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秋逸先生年谱


2014/9/8    热度:572   

  吕秋逸先生年谱

  注:本文是先锋佛学论坛的小澄仁兄在《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吕澄卷后面附的学术年表基础上整理编辑的.

  1896年 1岁 先生生于江苏丹阳。是年欧阳竟无25岁,杨文会59岁,太虚6岁,熊十力12岁,蒙文通2岁,汤用彤3岁。
  及长,先后就读于镇江中学、常州高等实业学校农科、民国大学经济系。
  1903年 7岁
  ——
  1907年 11岁 在丹阳初等及高等小学读书(毕业)。
  1908年 12岁
  ——
  1911年 15岁 在镇江中学读书(毕业)。
  1910年 14岁 先生始读内典,“宣二读内典”(1943年4月12日致熊十力信)即指此。
  1912年 16岁 在常州高等实业学校农科学习(未毕业学校即停办)。
  1913年 17岁 考入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
  1914年 18岁 至是年,先生“已寝馈台、贤五载”(1943年4月12日致熊十力信)。
  民国大学停办,适值欧阳竟无先生在金陵刻经处成立佛学研究部,聚?#092;讲习。先是,先生常偕其胞兄吕凤子往金陵刻经处听杨文会(仁山)老居士讲经,故得结识任该处编校工作的欧阳竟无(渐)先生,经常向其请教佛学,书信往还不断。是时即前住随学,成为研究部第一批学员之一。先生曾语“民三遇吾师”(1943年4月12日致熊十力信),即指此而言。同学者有邱蘖(郗明)、姚柏年、徐仲峻等。后黄树因、黄忏华兄弟亦参与问学。
  1915年 19岁 先生偕兄凤子先生东渡日本,入日本美术学院专攻美术。
  1916年 20岁 因抗议日厩秩A而罢学归国。刘海粟聘先生为上诲美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在此期间,先生边教学边著述,先后撰有《美学概论》、《美学?#092;说》、《现代美学思潮》、《西洋美术史》、《色彩学纲要》等著作,后陆续出版。
  1918年 22岁 至是年,先生“已尚友唐人十年”(1943年4月12日致熊十力信)。
  欧阳竟无和沉子培、梁启超、蔡孑民等人共同发起筹建支那内学院,并刊布简章,标明“以阐扬佛法养成利世之才,非养成自利之士”的宗旨。章炳麟、沉子培、陈散原三先生著有支那内学院缘起。先生应欧阳竟无之邀,入金陵刻经处研究部,协助筹建支那内学院。自此先生悉废旧学,致力于佛学研究。
  1920年 24岁 二月四日,太虚法师以内学院章程,有“非养成出家自利为宗旨”语,以为藐视僧伽,作《支那内学院文件摘疑》。“大师与内院为法义之诤,自此始(自传十二)。”(《太虚大师全集?年谱》)后丘晞明致函法师:“以措辞未圆,易启疑虑,则改为‘非养成趣寂自利之士’,亦无不可。要之,非简出家,乃简出家唯知自利者。……祛释疑团,藉免误会”。
  梁漱溟先生访欧阳竟无先生,介绍熊子真来学。熊、吕二先生结识。
  先生开始学习梵文、藏文。“大约是1920 年光景, 我在南京金陵刻经处筹建支那内学院,当时我们派遣黄忏华居士的胞弟黄树因到北京从俄国佛教学者刚和泰学习梵文, 又从雍和宫喇嘛学习藏文。每年寒暑假黄树因回到南京, 与人谈及在北京学习梵、藏文情况,我听后很受启发, 决心自学这两种文字。于是我请黄树因帮我找到几本梵汉字典和藏汉字典, 利用空余时间自学。有时黄树因从北京回来, 就请他指点。大约花了五年多的时间, 我就能借助字典阅读梵、藏两种文字的原文了。其后在编纂《藏要》的校勘中, 我边干边学, 最后能够利用梵、藏资料与汉文藏经对勘, 从而弄清了不少本来难以解决的问题。”(高振农《怀念恩师吕澄先生》)
  1922年 25岁 王恩洋经梁漱溟、黄树因引介绍,拜入欧阳先生门下。
  1922年 26岁 7月17日,支那内学院正式成立。欧阳竟无任院长,先生任学务处主任(教务长),欧阳先生的友人周少猷主事务,丘晞明主编校。关于内学院的宗旨,先生曾云:“本院的创设,是要由学术方面去研究和发扬佛教文化的。当时提出这样的目标,至少做到真实之学和‘为人之学’。”(《内学院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计画》)故内学院的任务即是“讲学以刻经”(先生话)。
  欧阳竟无先生讲《唯识抉择谈》。梁任公、殷太如、陈真如等俱在内院听讲。
  9月11日,太虚法师于武昌成立武昌佛学院。法师作《佛法总抉择谈》以驳欧阳之说。
  梁漱溟先生秉北大校长蔡元培之命专程来南京内学院聘一讲师专讲佛家唯识之学。梁先生原意欲聘先生,欧阳师不放,遂改计邀熊子真先生北上。
