卖,取利归与自己。

“酤酒因”,是指无始以来贪图利养之心,起酤酒之念。

“酤酒缘”即准备种种酿酒器具,以及米麦工人等具,助成酿酒买卖。

“酤酒法”,用种种技术酿酒,买卖交易等法。

“酤酒业”,因、缘、法,三事和合酿酒,以酒买卖,采购贸易成功。

“一切酒不得酤”是指不但米麦等酒不可造,既甘蔗、葡萄、杨梅、枣子等五谷,也不可造。因为这些酒,具有兴奋刺激醉人等功能,是起罪因缘。《四分律》说:“饮酒有十种过失:(1)、颜色恶;(2)、气力少;(3)、眼不明;(4)、现瞋相;(5)、坏资生法;(6)、增致疾病;(7)、增益斗讼;(8)、恶名流布;(9)、智慧减少;(10)、命终堕三恶道。”因为一切罪恶过失,皆由饮酒生起,所以说“是酒起罪因缘”。

“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明达就是智慧,菩萨应依般若大智慧光明,自觉觉他,种种方便,开示教化众生,使众生生起本有的智慧,通达明白一切事理性相。如菩萨不能用智慧教化众生,还用酤酒法教化众生,“而反更”使众生“生起一切颠倒之心者,是菩萨”犯“波罗夷罪”。

1、酤酒具五缘犯

(1)是众生;

(2)众生想;

(3)希利买卖;

(4)起酤酒加行;

(5)酤酒买卖、犯。

2、善识开遮

在家菩萨如为人治病以酒为药引,不希图利润,以药在酒中,不能使人多饮故不醉人,酤者无罪。出家菩萨不许酤酒,如酤酒则犯邪命自活,犯波罗夷罪。

3、果报

酤酒者命终堕地狱,如从地狱出,生人道中,当来狂呆没有智慧。《四分律》中说:“酤酒有三十六种过失。”《本经》四十八轻戒中,第二条饮酒戒中说:“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况复酤酒,罪更深重。

第六、说四众过戒

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说四众过是向未受菩萨戒的人,说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的过失。作为菩萨,对于同学善友,无过不可谤讪别人,假如他有过失,应当以慈悲心,善言劝告,令他知过必改,忏悔业障,不得向外人说佛教四众弟子的过失。

“若”受过菩萨戒的“佛子”,“口自说”是指诽谤出于自己口中。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这四众佛弟子是发大乘心,禀受大乘菩萨戒,有出家与在家二种不同菩萨。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众,他们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禀受的是声闻戒和菩萨戒。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二众,他们禀受的是在家菩萨戒。“教人说罪过”,有二种情况:一是自己内心有瞋恚,令人宣说对方的过失。二是对方的愤怒,令他人宣说其犯戒的过失。如说他人犯七逆十恶,轻重诸罪等罪过。作为佛子,不能宣说他人罪过,也不能教他人说别人的罪过,应善护口业,福德无量。

“罪过因”是无始以来恶口习气,说众罪之心是因。

“罪过缘”是要说对方的罪过,以藉口为缘。

“罪过法”以种种巧说方法,令他人相信其犯罪过法。

“罪过业”,因、缘、法,三事和合,用口宣说,使听闻者领解即犯。

以上是造口业,说四众过将来要受截舌地狱的果报。“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是破坏佛法的恶人,向外求道,断佛慧命,使诸众生堕落三恶道的叫外道恶人。二乘亦名恶人是因为不能续佛慧命,不发菩提心,作自了汉,也叫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者,是指外道与小乘,不能通达大乘佛法,就来诽谤佛法,破坏佛法。他们认为大乘不是佛说,非戒律,象这样的恶人,菩萨应“常生慈”悲“心,教化是恶人辈,令”他们“生”起“大乘”慈“善”的“信”心。使外道改恶修善,反邪归正;令二乘者舍小乘的知见,回归大乘。

然“而”受“菩萨”戒的人,不尽应有的责任,“反更自”己也“说佛法中”四众佛弟子的“罪过者”,“是菩萨”犯“波罗夷罪”。

1、此戒具六缘犯

(1)是众生;

(2)众生想;

(3)说罪心;

(4)所说过;

(5)所向人;

(6)前人领解,犯。

2、善识开遮

如僧团羯磨布萨时,僧差有举罪等因缘,可以说四众过。除此以外,不许开缘。

3、果报

《华严经》中说:“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人生中,得二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蔽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十善业道经》中说:“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1.得不坏身,无能害故;2.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3.得不坏信,顺本业故;4.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5.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若能回向菩提,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1.言不乖度;2.言皆利益;3.言必契理;4.言辞美妙;5.言可承领;6.言可信用;7.言无可讥;8.言尽爱乐。若能回向菩提,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第七、自赞毁他戒

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称赞自己的功德,叫自赞;讥谤他人的过失,叫“毁他”。损己利他,掩恶扬善,是菩萨利生的本愿。如“自赞毁他”,自利损他,这就不是菩萨的慈悲本愿。“亦教人自赞毁他”,是指使利用他人,教他人来称扬赞叹自己有道德、有专长、有修养,而毁他人没有道德修养等。

“毁他因”,即嫉妒之心,常怀毁他为因。

“毁他缘”,以人境现前利弊等为因,作一切自赞毁他之助缘。

“毁他法”,以种种善巧方法,自赞毁他,令取信于他人。

“毁他业”,以上因、缘、法,三事和合,听闻者领会理解,则自赞毁他的罪成立,将来要感受极重的苦果。

“而”作为“菩萨”,凡是见到他人的罪过,“应”生怜悯心,当“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以“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的理念,以如是之心利益他人才是真实的菩萨。假“若”是“自”己称“扬”自“己”的道“德”,而“隐”没“他人”的“好事”,而反“令他人受毁”辱“者”,正是造成自赞毁他的口业,“是菩萨波罗夷罪”。

1、此戒具五缘犯

(1)是众生;

(2)众生想;

(3)赞毁心;

(4)说赞毁语;

(5)听者领解,犯。

2、开遮持犯

(1)、若轻视外道,称扬佛法,诋毁不犯。(2)、若彼傲慢以方便令彼调伏,舍离不善,修习善法,毁他不犯。(3)、若令不信者生信,自赞毁他不犯。

3、果报

自赞毁他将来必堕拔舌地狱,耕舌地狱,如生人中得无舌百舌等报。《经中》记载:“有一沙弥轻笑一老比丘,读经声如狗吠。而老比丘是阿罗汉,有他心通,因教沙弥赶紧忏悔,但仅免地狱之苦,犹堕狗身。”

----------------------------------------------------------------------------------------------------------------

了法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了法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大家都是人,可是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际遇不同,贫富贵贱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满业。满业是你过去所修的福报不相同,所以有人富贵,有人贫贱;有人长寿,有人短命;有人享福,有人受罪。满业不相同,那真是苦乐悬殊,完全不相同!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