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代碑刻叙录


2014/9/8    热度:782   

金代的北京,作为中都,是当时北方文化的重镇,与之相应的是留下了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 宗教等包罗万象的碑、记、塔、铭、经幢、墓志等碑刻,这些珍贵的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当时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碑刻存世越来越少,因此,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已经时不可待。本文就笔者所知的北京金代碑刻资料按时间顺序作此叙录,除已注明出处的外,其它都采自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6、47册金代部分,鉴于解放后北京出土的金代墓志《北京文博》已经介绍过一部分,即悟玄大师志、吴前鉴墓志、石宗璧墓志、韩稩墓志、赵?墓志、张汝猷墓志,因此本文不再录入。本文所录方式、内容是否准确,敬祈指正。
  慈悲庵佛像陀罗尼经幢 幢石在陶然亭慈悲庵,立于天会九年(1131)四月十□日。八面刻,四面浮雕佛像,三面刻汉梵文经文,一面题记已漫漶,尾刻清康熙六年八月重修佛像题记。
  王阿怀为先师造塔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小西天下庄塔院,立于天会十年(1132)九月十五日。正书,前经后记。
  入道沙门见嵩续造石经之记 碑在云居寺,已残,由四块残石缀合而成。记行书,额及碑阴题名正书,正面13行,阴9行,天会十四年(1136)七月七日刻。记载了当时“燕京圆福寺故大卿大师孙入道沙门见嵩”有感于隋静琬大师开创的刻经事业后继乏人,而发动众人续造石经一帙并埋于石室内的经过。
  张三娘为寺主造塔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小西天南十里田中,立于天会十五年(1137)九月二十四日,正书。
  完颜窝鲁欢墓志 出土于门头沟区仰山栖隐寺塔院,志石长50厘米、宽42厘米。首题“大金故太
  保兖国王墓志”,窝鲁欢即《金史》卷69有传的太祖第八子完颜宗隽。《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三期刘肃勇先生《金代窝鲁欢墓志所记史事考探》对此墓志有详细考证。
  石经山葬藏经题字号目录碑 据《白带山志》,碑在云居寺,立于天眷三年(1140)四月十五日,正书。镌葬藏经施主山西奉圣州保宁寺沙门元英、俗弟子史君庆等。
  惠潜塔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中峪寺塔院,立于天眷三年(1140),正书。
  僧思照等造佛殿记残石 正书,皇统元年(1141)四月刻,残存八行。记载了一坐三间佛殿的创建过程。
  
  三间法堂碑 碑在房山黄院大金山,立于皇统元年(1141)十月十五日。正书,尾题名已磨泐不清,正文现存15行,满行46字。额为“奉为大金国大圣大明皇帝皇后万岁特建三间法堂一坐永记碑”,分九行。正文记载了大房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此处的芦子水道院兴建一座三间房堂的经过。
  圆正法师灵塔记 据《北京文物与考古》第四辑包世轩先生《门头沟区伽蓝名僧记》一文载,该石在门头沟区田庄乡淤白村北白瀑寺。首题“大金燕京宛平县金城山白瀑院正公法师灵
  塔记”,“仰山栖隐寺退居嗣祖沙门希辩记,山主比丘道渊立,西盖医人庄彦和写”,皇统六年(1146)立石。圆正法式俗姓曹,中京黔州人,辽咸雍三年(1067)生,少年时拜大崇仙寺僧正大师为师,十五岁具戒。辽寿昌间创立白瀑寺,天会十二年(1134)三月圆寂。