  1923年 27岁 内学院研究部分设正班和试学班,于九月开学,先生主持参与其事。招收学员二十六人,其中正学班十人,试学班十六人。学制均为二年,试学班结业后,成绩及格即可升入正学班。研究部有如现在的研究生班,用导师制,招收学生十几人,通习法相唯识要典。每两个月开研究会一次,发表研究成果,年终则编印年刊及杂刊。
  内学院院刊《内学》在南京创刊,欧阳竟无主编。
  汤用彤、蒙文通二先生来内院旁听。蒙先生所成《中国禅学考》、《唯识新罗学》,深得欧阳赞赏。
  是年武昌佛学院与内学院有多次争论:“初有史一如与聂耦庚关于因明作法之争;次有唐畏三(慧纶)与吕秋逸关于释尊年代之辨;后有大师与景昌极关于相分有无别种之诤。”(《太虚大师全集?年谱》)
  支那内学院刊印先生述著之《声明略》。该书针对“声明一道”“语焉不详”的状况,“用述斯篇,叙其大概”。
  北大印刷熊十力《唯识学概论》讲义,尚忠实于内院所学。
  1924年 28岁 商务印书馆出版先生所著《挽近美学思潮》(百科小丛书第49种)。在早期美术理论研究中,蔡元培、鲁迅、吕澄、朱光潜、丰子恺、俞寄凡、宗白华、邓以蛰等翻译、编译和写作了一批有影响的著述和论文,起到了多方面的启蒙作用。蔡元培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阐述美、美感、美育与美术的关系、美与宗教的关系以及美术起源、美术的分类等问题,产生了广泛影响。鲁迅在介绍外国美术的同时,还写了大量文章、书信,就美术的性质、社会功能、美术与人生的关系、美术传统的继承与革新、美术家的修养以及版画、漫画、书籍装帧、连环画创作中的理论问题,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拿来主义、为人生等一系列著名观点。鲁迅美术理论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美术思潮,虽不系统,却鲜明深刻,对现代美术尤其是左翼美术?#092;动和木刻、连环画创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吕澄在五?四?#092;动后曾编著了《美术概论》(1923)、《晚近美学思潮》(1924)、《美学?#092;说》(1926)等书,介绍西方美学,并力图以近现代美学观点和方法阐述美术现象。
  在内学院讲因明纲要。
  12月,内学院年刊《内学》正式印行。第一辑上刊有先生佛学论文《杂阿含经刊定记》、《显扬圣教论大意》、《论庄严经论与唯识古W》;是为从建院起即开始的对玄奘一系译述的整理工作所取得的部分成果。
  《杂阿含经刊定记》“在玄奘所译’瑜伽论’最后二十卷里,发现了引用全部’杂阿含经本母’——这是连玄奘本人也未尝知道的。因此明白了瑜伽一系学说的真正来源,并连带订正了翻译以后弄紊乱的’杂阿含经’四十卷的次第。”(《内学院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计画》)
  《论庄严经论与唯识古学》提出唯识学中有古学与今学之分:“实则无著世亲之学先后一贯,后人有祖述二家学说而推阐之者,是为古学;有演变二家学说而推阐之者,是为今学”。
  2月,汤用彤先生最早的佛学论文《佛教上座部九心轮略释》发表于《学衡》二六期。
  太虚在庐山发起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
  1925年 29岁 秋,研究部改组为问学、研究及法相大学三部,辟第二院,招大学特科学生一班二十人左右,立院训为“师悲教戒”,揭明“在家?#092;可以住持佛学之义,以奠居士道场之基”;同时校刻法相唯识要典。
  9月13日,内学院法相大学正式开学。先生于开学典礼上作重要演讲,谓“本科名称法相,并非标举一宗”。并指出法相大学之目的在“正此趣向专志精勤,必使纯正佛法遍世间”(《内学》第二辑)。
  教育杂志社印行《挽近美学说和〈美学原理〉》。
  《印度佛教史略》初版由上海商务作佛学丛书之一种发行。该书实据荻原云来所著印度之佛教为本,并取诸日本他家之义而有改正所成。
  是年,《阿毗达磨泛论》、《西藏诸本〈摄大乘论〉》亦发表于《内学》第二辑。
  1926年 30岁 9月,《因明纲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佛学丛书)。
  11月,商务印行《佛学研究法》。该书分藏经、佛传、教史、教理四篇。“前三部多据日域深浦正文氏之说,最后教理部则编者自抒其意,以知见之所系,不容疑似之说也。”(《佛教研究法?绪言》)
  12月,《内学》第三辑发表《安慧三十唯识释略抄》,系由梵文原本及藏文译本抄译。前有“引言”,指出安慧所据之三十颂与唐译不同,盖由一为古学一为今学;且唐译有不尽实之处。
