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之路 第二章 对学佛小组学员的教育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014/9/3   热度:477
皈依之路 第二章 对学佛小组学员的教育 2009年11月7日9:00,龙泉寺第一批学佛小组开班仪式在见行堂举行,从此为有缘走进佛门的居士,创造了一个持续、稳定、有次第的学习环境。在开班仪式上,学诚大和尚做了指导开示。 各位同修: 今天,龙泉寺学佛小组开班仪式接近尾声,但是我们的学习才开始。今天我要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目标,大家也很熟悉。我们常常讲,要有人生的宗旨,要有人生的目标。佛教的宗旨,就是成佛。过去我也曾经在广化寺开示过“不忘宗旨、不忘目标、不忘发心”。成佛不是一生一世的,需要很多生、很多世才能够成佛。我们这一生、这一世要建立一个目标,就是说自己的这一生要有什么样的成就,自己这一生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你要怎么成就、要成为什么人,这个就是我们的目标。 很多人并不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们常常会说, 自己要当大官,自己要赚很多钱,在社会上很有地位;我们学佛法的人认为自己要成佛,等等。目标有了,我们才有方向。我们坐车要去哪里,就去买到那里的车票——你去西安就买去西安的票,你去广州就买去广州的票,你去成都就买到成都的车票。最后,我们的目标才能够达到。 自己这一生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个是我们的目标。自己一生要成就什么事,这个是目标。但是一生很长,可能要三十年、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到最后死亡。关键就是我们一生的目标怎么样变成十年的目标,怎么样变成五年的目标,怎么变成一年的目标,变成每一个月的目标,变成每个星期的目标,变成今天的目标,此时此刻的目标,这很重要。 我当初一来到龙泉寺,就觉得这个地方可以盖楼。想盖一座楼,这就是一个目标。但不是说你想盖就能够盖一个楼,你要做计划,里面种种因缘一定要具足,这座楼才能够盖起来。 计划的前提就是你要去做。你如果没有做,肯定不成。我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我们的目标就是我们的愿力、愿心,我们的行动就是我们的行心,就是以我们的愿力来带动我们的行动力。有了行动力以后,我们才能够做规划,才能够做计划。常常我们做的很多计划没有考虑要去落实,这个计划就是空的。也就是说,我这个计划必须是为目标服务的。我们有了目标之后,就要去做。做不仅是一个人去做,我们要发动很多的法师,很多的同学,大家一起参与。 人这么多怎么办?大家就要做计划,做很完备的计划。计划完了以后就要去执行,这就是执行力。执行要按计划来做,要确保我们的计划落到实处。比如说我们计划五天以内开车从北京到广州去,那就要计划第一天要走到哪里,第二天要走到哪里,第三天要走到哪里,第四天要到哪里……第一天的目标没有达到,第二天就很赶,第三天就更赶,那么有可能最后你就达不到。所以我们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就要根据规划来做。 一个人做事情需要规划,一个团体做事情要有规划,一个国家做事情要有规划,这就是要有序。但是我们很多事情常常是没有规划的,没有目标的。有统计说,开车的人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就非常容易发生事故。人也是一样,你一天当中不知道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人就会很烦恼、很迷茫。 你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方法、很多的步骤,要考虑很多的因缘。这些因缘的配合就是要保证自己计划的完成,而不是说我们不去做,我们做不好,我们就怪因缘不和合,这是不对的。我们学佛学得越久,学得越好,我们的事业越容易成办,因为众缘和合。 不顺的因缘远离,顺的因缘和合,那么它就容易成就。难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难在行动力。我们很多人把行动力和执行力混为一谈,执行是根据我们的计划来执行,事先没有计划,你怎么执行呢?没有行动,你怎么来做计划?所以我们下面的方法也好、步骤也好、执行也好、规划也好,都是行动力的具体的体现、具体的表现,是行动力的组成部分。你当一个班长也好,当一个讲师也好,当一个辅导员也好,首先要考虑好:你有没有想去干?有没有想干好?有没有在干?能不能干得起来?遇到种种事情的时候你能不能过得去?就如我们盖一个大楼一样,楼越大,压力就越大。怎么能让这个大楼不倒塌,地基就要牢固,就是我们资粮要具足。这个地基要具有抗压的性能,就压不倒。中华民族的文化,佛教为什么要提倡忍辱呢?就是抗压性很强,什么压力都能够挺得过去,再大的阻碍、再大的问题、再大的矛盾,都能够不屈不挠,都能够过得去。你要是工作干不好,没有抗压性,就是没有愿心了。人家说一下,遇到一些逆境、一些问题,就不发心了,心发不起来了,心发不好或者心发得不长久、心发得不纯正,或者说你这个心发偏了。 菩提心有八种:大、小、偏、圆、邪、正、真、伪,我的体会就是行心最难。