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生 系列十 4、誓愿不退效祖师·为法爱国启佛性


2014/9/3    热度:416   

认识人生 系列十 4、誓愿不退效祖师·为法爱国启佛性

 

  我们学佛法的人,修行的人,就应该要有这样子的一种毅力,这种毅力就必须要有愿心,必须要有决定,我们的誓愿才不会退失,这是我们承诺的事情,答应的事情,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不会变化,才不会变卦。不然都很容易无常的,这好事也会无常。修行也会无常,修一修不想修就是无常,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因为无常,所以我们需要愿力。

  古来的祖师大德们,无论哪位法师的成就,高僧大德的成就,他们这种愿心都是很了不得的。你看鉴真大师多了不起,前一段时间我们大家都看《鉴真东渡》的碟片,鉴真大师66岁6次东渡才成功,并且是双目失明。你可想而知,66岁,这在唐朝的时候66岁,那个时候的人的寿命本身就没有现在长。现在60岁就退休了,他66岁还要东渡,5次不成功,第6次再去,你要有这种毅力就了不得,现在我们都是很难做到的。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毅力?在他内心有真正佛法的种子。

  在唐朝的时候们国力很强盛,所以很多国家都跟中国有交往。那个时候,日本派了遣使团,派了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当时日本天皇就知道中国有位法师很了不起,鉴真大师,日本人都知道。那个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传真机,就都知道。语言不通但外国的天皇都知道,就派了两位留学生,荣睿、普照跟第九次遣唐的遣唐使一起来到中国,来请鉴真大师。他们是公元733年来,到742年的冬天才见到鉴真大师。也就是日本来的这两个和尚要找鉴真大师,找了十年的时间才找到。你看,这个毅力也是很了不得的。

  在742年的冬天才找到这个鉴真大师。当时从日本到长安,到长安再找来找去,找到扬州的大明寺。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信息也不灵通。更何况一个外国的和尚,语言又不通去找肯定是海里捞针,多难的事情!找到了之后就表达来意,就是请鉴真大师到日本去弘法。

  鉴真大师这个人也是很了不起的,一请就会答应愿意去。那个时候,刚才谈到他岁数很大,想去传戒是不可能一个人去,肯定还要别人跟他一起去。他就问寺庙里边其他的出家的法师,说我愿意到日本弘法传戒,你们谁有没有愿意跟我一起去的?没有一个人吭声。下面的人岁数比他小都不敢去,知道这个是不容易的事情,要漂洋过海,有生命的危险,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当然,很久很久的时候,有一位法师名字叫祥彦,他说“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克”,是故众僧咸默。他说这个人生难得,中国难生,我们修行还没有修好,这个还是以修行为主,不要去管了,大家不同意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把大家不去的原因都说一通,鉴真大师听以后,马上就说“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大家都不去,我自己一个人去,这个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就跟玄奘大师一样,他们这种是风骨,千古风骨,所以才能够成就高僧大德,都是有不凡的气概。

  这样鉴真大师就准备去日本,经过这个五次的东渡都不成功,第六次才成功。,鉴真大师他是怎么去日本的,刚才我们谈到,公元733年的时候,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中国的时候,荣睿、普照两位留学生受到日本天皇的命(令)来请鉴真大师东渡,到743年的时候,鉴真大师同意、答应开始东渡,到753年的时候才到达,这个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日本两个法师去找他的时候找十年,准备十年,一而再,再而三才到达,最后一次753年到达的时候,一个船一百八十几个人,一百七十几个都死掉了,是非常的不容易。鉴真大师在日本只活了十年,763年圆寂,刚好都是十年一劫。

  鉴真大师到日本的时候,受到日本举国上下盛大的欢迎。当时日本的首都是奈良,到奈良的时候,所有的皇族、贵族、僧侣、平民百姓全城出动,夹道欢迎。当时到日本不久,第二年的3月,日本天皇就颁布了诏书。诏书当中写,“大和尚远涉沧波来到我国,朕不胜欣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都由大和尚担任”。这个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他才去两个月的时间,日本的天皇就如此信赖,他说举国授戒的事情都由你负责。这个意思就表明说,以后日本出家的法师他们要受戒,都请你当戒和尚。这样子日本这些法师的话,全部都成了鉴真大师的戒子,诏书这么给颁布下来,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由此可见他的道德有多高。到4月的时候,3月颁布诏书,在4月初就在东大寺设了戒坛,传戒,那个时候传戒,日本的太上皇、皇太后、皇子以及400多位出家人一起来参加受戒,太上皇都来受戒,还有太后也来受戒。