  熊十力《因明大疏删注》由商务印行。
  1927年 31岁 夏,二院因进驻军队,特科停办,第一院规模亦缩小。只有先生和邱晞明留在内学院陪伴欧阳先生。
  从是年起,内学院刻经重点由整理玄奘一系的要典章疏,转移到《藏要》上来。“此举非徒整理言教,亦以为建立院学之准备也。”(《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是年欧阳竟无亲自主持,组织人员,选择要典,校勘文字,编辑《藏要》,具体校勘工作由先生负责。’藏要’编校的方法是:一、校勘文字一变从来重视高丽本的偏向,而以南宋思溪本为据。遇有疑误之处,尽可能地求得原典根据,方加改正。二、译文内错落晦涩的地方,择要用原典或异译本来证文,加注。三、常用的典籍,都依义理起讫分清段落,以便研究,一扫支离破碎的科判旧习。四、书中重要义理,更用提要体裁作成序文,以助了解。先生后来回忆说:“我从1927 年起, 就著手准备编纂《藏要》三辑。在校勘佛典的过程中, 我一反过去仅就汉译佛典作校勘的做法, 而是利用梵、巴(巴利文)、藏等几种文字与汉译佛典进行对勘。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先要逐一翻译梵文、藏文、巴利文等几种版本, 在文字上对版本、原典、异译进行校勘, 然后在义理方面对各宗派的依据、传录、前后学说的变化等, 穷源究委, 丝丝入扣, 并要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疑难问题作出解答。这可说是一次对藏经空前规模的整理, 我为此耗尽了十余年的时光, 为的是使后来的佛学研究能取得比较可靠的正确的资料。而正是在这编纂《藏要》的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使我认识到, 隋唐以来所流传的佛教典籍,由于翻译上的困难和传抄中的错误, 佛教经论中常出现一些疑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有因义理上理解的不同而形成各家学说上的分歧, 因此?#092;说纷纭, 莫衷一是。这就使得佛学思想本身就带上了非常复杂的性质。一方面佛学思想在古印度向各地流传过程中, 就不断有所发展和变化。另一方面佛学传到中国来, 其经典由梵文、巴利文而译为汉文、藏文,错讹和疏漏在所难免; 其思想也因时因地而不断有所演变和发展。不弄清这些情况和变化,不掌握佛学思想发展的规律, 就很难搞清楚佛学思想的本来面目。因此,我感到研究佛学,必须立足于世界范围。应该把世界各国的佛教,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都应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加以考察、比较,从中找出其异同之点,纠正其错讹之处, 寻求其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所以我在编纂《藏要》时,就利用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资料,对勘汉译佛典,从中鉴别真伪,考订异乱,纠正错讹,补正缺失,做到‘冶梵、巴、汉、藏于一炉’。正是由于如此,我在编纂《藏要》时,翻遍了汉、梵、巴、藏等各种版本的佛典, 使我的佛学研究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也可以这样说,我的佛学研究水准就是在编纂《藏要》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的。”(高振农《怀念恩师吕澄先生》。)历经十年“搜探梵藏,涵道味真”,穷源究委恫匾肥汲伞?br />1928年 32岁 太虚法师“是春多评内院之作:《生活与生死》,对吕澄《印度佛教史略》作;《论掌珍论之有为空量》,对吕澄《因明纲要》作;《再论唯识与法相》,对欧阳竟无《摄大乘论大意》作。”(《太虚大师全集?年谱》)
  是年于《内学》第四辑发表论文《因明入正理门论本证文》、《论奘译观所缘论之特征》、《入论十四因过解》、《因轮论图解》、《集量论略抄释》。
  太虚于南京创设中国佛教会,梅撷云、黄忏华等为常务理事。同年,太虚又与英法等国佛教学者筹组世界佛学苑。
  1929年 33岁 正月,致书王恩洋,劝其返内院,但王因病未能成行。
  自内学院建院即著手进行的对玄奘一系译述的整理工作基本完成,历时七年。共刊刻近一千卷的研究资料,包括:
  《瑜伽师地论》的注解:《略纂》、《论记》共一三四卷;