  孙公神道残碑 新街口豁口外出土,天德二年(1150)九月十四日刻石,正书,先记后铭,残存30行。记载了“故通□大夫”孙某的生平事迹,文不可通读。
  孙氏先茔残幢 新街口豁口外出土,石仅存上半截,34行,年月缺失。记载了孙氏的宗谱,其中的孙即康《金史》卷99有传,可与之互相参证。
  孝公塔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立于天德三年(1151)九月。正书,前咒后记,八面刻。
  传戒大师遗行碑 碑在门头沟区戒台寺,天德四年(1152)四月十三日刻。“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上柱国郓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叁伯户韩?”撰文,“朝列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司计知诠骑都尉广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高稲”正书,“朝散大夫充翰林待制同知制诰上
  骑都尉清源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王稴”篆额,此三人都是金初赫赫有名的文人。碑文30行,满行71字。记载了辽末金初燕京马鞍山慧聚寺(即今戒台寺)第三代住持传戒大师的生平,大师俗姓孙氏,临潢府临潢县人,十四岁从普贤大师出家。聪颖过人,八帙的大部经卷别人数旬不能熟读,而大师一日即可全通,因此大为时人叹赏。辽天庆九年(1119)赐紫服,赐号传戒。金皇统元年(1141)七月十八日圆寂。
  戒台寺〓传戒大师遗行碑
  石经山前别贮圆师寿塔记 据《白带山志》,石在云居寺中峪寺塔院,立于贞元初。正书,前经后记,传密教芯篆义藏撰,八面刻。
  庞忠言幢记 贞元元年(1153)十月五日立,八面刻,正书。第一至第五面为记,其中第二面全泐,第六至第八面为真言。记载了庞忠言一家的世系,庞是“中都涿州范阳永福乡北□□里”人。
  秀公□志 据《白带山志》,石在云居寺中峪寺,立于贞元二年(1154)二月十四日。正书,前真言,后志。
  比丘尼了性灵塔记 贞元三年(1155)四月九日立,六面刻,正书,文多漫漶不清。了性为“大兴府良乡县金山院比丘尼”,范阳人。
  尼杜氏造坟塔记 〗石在房山上方山,立于正隆三年(1158)四月八日。八面刻,正书。第一面至第三面首行为真言,其他为记,记载了尼杜氏的生平。杜氏为固安县赵家务人,出家于“中都涿州范阳县洪家庄院”,终年74岁。
  云居寺重修舍利塔碑 据《白带山志》,碑在云居寺,立于正隆五年(1160)七月。正书,“朝列大夫前行代州五台县令骑都尉赐紫金鱼袋李构”撰文。
  思度禅师幢 幢石在房山上方山,正书,八面刻,文多漫漶不清。立于正隆六年(1161)二月一日。第一至第三面为真言,第四至第八面记载了思度禅师的生平。思度为良乡县人,辽寿昌三年得剃度,之后在天开寺修行30余年。
  
  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碑 据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出版,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编《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建馆十周年纪念文集》中薛宝华先生《近年房山区出土的石刻与石雕》(下文简称《房山石刻》)一文介绍,该碑1989年出土于周口店镇车场村龙门口金陵内。汉白玉质,高211、宽86、厚25厘米。碑阳镌刻双勾“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十个大字,字口填朱涂金粉。睿宗完颜宗辅为金世宗之父,帝号为死后追尊。
  内都纲志蒉遗行记 据《白带山志》,石在云居寺,立于大定二年(1162)七月二十五日。额篆书,前梵文真言,后记正书。