  到了756年的时候,天皇就任命鉴真大师为“大僧督”,统理日本所有的佛教的事务,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佛教会的主席一样。才去几个月,就当整个日本佛教会的主席,可想而知就是日本的这种朝野上下对鉴真大师的一种仰慕和尊重。这些都是有历史可查的,不是随便乱编的,都是有案可查。

  在日本去了不久,到759年的时候,鉴真大师就跟弟子们根据扬州大明寺的这种风格修建了一个庙,叫“唐诏提寺”,现在还在,我去过好几次。当时邓小平去日本也到那去参拜,就在那里参拜鉴真大师,影响都非常大。这个寺庙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对中国、日本的交流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以后鉴真大师就在唐诏提寺里头讲经、弘法、授戒,把律宗在日本建立起来。所以鉴真大师成了日本律宗的开祖,创始人,很了不起。

  鉴真大师去日本的时候已经双目失明,但是双目失明了还能够盖庙。在那个时候,没有科技肯定都是靠人力。现在我们科技这么发达,运输、交通这么便利,鉴真大师知道说这个道场的重要性,必须要靠道场,这法才能够广传,才能够长远的流传。还把医学传到日本去,给大家治病,把印刷术传到日本去,贡献都很大。

  763年,鉴真大师在唐诏提寺圆寂。他的弟子叫忍基,还有一个弟子叫思托,就用我们中国的老办法,在日本把鉴真大师的肉身保存下来。所以鉴真大师在日本仅仅十年的时间影响这么大,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至今都成了中国、日本友好交流当中非常重要的桥梁。鉴真大师圆寂十六年以后,鉴真大师的弟子们就委托当时的一个文学家,写了一部著作,叫《唐大和尚东征传》,里面记载了鉴真大师六次东渡,种种的困难,以及在日本弘法、成就、这样子的一些经历啦。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日本的著名的文学家写的,鉴真大师的传,居然还写《唐大和尚东征传》,在日本盖的庙叫做唐诏提寺,再想想看玄奘大师,去印度西行求法,求法回来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他就跟唐太宗,跟皇帝,也写了一部自己的所见所闻——《大唐西域记》,他本来是去印度,古印度,西域的事情,跟唐朝也没有关系的事情,他就把唐给它安到上面去,大唐,里面也没有记载大唐的事情,同样鉴真大师在日本的时候他也是用唐,大唐。

  鉴真大师也好,玄奘大师也好,他们为什么能称大师?他们有智慧。他为什么有智慧?他们爱国,这个也是有关系的,你必须要靠国家的力量,你做再多的好事、再多的善事,国家总理,说一句话,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个国家的力量它是无穷的。我们弘法也是一样,他必须要靠国家的力量,就是我们做好了,国家支持这佛教才能有希望。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取得国家的支持,那肯定做不好。

  为什么鉴真大师,我们中国人来记念他,日本人也记念他,鉴真大师这个人就是有这种高僧大德的气质,并且是不凡的气质。这种成就千难万阻,千辛万苦,不知道要多少的磨难,多么不容易。反过来说,也就是因为如此多么不容易,他所成就出来的事业,才能够堪称众瞩,如果说这个事情很容易,大家都能够做得到的事情,你肯定过了几天过了几年,大家都忘记掉了,只有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它才有生命力、才有历史的意义。玄奘大师,“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退半步生”,就是他要求法非常明确,西行求法,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念头。就是西行求法,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鉴真大师,刚好相反,他要东渡弘法,就是要到日本去弘法。他喜欢去日本弘法,死也不怕,大家都不同意,他也不怕,最后他成就了。佛为什么要成佛呢?佛要出家,他父亲也不同意,他一家人都不同意,整个朝廷也不同意,释伽牟尼佛半夜跑出来,开城门,到雪山修行,最后成佛。

-----------------------------------------------------------------------------------------------------------------

相关链接

认识人生(目录)

更多佛教基础读物

-----------------------------------------------------------------------------------------------------------------

XC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XC法师佛学问答

XC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XC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代人生活相当忙碌,念佛法门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这个法门不但适合各种根性,也不妨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修起来方便,也比较容易成就。修念佛法门,只要一句弥陀念到底,不要断烦恼就能成功,你们想想,八万四千法门,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更方便,比这个更容易?这个法门要用起来,真的二六时中可以不间断。为什么?坐在这里可以念,站着也可以念,走着也可以念,躺在床上睡着也可以念。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不间断,行住坐卧都不妨碍,你一面工作,还可以一面念佛,它不碍你工作。如果是用头脑、用思惟的工作,你的工作一放下来,佛号就提起来了,功夫还是不间断。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