四大菩萨——观音菩萨大悲、文殊菩萨大智、地藏菩萨大愿、普贤菩萨大行,最后都要落实到愿跟行。愿行的前提就是要有悲跟智。大悲,“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就是大悲。有悲心,如果去帮助恶人、成就恶人的事业,让他造更多的恶业,就是缺乏智慧,那也是要不得的,就是助人为恶。我们要助人为善,所以这个悲心不是乱发的,有了悲心还要有智慧。有智慧然后我们要去发愿,发今生今世要做什么事的愿。这里所讲的事不是说我们干活,或者说劳动,或者说我们世间上做的事,这里所谈的“事”是理跟事的事。很多人理解为做事就是干活,不是那么一回事情。“事”就是有形有相的事情,听经也叫事,拜佛也叫事,念经也叫事,就是你身语的表现的形式。“事”就是行,理在人的心里头,你就要说出来,而且你要先听进去,那就能变成事。理是不可说的,理要表达出来,它就都变成事了。 我们今天开了班,我刚才讲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的目标。目标有总跟别的不同:总的目标,比如说大家要成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目标是一致的,是总愿;再往下,一个道场的目标:道场中大家发的大愿,它是一个总的目标、一个总的大愿。不是说我的愿,你的愿不能重复。所有的佛菩萨、大德,他们的愿都是一致的——为了让众生学佛、离苦得乐、究竟成佛。但是,别愿方面就不同了。别愿方面就是各个时期、各个区域、各个地方、各个不同族群的人,因缘不一样,就变成了别愿。比如:我们前100个班,我们今天三十几个班成立,就变成了别愿,别愿再往下落实,我们一个班、一个班地落实。回去后,我们的班长、讲师、辅导员,我们的班如何来关顾,如何来学?遇到问题,遇到困难,怎么来化解,怎么来解决? 我们专门设立有学修处、研修处和法会处来研究,大家来帮助你解决问题。归根究底,我们学佛法和人生的目标有什么关系?学佛法对我们人有什么好处?如果佛没有讲法,那我们今天不可能坐在这里。如果我们不是照佛法来做,这个寺庙怎么来管理?一个国家有管理国家的一套方法,有管理国家的一套思想理念;一个企业有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方法;一个学校有学校的组织管理制度目标;一个家庭有家庭管理的方法;一个寺庙也要有寺庙的管理方法,这样人才能够相安无事,才能够学到东西。佛法,古往今来许许多多大德已经验证过、亲证过。我们只要照着这么去做,就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我们生命的本质就是要得到快乐,远离痛苦。我常常讲离苦得乐。怎么样远离痛苦?怎么样得到快乐?比如说你这个房子着火了,发生火灾,让你跑到门外去。你要跑,你不跑就要在屋子里面烧死了。你一跑,这个就是行动力。也就是说你要离苦得乐,就是一种行动力。离苦得乐的本身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离苦得乐。然后,就是要界定究竟什么是修行,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如果修行就是常常讲到的事情,那修行就不容易修得好,就不容易有大的成就。这就关系到我们的发心,关系到我们的愿心,一环一环是有关系的。我们要成佛,还是成个菩萨,还是要成个祖师,成个二乘,还是仅仅说这一生做一个好人、做一些好事而已,这些目标都要搞得很清楚。如果要成佛,就要行菩萨道。菩萨道肯定是难行难求,如果菩萨道那么容易做,那每个人都当菩萨了。正因为不容易做,所以你做到了,你成就了,就会有许许多多、千千万万的人来顶礼膜拜,功德就会很大。 我们今天所能够听到的佛法都是一代又一代祖师大德们传承下来的,我们能够听到都是因为过去的法师给我们讲佛法。如果过去没有法师给我们讲佛法,如同你在非洲没有人讲佛法,你的心就发不起来,就没外缘来促进我们发这个心。不要说在非洲,就在很多城市里面,有很多人没有这种一种氛围,他也不知道学佛有什么意思。他想学也学不起来,并且他接受了很多对佛教、对出家人、对三宝负面的信息。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一些观念。在寺庙里边就不一样,天天熏习的都是正确的观念、正确的理念。大家都会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然后慢慢地,自己的身心、自己的行为,就能够发生改变,慢慢就好了。我们这个小组,本身也是在山上皈依的信众。皈依完了以后就要认真去学,一步一步去学,按部就班去学。自己班里头是自己最了解的人,自己最相信的人,自己最能够谈得来的人。通过学佛法也能够交流你的事业、你的健康、你的家庭、你的学习方面的事情。这样,大家要互相策励,互相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心得,互相查找、劝勉对方的不足,慢慢人就会越来越好。这就是佛法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佛法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佛法对自己的家庭、单位、学校、社会的帮助,这就是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爱国爱教、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现。 不要把宗教和社会对立起来,那都是不对的。