  《成唯识论》的注解:《述记》、《演秘》、《疏抄》、《义蕴》、《义演》、《论疏(辑佚)》、《了义灯》、《学记》,共二六○卷;
  《俱舍论记》,一○○卷;
  《慈恩传》等相关典籍,共四○○多卷。
  学术上的收获:在《瑜伽师地论》中发现了《杂阿含经本母》、《小品宝积经》的旧注;厘清了唯识中的古今学;通过研究《俱舍论》对南北毗昙的组织,判明了小乘毗昙的系统。
  1930年 34岁 5月28日于内学院讲《楞伽观妄义》。
  《印度佛教史略》再版发行。
  熊十力《新唯识论》草成。
  1931年 35岁 商务印书馆出版《美学?#092;说》(万有文库)、《现代美学思潮》(万有文库)。
  1932年 36岁 是年,熊十力《新唯识论》公开印行。内学院反响强烈。12月,《内学》第六辑发表《破新唯识论》(刘定权(衡如)作,欧阳竟无序)。
  1933年 37岁 1月9日,太虚法师题《破新唯识论》:“作略评新唯识论旬有余日,获阅刘君定权之破新唯识论,破之固当矣。欧阳居士序之,深致慨熊君十力之毁弃圣言量。然履霜坚冰至,其由来者渐。夫起信与楞严等,殆为中国佛教唐以来相承之最高圣言,居士虽未获融会贯通,而判为引小入大之不了义说,犹未失为方便。乃其门人王君等,拨而外之,居士阴许而不呵止。殊不知即此便开毁弃圣言之渐!迫令千百年来相承起信、楞严学者,亦敢为遮拨法相唯识。仿彿中论,依傍禅宗,爰有瞽僧狂士,攻讦窥基护法而侵及世亲无著。今刘君犹曰:‘除起信论伪书外’;居士亦未拣除。徒责熊君之弃圣言,所谓有知人之智而无自知之明欤!”。
  商务印行《西藏佛学原论》(百科小丛书)。该书是先生对西藏所传显密各宗学说之是非作全般批判的著作,亦是内地较早介绍西藏佛学思想的著作之一。
  商务三版《印度佛教史略》,再版《佛学研究法》(更名作《佛教研究法》)。
  1935年 39岁 五月,商务再版《因明纲要》,三版《佛教研究法》,三版重印《印度佛教史略》。
  1937年 41岁 夏,欧阳先生集门人讲晚年定论,兼摄儒宗,立涅槃义,以明佛学究竟。
  9月12日于内学院讲《金刚经三义》。
  日寇入侵,偕师率院?#092;并?#092;所刻经版徙蜀。从此“息影江津,建蜀院,仍旧贯,讲学以刻经”。
  《藏要》编印工作结束,共成三辑,七十种书,四百余卷:
  第一辑(十一经三律十一论)
  一 大般若经第二分(四○一——四七八卷)
  二 大般若经第五分(五五六——五六五卷)
  三 华严经十地品(实叉难陀译 三四——三九卷)
  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求那跋陀罗译 四卷)
  五 大般涅槃经(昙无谶译 三三——三八卷)
  六 解深密经(五卷)
  七 大菩萨藏经(一六——一九卷)
  八 胜鬘师子吼经(一卷)
  九 大宝积经无量寿会(一七——一八卷)
  十 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奉诏译 七卷)
  十一 杂阿含经缘起诵(一一——一二卷)
  十二 菩萨戒本羯磨(不分卷)
  十三 十诵比丘戒本羯磨(共二卷)
  十四 善见律毗婆沙(一——三卷)
  十五 中论(四卷)
  十六 辩中边论(三卷)
  十七 摄大乘论本(三卷)
  十八 大智度论初品(一——三四卷)
  十九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菩萨地(三五——五○卷)
  二十 集论(七卷)
  二十一 二十唯识论(一卷)
  二十二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
  二十三 成唯识论(一○卷)
  二十四 品类足论辩千问品(一○——一七卷)
  二十五 异部宗轮论(一卷)
  第二辑(八经六律十三论)
  一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三卷)
  二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玄奘译一卷)
  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回向品(唐实叉难陀译 二三——三三卷)
  四 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昙无谶译 二七——三二卷)
  五 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六 维摩诘所说经(鸠摩罗什译 三卷)
  七 佛说长阿含经初分(一——五卷)
  八 法句经(维只难等译 二卷)
  九 四分戒本(一卷)
  十 弥沙塞五分戒本(一卷)
  十一 解脱戒经(一卷)
