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佛教,游历名山――看佛教与山林之关系
2014/9/8   热度:265
品味佛教,游历名山――看佛教与山林之关系
中国的许多名山多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山因佛而着名;佛以山而益显。
一、佛与山林缘分深
“天下名山僧占多”,此说由来已久。但是,也有人认为此乃不实之词,确切他说,应是:“天下名山僧建多。”从深层意义上看,中国佛教名山,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见证,显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为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互渗交融的结晶。
许多佛教名山原本都是荒山,僧人来此坐禅修道,逐渐吸引众多的信徒,才开始了这些地方的开发进程。经过长期的艰苦经营,创造了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景观。王公显贵、文人墨客等,抱着各自的目的,寻胜而来,或拓建庙宇,或刻石立碑,或吟诗撰文,为佛山增光添彩,佛教在这里的传播,是这些荒山野林变成享誉天下的名山的关键。
僧人为什么选择山林从事佛教活动呢?从根本上说,既是佛教的性质决定的,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佛祖释迦牟尼致力于探讨人生苦难的原因,寻求解脱的途径和方法,就曾在灵鸳山说法多年。佛教以超凡拔俗劝人,向往脱离尘世的极乐世界。佛门视戒、定、慧“三学”为一有机整体:戒者,戒律,为防非止恶;定者,禅定,求精神专注;慧者,智慧,悟解脱之道。那远去红尘的山林,使人清心寡欲,自然是佛家修行最好的处所。同时,寺院在幽静的山林之中,古树掩映,云雾缭绕,更显出佛的尊严和神秘。信徒们登山拜佛,肃穆之感油然而生,也更能表现出虔诚之情。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历经魏晋和南北朝而大发展,至隋唐进入昌盛时期。这期间在同传统思想的冲突、调和与融合中,彼此相互吸取,相互渗透,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就很显着。当时,人们关于山水的审美意识的演进,在佛教名山的建设和发展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佛教名山的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千姿百态的山林吸引着佛门弟子。位居中国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在这个时期就已声名远播了。东晋高僧慧远,途经浔阳,见庐山秀丽,便留住于此,修道弘法,结交文人,直至老死。被陈、隋两代皇帝尊为大师的智,住在京城金陵,常感喧闹嘈杂,不宜坐禅修道,向往清静的山林。他梦见一山水佳处,有僧人伸手召唤他,于是就上了天台山。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荒山野林出现的禅院丛林也日益增多。
中国众多佛教名山的建设,表现出来的佛教信仰的力量,是今人惊叹和发人深思的。那气势雄奇的仙山佛国,那宏伟壮丽的建筑群体,那精湛绝伦的艺术创造,这一切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这浩大的难以数计的经费,大多来自民间。它们是善男信女节衣缩食,随缘乐助的结晶。拿五台山的着名的铜殿来说,仅所用之铜就达十万斤,是妙峰和尚从万户人家化来的。世界上最大的乐山大佛,坐落在凌云山西壁,面对氓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这一巨大而神奇的工程历时九十年。海通和尚栉凤沐雨,历尽辛酸,化缘二十多年,才筹集起了基金。它的建造历经艰难,充满着传奇色彩。一座座佛山,凝聚着我们先人的祈求和愿望。生活充满矛盾,人生是艰辛的历程,在坎坷的道路上,先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求助于佛,希望得到菩萨的保佑。他们的精神寄托,构成强大的力量,化为一座座佛山,一代代保存下来了。佛与山的缘分,也是先人对佛的信仰力量的沉积。
二、佛山的文化意蕴
佛教产生在印度,然而却兴盛于中国,遍布神州大地的佛山就是明证。在数以千计的佛山中,称得上名山的就有二百二十多处。在灿若星辰的佛教名山中,最显赫的当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不少佛教宗派的祖庭也成了着名的佛教名山。此外,还有一些佛山由于各种特殊原因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既是佛教在中国广泛而深入发展的反映,又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成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就很有中国佛教的特色。佛国世界等级森严。佛,是至高无上的,意译为“觉者”,所谓“觉”,有三个意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凡夫俗子缺此三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菩萨仅次于佛,只缺最后一项。菩萨的职责就是帮助佛,以佛教的宗旨和教义,解救苦海中的芸苔众生,把他们“渡”到极乐世界中去。佛,完美无缺,异常崇高,然而也正因此而令人觉得高不可攀。菩萨却使人感到更亲切,更实在,更需要。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也就要适应中国各阶层的需求,自然也就包含着世俗化。所以,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对菩萨的崇拜逐渐突出出来。中国的信徒们,从佛典中选出“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慈大悲观世音,”又加上美名称号为“大愿地藏”的,合称为四大菩萨。他们请来了这四大菩萨在中国定居,根据佛经记载,结合中国情况,通过各种附会,为四大菩萨确定了各自的道场。自南宋以来,便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的确立,使四大菩萨在神州大地落户生根,和世俗信众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也都列入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有特殊地位的佛教名山。
中国佛教不同宗派的出现,有多方面的社会原因,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隋唐时期,佛教宗派林立,主要的有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律宗、华严宗、禅宗、、密宗等八个宗派。这些宗派都有各自的创始者和主要继承人,他们对佛经和佛理有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被奉为各宗派的“祖师”。祖师们创立宗派和从事传法活动的寺院,也就成了各宗派的“祖庭”,这些祖庭,大多在风光优美的山林之中,在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意义,所在之地自然是有特殊地位的佛教名山。
天台山国清寺,以天台宗的祖庭而着名。这里悬崖峻峭,群峦争秀,花木繁茂,溪瀑流泻。三国纷争的年代,就有僧人来此修行。后来,智率弟子来到天台山,探究佛理,着书立说。南北朝时期,北朝佛教重禅定,南朝佛教重义理。智提出禅定与义理并重,也就是强调定慧双修,以此作为修行的原则。他在隋代创
立天台宗,正是适应南北统一的需要,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宗派。国清寺始建于隋代,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寺院,至今仍经常有外国信徒来这里朝谒,天台山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栖霞山因栖霞寺而得名,屹立在南京东北二十公里的长江之滨,三论宗的初祖僧朗曾在这里宣扬过“三论”,因而被尊为三论宗的祖庭。这里,四季松柏常青,春有香花,秋有红叶,文物古迹点缀其间。寺后的石塔,始建于隋代,重建于南唐,塔身造型美观,雕刻极为精细,为古代江南石刻的代表作,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栖霞寺的千佛崖,佛像散布于山崖岩壁中,为现存唯一的南朝石窟。
净土宗祖庭庐山东林寺,原为东晋名憎慧远创建“莲社”之地,他们共期往生西方净土。隋唐之间。道绰在山西石壁山玄中寺专修净土,善导继承了他的衣钵,后来创立了净土宗。这一宗派的特点是:以念“阿弥陀佛”名号,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所以称为净土宗。由于净土宗修行法门简便,有利于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大大促进了中国佛教的世俗化。净土宗尊慧远为初祖,所以庐山东林寺也就成了它的祖庭。
律宗,由唐代高僧道宣创立于终南山,所以又称“南山律宗”。唐武德七年,他入终南山丰德寺,潜心研究律学和着述,以《四分律》为依据,创设戒坛,规定了受戒、说戒、安居等的准则。律宗的创立,对中国佛教的规范化和发展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布施得福多少在乎你用心,你的心真诚,你的心量大,你得的福报也大,出钱多的人,如果他心量小,他修再大的福报,他得的果报还是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