政府也好,宗教也好,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政府也好,宗教也好,都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会让人去痛苦,让你觉得很苦恼,那谁去学啊?!那样的宗教就不对了。宗教引导我们遵纪守法,报四重恩等等。所以,我们都要树立这些正确的观念、正确的人生目标,然后按照我们道场的引导去做。认真学下去,有问题都能很好地化解。居士学习佛法,不是一个人学,肯定大家一起学,在庙里边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学习佛法。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一个星期、几天,大家聚在一起交流一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对于佛法,不要以为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学完了,或者说三年五年好像就讲这些东西。佛法的原理是不变的,三皈、五戒、十善、四谛、六度、十二因缘、四无量心、戒定慧、三宝,讲来讲去就讲这些,但你要做到是不容易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要从认识三宝开始,从皈依开始?皈依如果培养不起来,我们学任何法都会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没有目标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去哪里,你开车到处乱撞,不仅耗油,而且有可能发生车祸,这样的行驶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车要开到什么地方不清楚。人也是一样,这辈子做什么,今年做什么,今天做什么,内心要非常清楚,这样你一天都会有动力。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责任,自己的发心,你就没有行动力,那么人就很麻烦。所以要发心,发菩提心、愿心、行心,依靠同行道友的帮助,根据寺庙法师的引导去学修。我对《广论》的体会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愿心与行心。如果认为自己确实厉害,差不多就学不下去了;自己认为自己学得比别人要好,也学不下去了,也学得差不多了,那就会有问题。我们自己只有不断从三宝得到功德,汽车要加油,就到加油站去,加油站就是我们的寺庙,供给能量。如果我们没有能量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早晚课都是要念皈依的。别的宗教也一样,天主也好,上帝也好,他们也要皈依。佛教也一样,只不过名词不同而已。皈依,能有这种归宿感。有皈依心就有归宿感,内心里面有着落,身心很安稳,目标很笃定,方法很得当,有同参道友的帮助,有场地,做什么事情正念都非常分明,这样一天天就不断成长。 今天是个良好的开端,也祝愿大家日日增上,时时增上,实现自己人生正确的目标。祝愿大家!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成佛不是一生一世的,需要很多生很多世才能够成佛。我们这一生这一世要建立一个目标,就是说自己的这一生要有什么样的成就,自己这一生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你要怎么成就,要成为什么人,这个就是我们的目标。
对佛法来讲,“道的根本在于亲近善知识”。在家里孝顺父母,学佛法则要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和孝道、对国家的忠诚、对朋友的诚信、对领导的服从、对众生的服务一样,这些都是道德之根本的不同体现。人的信念、人的愿力、人的菩提心不能动摇,这种力量才能持续。你一动摇,内心就没有力量,外在的境界就过不去,心就发不起来了。所以需要皈依、需要祈求,就是这样的道理。皈依也好,祈求也好,就是为了让我们内心的这种不变、不动、不坏的心得以持续,让它坚定、让它有力量、让它巩固。
------------------------------------------------------------------------------------------------------------------------------
皈依之路 第二章 对学佛小组学员的教育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天灾人祸频繁,这是众业所感。灾难要如何化解?佛告诉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们学佛,首先要化解自己的灾难,为什么?共业里头有别业。一个灾难来了,具足贪嗔痴的人会遭恶报,勤修戒定慧的人,他不遭这个果报,他是别业。所谓“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恶因要受恶报,这点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贪心所感的是水灾,嗔恚所感的是火灾,愚痴所感的是风灾,傲慢所感的是地震,这个是事实真相。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