  十二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一卷)
  十三 摩诃僧祗律大比丘戒本(一卷)
  十四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十四卷)
  十五 十二门论(一卷)
  十六 百论(二卷)
  十七 广百论本(一卷)
  十八 大乘中观释论(一○卷)
  十九 究竟一乘宝性论(五卷)
  二十 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五一——五七卷)
  二十一 大乘庄严经论(十三卷)
  二十二 观所缘论释(一卷)
  二十三 佛地经论(七卷)
  二十四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
  二十五 菩提行经(四卷)
  二十六 成实论(二十卷)
  二十七 阿毗达磨俱舍论(三十卷)
  第三辑(十经二律九论)
  一 大般若经第十六分(五九三——六○○卷)
  二 华严行位七品读(不分卷)
  三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二卷)
  四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一卷)
  五 大般涅槃经正法分(昙无谶译 三——一○卷)
  六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一——四卷)
  七 合部金光明经(四卷)
  八 佛说义足经(二卷)
  九 大乘密严经(不空译 三卷)
  十 中阿含经双品(四八——四九卷)
  十一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十二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一○卷)
  十三 十住毗婆沙论(一五卷)
  十四 菩提资粮论(六卷)
  十五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
  十六 显扬圣教论(二○卷)
  十七 大乘掌珍论(二卷)
  十八 成唯识宝生论(五卷)
  十九 舍利弗阿毗昙论非问分道品(一三——一四卷)
  二十 三法度论(三卷)
  二十一 解脱道论(一——九卷)
  所用参考资料达三百种以上。编成后,有些被日本的佛教大学里采作课本,又有些为印度国际大学用作研究资料。至今仍是汉文佛典的最好版本。欧阳先生曾云:“若夫继往开来之事、共建邦家之基,住宁二十五年不出户庭,蛰居不离者有吕秋一(吕澄)。藏要成、教义明、图书聚,修绠得。”(欧阳渐《经版图书展览缘起》)对先生在《藏要》编辑中所做贡献作出正确评价。
  1938年 42岁 冬,欧阳先生率?#092;迁至四川江津县。内学院的一千多卷经共一万多块版也完好无损地?#092;到了江津县。
  作文《明初刻南藏考》,载于《内院杂刊入蜀之作二》(江津)。该文是先生参与整理考订国内各种陆续发现的历代大藏经刻本的成果之—。
  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册由商务出版。
  1939年 43岁 人日,欧阳先生召集大会,蜀中门者皆集,乃成立蜀院,恢复讲学与刻经的旧规,没流通处与刻经作坊。自后,每年都以人日会友论道。
  同年,建立院学,分毗昙、戒律、瑜伽、般若、涅槃五科,由言教变迁之实以求现行践证之真。
  1940年 44岁 欧阳先生发愿精刻《大藏》以慰为抗日捐躯之忠魂。选目五千余卷。
  1941年 45岁 内学院发表《精刻大藏经缘起》,太虚法师命印顺法师写了《评〈精刻大藏经缘起〉》。
  1942年 46岁 先生编校的《汉藏佛教关系史料集》由华西联合大学作为中国文化研究所专刊乙种第一册印行。该书内涵两部分,分别有导言和索引:《汉译藏密三书》,收入“道果金刚句”(萨迦派)、“大手印金璎珞”(噶举派)、“成就八十四(五)师?#092;祝”的元代译本及原文;《藏传中土佛法源流》,收入土观“中土佛法源流”,并附工布查《中土佛教史》第二章摄颂。在第二部分的导言里,先生提出了对禅宗传承的独特看法。
  1943年 47岁 2月23日,欧阳竟无逝世,当时欧阳先生?#092;弟子即推举先生继任内学院院长,先生辞谢。欧阳先生百日大祭后,院友会再次推举先生继任,并成立理事会,协助院长推行院务。理事除先生外,有王恩洋、陈真如、杨叔吉、欧阳浚明、张茂芹、熊东明,共七人。