  重建大延圣寺记 碑在昌平上庄乡银山塔林。额篆书,文正书,21行,满行38字,立于大定六年(1166)三月三日。碑文中主要记载了《隐峰十咏》,这十首金诗《全金诗》失载,可补其缺,兹录于下:
  白银峰 孤峰高出云,上有银色界。识得普贤才,虚空犹窄隘。悟明理性时,不作尘境界,劫大或侗然,此山无变坏。 佛顶峰 巍巍佛顶峰,妙笔莫能画。傍列千万层,比之无不下。毗卢顶上行,却笑望崖帕。烟稵碧螺纹,幽境难酬价。 古佛岩 云稵幽岩路,寒松映碧虚。世人都不到,古佛义安居。寂尔心常静,凝然体自如。他年奉香火,相近结茅庐。 说法台 松下石台妙,山僧转法轮。虽然长苔藓,终不惹尘埃。自有云为盖,宁无草作茵。当年谛听者,悟道是何人。 佛觉塔 示生临济村,示灭长庆寺。非灭亦非生,谁明佛觉意。分彼黄金骨,葬此白银峰。宝塔耸霄汉,僧来访灵踪。 懿行塔 于其亲也孝,于其师也恭。临机答问难,诸方怖机峰。七十一光阴,白驹之过隙。秋风振塔铃,说尽真消息。
  雪堂 冷烟藏万壑,积雪满千山。空台幽深处,虚空寂寞间。庭前明月静,窗外白云闲。中有庞眉老,孤高不可攀。 云常 斯堂最虚豁,衲子来如云。虽然九圣混,不碍宾主分。何必习大智,何必修多闻。一念万年去,方为报圣君。 茶亭 西峰寒翠中,有亭虚四面。
  银山塔林 《重建大延圣寺记》碑
  山间奇绝处,一一皆可见。古松八九株,秋云三五片。共分壑源春,胜比瑶池宴。 泉寂寂银峰下,寒泉浸碧空。堪将耨池比,不与偃溪同。夜印月华白,秋风霜叶红。蛟龙此深隐,天旱济群蒙。
  吕徵墓表 1991年出土于丰台区石榴庄凉水河南岸,现藏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书法从刊》1992年第四期有介绍。表文楷书,四面刻,每面8行,满行27字,立于大定七年(1167)六月二十一日。正面起首“吕君墓表”四字篆书,下刻“朝散大夫行太常丞兼户部员外郎蔡□篆”、“承务郎行大兴府宛平县主簿任询撰并书”。墓主吕徵不见载于《金史》,其家世居燕地,号称豪族。徵曾从军戍守镇阳,原王留守中都时为门客,大定七年四月六日卒,享年58岁。
  怀鉴禅师碑铭 碑在开津蓟县,立于大定九年(1169)三月二十三日。“中议大夫中都路都转运副使上骑都尉武威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贾少冲”撰文,正书。26行,满行39字,首行“中都竹林禅寺堂头怀鉴禅师碑铭”。怀鉴禅师沈州章义人,俗姓马氏,法号善照,字怀鉴,自幼“志慕释氏”,但是父母不允,强为之娶妻,19岁,怀鉴遁出家门,先后拜团山宗主大师、东京圆证大师为师,后拜金代最有名的法师广慧通理大师为师,并继之任竹林禅寺住持。大定八年圆寂,享年48岁。
  杨善建密言顶幢石匣 石原在房山辛庄福胜寺,今不详。石八面刻,前四面为梵文真言,题记正书,建于大定十一年(1171)十月二十日。是“中都涿州范阳县永福乡新庄里”人杨善为亡父母所建,主要记载杨家世系。
  杨善建真言残幢 幢石原在房山辛庄福胜寺,今不详。石八面刻,前四面及第八面刻真言,题记记载杨家世系,刻于大定年间。
  德备塔记 石在房山良乡大柴草坞开古庄。大定十二年(1172)四月立,八面刻,正书。第一面刻梵文经文,第二至第八面为“中都崇孝寺备公塔记”。德备俗姓谢氏,世居“良乡县房仙乡李村”。九岁拜崇孝寺澄法师为师,皇统二年(1142)得到剃度,后辞师云游各方学法,
  天德三年(1151)七月二十九日圆寂于家中,享年29岁,葬于“祖宅之侧”。
  辽金城垣博物馆〓《吕徵墓表》(之一)
  比丘惠明亡考妣事实记 据《白带山志》,石在云居寺中峪寺北塔院,立于大定十二年(1172)清明节。正书,八面刻。
  为本师造塔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小西天下庄塔院,立于大定十三年(1173)二月十四日。前梵文真言,后记正书。
  义尚为潜寺主造灵塔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中峪寺北塔院,立于大定十三年(1173)十月十三日。额一面正书,前梵文真言,后记正书。
