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扮演《洛神》借鑒龍門石窟觀音像


2014/9/8    热度:501   

龍門石窟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壁刻有一點五萬尊小佛而得名。主佛阿彌陀佛,結跏趺坐於蓮花須彌座上,一手撫膝,一手斜舉胸前,這種手勢為說法印,表示佛在說法。立佛上方雕有五十四枝蓮花,每枝蓮花上坐一菩薩,造型別致,姿態生動,富於變化,獨具匠心。

另外,南北壁基雕有伎樂人,樂伎手執樂器,或吹奏笙笛,或擊打鼓鈸,或撥弄琴瑟,仿佛演奏出優美旋律;舞伎舒展腰肢,衣帶飛揚,體態輕盈,婀娜多姿,伴著優美旋律翩翩起舞。此窟鑿於「大唐永隆元年」,「沙門智遠奉為天皇天後太子諸王敬造」,所以,這伎樂人應是唐朝宮廷伎樂隊了。龍門石窟是佛教石刻藝術,然而古代雕刻家們卻敢於突破宗教「儀軌」束縛,以現實生活為源泉,創造了許多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洞外南壁有一觀音像龕,觀世音菩薩高近一米,立於龕上,面容豐盈圓潤,神情文靜祥和,滿身珠光寶氣,體態動靜自然,左手拎淨瓶,右手揚拂塵,為龍門唐代菩薩造像傑作。一代藝術大師梅蘭芳,編演京劇《洛神》表現的是曹植朝謁皇兄曹丕,丕賜以玉鏤金帶枕,歸途宿於洛川驛中,夜有神女示夢,自稱為宓妃,囑明日赴洛川一會。曹植如約前往,果有漢濱遊女、湘水神妃引他至洛川,與宓妃相會,宓妃乃告植與之有前緣。

梅蘭芳畢生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創作出大量善良、溫柔、華貴典雅且具有正義感的古代婦女形象,而對飾演的洛神總覺不盡如人意。這天,梅先生遊覽龍門石窟,當看到這尊觀世音菩薩時,那極富美感的體態,先生眼光驟然一亮,神思豁然開朗。藝術本來就是相通的。於是,先生借鑒觀音形象,扮演洛神中,配以拂塵舞,使觀眾耳目一新,演出大獲成功。這拂塵舞、同羽舞、綢舞、盤舞、鐮舞、劍舞、袖舞等一起,成為梅派藝術中歌舞並重的一部分,成為京劇舞臺上的一種經典。梅先生在天之靈,也會感激龍門,感激這尊觀世音菩薩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今天大家知道,科技发达破坏地球生态环境,带来许许多多的灾难。我们的身体是自然环境,你要破坏它,跟地球一样,也会带来很多灾难。现在有很多人去整容,整容就是破坏自然环境。你去纹个眉、割个眼皮,你好像是漂亮一点,但是过不了几年,引出你身上的对应点发生毛病,你就要受罪,你就要吃苦头。现在好像整容的医院很时髦,很多人都去,你要去整容,你破坏自己的生态环境,将来那你就要受这个罪,受这个果报。所以,自然环境不可以随便把它改动,你要是不知道随顺大自然,你肯定有灾难。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