  因欧阳先生纪念刊一事去函熊子真,熊先生3月10日回信中附《与梁漱溟论宜黄大师》一文,文中批评欧阳先生的学问从闻熏而入却未利用自家宝藏,称之为“经师”。信中还提到先生的情况:“望于生活宜勿太苦。院费不必过计,当用直须用。人生将半百,过苦不可久。诸侄之体气,尤令吾见之而寒心。天地生才极不易,何可如是不爱惜耶?从大处著想,则过于撙节之俭德,似亦可稍改变也。今后用功,亦不宜过。入夜切望宁息,勿看书或用思。此吾所切望于老弟者”。先生复信指出闻熏出自《瑜伽》,并进而提出中印佛学的根本区别,一为“性寂”,一为“性觉”:“性寂与性觉两词,乃直指出西方佛说与中土伪说根本不同之辨。一在根据自性涅槃(即性寂),一在根据自性菩提(即性觉)。由前立论,乃重视所缘境界依;由后立论,乃重视因缘种子依。能所异位,功行全珠。一则革新,一则返本,故谓之相反也。说相反而独以性觉为伪者,由西方教义证之,心性本净一义,为佛学本源,性寂乃心性本净之正解(虚妄分别之内证离言性,原非二取,故云寂也)性觉亦从心性本净来,而望文生义,圣教无证,讹传而已。”“唯其革新,故鹄悬法界,穷际追求。而一转捩间,无住生涯,无穷开展。庶几位育,匪托空谈。此中妙谛,未可拘拘本体俗见而失之病Nㄆ浞当荆什牌鹁咦沆兑阎模阋旬吷砬樾裕v有安排,无非节文损益而已。等而下之,至于禅悦飘零,暗滋鄙吝,则其道亦既穷矣。” 往来书信共十七封,历时近半年。
  4月,于蜀院讲《楞伽如来藏章讲义》。
  6月2日作大师百期大祭纪念演讲《谈院学》。
  6月4日讲《谈真如》。
  9月作《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1O月1日讲于蜀院。在这次讲演中,先生提出“所谓院学者,乃内院自己组织之佛学。依吾人看来,必如此组织建立方得成为佛学。因其尚未昌明于世,暂以院学名之,固非一院私有之学也。”院学的组织来自那烂陀寺,建立内学院、法相大学、编印《藏要》都是为建立院学。“迁延至三十年,先师始有《释教》之作,院学规模,至此始定。” 院学的讲习,应分五科:毗昙、般若、瑜伽、涅槃、戒律;分为三周:“初周,主于心性本寂,自觉有此心,而后有此学,故心存则学存,异于外铄,此之谓知本。次周,尽心之用,寂相著明,则真智沛发,舍染趋净必循轨转依而不可遏。三周,充用之量,佛与?#092;生遍具此心,交感缘起,依等而相同,谓之一法界,弘愿行于无极,期全界之圆净,斯乃此学之终鹄也。”(《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而讲习的目标是“一在学者知以道为己任,二在养成刚健笃实之风。”
  1944年 48岁 l1月25日于蜀院院友会讲《谈“学”与人之自觉》。
  1945年 49岁 11月13日于蜀院第六次院友会讲《佛法与世间》。
  抗战胜利,内学院仍滞留江津。
  1946年 50岁 于蜀院作《谈佛灭年代》(10月上旬)《种性义》(8月1日)、《佛性义》(院友会讲)等演讲。
  1947年 51岁 内学院作出决定:(一)恢复南京内学院;(二)完成院学并继续精刻《大藏》;(三)光大法事。但因经济拮据,仅刊印了《大藏》的目录。
  先生返回南京,筹画内学院复院,无结果,回丹阳,任丹阳美中教师,直至1949年。
  1949年 53岁 至年末,内学院只有职员八人,工友二人,研究员十一人,其中专任五人。
  1950年 54岁 是年6月,人民政协举行第六次会议,发起成立现代佛学社。
  9月,《现代佛学》月刊创刊。先生于《现代佛学》第一期作文《支那内学院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计画》,系统回顾内学院二十多年的工作和成果,并提出今后的计划:一、用科学的历史观点,重行批判全体佛学并确定其一般价值之所在。二、注重民族性方面来阐明佛学过去对于我国文化的关系,由此寻出途径,结合当今人民大?#092;所需求的,所了解的,以发挥佛学对新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三、同时,澈底扫除人民大?#092;间所有关于佛学的错误思想,以减少新文化建设的障碍。四、与国内外进步的佛学研究相配合,以完成上述的任务。
  内学院得到西南文教部补助,继续办理,先生继续担任院长,返川主持院务。
  内学院改名为中国内学院。
  《现代佛学》十二期载文《契丹大藏经略考》。
  1951年 55岁 中央特邀列席全国政协会议。
  1952年 56岁 内学院院董会决议内学院停办。先生返回南京,得到统战部、宗教局领导同志的关心,并由中央有关部门拨来了研究经费。
  1953年 57岁 5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于北京成立,先生为发起人之一,并当选为常务理事。
  从下半年始,先生分别就佛学基本问题、晚期大乘佛学的中心思想以及隋唐各宗学说作了深入研究。