  刘天甫等捐资题名碑 碑原在云居寺,今不详。刻于大定十四年(1174)四月十五日,刻在唐天宝元年四月《陈令望心经碑》碑阴。文正书,九行,行字数不等。记载了“中都大兴府永清县合河村都维那”刘天甫一家及其他人向寺院捐资、捐物的数目,刘家一家即捐金佛1053尊,盖1条。其他人捐资从10贯到190文不等。
  无止斋记 石原在房山上方山兜率寺,今不详。大定十五年(1175)六月刻,额及记隶书,题名正书。分三栏,上、中栏22行,下栏23行。文多漫漶不清,由天开寺“山主圆晖立石”。题名中记载了当时的很多地名,如范阳县莲泉村、范阳县上乐村等。
  德莹塔铭 石在房山良乡西南后十三里村。八面刻,正书,第一至第二面为梵文经文,第三至第八面刻“大金中都良乡县弘业寺莹公塔铭”,“乡贡进士田履信”撰文,大定十六年(1176)二月十七日立。德莹是良乡县“房仙乡紫草务”人,俗姓邢氏。7岁出家,拜弘业寺净因大师为师,辽乾统元年(1101)得剃度。27岁云游四方,53岁为弘业寺住持。大定十六年82岁时,其徒预先为其建造石塔,“恐其弗安”。
  
  李抟墓志 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编《馆藏石刻目》载,该墓志出土于通州区徐辛庄乡葛渠村,葬于大定十八年(1178)五月。志盖题“中宪大夫同知昌武军节度使李公墓志”,志文正书,存28行649字。李抟字鹏□,通州人,皇统九年(1149)登进士第,授官,后升任同知昌武军节度使兼许州管内观察使,卒于中都,享年57岁,葬于“通州潞县潞水乡之祖茔”。
  礼部令史题名记
  石在法源寺,正书,27行。由金代著名文人党怀英撰文,刻于大定十八年(1178)八月三日。记载了大定中礼部令史的籍贯、到部时间及此前的任职,多可补《金史》之缺。
  奇公塔铭 石在潭柘寺,大定十九年(1179)四月中休日立。三面刻,第一面“故奇公长老塔”,第二面“中都竹林禅寺第七代奇和尚塔”。“大圣安寺西堂传法沙门广善”撰文,“朝列大夫前宝坻盐使姚亨会”正书。了奇禅师俗姓潘氏,白稸富庶县人。13岁拜医闾(即今辽宁医巫闾山)兴教寺圆晓大师为师,后又拜北京圆宗寺慧柔大师为师,16岁得到剃度。后与怀鉴同从广慧通理大师,大定七年(1167)继怀鉴任竹林寺住持,大定十年二月圆寂,享年51岁。
  妙行大师碑 碑在河北涿州,大定二十年(1180)八月十五日立。额篆书“故妙行大师和尚碑铭”。正面26行,满行58字首行“中都大昊天寺妙行大师碑铭并序”。
  潭柘寺 奇公塔铭
  同《奇公塔铭》一样为大圣安寺广善撰文,“涿州学密教义藏”隶书。碑阴额篆
  书“传戒妙行大师和尚碑”,底部磨泐不清,33行。首行“□□□□建寺□□□主传菩
  萨戒妙行大师行状碑”,“门人清摄大德讲经律论沙门即满”撰文,“涿州石经比丘义藏”刻石。妙行大师法号志智,字普济,契丹人,萧氏,辽“国舅大丞相楚国王之族”。生于辽太平三年(1023),幼年从海岛守司空辅国大师出家,24岁,秦越国大长公主(辽圣宗之女、兴宗之妹)向兴宗请求,御批得到剃度。其后,深得皇室崇奉。道宗赐钱5万贯助妙行大师修建大昊天寺,后失火烧毁,道宗又“降制旨依旧修完”。寿昌六年(1100)八月九日圆寂。碑文还记载了妙行大师的许多神异之处
  。
  道明禅师塔铭 石在房山上方山,大定二十年(1180)十一月二十八日立。六面刻,“善阳沙门行钦”行书,第一面刻“燃身明禅师塔”。记载了道明禅师积薪焚身之事。
  诠公灵塔记 石在房山石楼支楼村,大定二十一年(1181)三月十三日立。八面刻,正书,第一面刻“故尚瘗灵塔”,第二至第五面刻梵文经文,第五面末行刻“大金国中都良乡县弘业寺诠公灵塔记”。省诠是良乡县“金山乡支卢里人”,俗姓张氏。5岁于弘业寺出家,大定二十年圆寂,享年64岁。
  别贮仁公灵塔记 据《白带山志》,石在云居寺塔院,立于大定二十一年孟秋三十日。正书,前经后记。
  尼德净灵塔记 石在房山上方山接待庵,大定二十三年(1183)立。六面刻,首面上刻像,下刻梵文经文,第二面首行刻“大金中都报先寺尼德静灵塔记”。尼德静为“涿州固安县固城村人”,俗姓苏氏。年近40才出家于中都报先寺,拜善普大师为师,皇统中受剃度。而后辞师云游四方,大定十七年四月十四日圆寂,享年81岁。
