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夏安居的历史源流


2014/9/8    热度:298   

结夏安居的历史源流
  文/编辑部
  安居梵语varsa,意译为“雨季”,又译为“雨安居”。根据《五分律》记载,早期佛教刚成立僧团时,并未有结夏的制度,然而印度的“婆罗门教”及“耆那教”等外道团体均有雨季安居的习俗。当时比丘于雨季时仍于人间游行,不仅衣钵漂溺,且因踩伤虫蚁及草树新枝而招致世人讥嫌,佛陀乃制定安居制度,以利僧众专心修道。由于雨安居时期正值夏季,因此称为“夏安居”或“结夏安居”。
  首次安居鹿野苑
  雨季安居既为季节变化之需,故安居时间起止往往视雨季来临的早晚而定,根据《佛本行集经》记载:佛陀成道后的第一次结夏是在鹿野苑,时间是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这是佛陀度憍陈如等五比丘,成立佛教僧团后的首次雨安居。
  此后王舍城的频婆娑罗王为佛建立了竹林精舍,并请求佛及佛弟子于其处安居,竹林精舍乃成为佛教史上最早供养僧团安居净住的僧院林园,佛陀于此处共安居了七次。《僧伽罗刹所集经》中记载佛于涅槃前的四十五次安居中,并不止于人间,有一年,佛陀亲至忉利天宫安居,为母说法三个月,以报母恩。之后并曾于鬼神界先后安居六次,普利冥阳。舍卫国的给孤独长者为佛建立了祇园精舍后,佛在舍卫城的夏坐更多达二十次。檀越支援外护、四事供养及安居场所的建立,不仅令居士广植福田,也使佛陀及比丘得以安心办道,结夏安居的地点往往也就成为佛法弘传的主要据点。
  结夏安居在中国
  姚秦时代由于《十诵律》、《广律》的传译,中国僧人乃依制开始结夏。中国安居制度虽承袭于印度,古德按气候及风俗民情而加以变通,一般寺院多以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期。唐宋以后,安居制度逐渐成为禅宗丛林道场的清规之一,并举行特定的法会仪式,以公告安居开始。
  元代以来,安居仪式都在安居开始前一天举办,由长老大德讲解各项礼仪,以令僧众于安居期内能专心精进修道,近代安居仪式大多订在四月十五日当天举行。安居时必须划定区域以为活动范围,称为“结界”,除为父母、师长、三宝之事,不得出界;而后行“受筹法”,集合大众,统计结夏人数。受筹法圆满后,第二天安居正式开始。僧侣受具足戒后经过一个夏安居,出家又多了一岁,这是出家人计算戒腊,以定长幼次序之法。
  中台结夏安居
  中台禅寺秉佛教诫,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可谓祇园再现,竹林复兴,除了举办静坐参禅,排定经律开示、诵持《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及忏摩共修,助益僧众安心修道外,并以大乘慈悲济世精神,于每年暑期举办禅七、供佛斋僧法会、小星辰儿童禅修营等种种活动,方便接引学人亲近、听闻佛法,普植善根。
  佛制安居,随著僧众生活方式的演变,而有不同的诠释,但其目的都是让僧众得以专心办道,收摄身心,本著安居的精神,时时以正念、正定安住本心,并藉由共同薰修及相互提携的力量,以达道业增上与僧团清净和合的目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善心现善境界,三善道;恶心现恶境界,三恶道。要断除浊恶,恢复清净,必须从心地下功夫。佛在经上特别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人心是贪嗔痴慢疑。贪嗔痴慢疑现的是什么境界?人心有善有恶,你说三恶道苦,三善道也苦!这个世间,天灾人祸,灾难频繁,像地震、水灾、风灾这样的大灾难,我们今天都受到了,由此可知,六道都苦。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