  于《现代佛学》发表:《汉藏佛学沟通的第一步》(八期),《慈恩宗》(上下)(十、十一期),《律学重光的先决问题》(八期),《正觉与出离》(佛学基本问题之一)(十二期)。
  1954年 58岁 继续深入始于上一年的工作。自是年秋季起,先生著手对佛学思想作批判研究,用半年时间做完鉴定材料的工作。
  于《现代佛学》发表:《佛家辩证法》(一期)《佛家逻辑——法称的因明说》(二——四期)《缘起与实相》(佛学基本问题之二五、六期)、《观行与转依》(佛学基本问题之三)(七期)、《华严宗》 (八期),《禅宗》(上下)(十一、十二期),以及《关于玄奘法师生卒年代与留学那烂陀寺的正误》(一二期)。
  是年12月当选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 59岁 上半年继续研究以瑜珈学系为中心的晚期大乘思想,大体告一段落,曾试图将研究成果作为《印度佛学史》的一部分。
  从是年始,先生拟将研究转向中国佛学历史方面。
  于《现代佛学》发表:《律宗》(上下)(一、三期)、《三论宗》(上下)(四、五期)、《天台宗》(上下)(六、七期)、《略述南方上座部佛学》(十期)《略述正量部佛学》(十一期)、《略述经部学》(十二期)。
  周恩来总理应斯里兰卡总理和《佛教百科全书》主编的函请,委托国内优秀佛教学者撰写中国佛教条目。先生担任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参与撰写有《阿含经》、《因明入正理论疏》、《阿毗达磨俱舍论》、《阿毗达磨集论》、《唐代佛教》、《五代佛教》、《宋代佛教》、《安世高》、《支娄迦谶》、《支谦》、《朱士行》、《竺法护》等多篇。
  任江苏省政协常委。连任至去世。
  1956年 60岁 于《现代佛学》发表《略述有部学》(六期)。
  1957? 61岁 2月31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二届全国代表会议于北京召开,先生到会并再次当选常任理事。
  受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社会科学部)。
  1958年 62岁 由南京市推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连任至去世。
  1959年 63岁 先生当选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特邀,连任至去世)。
  1961年 65岁 经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第三次扩大会议决定,在南京举办为期五年的佛学研究班,由先生主讲。研究班有三个学生,内蒙古大学的杜继文、北京哲学研究所的张春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高振农。组长为张春波。此前,先生曾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南京研究小组从事佛教百科全书条目的编撰及其他研究工作。
  《哲学研究》二期发表《西藏所传的因明》一文,《现代佛学》一期发表《毗昙的文献源流》,四期发表《敦煌本唐释净觉(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附说明)》,《光明日报》七月三日发表《谈谈有关初期禅宗的几个问题》。
  1962年 66岁 中国佛教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于2月12日在北京召开,先生到会并连任常务理事。
  《学术月刊》四期发表《起信与禅》(对于《大乘起信论》来历的探讨)(《现代佛学》五期转载),《光明日报》6月6日发表《试论中国佛学有关心性的基本思想》。巨赞法师就心性问题于6月18日去信与先生商榷,先生于6月23日复信,来往书札俱载于《现代佛学》五期。
  1963年 67岁 先生针对旧有汉文大藏存在的问题,著手编撰而成《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
  1964年 68岁 先生为纪念玄奘诞辰1300周年,著文《玄奘与印度佛学》,载于《玄奘纪念集》,后转载于《现代佛学》。
  当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6年 70岁 文革开始后,寓所为红卫兵征用,搬离南京,避祸江苏丹阳老家。手稿和论述全部被红卫兵封存,后下落不明。
  1978年 82岁 先生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哲学研究》6期发表《杜甫的佛教信仰》。