  乌古论窝论墓志 1980年5月出土于丰台区王佐乡米良屯,现藏北京石刻艺
  术博物馆。志盖篆书“大金故金紫光禄大夫乌古论公墓志铭”,由“承直郎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党怀英篆”。志文正书,“翰林直学士太中大夫知制诰兼行太常少卿开国伯李晏撰”、“少中大夫尚书吏部侍郎上轻车都尉南阳郡开国伯邓俨书丹”,葬于大定二十四年(1184)四月。该墓志《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一辑《金代乌古论窝论、乌古论元忠及鲁国大长公主墓志考释》一文有详细介绍。
  
  总公监寺灵塔记 据《白带山志》,石在云居寺塔院,立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闰七月十一日。前梵文真言,后记正书,有画像。
  妙敬灵塔记 石原在右安门外达圆寺,今不详。“良乡进士”许圭撰文,大昊天寺僧觉恕正书,门生尼广惠大定二十七年(1187)五月十八日立石。八面刻,第一至第五面为经文,其中第五面为汉、梵文合璧。第六至第八面为记,记载了尼妙敬的生平事迹。妙敬俗姓萧,上京济州人。7岁拜本州祥周院张座主为师,皇统元年又拜上京楞严院弘远戒师为师,当年得到剃度,又到济州西尼院向住持向义学经。正隆元年海陵迁都中都,她随太后来都,任长清坊显庆院住持。大定二十七年圆寂,时年67岁。
  言禅师塔铭 石在潭柘寺,大定二十八年(1188)六月一日立。六面刻,“皇子曹王次子皇孙祖敬”撰文,正书,第一面上半部刻“故言公长老塔”,下半部刻佛龛。第二面首行刻“中都潭柘山龙泉禅寺言禅师塔铭”。政言禅师是“许州长社人”,俗姓王氏。9岁出家,拜本乡资福禅院净良为师,后又拜南京浩公为师,又云游四方,曹王迎请禅师住持龙泉禅寺。
  王福墓志铭 此墓志铭为碑形,额篆书“大金故王公墓志铭”,志文正书,23行,满行40字。首行同额书。志文由“征事郎、试大兴府大兴县令、飞骑尉、借绯刘从善撰”,“乡贡进
  士韩员外篆额,乡贡进士孙永贞书丹”。此三人《金史》都无载,可补其
  潭柘寺〓言禅师塔铭缺。王福本人生平并无显赫事迹,故志文记载的多为王氏世系。福贞元二年(1154)卒,死后三年其妻程氏卒。诸子欲合葬,开启王福之棺,衣被虽然已经腐烂,但尸体却“骨肉不分毫腐朽”。到明昌元年(1190)七月十五日其子王训又建立祠堂,刻此志以为纪念。志尾刻“构堂者魏溢,刻石者马沂、赵元”。
  尊胜灭罪生诸陀罗尼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东峪寺,立于明昌二年(1191)十一月初五日。前为梵文经文,后记正书。 
  为先亡老娘造陀罗尼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立于明昌二年(1191)十一月。咒梵文,记正书,为“涿州奉先县怀玉村树西□□□为先亡老娘建。”
  张阿良香炉题字 据《白带山志》,在云居寺,明昌五年(1194)十一月十五日造。正书,八面刻。
  班演墓碑据《房山石刻》介绍,该碑1995年3月出土于房山区坨里镇沙嵩村。青石质,长49厘米、宽40厘米、厚6厘米。明昌五年(1194)七月葬,碑文首题“大金国镇国上将军前广宁府判致仕班公墓碑”,碑文中载有“大金国中都大兴府良乡县明昌年拨属涿州奉先县所辖北辛安里”、“葬主忠显校尉长男、同葬主次男讳详”。
  独树里苏傅氏经幢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东峪寺,立于明昌六年(1193)二月二十八日。前经后记,八面刻。
  从显宗皇帝幸龙泉寺诗碑碑在潭柘寺。僧重玉撰文,正书。明昌五年(11 94)十二月立,碑文磨泐严重,文字已多不可辨。
  陀罗尼幢记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东峪寺,立于明昌七年(1196)。