  1979年 83岁 8月,中华书局出版《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分为九讲:佛学的初传、西域传本佛典的广译、般若理论的研究、禅数学的重兴、关河所传大乘龙树学、南北各家师说(上)、南北各家师说(下)、宗派的星期及其发展、南北禅学的流行及余论。该书是先生为1961年佛学班学员所讲的讲稿之一,由谈壮飞整理。
  lO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分为六讲:原始佛学、部派佛学、初期大乘佛学、小乘佛学、中期大乘佛学、晚期大乘佛学及余论。该书亦是先生为1961年佛学班学员所讲的讲稿之一,由谈壮飞整理。
  1980年 84岁 《哲学研究》二辑刊登《楞严百伪》。
  1981年 85岁 齐鲁书社出版先生编撰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目录》将全藏重新组织,分经藏、律藏、论藏、密藏、撰述五部分。经藏下分宝积、般若、华严、涅槃、阿含五部;撰述下分章疏、论著、语录、纂集、史传、音义、目录、杂撰八部。
  1983年 87岁 12月,中华书局出版《因明入正理论讲解》,该书亦是为佛学班学员所讲之讲稿。
  是年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4年 88岁 1月,《文史资料选辑》九十二辑发表《佛学研究和支那内学院》。《中国哲学》十一辑刊登《辩佛学根本问题》。
  1986年 90岁 5月,《吕澄佛学论著选集》由李安编成。该书选目由先生确定,如下:
  卷一
  杂阿含经刊定记
  显扬圣教论大意
  论奘译观所缘释论之特征
  论庄严经论与唯识古学
  诸家戒本通论
  安慧三十唯识释略抄引言
  入论十四因过解
  因轮论图解
  集量论释略抄
  金刚经三义
  楞伽如来藏章讲义
  楞伽观妄义
  辩中边论要义
  起信与楞伽
  大乘起信论考证
  楞严百伪
  禅学述原
  谈真如
  法界释义
  佛性义
  种姓义
  谈院学
  佛法与世间
  谈’学’与’人之自觉’
  西藏佛学原论
  卷二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
  法句经讲要
  阿毗昙心论颂讲要
  能断金刚般若经讲要
  菩提资粮论颂讲要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
  辨中边论讲要
  胜鬘夫人师子吼经讲要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讲要
  清净毗尼方广经讲要
  瑜伽菩萨戒本羯磨讲要
  羯磨
  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
  六门教授习定论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要
  大般涅槃经正法分讲要
  入楞伽经讲记
  卷三
  百字论释
  正觉与出离
  缘起与实相(上)
  缘起与实相(下)
  观行与转依
  奘净两师所传的五科佛学
  佛家辩证法
  汉藏佛学沟通的第一步
  试论中国佛学有关心性的基本思想
  宋刻蜀版藏经
  契丹大藏经略考
  金刻藏经
  福州版藏经
  思溪版藏经
  碛砂版藏经
  元刻普宁寺版藏经
  明初刻南藏
  明再刻南藏
  明刻径山方册本藏经
  清刻藏经
  西藏所传的因明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
  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
  卷四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卷五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1989年 93岁 7月8日,先生逝世于北京清华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从前那个时代,佛的那些常随弟子多半都在那边打坐修定,他心清静。他三衣一钵,他什么都放下了,他心清静,持过中不食是有道理的。但我们现在的人烦恼太多,妄想太多,你要是修日中一食,非生病不可!这个身体实在讲是一部机器,机器之所以能够运作,它得补充能量;补充不足,这个机器就要损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