  谦公法师灵塔铭石在云居寺,泰和元年(1201)二月二十三日立。六面刻,第一面篆书“谦公法师灵塔”及真言,文正书,记载了云居寺提点义谦法师的生平事迹。法师俗姓严,其家世居范阳,父亲严师韵、母亲边氏。谦公自幼出家,拜云居寺礼禅师为师,熙宗皇统年间得剃度,其后读《华严经》不倦,任提举云居寺事,深孚众望。承安五年(1200)三月二十七日圆寂。清代金石学家叶昌炽对此塔铭有题跋,移录于后:“谦公塔铭在房山云居寺,赵仲先撰篆额,下有准提佛母真言、生天真言,以梵文团栾刊之,形如古镜,为经幢中希有之品,余藏幢几五百通仅一而已。文中之字从小篆,而童稚作雉,师作?,又与六书不合。文云长乡城义井院李河灵岩寺借请为主,李河即刘李河尔,名琉璃河,在今良乡界。良乡辽属析津府,曾改名长乡,金属中都路大兴府。此文作于金泰和初而称长乡犹沿辽旧名也。戊子重阳稺常书于治稾室”。此铭《文物》1979年第一期《房山云居寺〈谦公法师灵塔铭〉》曾予以介绍。
  丰公和尚灵塔记据《白带山志》,石在云居寺,立于泰和元年(1201)。赵仲先正书。
  鲁国大长公主墓碑1980年11月出土于丰台区王佐乡米良屯,现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碑长174厘米、宽96厘米、厚21厘米。碑阳正中刻“世宗皇帝长女皇姊大长公主墓”两行大字。
  鲁国大长公主墓志出土时间、地点、收藏单位同上碑。志盖篆书“大金故鲁国大长公主墓志铭”,“朝列大夫充三司判官骑都尉汝南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周昂撰”、“承德郎秘书郎兼戴王府文学记室参军云骑尉赐绯鱼袋庞铸书丹并篆盖”。大安元年(1209)五月卒,合葬于其夫乌古论元忠之墓。
  乌古论元忠墓志出土时间、地点、收藏单位同上碑。志盖篆书“大金故开府右丞相判彰德尹驸马都尉任国简定公墓志铭”,“翰林侍读学士少中大夫知制诰兼尚书礼部侍郎同修国史提点司天台护军清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壹佰户张行简撰、承德郎充翰林修撰同知制诰飞骑尉赐绯鱼袋李著书、承直郎登闻鼓院兼秘书丞骑都尉河南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乔宇篆盖”。乌古论元忠《金史》有传,此志可与之互相参证。《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一辑《金代乌古论窝论、乌古论元忠及鲁国大长公主墓志考释》一文对以上两合墓志有详细介绍。
  蒲察胡沙墓志 据《北京史论文集》第一集齐心先生《北京出土的金代女真贵族蒲察胡沙墓志铭考释》一文,蒲察胡沙墓志1978年出土于香山,葬于泰和二年(1202)三月十五日。盖篆书“故光禄南京留守驸马都尉蒲察公墓志”,志文正书,40行,满行30字,共1021字。蒲察胡沙是金代的贵族和外戚世家,其大姊是世宗之妃,他本人曾娶世宗第三女兖国大长公主。一生累任要职,最后官至河南路兵马都总管兼南京留守。蒲察胡沙《金史》无传,可补其缺。
  广公禅师塔记 石在云居寺,泰和二年(1202)十月二十二日立。八面刻,正书,泐文较多,第四面几乎全泐。记载了云居寺僧善广的生平。广俗姓苏,大兴府武清县人,自幼出家,卒年72岁。由弟子惠谈等建塔题记。
  巨□墓志 据《北京文物与考古》第四辑杨学林先生《平谷东高村巨家坟金代墓葬发掘简报》一文介绍,该墓志1984年秋季出土于平谷县城东南东高村西北1公里许俗称巨家坟之地。70年代时,此处仍存有石像生、神道等,应是金代巨氏家族墓地。墓志长47厘米、宽34厘米、厚9厘米,缺盖。正书,26行,满行20字,共419字。磨泐较重,难以通读。巨某曾任监妫州酒,卒于皇统间,泰和三年(1203)十月十三日入葬。
  了公长老塔铭 石在潭柘寺,泰和四年(1204)四月二十日立。六面刻,第二、六面刻了公之像,第一面篆书“故了公长老塔”,由“文林郎前龙山县令”吕景安书写。正文由“大庆寿寺住持传法沙门”德顺撰文,柔弱叟书写,杨文昌镌刻,门人善琼等建塔。记载了龙泉寺(即今潭柘寺)第九代住持相了的生平事迹。了公为义州弘政人,俗姓宋,幼年出家于本州大嘉福寺,拜神公为师,9岁得剃度,15岁即代师讲法。后先后游学、讲法于“咸平禅林”、锦州大明寺、懿州崇福寺等著名寺院。后应东京留守曹王之邀,住持大惠安寺,但因“性乐闲寂”,不久即遁于闾山宁国寺。适逢潭柘寺住持空缺,功德主岐国大长公主请了公前
  潭柘寺 了公长老塔铭
  来住持,了公素爱潭柘寺山水之美,遂居四年告老,隐迹于天王寺。但是冀国公主又要他住持竹林寺,未及一年又告退。龙泉寺得知又迎请了公颐养天年,遂于泰和三年圆寂。
  张百琼建陀罗尼经幢 幢石原在房山上乐村观音堂,今不详。泰和八年(1208)三月十三日建。八面刻,经文梵文,题记正书。为“奉先县上乐里”张百琼为亡父所建,题记内容主要为张家世系。
  杨瀛神道碑 据《房山石刻》介绍,该碑1991年春发现于房山区石楼镇石楼村西。碑高233厘米、宽86厘米、厚17厘米。大安三年(1211)四月十六日立石。碑文由“中顺大夫吏部尚书护军武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封一百户赐紫金鱼袋贾益撰”、“文林郎益都府临朐令武骑尉赐绯鱼
  袋张光祖篆额”、“堂弟承务郎绛州太平簿武骑尉赐绯鱼袋沆书丹”。首题“大金奉议大夫合上京东京等路按察事兼劝农安抚使事上骑都尉弘农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杨
  公神道碑铭并序”。
  奉先县禁山榜示碑 碑原在房山上方山兜率寺,今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碑额残,正文21行,满行25字,行书,碑阴及两侧均正书题名,立于崇庆元年(1212)四月二十二日。碑文记载了六聘山天开寺十方禅院僧人状告周围村民砍伐山林,奉先县特此公告不得随意砍伐寺院辖界内的林木,为此立碑为凭。此碑为我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则例证。
  清公塔铭 石在房山上方山,立于至宁元年(1213)七月十五日。八面刻,第三面全泐,正书,记载了中都竹林寺第十六代住持庆清禅师的生平。禅师为汾州西河县人,俗姓席。十岁在本州崇仁寺出家,拜善会为师。后又至栖隐禅寺拜秀公为师、竹林寺海公为师,后任竹林寺住持。崇庆元年(1212)十一月二十五日金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赐“钱钞二万贯、麦四百石、粟三百石、盐一百袋入寺赡众”。
  僧惠保塔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丁卯年二月二十七日立。正书,八面刻,前经后记。
  大悲心陀罗尼经幢 幢石原在房山鞍子口石佛寺,今不详。八面刻,第一面首行刻“大悲心陀罗尼曰”,其他各行至第六面为梵文经文,第七、八面为汉字破地狱真言。
  四方佛真言幢幢石原在房山琉璃河善惠寺,今不详。八面刻,四面刻佛像,四面正书真言。
  为先亡本师造经赞幢 据《白带山志》,幢石在云居寺。正书,八面刻,前经后记。
  “斋”字残石 据《馆藏石刻目》载,该石为横匾,残长92厘米、宽40厘米、厚12厘米,1974年出土于白云观西50米,此地元代为长春宫,前身为金代太极宫。出土时该石已被改为台阶,故仅存一正书“斋”字及右侧草书题款“□月四日辽阳瑞纶老人书徐悟真立石”。据《道藏·宫观碑志》载,徐悟真为金中都大天长观玉虚殿侍香道人,此残石当为太极宫中某斋之匾额。
  (作者为北京市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 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温暖,可以得到别人温暖的馈赠。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放不下、心底无爱、闲得无聊,都会是烦恼的根源。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